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图灵名言
时间:2022-04-01 20:0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互联网思想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艾伦图灵名言
1. 关于阿兰图灵的故事
图灵(Turing)奖”是美国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干 1966年设立的,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有卓越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设立的初衷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到20世纪60年代,其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影响的学科,信息产业亦逐步形成,但在这一产业中却一直没有一项类似“诺贝尔”、“普利策”等的奖项来促进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于是“图灵”奖便应运而生,它被公认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图 灵”为 何 如 此 幸 运 不少人梦寐以求的国际计算机的最高奖项——图灵奖,为何它如此幸运,真是说来话长。
阿兰·图灵(Alan Turing),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他被认为成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名字会和计算机产业挂钩。 20世纪的数学界正在热烈的讨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昆特.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在那以前,数学家们总认为,一个数学问题虽然要找到答案也许会很困难,但理论上总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一个数学命题,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
而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指出:在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的数学公理系统中,总存在那样的命题,我们既不能证明它是真的,也不能证明它是假的。数学家们大吃一惊,发现以往大家认为绝对严密的数学中,原来有令人如此不安的不确定性。
每个逻辑学家都在苦苦思索,试图为陷入了危机的数学找到一条出路,这些逻辑学家包括当时在剑桥的贝特朗.罗素( Bertrand Russell ) 、阿尔弗雷德.怀特海(Alfred Whitehead)、路德维格.维特斯根坦 ( Ludwig Wittgenstein) 等著名的逻辑学家。这时的图灵正在剑桥求学,他也同样为此问题陷入了困境。
1936年,图灵作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科学贡献,他在其著名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On Computer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 -problem)》一文中,以布尔代数[i]为基础,将逻辑中的任意命题(即可用数学符号)用一种通用的机器来表示和完成,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推导出结论。这篇论文被誉为现代计算机原理开山之作,它描述了一种假想的可实现通用计算的机器,后人称之为“图灵机”。
这种假想的机器由一个控制器和一个两端无限长的工作带组成。工作带被划分成一个个大小相同的方格,方格内记载着给定字母表上的符号。
控制器带有读写头并且能在工作带上按要求左右移动。随着控制器的移动,其上的读写头可读出方格上的符号,也能改写方格上的符号。
这种机器能进行多种运算并可用于证明一些著名的定理。这是最早给出的通用计算机的模型。
图灵还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假想机的可能性。尽管图灵机当时还只是一纸空文,但其思想奠定了整个现代计算机发展的理论基础。
1945年,图灵被调往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工作。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战时制造密码破译机的经验,起草了一份关于研制自动计算机器(ACE:Automatic Computer Engine )的报告,以期实现他曾提出的通用计算机的设计思想。
通过长期研究和深入思考,图灵预言,总有一天计算机可通过编程获得能与人类竞争的智能。1950年10月,图灵发表了题为《 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在计算机科学界引起巨大震撼,为人工智能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同年,图灵花费4万英镑,用了约800个电子管的ACE样机研制成功,它的存储容量比爱尼亚克[ii]大了许多。在公开演示会上,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功能最强的计算机之一。
图灵还设计了著名的“模仿游戏试验”,后人称之为“图灵测试”。该实验把被提问的一个人和一台计算机分别隔离在两间屋子,让提问者用人和计算机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问答测试。
如果提问者分不清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那就证明计算机已具备人的智能(1993年美国波士顿计算机博物馆举行的著名的“图灵测试” [iii]充分验证了图灵的预言)。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IBM公司研制的计算机“深蓝”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进行的那场人机大战,最终以“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而宣告结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图灵的天才预言。
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iv]生前曾多次谦虚地说:如果不考虑巴贝奇[v]等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思想,现代计算机的概念当属于阿兰·图灵。冯·诺依曼能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戴在比自己小10岁的图灵头上,足见图灵对计算机科学影响之巨大。
毒 液 浸 透 苹 果,如 睡 之 死 渗 入 …… 身为一名数学家, 图灵模型研制计算机的梦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粉碎。当时,德国法西斯正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图灵的祖国危在旦夕,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图灵前往英国外交部承担“超级机密”研究工作,即主持对德军通讯密码的破译工作。
图灵便和历史上著名的布莱奇利公园以及加密电子机械装置ENIGMA联系在了一起。 ENIGMA是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发明的一种加密电子器,它被证明是有史以来最可靠的加密系统之一,二战期间它开始被德军大量用于铁路、企业当中。
英国第40局(英国政府负责破译密码的间谍机构)开始恐慌,因为出。
2. 艾伦图灵传怎么样
书的封面很有意思,只对图灵的脸蛋寥寥数笔的勾勒,十分符合图灵超强的逻辑抽象能力。
