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间名言

时间:2022-04-01 18:3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扬品历史 | 评论: 次 | 点击:

君臣间名言

1. 描写君臣的诗句

君戒专欲,臣戒专利。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君臣名言北宋文学家 苏轼

君心中无国,臣心中无君。春秋齐国大夫 鲍叔牙

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敏:同。“序”。这几句大意是,父子之间有骨内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男女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讲的是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用以维系封建的社会秩序,现在人们谈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时,还常常引这几旬概括而又典型的话。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滕文公上》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关于君臣的名言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 周瑜

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张仪说秦王曰》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传说活了268岁 李庆远 《养生自述》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口对于美味,眼睛对于美色,耳朵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子对于香味,四肢对于安逸,(都是极喜欢的,)这是天性,(但能否享受到,)其中有命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天性。仁对于父子关系,义对于君臣关系,礼对于宾主关系,智慧对于贤者,圣人对于天道,(都是极重要的,)这都由命决定的,(能否得到它们,)其中也有天性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命的作用。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2. 君臣之间古诗词

君臣作者:商鞅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

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

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是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不可不慎也。

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君尊则令行,官修则有常事,法制明则民畏刑。

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民不从令,而求君之尊也,虽尧、舜之知,不能以治。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疾战不避死者,以求爵禄也。

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也。

今世君不然,释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誉。故军士不战,而农民流徙。

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故民,可令农战,可令游宦,可令学问,在上所与。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四旁无择也。民徒可以得利而为之者,上与之也。

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民去农战而为之,或谈议而索之,或事便辟而请之,或以勇争之。故农战之民日寡,而游食者愈众,则国乱而地削,兵弱而主卑。

此其所以然者,释法制而任名誉也。 故明主慎法制。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言中法,则辩之;行中法,则高之;事中法,则为之。

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此治之至也。人君者不可不察也。

3. 求有关君臣(关系)的诗句、谚语

关于"君臣"的诗句1、君臣相顾尽沾衣(唐·白居易·《长恨歌》)2、政尔良难君臣事(宋·辛弃疾·《贺新郎》)3、君臣留欢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君臣一梦(宋·苏轼·《行香子》)5、千载君臣鱼有水(宋·刘克庄·《念奴娇》)6、唯愿君臣千万世(宋·宋太宗·《缘识》)7、君臣已与时际会(唐·杜甫·《古柏行》)8、君臣一德、志交孚(宋·无名氏·《六州》)9、眼见他一刀两断君臣定(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10、你看他鱼水君臣倒也情意高(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11、君臣际会诚难(宋·曹勋·《沁园春》)12、一体君臣祭祀同(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13、异代君臣莫更论(宋·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14、君臣不易逢(宋·张镃·《杂兴》)15、五位君臣(宋·释惟一·《偈颂一百三十六首》)16、君臣相遇(宋·陈著·《水龙吟》)17、君臣一梦(宋·苏轼·《行香子 过七里濑》)18、君臣称瑞频腾奏(宋·岳珂·《宫词一百首》)19、君臣千载(宋·毛滂·《沁园春》)20、五位君臣(宋·释道宁·《偈六十九首》)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慎子〉 ●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唐·张蕴古) ●国君好仁,则必无敌于天下也(宋·朱熹)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天下之众本在一人(宋·周敦颐) ●吐一言可以匡俗振民,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梁·王僧孺) ●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惟君(清·唐甄)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 ●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三国·诸葛亮) ●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乔·爱略特) ●谈吐彬彬有礼,柄政独断专行(朗费罗) ●试图用暴力控制人的思想的人是暴君,而屈从于他的人则是奴隶(英格兰) ●不讲法律,一意孤行的统治者就是暴君(伏尔泰) ●国家的头号敌人是暴君,在他的统治下,国家没有法律,而只有一个统治者,他把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因而平等就不复存在(欧里庇得斯) ●暴君统治国家就像一个倒置的圆锥体(塞·约翰逊) ●对暴君的反抗是对上帝的依从(杰弗逊) ●若有可能,奴隶也会成为暴君(塞·约翰逊) ●暴君们通常要去砍断他们爬上王位的阶梯,他们担心,如果梯 子留在那儿,别人也会爬上来(托·富勒) ●一个暴君无论杀戮多少人,也杀不掉自己的继承 者(塞涅卡) ●父子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家(唐·吴兢) ●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唐·王勃)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宋·苏轼)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下轻上重,其覆必易---〈淮南子〉 ●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明·冯梦龙)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汤显祖) ●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 ●伴君如伴虎 ●谁离王冠太近,谁离死亡也就不远(丹尼尔) ●位历将相,国家之柱石臣也〈汉书〉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史记〉 ●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宋·王禹楗) ●任重者其忧不可以不深,位高其责不可以不厚(宋·王安石) ●良禽相木而栖,良臣相主而佐 ●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怒(宋·晁说之)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兴利除害,尊主安民〈汉书〉 ●厉精图治,将有大为〈宋史〉 ●闲时故把忠臣慢,差时不听忠谏,危时却要忠臣干(元·郑廷玉) ●欲知宰相能否,但视天下安危(清·申涵煜)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 ●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圣神也(唐·白居易) ●宰相肚里能撑船。

