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的名言
时间:2022-04-04 11:4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泽光书院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案的名言
1.名人故事,名言警句
一、高尔基读书的故事
有—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面帮助我在—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二、华盛顿诚信 故事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
—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三、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四、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2.求《十宗罪》1~3部里每章开头的名言
第一部:
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赫拉克利特
2、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
3、要进来,先把希望留在门外——但丁
4、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康德
5、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
6、我现在不存在,我过去存在——福克纳
7、他人即地狱——萨特
8、“我相信你的爱。”让这句话做我的最后的话——泰戈尔
9、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10、探索的终点将是开始时的起点——艾略特
第二部:
1、我给你一个久久的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博尔赫斯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
3、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鲁迅
4、我的那朵花就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圣埃克苏佩里
5、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张爱玲
6、孩子们就是这样对付恐惧:他们睡觉。——卡勒德·胡赛尼
7、我不知道来的人是谁,他坚持说,可这个人已在路上啦。——马尔克斯
8、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
9、没有人死,人人都死。——卡森·麦卡勒斯
10、离此洞口约一千步远的地方才是地洞的真正入口——卡夫卡
第三部:
1、给你的鲜花以野草的恶臭。——莎士比亚
2、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西格夫里·萨松
3、没有眼里所无法看见的花朵,更无心中所不愿思慕的明月。——松尾芭蕉
4、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博尔赫斯
5、我们的内心都是美丽的金色向日葵,我们获得自己种子的祝福。——艾伦•金斯堡
6、认识的人多了,我就更喜欢狗。——罗曼·罗兰
7、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米兰·昆德拉
8、属于我的一切都与我如影随形。——赫塔·米勒
3.人生哲理名言
人生哲理名言 1、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
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2、走近原野,才能饱赏春天的美色;融入江河,才能感知夏水的温柔;采摘硕果,才能品尝秋天的味道;走过寒冬,才能感知春天的温暖! 3、如果事前多些思考,那么事后就会少点遗憾;如果少年多些努力,那么年老就会多点欣慰;如果人生多点自信,那么事业就会多点成功;如果头脑多点创意,那么生活就会多些色彩;如果对别人多些爱心,那么你就会多些朋友;如果在谈笑中多点幽默,那么朋友就会多点笑声;如果对事业多点奉献,那么你就会多点伟大。
4、生活加减法:知识要递增,烦恼要递减;友情要递增,怨恨要递减;善心要递增,灰心要递减;自信要递增,失信要递减;肚量要递增,妒量要递减。脚步要递增,烟酒要递减。
5、如果你想快点成名,那么就得慢点睡觉;如果你想快点长智,那么就得慢点骄傲。如果你想慢点老化,那么你就得快点学习;如果你想慢点淘汰,那么就得快点迈步。
6、人生需要一点冒险精神,否则就抢占不了“高地”;人生需要一点风险意识,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自己。 7、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不怕缓慢,就怕常站;不怕贫穷,就怕惰懒;不怕对手悍,就怕自己颤。
8、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好思考才会有好主意。 9、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
10、人可以不美丽,但要健康;人可以不伟大,但要快乐;人可以不完美,但要追求。 11、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想的火花,用浪漫的激情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 12、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只有使自己懦弱的体魄健壮起来,束缚的脚步才能迈开;只有使自己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短视的眼光才能放远;只有使自己愚昧的头脑聪明起来,愚昧的幻想才能抛弃! 13、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为愚蠢;不践行确立的目标,浪漫的理想也会失去光彩;不珍惜宝贵的时间,人生的岁月也会变得短暂;不总结失败的经验,简单的事情也会让你办砸。
14、宠爱的出发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嫉妒的出发点是进,落脚点却是退;梦幻的出发点是绚(烂),落脚点却是空;贪婪的出发点是盈,落脚点却是亏。 15、没有激情,爱就不会燃烧;没有友情,朋就不会满座;没有豪情,志就难于实现;没有心情,事就难于完成。
16、我们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对机遇的把握;我们缺欠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本领;我们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学而不厌的态度;我们缺少的不是理想,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 17、有了成绩要马上忘掉,这样才不会自寻烦恼;有了错误要时刻记住,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有了机遇要马上抓住,这样才不会失去机会;有了困难要寻找对策,这样才能迎刃而解。