阅读图灵ACE项目计划的设计部分,感叹很多现在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原理都已在图灵的手中有了理论的模型。对于这样一个朴质坦诚,执着的偏执狂让他对性异的取向遮掩确实是一种折磨。
勇者挥下利剑,他咬下毒苹果终结自己的一生,让人唏嘘,这样的大脑每一秒的留存可能都会带来一些开创性的突破,完全独立自主的研究,内心永动机一般的探索欲望都能使他成为科学发展的开拓者,突破性的源头,但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位只忠于自己内心从不受外界左右的家伙来说不能说是一个意外,这所谓成萧何败亦萧何,书中有段美国中央情报区如何武断裁定性异向者是潜在不安全因素,道德败坏,不安定因素的实施表述有点怪怪的感觉要知道FBI的头头胡佛就是一位同性恋,不知道他在下达这些命令,撰写这些文件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心中有些异样呢,anyway这就是政客和纯粹的科学家之间的区别。前者可以终生说谎,后者天真质朴。
最后引用图灵的话,人的生命只有两种东西真正值得追求,自然的辽阔,友情和爱情的甜美。
3. 阿兰图灵简介英语
Alan Turing) the name both in compute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hilosophy, logic, and other fields, can be described as "resounding". Turing is the founder of computer logic, many important method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the great scientist. Turing machine theory he presented at the age of 24, the 31 year old i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ossu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British to crack German communications password computer), at the age of 33, conceived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35 proposed automatic programming concepts, 38 year old design of the Turing test, later also set created a new discipline of nonlinear mechanics. Although Turing died when only 42 years old, but in short extraordinary career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o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can enjoy the endless. People look up at the great British scientists, the title of "father of the computer", "the father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ciphering the father" and so on are crowned in him, even thought. His contributions in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almost and Newton, Einstein and other giants Bijian.。
4. 艾伦·图灵传的人物介绍
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5. 电影《模仿游戏》最后几句台词
1. I'm not alone. Never have been. Christopher's become so smart. If-if I don't continue my treatment, then they'll, um。。they'll take him away from me. You。You-you can't let them do that. You can't. You。 you can't let them leave me alone. I don't。I don't want to be alone. I don't want to be alone.
2. No one normal could have done that. Do you know, this morning。I was on a train that went through a city that wouldn't exist if it wasn't for you. I bought a ticket from a man who would likely be dead if it wasn't for you. I read up on my work。a whole field of scientific inquiry that only exists because of you. Now, if you wish you could have been normal。I can promise you I do not. The world is an infinitely better place precisely because you weren't.
3. 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no one can imagine.
马斯克:我们只有十亿分之一的可能,活在真正的现实中
2016年,埃隆·马斯克在科技网站Recode举办的代码大会上说道:
“40年前,我们有了第一款街机游戏《Pong》,这款游戏的画面只有两个长方形和一个点,当时我们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但现在,40年后,我们已经有了像照片一样真实的3D模拟游戏,可以让数百万人同时在线,并且其画质每年还在不断改善。
很快我们就会有虚拟现实,并且会有增强现实。
无论你假设改进速度如何,这些游戏最终都会变得和现实难以区分。”
Virbela构造的3D虚拟世界
这段话,似乎精准的预测了现在“元宇宙”风口的崛起。
从3D游戏、NFT到数字人,元宇宙及其衍生仿佛一夜之间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这席卷全球,甚至促使Facebook“改头换面”成为Meta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它背后的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到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又将引导我们走向怎样的未来?
随着炒币热潮逐渐偃旗息鼓,“元宇宙”这一概念却异军突起,成为当下最势不可挡的新风口。那么这从天而降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元宇宙风口之下,谁是商业创新的原动力?
虚拟现实:下一波浪潮
元宇宙(Metaverse)出自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Meta表示超越,verse是宇宙。元宇宙意为一个虚拟时空间,由一系列的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互联网(Internet)所组成。
Virbela构造的3D虚拟世界
今年6月,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将用5年时间从社交媒体公司转变为一家元宇宙公司。而国内方面,字节跳动则以数十亿元收购了顶尖VR企业Pico(小鸟看看)。“元宇宙”为什么能够让科技巨头们趋之若鹜?它背后的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到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又将引导我们走向怎样的未来?
