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的名言
时间:2022-04-02 08:3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美术刘老师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莫奈的名言
1. 莫奈关于日出.印象名言
《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 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当188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一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2. 有没有莫奈说过的名言,要英文版的
这里有几句他的名言:
"People discuss my art and pretend to understand as if it wer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when it's simply necessary to love.”“I would advise young artists . . . to paint as they can, as long as they can, without being afraid of painting badly . . . . If their painting doesn't improve by itself, it means that nothing can be done – and I wouldn't do anything!”
3. 《睡莲》法国莫奈的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弗尔渡过。
他没有按照画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画漫画起家,在画漫画方面有了一些名声,并受到欧·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
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1872年,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 “印象·日出”。
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
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词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位“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
这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水面上点缀了几朵睡莲,花蕾红透了,色泽如草莓般鲜艳,花瓣边缘呈白色。
再往前看,一簇鲜花拥成一块漂浮的花坛,仿佛花园中的三色堇如蝴蝶般飞出,收敛起淡蓝的翅膀,停歇在这片水上花坛上。说它是水上花坛,其实也是天上花坛……”普鲁斯特《在斯旺家那边》《睡莲》水景系列画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莫奈自选的标题。
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
“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
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给热弗鲁瓦的信,1908年8月11日)“水、睡莲、植物,在一片宽阔的水面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莫奈让人修建了一个天顶透光的画室,以便创作大型《睡莲》装饰画。
1918年停战后,莫奈向克列孟梭提议,说他想捐赠两幅给国家以庆祝胜利。经过长时间磋商,1922年4月12日,正式签署了一份捐赠文件,莫奈将为巴黎的土伊勒里宫画8幅画,挂在奥兰治宫的两个大厅中。
以后的这些年里,克列孟梭不断地鼓励莫奈,而莫奈时时有放弃创作的念头;他的视力渐渐不行,自以为最宝贵的眼睛有失明之虞。他患了白内障,但一直不肯接受治疗,直到1923年他才愿意动手术。
“走近生命的终点真是可怕 ”这句话出现在1899年2月7日,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一封信中;西斯莱和苏珊刚去世不久。莫奈每每在信中重复类似的话,看到朋友们一个个告别人世,莫奈心中自是感伤。
摩里索1895年去世,马拉梅1898年离开,接着是1903年传来毕沙罗的死讯,米尔博和德加1917年也走了。雷诺阿1919年去世时,莫奈说,自己现在是印象派团体唯一活着的人了。
迪朗-吕埃尔和热弗鲁瓦两人,也分别在1922年和1926年去世。最令莫奈伤心的,是“挚爱的伴侣”艾丽丝在1911年去世;长子让于1914年病逝对他也是一大打击。
1919年11月19日,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表白:“对我来说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一来是视力恢复了,二来是希望创作活动能带来一些安慰,莫奈重拾画笔:“我忘情的工作,满意于自己做的一切。
如果这幅新眼睛够好的画,我能活到100岁。”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绘画……直到生命的终了。
“我又开始工作了,这是忘掉悲痛的最好的方法,那么多的人在受苦,在为我们牺牲,而我还在研究这些微不足道的形式与色彩,我感到羞愧。”——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信(吉维尼,1914年12月1日)生命接近尾声时,莫奈告诉克列孟梭:“当你从哲学层面寻找自己的世界时,我则努力呈现世界的表象,这表象与未知的现实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停留在和谐的表面时,就不可能离现实很远,至少不可能离我们能够认识到的现实很远。我只是观察到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克劳德.莫奈》1928年克列孟梭口中的“天使”、莫奈的儿媳布朗谢,一直守候在莫奈身边,直到1926年12月5日,莫奈离开人间。这位艺术大师享年86岁。
莫奈生前表示,不在活着时把大型装饰画交出来,所以,在他身后,根据他自己设计的位置,这些画才安放妥当。揭幕典礼在1927年5月17日举行。
《睡莲》是莫奈最后的信息,凭借创新的抽象艺术传达给世人。由这个遗言,印象派的领袖人物成为前卫艺术家效仿的榜样,成为20世纪的人物。
“ 1927年7月8日。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两个椭圆形大厅中安放着克劳德。
莫奈的《睡莲》。在一天的每个时刻:早晨、下午、晚上、夜间,水面上盛开着睡莲。
莫奈在生命行将终结之际,继研究大自然中不同的的主题在色彩与光之下的变化之后,开始关注最温顺,最易穿透的元素 :水,透明与反射之典型。由于画水,莫奈画下了肉眼所难见之物。
他全心画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把光与倒影分割开来的水平面。天的蓝被框在水的碧蓝中。
4. 文豪巴尔扎克名言警句是什么
1.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2.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3. 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作鹰,或者作爬行动物。
4.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5.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6.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7. 坦白直爽最能得人心。
8.