18、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你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你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你可以不博学,但不能无知;你可以不交友,但不能孤僻;你可以不乐观,但不能厌世;你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你可以不追求,但不能嫉妒;你可以不进取,但不能倒退。 19、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20、把工作当享受,你就会竭尽全力;把生活当乐趣,你就会满怀信心;把读书当成长,你就会勤奋努力;把奉献当快乐,你就会慷慨助人。 21、最美的不一定是最可爱的,最可爱的才是最美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高大的不一定是最受尊敬的,最受尊敬的才是最高大的;最优美的不一定是最动听的,最动听的才是最优美的。
22、有的人不管年纪多大,却永远年轻;有的人不管是荣是辱,却波澜不惊;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贫,却朴实为人;有的人不管受讥遭讽,却依然阔步前行;有的人不管自己位有多卑,却永远惦念着祖国母亲! 23、人生是一本书。有的写得精彩,有的写得平庸;有的写得厚道,有的写得轻薄;有的写得恢弘,有的写得小气;有的写得平顺,有的写得曲折;有的留下光彩,有的留下遗憾;有的留有思考,有的只剩空白! 24、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比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重要;有一种良好的习惯比有一种熟练的技巧更实用;有一股青春活力比有一副健全的臂膀更有力;有一身勇气和胆识比有一门知识更强劲。
25、感动往往发生在一刹那间:一个眼神可能让你忆念一世;一次资助可能让你感动一生;一句祝福可能让你温馨一世;一点宽容可能让你感激终生。 26、健康的才是美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凡的才是伟大的,坚韧的才是长久的,真实的才是永恒的。
27、世间的事情都是如此:当你刻意地追求时,它就像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专心致志之时,意外的收获已悄悄来到你的身边! 28、你可以用投机的方式赚到财富,却无法从财富中获得满足;你可以用欺骗的方法获得女友,却无法从女友心中获得爱情;你可以用作弊的手段获取。
4.诚信名言名句
轻诺必寡信。
老子 表里不一,怎能诚信于天下 诚信方可成人 以德服人,方能名利双收,威振四方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 《韬奋文集》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冯雪峰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寓言》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至诚如神。 《礼记·中庸》 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忠诚应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
物:实际内容。行:行为。
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
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
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
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
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
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
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
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5.有什么最经典的名言
1、敌人或知已,越少越安全。
2、沉默,退缩,拒绝---吸引男人的三种最佳途径。
3、自由意味着可以选择---或者活得有意义,或者死得有尊严。
4、人生哪有死结,想通了,不过就是---饥来餐饭倦来眠。
5、一个民族的历史越简单,则她的人民就越幸福,这道理,类似于---国家之不幸,诗家之大幸。
6、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女人若想花容永驻,与其化妆整容,不如多读好书。
7、人生的舞台没有假装这一说---每个人迟早都会真的变成他日常扮演的那个角色。
8、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9、工作时不为钱分心,钱反而会来得更快。
10、肯以本色示人者,必有禅心和定力,所以,伪名儒不如真名妓。
11、婚姻中最折磨人的,并非冲突,而是厌倦。
12、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
13、聪明人应当是快乐的---自以为聪明的人才常常感到烦恼。
14、真君子是:以入世之态度做事,以出世之态度做人。
15、女人总想改变她喜欢的男人,等他真的改变了,她又不喜欢他了。
16、漂亮女人走到哪里都沾光---沾的是小光,吃亏可是吃大亏。
17、单相思就像谋杀案---一不小心,就露马脚。
18、安全须知:第一,提防好脾气的人发火。第二,别和没什么东西可失去的人竞争。
19、社交之所以累,是因为每个人都试图表现出自己其实并不具备的品质。
20、安慰是有用的---可以让痛楚更清晰而且加倍。
21、世界上唯一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越变越美好的东西就是回忆。
22、动物只相信它看到的东西,人却能看到他相信的东西---幸福和烦恼皆由此而来。
23、世界上根本没有专属这回事---那只是你为你想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
24、真正的痛苦,没有人能与你分担---你只能把它从一个肩,换到你的另一个肩。
25、令人精疲力尽的并不是要做的事本身---而是事前事后患得患失的心态。
26、令人沮丧的往往并非事实,而是比较。
27、知识和财富的不同点之一就是---前者无论在哪里得到,都没有什么可耻的。
28、点燃艺术火花的,与其说是灵感,不如说是邪念。
29、要是经常往上看,你会长高,如果老是低着头捡便宜,你就会驼背。
30、许多人不断犯错误的原因就是---觉得事后表示歉意,比事前抵御诱惑,容易些。
31、心想事成就是---你有什么样的恐惧,就会撞见什么样的鬼。
32、人生没有如果---但有许多但是。
33、美满的婚姻诚为人间异数,所以结婚应与仇人结---即完成终身大事,又完成复仇大业,一举两得。
