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而后工名言
时间:2022-04-01 21:2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一个孤独散步者的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穷而后工名言
1.体现有关于穷而后工思想感情的诗句
诗人愈是穷困,写出来的诗愈是技巧高明。既然这样,那么就不是诗能够使人穷困,原来是诗人穷困了,然后才能写出技巧高明的诗。
而实际上现在将穷延伸为磨难,困苦,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内涵相通。
如: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 岳飞(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很多那些怀才不遇的,受迫害的。都可以引用~
2.近代中外穷而后工的名人例子
朱自清:1946年10月,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成为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朱自清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50岁。
曹雪芹:一生雨打浮萍,屡遭变故,然而性情豪放,痛感穷困潦倒,世态淡凉,然后愤慨着书,石头一生饱受难,却得红楼传遍天,怎能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愿用星辉记雪芹。曹雪芹先生,是中国文学历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他穷愁潦倒而又嗜酒狂放,他生活落魄却挥笔铸成巨作《红楼梦》,他的胸襟和画风赢得此一诗: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傀儡时。
对啊,傲骨如君世已少有。蒲松龄:简陋聊斋中,看尽人间冷暖,探尽官场黑暗.再幽冥世界中与花妖狐魅交谈,在文房四室里将魑魅魍魉展现.人鬼相杂,幽明相间中,你发现鬼怪的可爱,你惊异封建社会的黑暗.你挥笔间,握起了一把利剑,劈开封建思想的虚伪。
扩展资料:“穷”是文学创作的发动力。“穷”作为作家诗人遭受的内部和外部的挫折,使他的缺失性体验达到某种极限,这样就必然导致他的心理能量蓄积到饱和的状态,而产生心理失衡或严重失衡。
如何释放饱和的心理能量来恢复心理平衡呢?这有多种多样的途径,而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就是释放、宣泄人的被压抑的心理能量,降低紧张水平,恢复人的心理平衡的一条途径。所以作家诗人之“穷“,并不是诗人作家之不幸,从创作角度看,恰恰是他的大幸。
因为他由此获得一种不能不写的创作驱动力。这种情形就像时钟上紧了发条,它不得不开始走了。
诗人之“穷”,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诗人之“富”。正是在“穷”中,诗人蓄积了最为深刻、饱满、独特的情感,正是这种带着眼泪的情感,以一种强大的力量把诗人推上了创作之路。
“穷”以及与“穷”相连的忧伤、哭泣不知成就了多少诗人、作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穷而后工。
3.穷而后工,什么意思,请举个详细点的古代名人的例子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出处】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孟子·告子下》“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然后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4.有什么关于不平则鸣的名言与事例吗
“不平则鸣”这个成语出于唐代文学家韩愈《送孟东野序》一文。此文开宗明义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不平则鸣”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说是“对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愤慨”。《辞海》在解释“不平则鸣”时,先引用了韩愈的原话之后说:“后指遇到不平的事,发出不满的呼声。”《辞源》的解释也大同小异。这些辞书所解释的只能说是“不平则鸣”一词的后起意义。在文学批评研究中,人们也往往以“不平则鸣”来阐释诗人作家的不幸和痛苦生活遭遇对于创作的积极作用。并且把它与“发愤著书”“穷而后工”作为同一理论源流。这种阐释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仍需略作辨析,以期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平则鸣”的原意。
“不平则鸣”一语的原意是什么呢?假如把“不平则鸣”单纯解释为对于不公平事情的愤慨,则《送孟东野序》中出现了大量难以解释甚至矛盾之处。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四“送孟东野序”条说:
韩文公《送孟东野序》云:“物不得其平则鸣。”然则其文云:“在唐、虞时,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之以鸣,夔假于《韶》以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又云:“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然则非所谓“不得其乎”也。
洪迈认为,韩愈既说“物不得其平则鸣”,而文中却以唐虞时代的皋陶、大禹、殷代的伊尹、周代的周公等等为“善鸣者”,这些人都是成功的政治家,似乎难和“不平”扯到一起;而且文中还说“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等等,这就更谈不上“不平则鸣”了。洪迈认为韩愈所举之例与“不平则鸣”的说法不相符。