诚实,像我们所有的节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消极的诚实便是西卜女人那一种,在没有发财的机会时,她是诚实的。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不动心的,例如收帐员的诚实。
9. 痛苦也有它的庄严,能够使俗人脱胎换骨。要做到这一步,只要做人真实就行。
10. 真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
5. 莫奈是典型的精神分裂,死后出名,生前落魄的艺术家
唉。。。这叫什么话。
想象力和人生经历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的是你总不能说没有苦难的人生不算人生吧。
有时候,与其说磨难造就天才,不如说天才的性格能力使他自己受磨难,在那个时代的西欧,古典主义盛行的时代,莫奈是肯定受排挤的
至于反例,马格南的布列松,薇薇安迈尔,科波拉父女,还有伍尔夫。努力,天赋,挚爱。
这种认识太绝对了。而且,有时候一些人被神化,因为他们的故事具有相当的传奇性。
没有苦难就没有成功,这句话只需要放在桌上当做失意时的座右铭就好了。谁喜欢被虐哦。
6. 莫奈的油画技法
首先要注重用色,印象派摒弃了传统古典绘画昏暗,棕色的色调,大多直接在户外写生。所以要学习就要先学习运用色彩的”并志“关系来描绘你所见的景物,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和明度和纯度等丰富的变化去画画,例如修拉《大宛岛上的星期日》。在实际绘画中颜色不宜在调色板上做过多的调和,依据你的感受去画,例如梵高的《星夜》。另外印象派绘画在强调色彩的同时减弱了对物体形体的描绘这是很具有特色的,例如莫柰的《日出印象》。
最后在学习中要仔细去吸收和揣摩大师的作品,这是很好的学习教程。祝你学习愉快。
光色之美|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的风景画作品赏析
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诞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一个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画派。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是这个画派最著名也最典型的代表。
法国画坛从十九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的两种倾向和两种趣味的冲突与斗争,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变得更加激烈了,在讲述马奈艺术的时候,我们已经谈过了这个问题。当时,以学院派头面人物为首的一批著名画家,自认是古典艺术传统的捍卫者。他们用冷冰冰的态度和熟练的技巧,在早已被人们画烂了的远离生活的题材中制作出一幅又一幅毫无个性的作品。
甜腻的裸体维纳斯,面容庄严的达官贵人肖像,迎合了资产阶级上层的爱好和虚荣,使他们的作者备受青睐,成为控制画坛的权威。另一方面,在库尔贝伟大榜样的启示下,新一代的画家深深反感法国画坛这股保守和堕落的风气,力求忠于自己的感受去创造当代的艺术。这批画家就是马奈同时代的一批年轻人,他们与马奈一起向学院派沙龙画家们,向流行的占统治地位的艺术趣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在斗争中,这批被称为印象主义的画家忍受着无情的嘲骂、普遍的冷漠及贫穷的折磨,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那种追求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语言讲述新的事物的创作心态开始确立起了它在艺术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理解。印象主义画家成了开路先锋,桂冠终于落在了他们的头上。无论是从推动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他们艺术本身的成就来看,印象主义画家都称得上是伟大的一代。
