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格言警句大全

时间:2022-04-01 21:0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壹号收藏 | 评论: 次 | 点击:

中国古代格言警句大全

1. 古代格言

愚公移山,卫精填海 古代格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关于时间的格言很多: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之中国古代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陈师道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岁去弦吐箭. --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的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的《偶成》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日月忽其不淹今,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今,恐美人之迟暮。 --战国·楚·屈原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2. 求古代名言格言

关于友谊的名人名言:1.患难见真情。

-- 伊索 2.朋友丰富人生。-- 林肯 3.友谊是心灵的结合。

-- 伏尔泰 4.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 西塞罗 5.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 培根 6.友谊是一棵可以庇荫的树。-- 柯尔。

珍贵的友情名言大全: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

关于友情的名言: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子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毛泽东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中国谚语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描写友情的名言: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当代青年谈人生》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

友情名言名句大全: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英)休谟 友谊不用碰杯,友谊无需礼物,友谊只不过是我们不会忘记。

--王蒙 友谊--是使青春丰富多彩的,清纯的生命的旋律,是无比美丽的青春赞歌。 --(日)池田大。

关于珍视友谊的名言警句: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表达朋友之间情谊的诗句: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古代有什么名人名言呢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0、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2、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1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7、不可同日而语。

18、百闻不如一见。 1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0、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2、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5、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26、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 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8、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魏书》) 29、貂不足,狗尾续。

(《晋书》) 30、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 3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3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3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路史》) 3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资治通鉴》) 35、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资治通鉴》) 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3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3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汉·韩婴) 40、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 4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4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 4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4、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4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8、疑则勿用,用则不疑。

(陈亮) 4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50、—年之计在于春。

—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51、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

(陆机) 52、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义庆) 5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5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5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56、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5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5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60、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6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 6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6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6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 示康》) 6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洵) 66、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6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6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7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71、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宋·罗大经) 7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陆游) 7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陆游) 7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75、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黄庭坚) 7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7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 78、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7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杂剧) 80、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西厢记) 8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8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8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明·凌蒙初) 8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 8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86、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87、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

(冯梦龙) 8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89、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9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9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9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炯) 93、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官场现形记) 94、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9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杜弼) 9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序》) 9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9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西游记》) 100、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西游记》) 101、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演义》) 10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 10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

4. 古人名言十一句

一:经典励志名言警句--中国古代篇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7 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8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15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1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1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9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20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22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2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24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26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 游27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2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29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30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3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32 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

——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33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3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36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3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 备38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39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40 命为志存。

—— 朱熹4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二:经典励志名言警句--中国近代篇 1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 毛泽东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11 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

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

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徐特立 12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 郭沫若13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

5. 求中国古代名言名句大全

中考里简明扼要的考法: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比喻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

——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产生的重大影响。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与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道出类似的生死观,并表现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

不必完全背过,理解并能够联系起来就行,希望对你有帮助!

6. 中国古代格言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

7. 求,中国古代的名言警句,要古文的,谢谢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6.苛政猛于虎。

(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家经)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12.知耻近乎勇。

(礼记)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易经)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冠子)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19.皇皇不可终日。

(礼记)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32.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子)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42.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孔子)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50.士可杀不可辱。

(孔子)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子)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子)56.当仁不让于师。(孔子)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6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64.识时务者为俊杰。

(孔子)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70.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7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7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7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74.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7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7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77.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7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8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8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8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8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8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8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86.听其言,观其行。(论语)8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88.吾日参省吾身。(曾子)8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论语)9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9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9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孔子)9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孔子)9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9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96.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97.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

(论语)9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99.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10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1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10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10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104.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10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10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10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10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

8. 古代名人的名言

一 志向·事业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引自《论语。子罕》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引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引自《岳阳楼记》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南宋词人)引自《论治体 子· 甲申二月九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 ·滕文公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清代政治家)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引自《郑板桥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南宋女诗人)引自《乌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引自《盐铁论。

制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

义理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二 读书·求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166336438;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孔丘 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引自《进学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引自《训学斋规》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三 天才·勤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 引自《老子·道德经》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引自《荀子,劝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文章来源:科技之光 文章录入:xywc。

9. 求中国古代名言名句大全

中考里简明扼要的考法: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比喻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 ——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产生的重大影响。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与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道出类似的生死观,并表现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

不必完全背过,理解并能够联系起来就行,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译文: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嬉游而荒废。这句话警示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勤勉努力,不要虚度光阴。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译文: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这是鼓励人奋发有为,努力进取的警句。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就要不畏困难,时刻自我激励,永远自强奋进。

4、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王夫之《周易外传》

译文:才干因为使用而不断增进;思想因为疏导而不穷竭。这句话是说,人的才干和思想只有在不断使用中才能得到增强和提高,如果没有实践的激发,才思就会枯竭。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句话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坚定的志向能给人无穷的动力。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

译文:有抱负的人志在四海,这样,即使相距万里,也能彼此心意相通,就像离得很近的邻居一样。这是曹植与其弟弟曹彪分别时写的诗句,后来,人们常用它来互相勉励,抒发昂扬的情怀。

7、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译文: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后人常用这名话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8、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管子·五辅》