4. 描写“君臣”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君臣”的诗句有:

1、《咏怀古迹》

朝代:唐 作者: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2、《寄隐者》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卖药向都城,行憩青门树。

道逢驰驿者,色有非常惧。

亲族走相送,欲别不敢住。

私怪问道旁,何人复何故?

云是右丞相,当国握枢务。

禄厚食万钱,恩深日三顾。

昨日延英对,今日崖州去。

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

青青东郊草,中有归山路。

归去卧云人,谋身计非误。

3、《杜鹃行》

朝代:唐 作者:杜甫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4、

《赠溧阳宋少府陟》

朝代:唐 作者:李白

李斯未相秦,且逐东门兔。

宋玉事襄王,能为高唐赋。

常闻绿水曲,忽此相逢遇。

扫洒青天开,豁然披云雾。

葳蕤紫鸾鸟,巢在昆山树。

惊风西北吹,飞落南溟去。

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

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

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

何日清中原,相期廓天步。

5、《赠司勋萧郎中》

朝代:唐 作者:张子容

作相开黄阁,为郎奏赤墀。

君臣道合体,父子贵同时。

国以推贤答,家无内举疑。

凤池真水镜,兰省得华滋。

未睹风流日,先闻新赋诗。

江山清谢脁,花木媚丘迟。

吏部来何暮,王言念在兹。

丹青无不可,霖雨亦相期。

昔我投荒处,孤烟望岛夷。

群鸥终日狎,落叶数年悲。

渔父留歌咏,江妃入兴词。

今将献知己,相感勿吾欺。

君臣间名言

西汉这两对父子,同时演绎了历史君臣间的一句名言

说起西汉名君名臣,我们首先想到的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张良,萧何,周勃,灌婴,周亚夫,晁错,等等·········

西汉这两对父子,同时演绎了历史君臣间的一句名言

汉高祖刘邦

他们都为当时的国家,民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有的出身布衣,最后功成名就,有的功高震主不得善终,其中的人物演绎了不少值得后世传诵的智慧和警示,下面就和大家探讨西汉两对注名的人物。

第一:汉文帝刘恒与右丞相周勃

西汉这两对父子,同时演绎了历史君臣间的一句名言

汉文帝刘恒

此二人关系可以说先有周勃后有文帝

周勃与高祖一样同为沛郡丰县人,其出身贫苦以编织养蚕器具为生,但他人穷志不短,从小习武,弓马娴熟,精通武艺,跟随高祖起义后从反爆秦到楚汉相争至西汉建国,身经百战,战功卓注,且得到高祖器重,有言“安刘氏者必勃也”的评价。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汉惠帝刘盈即位,此后无人能压得住吕后,其专权野心渐渐显露;公元前188年惠帝病逝,因其无子便取后宫美人之子为惠帝之子,之后太子即位史称少帝,吕后便趁机临朝称制,行皇帝权祸乱汉室。公元前180年吕后崩,以周勃陈平为首的众臣乘机削平诸吕拥立代王刘恒入京继位,是为汉文帝。