印象主义画家的创作尽管并不仅仅局限在风景画的领域内,但是他们创作的最重要方面,他们创作方法的最基本特点以及他们创作的最光辉的成就,无疑是在风景画上。
在印象主义绘画中,选择克洛德·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1872年)来介绍,就是基于上述种种原因的。
这是一幅风景画,它描绘的景色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在清晨,海面上浮动着几艘小船,天空中一轮红日正在冉冉升起......一切都这么普通,人们只需要用眼睛观看。
《日出印象》
本来,绘画就是供眼睛欣赏的,文字的叙述与解说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假如文字可以代替这个形形色色的世界,那么绘画就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尤其是面对这幅有如音乐的绘画作品,解说就更是困难和不合适的一件事,但是既然要介绍它,就还得依靠文字。
从十七世纪起,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的风景画就出现了,也产生了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的画家。但是绝大部分的风景画家都是借助于习作和草图,在画室中再经过认真地推敲、加工来创作他们的风景画。
一般而言,这样创作出来的风景画侧重于自然形态的空间、质感和体积的表现,反映的是自然景色比较固定的特征。只有到了莫奈等印象主义画家的笔下,上述情况才得到根本的改变。大自然在室外阳光照射下那无比丰富的色彩变化、那生动新鲜的感觉才成为风景画的唯一主题,一个前所未有的光色世界出现了。
现在有些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们能够感觉到不同的色彩,并非由于色彩本身,而是由于光的存在。光照射在物体上,不同的物体反射着不同的光波,从而让人们感觉到了不同的色彩。不同光源发出来的光照射在同一物体上,或同一物体受到反射着不同色彩的邻近物体的影响,那么这一物体给人的色彩感觉就会有所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物体并没有固定不变的颜色。
例如,一面白墙,当它受到蓝色的光照射时,它就会显出带蓝味的冷色调;同样,当它受到相邻的一个红色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影响时,它就会具有偏红的暖色调。上述的道理,印象主义画家通过当时流行的有关色彩学的著作是了解的,他们在自己的探索过程,把科学的认识变成了一套独创性很强的绘画技法,从而为真实地再现人们所生活的光色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印象派画家们的创造,是继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利用解剖学和透视学知识创造出来的绘画技法之后又一伟大的创造。
莫奈在《日出印象》中着力展示的是大自然一瞬间的景象,它的光色之美。
在传达对这日出景色的生动印象之际,莫奈摆脱了那种精心刻划每一个微小细节、尽力要交代清楚自然万物形状的传统画法的束缚,他把整体的生动而又新鲜的感觉放到首位。莫奈寻找着沐浴在光流之中的自然在清晨时种种细微的色彩,捕捉着它们的冷暖变化和相互间的关系,用看似不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本质特征的敏捷笔触把大自然变幻不定的光色效果固定在画布上,留下了瞬间美的永恒图景。
海水的波动、红日的倒影、在曙色中显得沉暗的船和船夫以及它们整体上形成的那黎明日出之际的动人景象,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生动,那么清新;我们仿佛就站在岸边,呼吸着海面飘来的凉爽空气,目睹着在一派静寂之中,红日渐渐升腾时大自然那无比壮观的场面。
