道家名言录

时间:2022-04-01 15:2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传统文化家园 | 评论: 次 | 点击:

道家名言录

1. 跪求道家经典语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PS:道德经之外的道家~~~~~~~~~~~~~~~~~~~~~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

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

……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

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古之真人,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真人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战而赢得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 “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变)其性(本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为蝇头小利而献身),士(知识者)则以身殉(牺牲于)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伤害本性),以身为殉(以人身殉物),一也 “。

2. 佛家道家的经典语录

《安心法门》 ------------------达摩祖师

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问:云何自心现量?

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

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事即法者深。从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悉不出法界;若以法界入法界,即是痴人;凡有施为,皆不出法界心,何以故?心体是法界故。

问:世间人种种学问,云何不得道?

答:由见己故,所以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所以不知苦乐,由亡己故,得至虚无;己尚自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问:说法既空,阿谁修道?

答:有阿谁须修道?若无阿谁,即不须修道。阿谁者亦我也。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见,是名达道。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智者任物不任己,即无取舍违顺;愚人任己不任物,即有取舍违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一切处无心,即作处无作处。无作法,即见佛。若见相时,即一切处见鬼;取相故,堕地狱;观法故,得解脱;若见忆想分别,即受镬汤炉炭等事,现见生死相。若见法界性,即涅盘性。无忆相分别,即是法界性。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3. 跪求道家经典语录

道家 语录II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涤初玄览: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

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

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

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

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

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66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66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

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66月也,66月者大道之用也。故元气无形不可名也,经云道隐无名,乃生于天地,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者五行之子孙也。

三才者万物之父母也,道者三才之宗祖也。故元气清静不可常名也。

凡学道之人,且在观宗察行,若能智性无凝可以登涉大道之径,游于三才之外,常人无所能知也。吾者我也,此明太上自言,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此故亦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之意也。

老君匠成天地,开辟乾坤,变化万物,不言我为,缘道法自然,不能名号,一则从有入无或从无入有,隐显无方,存亡自在。岂有常名之称焉。

故经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清者天也,正阳之无上腾为天,浊者地也,正阴之无下结为地。夫者发语之词也,夫道能清能浊,能动能静,以至大道无测,常名清浊,动静皆为至道之用。

凡学道之士,若能明动静之无,安其位,则至道自来归之,动静合宜故为正色也。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

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清者天之无也,浊者地之无也,皆因清浊之无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

故西升经云: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龟蛟龙,鱼龟蛟龙自来归之,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欲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但能守太和,元无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耳。神者妙而不测谓之神,心者神也,神者心也,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人能调伏其心,内安其神,外除其欲,则自然清静,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

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清者天之无也,浊者地之无也,皆因清浊之无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

故西升经云:江河淮海,非欲于鱼龟蛟龙,鱼龟蛟龙自来归之,人能清虚寡欲,无为非欲于至道,至道自来归之于人,但能守太和,元无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耳。神者妙而不测谓之神,心者神也,神者心也,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人能调伏其心,内安其神,外除其欲,则自然清静,。

4. 道家有句名言叫“情深不寿”是什么意思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解释 】: 情到深处,便会希望能够长长久久的相守,可真正能长久相守的,又能有多少呢 ,君当知道任何事物到了极限,便会渐露衰败,一个人可以强大到让天下臣服,但却不会因此而受人尊敬,做为一个谦和的君子,应当时时以玉之触手温润、光华内敛自省,当以君子宽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举止从容有度,处事以人如沐春风之感。

【 出处 】: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乾隆送陈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别推崇的境界,正是这四句十六字。 但很有意思的是,如此佳句居然没有人能查其出处(人们都认为其境界颇深定有出处)。

有人查遍孔孟老庄,以及四书五经,均无所获,故将此难题贴于网上,一年多来终无所获,故被称为“武侠与国文的一个绝题”。其中,最接近的答案是《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易经》第十五卦中有“谦谦君子”,但仅此而已。

5. 道家著名经典都有哪些啊

《道德真经》(河上公本)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众人昭昭,我独若昏。

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蚑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

6. 道家著名经典都有哪些啊

《道德真经》(河上公本)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众人昭昭,我独若昏。

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蚑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

道家名言录

道家名言15句,心烦的时候,可以看一看

儒释道三家,相辅相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今天挑选了15句道家的名言,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一、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

一般的世人,都是看重利益;廉洁之士,看重的是名声;贤人君子,崇尚的是远大的人生志向;圣人看重的是内在的精神修养。

二、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一个人生存于天地之间,顶多也就百年而已,相对于整个时空来讲,就像一匹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一样,只是一刹那而已。

三、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与君子相交,平淡如水,但却可以保持长久的友谊;与小人相交,虽然一时甘甜如酒,但很快就会因为利益纠纷而断绝交往。

道家名言15句,心烦的时候,可以看一看

四、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很多事情,是注定无法改变的,既然无可奈何,那就当作命运一样,去坦然接受,这才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五、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

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中,迷失了人生方向;在名闻利养的诱惑下,失去自己的真心本性,这种人,就是本末倒置了。

六、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肉体的死亡,而是心如死灰、精神毁灭、生不如死。

道家名言15句,心烦的时候,可以看一看

七、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去赞誉他,他也不会感到得意;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去非议他,他也不会感到沮丧。

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

人善人欺天不欺,天道公正无私,世人亏欠了你的,天道会加倍补偿给你。

九、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天理昭昭,像一张大网,看似稀疏,却不会有一点疏漏之处。

道家名言15句,心烦的时候,可以看一看

十、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凡是轻易向别人许下诺言的人,往往都会失信于人;凡是把事情想得很容易的人,往往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十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对待即将结束的一份工作,还能像刚刚开始时那样认真对待,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遭遇失败了。

十二、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

人生最大的灾祸,就是不懂得知足;人生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心过重。

道家名言15句,心烦的时候,可以看一看

十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祸福之机,在于人心。人心若善,即使是灾祸,也能转化为福报;人心不善,即使是福报,也会转为灾祸。

十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

知道满足,就不会招致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失败,这样才可以长久。

十五、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够战胜别人,固然已经很优秀了,但还算不上是强者。只有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