西汉这两对父子,同时演绎了历史君臣间的一句名言

周勃

文帝因是藩王即位仅带了宋昌,张武等六人,之后委任自己心腹,快速整合皇权,同时也重用重赏拥立自己的功臣,除了巩固权势外也打击重臣防止威胁自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周勃了,周勃自以拥立文帝头功,经常朝堂上做出很骄横的样子,不把文帝放在眼里,幸好有人及时提醒他,周勃才猛然大悟,后来主动辞了丞相之职反回封地以求平安。但后来不知何故被人举报常在家中身披盔甲疑有反心,文帝便将他抓捕于长安审办想就此杀了周勃,幸好周勃贿赂狱吏再通过关系和财物最后使薄太后为其出面说情才得以免于一死。此后反回封地就此消失在朝野之外。

第二,汉景帝与周亚夫

西汉这两对父子,同时演绎了历史君臣间的一句名言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为文帝之子,周亚夫为周勃之子,二人的关系与其父惊人相似

周亚夫系周勃次子,早年任职河内郡太守是曾有著名相面之人说他“命相尊贵,三年后封爵,再八年后做丞相,但再过九年便会饥饿而亡”周亚夫听后觉得是不可能的事。但说来也巧三年之后基兄周胜之犯法被剥夺爵位后由周亚夫继之,而后的经历基本一致。文帝于公元前157年驾崩,而后太子刘启继位为汉景帝,即位不久后听取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并从吴国的会稽与豫章二郡开始,但吴王刘濞见朝廷准备对自己动手,先下手为强马上联合各地诸侯王打出“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声势浩大多达七个诸侯,史称“七国这乱”,最后便是周亚夫带兵平叛,当时叛军猛攻梁王刘武,刘武向周亚夫救援,因周亚夫的战略是梁国死守,以便吸引更多叛军围城,另派精锐骑兵断叛军粮道,很快七王之乱就被平息了。

西汉这两对父子,同时演绎了历史君臣间的一句名言

周亚夫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辞职,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更器重周亚夫,便升他为丞相;开始大家都相安无事,但当景帝要废太子刘荣时周亚夫极力反对,此后景帝开始疏远他了,周亚夫是个武将出身居丞相之位后政治上的弱项慢慢显现出来,在国家大政上与景帝及朝臣出现了较多分歧,还有平七王之乱时得罪了梁王这为他以后的悲惨人生埋下了伏笔。后来窦太后要封王信为侯,景帝和周亚夫商议,他也丝毫不给情面的反对,景帝只好作罢。再后匈奴王唯及其余四人来降,景帝要封他们为侯以广开诚路,周亚夫说此例一开那不是我们的将军也是可以投降对方,这样以后怎么去责备不守节操之人。景帝这次直接把他们都封侯了,而周亚夫便托病辞职,景帝即时准了他。

公元前143年周亚夫之子从皇家工匠那里给其父购入陪葬用盔甲盾牌500件,因处理不当被 人状告有谋反之疑,周亚夫自然被牵连,景帝迅速查办周亚夫,周亚夫生性耿直,对办案人员三缄其口,景帝知后更加生气直把他移入最高司法廷尉审理,最后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给周亚夫定了“即使不是活的时候谋反,也是想死后到地下去谋反”,周亚夫已知此劫难逃,不堪再受其辱,绝食五天吐血而亡。

以上两对父子的故事只是封建历史中的九牛一毛,每个历史朝代都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功成身退的名仕,也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凉志仕,这是都历史进程的必然。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