硅谷创业教父,“霍夫曼船长”在其个人新书《原动力》中给出了答案。本书基于全球科创前沿的观察与思考,总结了5种影响人类未来的的“原动力”,多维度讲解当下的产业新机遇。
2018年的热门电影《头号玩家》展现了一个奇幻而疯狂的“元宇宙”世界,只要通过穿戴第三方设备,人们便可以进行脑机链接,进入虚拟现实世界。“玩家”们选择的套装可以进行动作捕获,还附带能够记录用户生命体征以及情绪压力水平的传感器,从而帮助他们在虚拟世界进行冒险,一幕幕场景让观众大呼过瘾。
电影《头号玩家》剧照
其实,科幻电影中的桥段正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虚拟现实已经问世,例如所谓的触觉手套,已经可以为我们的手提供触觉反馈,可以让用户感觉到虚拟物体的形状、纹理以及动态。虚拟现实是海量连接基础结构的一部分,这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与他人开展沟通、工作、娱乐以及社交的方式。
虽然我们目前还处在虚拟现实的早期,第三方装备的携带限制与量产难度,暂时限制了它的普及化。但虚拟现实无疑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只要人能够真正“走入”一部电影,虚拟现实就将是无法抗拒的。
电影《银翼杀手2049》剧照
想象一下,你现在已经可以驾驶着飞船畅游在银河,亦或是穿上“钢铁侠”的战甲,组建新的复仇者联盟了。虚拟现实技术帮助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实现最狂野的幻想,向消费者提供其他娱乐方式根本无法比拟的全新价值。这也将构建一种全新的海量连接的方式,人们将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来创造自己的虚拟身份。在这些虚拟的社交互动,将会变得和他们的真实生活中同样重要,甚至可能逐渐变得更加重要。
事实上,很可能有一天,人们将不再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拟的,甚至连“虚拟现实”一词也很有可能会逐渐消失。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我们才会知道虚拟现实是否已经真的成为另一种现实。
增强现实:超级多层重叠
让我们先把上面那些拟真的模拟世界放在一边。正因为增强现实是通过把数字世界与现实的物理世界重叠在一起后才形成的,所以从近期来看,增强现实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显然要比虚拟现实更大。
在虚拟现实中,用户进入的是一个完全由计算机模拟的世界,与虚拟现实不同的是,增强现实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与真实世界互动的体验,但是在增强现实中,用户周围的物理环境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听觉上,甚至在数字上都得到了强化。
手机游戏《口袋妖怪》(PokémonGo)在2016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款游戏玩起来很简单,你只需要举起手机,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有一只动画怪物出现在手机正在拍摄的东西上方,扔出“精灵宝贝球”就可以捕捉它。《口袋妖怪》戏当时年制霸了全球的手机游戏市场,用户在大街上“捉精灵”的场景屡见不鲜。它也被视为完整的增强现实体验和手机App体验之间的一个过渡产品。
口袋妖怪游戏界面图源:Bustle
虽然技术上的障碍依然存在,但是增强现实正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不断取得进展。据估计,现在有大约1亿人正在使用融入了增强现实的购物技术,到2025年,在零售业中使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全球市场预计将达到16亿美元。
一个比硬件更大的挑战是用户体验的设计,要想让增强现实设备在消费者中流行起来,它必须十分简单,而且在使用时还应该非常直观。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让人们毫不费力地找到叠加在真实世界上的虚拟内容并与之进行互动。
一旦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增强现实就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例如天猫已经在今年4月上线了一座3D版天猫家装城,类似于元宇宙的某种初级形态。商家可以在其中搭建属于自己的3D购物空间,消费者则可以在其中体验“云逛街”。在3D购物空间里,消费者不但可以全方位查看产品细节和搭配效果,也可以自己动手布置家居场景,畅想未来的理想生活。这或许相当于把整个世界转变为一个极其强大的网页浏览器,各种物体将突然间拥有全新的维度和功能,而你根本不需要掏出手机或者电脑,因为它们就在那里等待着你前去访问。
3D天猫家装图景
我们原来所认识的海量连接也因此彻底改变,我们不再每天花数小时的时间紧盯着手机,而会抬起头来环顾周围的世界,而与此同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层又一层似乎无穷无尽的信息,以及那些早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交融在一起的互动式数字内容。
混合现实:多重模式的生存方式
随着海量连接不断演化,我们最终可能会生活在一个多重模式并存的世界里,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无缝地在物理世界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自由切换。对大脑信号进行操控,可以实现逼真的虚拟现实体验,从而最终将虚拟现实和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混合的现实。
