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苏轼的名人名言(名人对苏轼的评价用名言)

时间:2022-04-02 21:5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云水心语 | 评论: 次 | 点击:

评价苏轼的名人名言(名人对苏轼的评价用名言)

1.名人对苏轼的评价用名言

王国维《文学小言》: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字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林语堂《苏东坡传》:

“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

王国宪《重修儋县志叙》:

“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董其昌:

“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钱穆:

“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

黄庭坚《跋东坡》: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却扫篇》: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

晁以道《老学庵笔记》:

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陈洵《海绡说词》: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柯亭词论》: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胡仔《笤溪渔隐丛话》: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元好问《遗山文集》:

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胡寅《向子諲酒边词序》: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赵翼《瓯北诗话》:

才思横溢,触处生春。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此足徵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

2.评价苏轼的名句

东坡乐府 水龙吟万里,不可到。

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

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

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乃蝉脱而去。

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

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凤驭。行尽九州四海,笑粉粉、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

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

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

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

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余谪居于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觉而异之,乃作此词。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南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满庭芳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庭芳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

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

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满庭芳 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满庭芳 水浅冻,久留郡中。

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满庭芳云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

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

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

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步绕松衫。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

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概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

3.名人评价苏轼的句子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

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

4.关于苏轼的名言警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宋·苏轼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宋·苏轼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宋·苏轼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宋·苏轼 至言不繁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宋·苏轼 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苏轼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君子不重则不威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宋·苏轼 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宋·苏轼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宋·苏轼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 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宋·苏轼 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宋·苏轼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宋·苏轼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宋·苏轼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宋·苏轼 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宋·苏轼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宋·苏轼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轼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宋·苏轼 笔所未到气已吞 ——宋·苏轼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苏轼。

5.请提供苏轼的名句或评价他的名句(越多越好)最好是富有哲理性的

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题说“兼怀子由”,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的矛盾过程。而前人却多妄解,说神宗读到“琼楼玉宇”两句,叹云:“苏轼终是爱君”,即量移汝州。

此说与事实不符。苏轼移汝州在黄州之后,不能说因这词而“量移汝州”。

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句脱化而来。

同时点明饮酒赏月。接下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

《诗经》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并非问今天是什么日子,而是赞美的语气:“今天是多么好的日子啊!”的意思。下面“我欲乘风归去”三句,表面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界中来的,现在想随风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琼楼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

这几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

这样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绪。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苏轼和苏辙,手足之情甚笃。据苏辙《超然台记叙》说:“子瞻(苏轼字)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

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

苏轼抛掉湖山秀丽的杭州,由南而北,原为兄弟之情。但到密州之后,仍不能与弟辙时常晤对。

对弟弟的思念,构成这首词下片的抒情文字。下片开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

“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

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个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

“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意思。

下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转为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惟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蝉娟”,月色美好的样子。此句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蜕变而来。

理解到远别的人可以“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这首词的上、下片都带有人生哲学的意味,如上片结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与陶潜桃花源诗所说:“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诸句约略同意。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凡境、圣域、清境、浊境。

当一个人思想开朗、胸怀坦荡的时候,就是在圣域、清境里,反之,清境、圣域便都不见了。同时这也就是儒家“无人不自得”的思想。

有了正确对待事物的思想,那么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心安理得。在人间也可以得到快乐,何必定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同样可以做一番事业,何必一定要回到朝廷中去呢?下片的“此事古难全”含有这样的意思: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

五代北宋士大夫的词集中,也有一些包含人生哲学意味的词,到苏轼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

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

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所称赞的名作。

6.苏轼的名人名言

· 江山如此多娇,令无数英雄尽折腰。

· 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 —— 苏轼名句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 困人天气近清明 —— 苏轼名句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苏轼名句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 苏轼名言

· 人生识字忧患始

·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语录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 小诗有味似连珠

·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 苏轼名句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 出门无侣漫看书 —— 苏轼名句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世间哪有扬州鹤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语录

7.关于苏轼的名言警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宋·苏轼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宋·苏轼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宋·苏轼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宋·苏轼至言不繁 ——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宋·苏轼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苏轼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君子不重则不威 ——宋·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宋·苏轼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宋·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宋·苏轼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宋·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宋·苏轼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宋·苏轼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宋·苏轼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宋·苏轼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宋·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宋·苏轼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宋·苏轼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宋·苏轼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宋·苏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轼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宋·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宋·苏轼笔所未到气已吞 ——宋·苏轼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苏轼。

