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烧烤口号
时间:2022-04-02 20:0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饮食的诱惑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东北烧烤口号
1. 有没有这样一句话:“人类从烧烤步入文明”这个是不是小不点烧烤的
是的 看看如今中国烧烤的领头羊,小不点烧烤老板的创业故事!胡继文简历:男,汉族,1974 年2月出生于河南信阳,小学文化。
1991年来到包头打工,先后做过沙场小工,包钢下夜工等工作。1993年,年仅19岁的胡继文怀揣50元,支起了属于自己的烧烤摊,历经艰辛和磨难,以超常的精神和韧力,并独特的文化理念和创新精神,继承和发展着鹿城的烧烤文化,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2004年正式创办内蒙古小不点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至今“小不点”公司已在全国拥有40多家加盟连锁店,并涉及小吃城和便捷酒店等其他产业,成为内蒙古地区名声响当当的餐饮连锁公司。胡继文的人生格言:人的一生,不需要追求做多少大事,只把一件事做好就行了。
“小不点”的企业文化精髓:感悟火的魅力,传承火的精神,把事业从“小不点”做成巨无霸。人类最早的烧烤起源应该是一致的,只是后来的发展方向不同而已。
相对而言,中式烧烤的进化程度更好一些,中式烧烤的形式、处理食品形态,和原始社会有很大的差异;中式烧烤的祖宗,该算是新疆的羊肉串了,而对中式烧烤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内蒙和东北烧烤了,尤其在内蒙地区,烧烤逐渐成为餐饮业的主流。而在我们鹿城,最近十多年,有一批传承着民族烧烤事业的人物,其中成功的就有“小不点”的创始人胡继文,他以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和创新精神,继承和发展着鹿城的烧烤文化,成为鹿城烧烤业的领军人物。
20多年前,由于家庭贫寒,年仅14岁的胡继文小学辍学了,第二年他便离开家乡河南信阳,开始了他的闯荡之路,深圳、上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最后,是鹿城这片热土接纳了他,使他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
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为了寻找改变命运的出路,大批农民工涌向南方城市打工。胡继文村也有几个年轻人出去了,节假日回乡的时候,他们无论是从衣着上还是言谈举止上,都给村里人带来了一股新鲜的风气。
这给胡继文触动很大,于是,出去闯一番天地的想法在他的心里滋生,当年,他便从小学辍学,瞒着父母独自一人带着铺盖卷上了深圳。胡继文把深圳想象像天堂,但一踏入就感觉不是那种。
当时深圳刚改革开放,满世界是工地。他年纪小,头一天找了十多个工地都不要他,晚上在马路边圈了一宿,第二天也是一样,无奈第三天只好往回返了。
到家后还让父亲给痛打了一顿。深圳之行虽然失败了,但他还是不甘心,不久,他跟上一个表哥到了上海一家造船厂,当油漆工,每天刷造船底面,刷涂料,一天挣5块钱,呛得晕头胀脑的。
干了两、三个月,皮肤过敏,实在撑不住了,又回家了。后来家人包括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有点淘,农活不爱干,出去也不行,瞎折腾。
在家干了一年多的农活后,他又来到了包头。胡继文临来包时只揣了一个同学的电话号码。
可他一下火车就懵了,号码丢了,没找着同学,在包头呆了一天。正准备要返回的时候,在火车站附近有个沙石坑子,几个老板在那招工。
他好奇的凑上去问怎么招工,有什么条件,老板说没条件,只要能干活就行。他就去了,一个扁担,两个箩筐,一个大板锹,还有一个筛子,在沙坑筛沙子,那年他16岁。