想象一下,你在增强现实的环境中穿越一个城市公园,在这样一个混合现实的公园里,你不但能伸手触及那些虚拟的花朵,还能够闻到花香。在多重模式的生存方式中,我们很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自己的虚拟环境进行定制。例如Facebook推出的首个虚拟现实工作空间——HorizonWorkrooms,用户只需要带上增强现实眼镜,就可以实现在一个3D虚拟空间里办公,由自己的虚拟形象代劳,处理文件、开会、甚至作报告。
在HorizonWorkrooms中办公
人们或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设计自己的世界,因为这将能够体现他们的身份以及他们希望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对有些人来讲,这甚至可能成为一份全职工作。这就像我们今天的电脑游戏一样,很有可能还会出现一些罕见的收藏品以及品牌商品。当然还会有众多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建筑师、演员以及各种虚拟世界的创造者参与进来,相互争夺消费者手上的金钱。今年4月,游戏公司EpicGames联动说唱歌手TravisScott,在其游戏作品《堡垒之夜》中举办了一场划时代的“元宇宙演唱会”,吸引1230万观众,刷新了该游戏史上最多玩家同时在线的记录。
TravisScott堡垒之夜演唱会
在混合现实世界里,物理的实体和虚拟的对象将被融合为一个单一的现实。这不但会改变我们与这个世界进行互动的方式,而且会让我们生存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一旦我们的大脑被连接在一起,并且所有的感官都得到了强化,我们将不再被束缚在自己的身体内,海量连接将会实现人类数千年以来的梦想,我们将真正超越我们自身。
没有人知道这一切是否会在20年或者200年后到来,但我们知道这一切肯定会到来,所以还请耐心地准备好,在前方,我们将体验到的很可能是一趟更加狂野的旅程。
未来,藏在元命题与现实机遇之间
霍夫曼通过他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多年观察,融合了近年来大量学术研究、数据报告以及技术思想家的观点,总结了5个在他看来可以确定地改变未来的“元命题”:海量连接、生物融合、人类发展、深度自动化,以及智能爆炸。
就像从家用电脑的出现可以推导出信息革命的发生,技术正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确定性地向前推进,比如生活与产业中的网络连接节点越来越多,人工智能的水准不断提升。通过这些确定性趋势,这本书尝试站在非常遥远的未来审视现在,为全球技术发展搭建一座高瞻远瞩的瞭望塔。
或许读者会怀疑,现在关注这些元命题会不会为时尚早,又或者会觉得站在数十年、上百年之后来观照现在,可能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关系不大。但只有看得足够远,才能准确预测下一步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正是通过这种远与近的结合,在瞭望元命题的同时,帮助我们发现现实中的科研与产业机遇。
看得更远,才能做得更细。面向共同的未来,不同的领域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协作。比如思想家洞察未来方向,科学家完成技术研发适配,产业从业者推动技术改变生活,带来价值。而《原动力》这本书,毫无疑问主动承担起了眺望未来的责任。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不断加速发展的以多样化方式进入生活的信息与智能技术,作者就像很多硅谷思想家那样,始终保持着谦逊自省。基本在每一部分技术讨论中,作者都会列举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并引用不同信息源交叉佐证。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可能更多会关注“明天做什么”,以及“明年应该取得怎样的成绩”,少有人会充满热情与野心地分析几十年、一百年之后人类应该怎样。
关于这些技术与人类的元命题,这本书给出了一些兼具常识性与创造力的答案。阅读这本书的收获,或许不在于你是否认同改变未来的正是这5种技术,而在于从中收获一种广阔的眼界和探索方法,从而在你的学习与工作中寻觅线索,完成推理,找到改变你自身未来的那种“原动力”。
这本书结尾处写道:“随着新技术持续不断地涌现,它们将会用一种我们无法抵抗的力量来推动我们向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影响事物发展的走向。我们现在正处在历史关键的转折点,最终如何利用我们手上的技术,将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
这让我想起了艾伦·图灵的名言:“这不过是将来之事的前奏,也是将来之事的影子。”
世界之挑战与世界之动人,正在于此。
节选自本书推荐序《未来,藏在元命题与现实机遇之间》
作者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 张亚勤
本文摘编自《原动力》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9月出版
《原动力》
[美] 史蒂文·霍夫曼 著
改变未来的5大核心力量 ¥44 购买硅谷知名风险投资人史蒂文·霍夫曼带我们开启一段神奇的旅程,介绍了一个又一个科学新概念与技术新前沿,从脑机接口到混合现实,从生物黑客到人体冷冻技术,从机械手臂到基因编辑,从量子计算到太空电梯......
书中详细介绍了改变我们未来世界的5大核心力量——海量连接、生物融合、人类扩张、深度自动化,以及智能爆炸,并阐述这些核心力量带来的重要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转眼就能成真的时代,但人类的创造力不仅有能力让我们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更富足,也有可能永久改变甚至摧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