8.苏轼的名言有哪些

答:苏轼的名言

1、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2、目有昧刚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3、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4、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5、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7、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8、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9、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10、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11、临大事而不乱。

12、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13、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14、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15、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6、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17、合则留,不合则去。

18、察消长之往来,辨利害于疑似。

19、穷不忘道,老而能学。

20、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评价苏轼的名人名言

黄庭坚评价苏轼,吟诵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颈联乃传世名句

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北宋大才子,他们博学多识、诗书画样样精通,两位大文豪既相知相交,又惺惺相惜。苏轼被贬黄州,周围的人们都避之不及,而黄庭坚却仗义执言,无所畏惧。

苏轼名满天下时,黄庭坚还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但是先生却慧眼识人,赞美黄山谷的文章不可多得。此后山谷便拜在先生门下,而先生却视其为知己,他不拘于世俗的束缚,彼此取长补短,也传为诗坛佳话。下面分享黄庭坚评价苏轼,吟诵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颈联乃传世名句。

黄庭坚评价苏轼,吟诵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颈联乃传世名句

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遨

北宋:黄庭坚

金狨系马晓莺边,不比春江上水船。

人语车声喧法曲,花光楼影倒晴天。

人间化鹤三千岁,海上看羊十九年。

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苏仙。

黄庭坚评价苏轼,吟诵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颈联乃传世名句

黄庭坚的诗作结构严谨,说理细密,他开创了江西诗派,并影响了南宋以及明清的诗风,更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山谷的作品虽然颇显瘦硬,喜欢用典,讲究无一字无来历,但是其韵味十足,更显拗峭挺拔,令人叹为观止。

山谷一生非常敬佩东坡先生,更在其诗文中不吝笔墨,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甚至不惜贬低自己。全诗含蓄隽永,虽然无法雅俗共赏,甚至有些曲高和寡,但是细加品味,却颇显奇特。

黄庭坚评价苏轼,吟诵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颈联乃传世名句

宋肇,字楙宗,是苏轼和黄庭坚的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诗酒唱和。当时苏轼刚被提拔到翰林院担任中书舍人,大家都来庆祝,黄山谷当然也会赋诗抒怀,表达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首句就说翰林公的骏马配备了狨鞍,系在晓莺啼处。“金狨”,指狨皮制成的鞍垫,因为狨毛长而金黄﹐作者借此表达其显赫的身份。而次句又说自己“不比春江上水船”,这是山谷自嘲能力低下、反应迟钝,其实是正反衬先生的对答如流,写诗作文倚马可待。古人用下水船比喻才思敏捷,山谷却反其意而用之。

黄庭坚评价苏轼,吟诵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颈联乃传世名句

接下来具体抒写热闹的场面,车来人往、欢声笑语,鼓乐喧天、法曲高奏。而周围的自然景物也极其给力,风和日丽、万紫千红,碧水清澈、楼台倒影,尽显一派祥和景象。作者描写生动细腻、虚实结合,更表达出主人公舒畅和愉悦的心情。“喧、倒”二字,炼字精准。

颈联是传世名句,“人间化鹤三千岁,海上看羊十九年。”出句化用《神仙传》中苏耽成仙后化鹤的传说,对句引自《汉书》中苏武牧羊的故事,作者以此述说东坡先生的坎坷经历。诗人用典无痕,却充满了深情和赞美之意。

黄庭坚评价苏轼,吟诵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颈联乃传世名句

结尾两句表达仰慕之情,苏轼曾感慨自己在京城整天忙碌,不如宋肇在地方任职非常清闲,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而山谷却观点不同,他认为先生堪为“遨头惊俗眼”,更赞美苏轼为“苏仙”,更在诗坛中尽显风流。

大家都知道贺知章曾称呼李白为谪仙,而黄庭坚以一个“仙”字进行评价,传达出自己对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无论是学识、还是人品,都具有超凡脱俗的表现。文物,这里指文士。

黄庭坚评价苏轼,吟诵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颈联乃传世名句

黄庭坚的这首七律精于用典,描景如画,对东坡先生的赞美也发自肺腑。作者首先用“金狨系马”,表现其不凡身份;然后再用“人语车声、花光楼影”,展现出众人对先生的敬重。

颈联更是不落俗套,形象地刻画出苏轼大半生的坎坷经历;最后两句又用“遨头、苏仙”,高度评价了苏轼在大宋文坛的地位,却丝毫不感到是弟子在奉承先生,反而是非常中肯和准确的评价!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