莫奈深通色彩的奥秘,也懂得暗示的作用。他用蘸满着并不怎么调和的色彩的画笔,在画布上摆弄着一个个概括性很强的笔触;这些自由奔放的笔触构成了那看起来好像十分草率的物象,但恰恰是比那种连每一块船板上的木纹都勾勒得明确无误、那种如同教科书中插图的画法更真实地传达出日出之际的神韵。尽管只暗示了一下,一切却显得那么恰到好处,只要看看那飘在水面的小船和它投在水中倒影,就能对这种画法有一种深刻的理解了。不妨说,这是一种接近中国画写意手法的表现形式。
为了使大自然显示出它真实的面貌,让画面上有种通体放光的感觉,扫除掉那笼罩着过去绘画作品的沉暗的棕黑调子,莫奈大量运用了光谱上的色彩。他明白颜色一经调和就会减弱它们的明度,死死调配出来的色彩远不如未经混合的色彩响亮,于是他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手法,以不太调和的明快色彩笔触点染画面,让这些反射着不同角度的光的小色块经由观者的视网膜混合成形,构成某种色彩感觉。这就有点儿像印刷品的色彩网点那样。这种画法大大加强了色彩的明度,增强了画面上光线的感觉,使画家笔下的大自然真的如同我们在室外看到的样子了。每一位走进过西方美术馆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从印象主义以前的绘画展厅出来再步入印象主义绘画的展厅,眼睛会立刻为之一亮,就像从室内突然跑到室外的阳光下一样。
正是通过莫奈的《日出印象》及其他风景画,通过他慧眼独具的艺术,我们再次认识了大自然;摆脱掉过去风景画留给我们的成见,我们加深着对它的无限生动的美的体验。
众所周知,莫奈在绘画史上素以目力敏锐著称。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他那本动人的著作《金蔷薇》中讲述了一个颇有意味的故事:莫奈居住在伦敦期间,创作了一幅表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油画,画面上这座哥特式建筑物在雾中若隐若现。伦敦是个多雾的城市,当它的居民看到这幅风景画时感到异常惊愕,雾怎么画成了紫色调的?它分明是灰色的嘛。可是后来这些愤愤不平的人再走到伦敦街头仔细观察之后,他们平生第一次发现了伦敦的雾的的确确是紫色调的。
莫奈这幅富于创造性的美妙动人的风景画展出之际,它获得的是马奈曾遭到的那种冷嘲热讽。1874年春天,莫奈和他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为了对抗官方沙龙,大家共同举办了一个独立的作品展览会,《日出印象》就陈列在这儿。参观展览会的批评家指责它说“就连粗糙的糊壁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些”,正是由于这幅作品,批评家把这个展览会称之为“印象主义展览会”,对全体参加者一一加以奚落,由此印象主义就同以莫奈为首的这批离经叛道者联系在一起了。
莫奈1840年11月14日降生在巴黎,五岁时随同父母迁居法国海港城市勒·阿佛尔,他的父亲在这儿经营杂货买卖。在勒·阿佛尔读书期间莫奈曾向达维特的一位门生学习素描,他那时画的漫画最早显示了他的绘画天赋。早年对他影响最大的画家是风景画家布丹,后来他忆起这位老师时曾指出:“如果我能成为一名画家,这应该归功于布丹。”
大约在1858年左右,莫奈带着推荐信来到巴黎求学,这时他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的印象主义风景画家的毕沙罗,亦受到了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们的影响。六十年代初,他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并向学院派画家格雷尔学习,在格雷尔画室里,他遇到雷诺阿这位前途远大的年轻人。这些不安分的、渴望着创造新事物的学生们给了莫奈很大影响。
当莫奈及其伙伴们在画室里照着模特儿如实写生时,格雷尔生气地喊道:“普拉克西特列斯(古代希腊最杰出的雕刻家)从一百个模特儿身上挑选出最好的东西创造出了杰作。你们画画的时候,要时刻记住古希腊的美。”当天晚上,莫奈对他的朋友说:“咱们走吧!这个学校会害死咱们的,这里没有那最要紧的东西---真诚。”
