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描写人物句子 香菱学诗中描写人物的对偶句
时间:2022-04-03 03:0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红楼梦研究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香菱学诗描写人物句子 香菱学诗中描写人物的对偶句
她写了三首,这几句是: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辞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我们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深深地为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勉所感动。
《香菱学诗》中正面和侧面描写香菱刻苦的句子分别是哪句?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默默的回来,索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辞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我们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深深地为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勉所感动
香菱学诗中描写香菱天资聪颖的句子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
①刻苦好学,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苦学、乐学、善学)。
②她的天资好,有较高的领悟力。
③得到黛玉这个好老师的正确指点。
④环境因素。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精神.
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香菱学诗 的过程表现了她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香菱学诗》写了哪几个阶段?并摘抄最能体现那几个阶段的句子
四个阶段
1、读诗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2、悟诗
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3、谈诗
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4、作诗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红楼梦香菱学诗中的描写她学写诗努力的句子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
香菱学诗人物 诗句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的第三首诗是这样的: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课文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宝玉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衬人物。但作者轻点淡染,也颇见精神。如写湘云健谈、探春机敏,就符合她们一贯的表现。
《香菱学诗》中有哪些环境描写
香菱学诗步骤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辞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
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如下: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香菱斗草”片段中的对仗与仿拟修辞赏析
作者
周贵进
斗草,是始于汉武、盛于唐宋的一种古代女子游戏,分武斗和文斗两种。所谓武斗,就是斗草双方将各自采来的有一定韧性的草,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所谓文斗,就是斗(对)花草名,以对仗或仿拟形式或对仗兼仿拟的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香菱斗草”属于文斗。
对仗是一种常用常见的修辞,用于斗草却因为这种游戏本身几近失传而显得特别新奇,很值得欣赏。而仿拟,作为一种修辞却少用少见,可是偏偏在《红楼梦》里,却又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下面略举几例,以先睹为快。如:1、仿“奇香”为“俗香”:“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得是那些俗香罢了。”(林黛玉语,19回)2、仿“冷香”为“暖香”:“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他?”(林黛玉语,19回)3、仿“方官”为“圆官”:“不管你方官圆官,现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 (林之孝家的语,61回)4、仿“宝姑娘”为“贝姑娘”:“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明儿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林黛玉语,28回)5、仿“云哥儿”为“雨哥儿”:“你说说,好好的又看上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李嬷嬷语,26回)6、仿“宝玉”为“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我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 ‘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鸳鸯语,46回)……
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里,将对仗和仿拟这两种修辞手法,娴熟自如地运用到了极致,其才情智慧之灵异,艺术境界之高远,情感爱憎之深沉或激越,无一处不让人叹为观止。 “香菱斗草”就是高度集中地展示了作者这方面艺术天赋的著名片断。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说:“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们忙忙碌碌安席饮酒做诗。各屋的丫头也随主子取乐,薛蟠的妾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故事描写的是四五个女孩子一同斗草的群体游戏: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
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
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
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
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
从“观音柳”应对出“罗汉松”,“罗汉”对“观音”,佛名对佛名;“松”对“柳”,单名对单名,树名对树名,刚劲对柔弱。
从“君子竹”应对出“美人蕉”,“美人”对“君子”,美称对美称,女性对男性;“蕉”对“竹”,单名对单名,植物对植物,仙风对道骨。
从“星星翠”应对出“月月红”,“月”对“星”,天体对天体,“月月”对“星星”,叠词对叠词;“红”对“翠”,色彩对色彩,对仗又对比,鲜艳又明丽。
从“《牡丹亭》上的牡丹花”应对出“《琵琶记》里的枇杷果”,“《琵琶记》”对“《牡丹亭》”,戏剧名对戏剧名,“里”对 “上”,方位对方位,“枇杷”对“牡丹”,单纯词对单纯词,“果”对“花”,果实对花朵。
——就斗草所用对仗的形式和方法而言,这其中花草名称的应对,实在是十分工整、十分精细而又是十二分的灵活多变,多姿多彩,真是一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盛宴!