筛沙子的活辛苦那就不用提了,干了两个来月,扁担把肩膀给磨坏了,先起了茧,又起疮,碰一下都钻心的疼。再干下去肩膀就废了,有一个拉料司机看在眼里,说小伙子你干不了这个活,这是我们成年人干的,我给你找个清闲点的活,下夜。
于是,他到包钢一个单位下了三年的夜。有一年冬天,他和几个哥们到包钢招待所附近的烧烤摊吃了顿烧烤,大冬天,穿着棉鞋在雪天里吃烧烤感觉特别好。
他的班长的哥哥也搞了一个烧烤摊,有一天,班长跟他说,你下夜没事,别在这加班了,帮我哥去。于是,他开始帮班长的哥哥开烧烤摊。
干了有半年,有一次晚上熬的实在受不了,在回去的路上骑着骑着自行车就睡着了,一不小心掉进一个地坑里,地坑太深,没爬出来,第二天早晨有一个扫大街的工人把他拽出来了,回到包钢上班时,锅炉水没烧开,卫生也没打扫,领导一怒之下把他开除了。下夜的工作丢掉了,走投无路时,班长的哥哥说你也自己干烧烤摊吧,他就开始焊炉子,做凳子,投入了50块钱,头一天卖了20块钱,挣了10块钱。
这是他创业挣的第一笔钱。胡继文的烧烤摊一摆就是七年,这七年真是不堪回首。
当初他离开包钢后,每天还回下夜棚睡,但是到冬天过后,领导发现了,彻底不让他睡了。友谊市场有个卖家具的地方,白天把家具帆布拉开,然后夜里把帆布下了,他没地方睡,就在那里面睡。
天热的时候肉没地方存,没钱买冰柜,他就认了一帮顾客,谁家有冰柜,就给谁吃烧烤免单,然后半夜上人家敲门取放肉。这样过了二年多,他才有钱租房买冰柜。
当时烧烤摊互相竞争的挺厉害,胡继文的愿望就是做到最大,最好,但搭个临时毡房,夜里搭,白天收,遇到刮风天特别不方便,正好马路对个有一移动板房,一问价年房租8000,可他还是咬牙租下来了,经过简单的装修,买了几张桌子,支个小火坑,一开业就特别火。后来他又建了一个大铁棚,并增加了沙锅等品种,开始了真正的原始积累,并带动。
在东北,一个烧烤摊便是一个江~~湖
“来了老弟~来两串大腰子!谢谢老弟老妹儿来捧场!”
一个圆脸、胖胖的东北大姐笑嘻嘻地招呼着。她是抖音知名网红“黑河腰子姐”,也是黑河华富夜市的烧烤摊贩。
除了天生的热情爽朗,腰子姐的走红离不开中国人对烧烤的痴迷和热爱。
烧烤摊是中国人的深夜食堂。尤其对于东北人来说,再没有什么能比“撸串+啤酒”能满足一个他们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迈欲望了。烧烤大排档,是满足灵魂的人间烟火。
位于哈尔滨市一条小巷内的烧烤摊
万物皆可烤
在东北,烧烤的秘诀是重口味。
不仅要重油重料,而且还要重辣,就是为了增加烤出来的食材鲜重的口味。
而真正神奇的地方是,在东北,没有什么是不能拿来烤的。
有人说东北人天生会烧烤,给他们一个炉子,就可以烤全世界。
东北烧烤
“以前好多人家都支个炉子在院子里边或者楼下烤,就像四川人家家都会做回锅肉一样。”靠烧烤起家的赵龙说,他在哈尔滨的门店不大,一共有8张桌子,一到饭点坐得满满当当,小桌一天至少可以翻台4、5次。也谈不上有什么秘诀。
说起东北烧烤的流派,大致可以按照省份来划分:黑龙江靠近俄罗斯,腌制后的牛羊大肉串是主流;吉林受朝鲜族饮食特色影响,烧烤擅长用蒜和朝鲜族辣酱;而辽宁烧烤的食材更加丰富,以海鲜为特色,“无所不烤”。
当然,随着各地饮食文化交流的发达,烧烤之间流派的分野也不那么泾渭分明,而是各地口味相互借鉴,新口味和单品也能迅速推广和普及。
譬如赵龙在大连发现,当地流行的是一种“原味烧烤”,就是所有肉串都不煨料,只放盐、味精、孜然、辣椒面、糖,强调牛羊肉的原汁原味。
大块肉串常常给人以“大快朵颐”的感觉,但用细细签子穿着的、肉块切成直径1厘米左右的小串,才是众多老铁的最爱。
“小串因为肉块切得特别小,受热均匀,熟得特别快,所以原味烤制的话它的口感要好于大串,”赵龙解释道,“也更加入味。”
当然,对于“万物皆可烧烤”的东北人来说,凡是差不多可以烤一烤的食材,他们都愿意拿来一试。
最具有代表性的重口味就是烤蚕蛹。在吉林的辽源,这里的蚕蛹一旦被运进了烧烤店,就等不到了破蛹的那一天了。
东北人爱吃烤蚕蛹,因为其营养价值高,一只蚕蛹相当于三个鸡蛋的营养。
虽然外表不那么好看,但烤蚕蛹却是东北烧烤届的一道必点名吃。