正是这种要真诚地表现自己所见所感的态度,驱使莫奈和他的朋友们把马奈看成榜样;也正是这种态度,驱使他们离开安静的画室,背起画箱,踏上了一条前人不曾走过的道路,他们投入法兰西洒满阳光的大自然,如醉如狂地描绘着、探索着,就像被阳光点燃了一样。莫奈如醉如狂的精神状态,在他的一封信中得到了生动的说明:“每天我都在发现愈来愈多的美丽的东西,这够让一个人发疯了,我有去画每样东西的这样一种渴望,我的脑袋为它爆裂了。”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莫奈的艺术开花结果了。《庭院中的妇人》(1866-1867年)、《蛙塘》(1869年)、《喜鹊》(1870年)、《威斯敏斯特桥》(1871年)、《日出印象》(1872年)等作品都是体现他新的艺术风格的精彩之作。贝特·莫里索有一句名言描述莫奈绘画那种令人赞叹的阳光感:“一看到莫奈的作品,你就知道阳伞应该朝哪一面打。”《庭院中的妇人》一画中妇女的阳伞上就洒满着强烈的阳光,恰恰为这句名言提供了鲜明的佐证。
从1872年起,莫奈居住在风景迷人的阿善特依有四年之久,他改装了一艘游艇,把它作为飘动在水面上的画室,在大自然中直接写生创作风景画。这种作法令马*奈着迷,他特意画了一幅表现莫奈在游动的画室中写生的作品,这件作品也透露了马奈受到典型的印象主义技法影响这一事实。
直接在外光下写生创作,这种方式是印象主义画家的一大创举。它有助于捕捉自然界的千变万化的瞬间面貌,也有助于保持画家生动的感觉和清新的印象;另一方面,它也促使印象主义画家改变绘画的手法,由于再也不能耐着性子在画室中反复推敲,他们采取了一种即兴的、速写式的画法,敏捷地抓住那主要的东西。这种方式加上光色的卓越运用就构成了印象主义绘画的基本艺术特征。《阿善特依的游艇》(1872-1873年)、《阿善特依的桥》(1874年)等作品,是莫奈这段生活的生动纪念。明亮的阳光、颤动的空气、粼粼的清波、耀眼的白帆.....一切都有力地抒发着莫奈诗般的情怀。
1879年,莫奈的妻子病故了,他的支持者也破了产。紧接着,出版商夏邦第埃为他举办的个人画展遭到了彻底失败。这一阶段,可以说是莫奈一生中最为阴暗的日子。
八十年代起,印象主义画家团体开始消解了,有些人渐渐走上了其他的道路,但是莫奈依旧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正像他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我仍然是,而且永远打算做一个印象主义者。”从创作于这个时期的《朝右方打着阳伞的妇人》(1886年)可以作为他上述态度的具体体现。
九十年代,莫奈继续着自己的探索,他绘制了连作《干草垛》(1890-1891年)和《鲁昂大教堂》(1892-1894年),在这两组作品上,他致力于光色语言的实验,反复表现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那不同的光色效果,再度向人们展示了他敏锐的色彩感觉和精美和谐的色调配置。从这时起,莫奈经常居住在巴黎附近的吉维尼,这个有着中国式小桥流水的大花园现在成为各国游客参观的一处名胜。
莫奈漫长的一生,使他得以看到印象主义的辉煌胜利。1900年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确立了他作为最伟大的当代画家的地位。莫奈和他的同道们的作品成为人们热心追求的珍宝,历史终于把成功和荣誉赋予了这不屈不挠奋斗的一代画家。
莫奈晚年的最大杰作是巨幅油画连作《睡莲》(1916-1922年),这是他在吉维尼的花园中创作的,在几近失明的条件下,他完成了这幅挥洒自如、色调优美的作品,从中已透露出某种抽象绘画的韵味,今天,在巴黎市中心的土依勒里花园边上的桔园美术馆内,一个特意为它建造的圆形展厅内陈列着他赠给他祖国的伟大作品,当人们进入圆形展厅环顾四周时,就如同置身在莲塘之中,闻到睡莲那静静散发出来的幽香。
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了,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此后27 年里,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主题。
莫奈在他绘画生涯中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在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让莫奈成为名副其实的印象主义画派最著名也是最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