译文: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这句话用工匠需要靠一定的工具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的事实,比喻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1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文: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缕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这是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它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果实。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人们应当不分亲疏,对每一位老人和儿童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12、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

译文: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懂得“礼”啊。后人常用这句话说明“礼”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讲究“礼”,是有修养、有道德的表现。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译文: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又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14、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劝孝歌》

译文: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羊羔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这是劝导人们行孝的歌谣。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不知凝聚了养育者的多少心血与艰辛!孝敬养育过自己的亲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文:我每天都会几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很诚实?有没有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名言。它表明,无论是求学,还是修身,都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保持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1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论语·学而》

译文:虽然贫穷却不谄媚,虽然富贵却不骄横。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所赞誉的为人态度。孔子认为做到这一点就很不错了,如果能“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好了。

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这句话强调,讲究信用,才能得到别人的依赖,从而结交下真正的朋友。

18、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记·中庸》

译文:诚,是天道;对别人讲诚信,是做人之道。诚指真实、实在。这句话是说,天地自然是真实实在的,做人也要像天地自然一样真实,不要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富贵不能使心志迷乱,贫贱不能使节操改变,武力不能使人格屈服。这是孟子心目中有气节的人的形象。人不管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有刚正不阿的精神,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

20、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王勃《上刘右相书》

译文:源头干净,水流就清;身形正,影子就直。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品格高尚,清白无瑕,就能时刻把握自己,堂堂正正地做人。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2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增广贤文》

译文:一句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是用四匹马拉车去追也难追回。这是对信守承诺的形象说法。一个人,一旦对别人做出了承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有责任去兑现。

2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译文: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讲的是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那就是要将心比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

译文:多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这是孔子关于如何待已待人的原则,他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怨恨,增加和睦。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总是忧虑不安。这句话表明,道德高尚的人心底无私,自然生活得坦荡;品格低下的人被各种私心牵绊着,就不可能过得轻松愉快。

25、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策》

译文:别人对我有恩德,是不能忘记的;而我对别人有恩德,则是不可不忘记的。这是我国古人推崇的一种与人交往的原则:从受恩的角度说,应该“有恩必报”;从施恩的角度说,却要“施恩不图报”。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2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这两句话意在说明人们之间的感情是互动的,关爱、尊敬别人,也就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

27、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形势解》

译文:大海不嫌弃任何水流,因此能成就它的大;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因此能成就它的高。这两句话说明,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计较细微小事,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和高山一样的气度。

28、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扬雄《法言·君子》

译文: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这句话强调了人要自尊自爱。自尊自爱,就是在品格、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2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则会获得益处。这句话点明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自满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谦虚才能让人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得。

3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第二十二章

译文: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这段话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3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卜居》

译文:尺虽比寸长,但也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句话表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能从中获得长进。

3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译文: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这是孔子劝人改过的话。它所强调的是,人不免犯错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就真的会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了。

35、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译文:有羞耻心就接近勇敢了。这句话把羞耻心和勇气联系起来,强调了能够认识到错误,知道羞耻,也是一种勇敢。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3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

译文:长达千丈的大堤,由于有小小的蝼蚁而崩溃。这句话比喻小问题不注意,会酿成大祸。后人也常说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提醒人们要防微杜渐。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译文: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这句话表明,坏的和好的品德都是一点点形成的,所以不要轻视了细微的事情。

38、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译文:只要有制成之心,就是金石也能够断开。这句话后来常备有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们用它来比喻,只要意志坚定,心思专一,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39、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译文:做好事要积极参与,对坏事要避而不做。这句话强调,做人不仅要是非分明,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尽力做好事,永远不做坏事。

4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

译文:以铜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朝代兴衰的规律;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这其中,“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41、人告知以(己)有过,则喜。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自己反而很高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闻过则喜”。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为人较粗犷,但却有“闻过则喜”的好品质,所以孟子用这句话赞美子路。

4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译文: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后人常借用松柏来称颂现实生活中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强者。

4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译文:雕刻如果半途而废,那么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断不了;如果不停的雕刻,那么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刻出花纹来。这句话以雕刻为喻,说明做事情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

44、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译文:石头可以被打碎,但绝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绝不能改变它自身的红色。用这两句话可以比喻,一个意志坚定、品德高尚的人,即使遭受艰难困苦,也不会改变心中的信念。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译文:古代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们有非凡的才能,而且因为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这句话强调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敢于面对困难,顽强拼搏,坚持不动摇。

【文化】50句经典格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译文:两只手臂和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是由细小的嫩芽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土堆积而成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这段话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事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4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译文: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这句话指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间接的,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完善,而实践本身又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4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译文:尽管道路漫长而遥远,我还是要为追求真理上天如地去探求。这是屈原表明自己决心的诗句。后人经常以用这两句诗,表达对真理和对事业不懈探索和追求的决心。

49、不登高山不止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译文:不登到高山顶上,不会了解天有多高;不来到深溪旁边,不会知道地有多厚。这句话原意是比喻不读圣人的书,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精深。后人常用以说明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5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

译文: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这句话说明了节俭的意义。物质财富和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能挥霍滥用。只有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