韩愈此文是否有矛盾,关键在于“不平”一词的内涵。钱钟书先生在《诗可以怨》一文中说:“韩愈的‘不平’和‘牢骚不平’并不相等,它不但指愤郁,也包括欢乐在内。”也就是说,“不平”是指人们的心灵处于不平静的状态,产生喜怒哀乐各种感情。钱先生这个解释是很有见地的,它纠正了以往一些对“不平”狭隘理解。不过韩愈所说的“不平”并不限于人的感情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在钱先生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析。
我以为,“平”,是指平常、平静、平衡、平凡等;“不平”则是指异乎寻常的善,既可指事物受到压抑或推动,也可能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或充满矛盾的善。总之“不平”所指甚广,并不指逆境。
“不平则鸣”应是指自然、社会与人生当处于不寻常的状况之中,一定会有所表现。
我们还是以《送孟东野序》为例。就自然界而言,草木在平静状况下是无声的,但“风挠之鸣”;平静的水是无声的,但“风荡之鸣”;大自然为什么会“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是因为它处于一种推移变化之中。“四时之相推夺,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不得其平”就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变化而形成的。
人类社会也一样,当处于变革动荡之时,总是会出现一些“善鸣”的人物。这可以是盛世,如唐虞的皋陶、大禹、殷商的伊尹、周代的周公;也可以是乱世衰世,如“周之衷,孔子之徒鸣之”;“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可以“以道鸣”,孟子、荀子;可以“以术鸣”,如杨朱、老子、韩、张仪、苏秦;也可以以诗文鸣,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杨雄、陈子昂、李白、杜甫。
韩愈认为孟郊是一个“善鸣”的诗人,但不知道老天爷是让他“鸣国家之盛”呢,还是“使自鸣其不幸”,不过不管哪种情况都不会影响孟郊的“善鸣”,所以劝他不必为处境顺逆而“喜”“悲”。在这里韩愈并不单纯强调“不幸”对于诗人的作用。为什么后来的读者理解“不平则鸣”往往偏重于不幸、愤懑这一方面的含义呢?这是因为孟郊本来就是一个穷苦的诗人,其诗多是贫寒之声,而韩愈对之也寄以深厚的同情。
“不平则鸣”说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变革动荡的时代,容易产生伟大的作家作品;而作家的好作品,大都产生于不寻常(不仅仅是“不幸”)的生活际遇之中,毫无波澜的平凡或平庸生活,是难以产生激动人心的作品的。
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动荡的时代为诗人提供创作的题材和动力,故往往产生感荡心灵的作品,这固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一个繁荣昌盛又比较自由的时代,也可以产生伟大的诗人作品来“鸣国家之盛”。中国古代的隆汉盛唐也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就诗人创作而言,“穷而后工”固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当然穷而后不工的也大有人在),但达者只要不是过着平庸的、碌碌无为的生活,只要能敏锐地把握时代与生活的变化,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完全可以写出好作品。
冤家宜解不宜结
“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个成语原来出自明代唐寅《警世》一诗。全诗如下:
万事由天莫苦求,
子孙绵远福悠悠。
饮三杯酒休胡乱,
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
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
各自回头看后头。
唐寅江苏苏州人,中过县学,府学,后受科举舞弊案牵连被下狱,后来做过小吏。如现在的最低层的公务员,最高学历只是秀才。
唐寅家里开过酒厂,也算个富二代。一生好酒,故其诗多写酒,偶像是酒中诗仙李白。
古代有许多文学家仕途坎坷,经受打击,例如汉代司马迁,唐朝韩愈、苏轼、王维。
科举失利则倍受打击,一朝中举又春风得意。例如唐朝孟郊科考不第,感到世态炎凉,写下《长安羁旅行》: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等到一朝中试则心花怒放。
登科后
唐代 ·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柳永考不上公务员,则自封“卿相”:
鹤冲天·黄金榜上
宋·柳永
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英格兰的萧伯纳有句话,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唐伯虎不幸做了前者,仕途失败后心灰意冷,全无斗志。其诗也多是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理念。除了开头的《警世》,还有很多,
如《无题》:
人生在世数蜉蝣,
转眼乌头换白头。
百岁光阴能有几,
一张假钞没来由。
当年孔圣今何在,
昔日萧曹尽已休。
遇饮酒时须饮酒,
青山偏会笑人愁。
全然没有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情怀。
连一心向佛的王维也有,“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样诗句。
关于文学创作有句名言,“诗穷而后工”。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所以孟子才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面对挫折或者有人一蹶不振,有人愈战愈勇。
只有把困难踩在脚下,你在能成功地站稳脚跟!
唐寅无疑没做到这一点,以致一穷困潦倒。
纵观唐寅一生,论好酒也许一流,论才情只能算三流。被誉为“才子〞,终算不了文豪!
也许是明朝科举制度害的吧,可叹!
今以唐寅《桃花庵歌》作为结尾。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