——就塑造人物的性格而言,作者让他的人物在斗草应对的过程中,将其顽皮、活泼、伶俐、智慧等素质情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就作品的主题而言,这段斗草应对中所展示出的这群女子的活泼天性,恰恰又是那个社会封建礼教、等级制度长期压抑之下一次难得的昙花一现!这是张显天性与泯灭天性的一次斗争与较量。
如果说,小螺、芳官、蕊官、藕官、豆官,作为一群戏子,她们活泼的天性一遇机会即能显山露水,这不难理解;但是作为一直以来多灾多难、性格软弱的香菱,竟也能尽情绽放其知识、智慧与真性情、真个性,则更是耐人寻味!
作者在接着众人斗草应对的表演之后,又兼用仿拟的手法有重点地让香菱跟豆官 “单打独斗”:
豆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惠。”豆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豆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支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
——“夫妻蕙”仿拟应对“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竟然能通过想象,神奇地仿拟出“夫妻蕙”来应对接上,紧接着有联想出“兄弟蕙”,让人拍案叫绝!仿拟需要想象,想象需要创新,非普通人所能为,因此“众人”都“没了”惟独香菱能接上!联想到“香菱学诗”(48回),我们可以说,作者在更深一步地刻画香菱的诗人气质;
——“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这当中有丰富的知识,更有极具创造性的比附联想,也由此引发出豆官下面仿拟出的“老子儿子蕙”与“ 仇人蕙”来,真是让人觉得美不胜收。我们可以说,香菱外秀内慧的形象,丝毫不让于林黛玉与薛宝钗!
我们都知道,香菱,原本是小说第一回就出现的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作者因她一生的悲惨与不幸而谐音叹其为“真应怜”,这是流着泪的叹息与同情,更是对人物所处社会环境极度不公平的控诉与鞭鞑。
她可怜到什么都没有。周瑞家的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几岁了?本处是哪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第7回)她童年因家仆疏忽而与亲人走失,从此,她不知父母,不记得家乡,不记得年龄,更不知生日何时!
她连名字都没有,任人呼唤。即使是被强买到了薛家而又身处贾府这样的人家,起初宝钗叫她“香菱”,后来夏金桂有要唤她“秋菱”,由不得她自己!(80回)
她即使遇到了本该报恩之人却也遭遇到黑洞般的冷漠与残酷的伤害。“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她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受过甄老爷大恩的贾雨村,不但没有报甄老爷大恩借机解救香菱,反而“循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把她判给薛蟠。(第4回)从此以后,她走向万劫不回的痛苦深渊。
即便如此,她给这世界仍然报以微笑,总是“笑嘻嘻的”,无论是面对周瑞家的,(第4回)还是面对夏金桂。(80回)
“平生遭际实堪伤”,却还是报这个世界以微笑,应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不,作者笔下,她天生丽质不自知,她冰清玉洁出天然,她诗才天赋反自卑,作者不但不“怒”,反而将她塑造成为一枝莲,作者反复写她的受伤与微笑,莫不是在反复提醒读者,她真应该就是一枝莲?
斗草故事之中,她快乐,她有才,她能言善辩,就是一枝尽情绽放的莲花呢。同一回斗草故事之后,香菱弄湿了石榴裙,得机遇上了贾宝玉,作者在这里让她平生第一次与异性说上了几句体己的话,让她平生第一次与异性产生出了含蓄而又丰满的情感,让她平生第一次有了私情秘密!她已然是一枝十分动人的莲花!这从这一回的回目“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呆”字上,已经完全能够看出来作者怜爱赞美疏畅激动的愉悦情感了。
——这是怎样的人文情怀啊……
一段小故事——香菱斗草,一番小才艺——花草名目的仿拟应对,不仅仅是作品人物天性、才能的绽放,绽放得这样的美丽夺目;更是作者悲天悯人、同情弱小之人性的彰显,彰显得这样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