烤蚕蛹的诀窍,在于慢火烤制,吃的时候也有诀窍,先咬开皮,一股咸鲜汁,夹杂着烤成固态的蛋白质,连皮带肉细细咀嚼。
香脆可口的烤蚕蛹,就成了东北人口中最爱的一道烧烤美食。
东北人的江湖
中国人的“深夜食堂”讲究的是烟火气,在烧烤摊上,吃出来的是感情,“串”起来的是过往,喝出来的是兄弟。
烧烤摊就是东北人的娱乐场。烟火与酒精的交杂之后,人们都放下防备,酣畅淋漓,大口吃肉。
东北老爷们毫无保留的一面都是在烧烤摊上呈现的。酒过三分,情绪就自然地涌上来,也没有什么顾忌。
35岁的金伟和一帮朋友就是在烧烤摊上认识的,他曾经约过这帮朋友来家里正经吃顿饭,但还是没有烧烤摊的氛围,待一会儿就散了。
烧烤摊也是东北人的江湖。在一篇热门的知乎问答里,有人说吃烧烤是一件能看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事。
例如一个大哥,在烧烤摊撸串的时候旁边总会有两个人,一个是小弟,还有一个扒蒜的老妹儿。老妹儿负责扒蒜。
走向全国的烧烤摊
大多数从事烧烤行业的东北人,其实谈不上有太多情怀和匠人心态,而这是把它当做一种谋生手段。
不过,自带幽默属性的店主,还是可以在烤串过程和招揽顾客中找到乐趣。
网红腰子姐就是这样走红的。她麻利地在烧烤炉边给肉串翻面、刷油、洒调料面。
餐厅里敞亮的半开放式后厨,和吸走大部分烤肉烟气的“无烟净化烧烤车”,让她在干活之余能同时被一群食客举着手机拍照、围观——
他们都是冲着抖音上的知名网红“黑河腰子姐”这个名号而来。
“我就寻思你多来两趟比啥都强,对老主顾经常多送点或是抹个零。”她会主动地和顾客唠唠家常。
“顾客会问我今天卖得咋样啊,我说还行,完了就随便聊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事。”
这是一种和顾客拉近距离的方式,也能减少等待烧烤过程中的焦灼——在黑河这座靠近中俄边境的城市,冬天的气温能达到零下20度。
“一聊时间就过得特别快,他们就不会老催我。”她说。
滋滋冒油的烤大腰子吃起来带劲,外地食客们特意听她吆喝一声“来了老弟~”才不虚此行。
正是这句拉长音调、中气十足又极富东北特色的吆喝声,成为2018年抖音上一句相当魔性的口号。
不过成为网红的腰子姐,仍不打算放弃烧烤的老本行。“等我挣了钱,一定要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200平米的烧烤店。”腰子姐告诉记者。
如今,东北烧烤已经成为门面,在北京、天津,锦州烧烤、冰城串吧遍地都是,其中,锦州烧烤成为了东北烧烤的代表。
无论是牛羊肉串,还是五花肉,抑或日式烧鸟里才会出现的烤鸡皮、烤鸡软骨和鸡肝,甚至本应该拿来炖的茄子、土豆、豆角,锦州人都能拿来烤,菜单上密密麻麻可以写上一百多条。
另一个方面也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植。
如今锦州街头讲究一点的烧烤店,门前大多树立着一块像景区大门一样的石头,上书“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锦州烧烤 锦州市人民政府”的红色大字——2011年,锦州市政府把“锦州烧烤”列为了当地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觉得既然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下来,就像专利似的,还是抢占了先机。”作为一个来自云南的锦州烤串店老板,段明辉必须用一个最有品牌效应的方式招揽顾客。
中国是典型的重人情的社会,烧烤吃的就是一口人情味和浓浓的江湖气息。在夜幕降临时分,随意趿拉着拖鞋,约上三两好友,点一桌子烤串,就着大扎啤,敞开嗓门和肚皮。
没人在乎你白天是光鲜亮丽的白领还是烈日下搬砖的民工,在这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才是王道,才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