34、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代多么好,而是那个时候,你年轻。
6.关于警察的名人名言
1、不要过分相信除你之外的任何人。不是说什么时候都不相信人,但职业决定了,有时连自己的老婆都不要相信。
2、不要认为你是万能的。警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你个人更是无法做好公安的每一项事,要承认警察有时必须面对失败。
3、不要动手打任何人。当有人对你说:“你有本事你打撒”这句话时,你千万别动手,这类人是个十足的溅骨头,他就等你动手后找你玩,这样的人是无赖之流,父辈有句话说的叫“千万不打溅骨头”。
4、不要在下班时间穿着警服。不然别人一看你是警察,孝敬他父母的事都让你操办了。遇到打架纠纷什么的,你要做的就是和老百姓一样报警就行了。
8、任何时候要坚持锻炼身体。身体是自己的,身体跨了,谁都帮不了你,而你自己要面对的就是痛苦。
9、不要太自信,你做的任何事都有可能被投诉。所以少做事或者做事聪明一点的话,你会减少被投诉的机会,当然什么不做也不行。
11、不要对110的指令不满。破不了案不要紧,关键是先快点到现场去看看做做样子。你如果不去老百姓会说你没管,而你破不了案你可以找N条理由向上和对报案人交待。就是破了案,别人也不会感谢你,更不会夸你行。
12、不要接受别人请你吃饭、洗脚、潇洒等。他会说某次我请某人吃过饭,其他人会认为你办事会不公平,况且现在谁又差这口饭吃呢?请你吃饭的人要你办事而你又办不好,他会对人说都喂狗了。他甚至有可能安好摄像机等着你。
13、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做老实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对别人不行,对你是永远管用的。包括按时上下班、按规定着装、开会凑人数等。
14、不要怀疑子弹的穿透力,更不要相信防弹衣的质量。因为发到下边的东西基本上属于别人不要了的,何况有些地方是防护不了的。
15、不要相信你手中的枪,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卡壳或者打不响。都放在库里睡觉没有人擦拭,能打响都不错了。所以你只要学会朝天放枪不打到人就可以了。
16、不要相信婚外会有人爱上你,更不要同她上床。坏女人总是喜欢和警察打交导,她们大多是看中你手中的权利,或者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白吃白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17、不要当别人的保护伞,拿不干净的钱。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拿了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老人说了,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过份追求金钱会让人变得没人性。
18、不要一个人办案,要有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办案,既违法又不安全。有时一个人办案,发生点问题连个证人都没有。一旦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发生被殴打、侮辱、推搡,要注意留下证据;特别是着便衣时要大声喊自己是警察,出示警官证,一是震慑对方,二是便于群众作证。
19、不要轻易被人录音录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电话、录音笔、暗藏摄像头等对民警录音录像,然后对民警进行要挟。因此对没有把握的人尽量不要在电话中谈事;当面谈话时,要留心窃听窃照设备,以免授人柄。
20、不要认为酒量不错就能征服别人。如果你跑步不行,打枪不准,就得个喝酒能喝赢别人的话,你就准备不到退休就见上帝去吧。
21、警察最不怕的人是被判了死刑的人,最害怕的是内人。警察最哭笑不得的事是,他刚刚批评教育释放的小偷把他的自行车给偷走了。--墨白
22、国家是不能没有警察的 --恩格斯
7.关于诚信的名言和事件
事其一: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
“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
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
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
“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
“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
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故事其二;十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亲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
一次攻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
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诚信的故事五则 1.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
曾子名言100句原文、译文、启示
一、执政为民
1、得众得国 失众失国
【原文】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
【译文】
《诗经》中说:“殷代没失民众时,行为也能配上帝。应以殷商为借鉴,获得天命不容易。”这是说,得到民众的就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就失去国家。
【启示】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纵观历朝历代,横观整个世界,国家的兴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民众。“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出了治国的基本规律,也体现了曾子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与曾子的这一思想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以民为本,更是根本。
2、大畏民志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礼记·大学》
【译文】
孔子说:“审理案件,我与别人一样,分清是非曲直。不同的是希望诉讼的案件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尽说狡辩的话,使民心民意得到尊重和敬服,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启示】
曾子把尊重敬服民心民意作为根本,道出了治国就要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3、好民之好,恶民之恶
【原文】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
《诗经》中说:“君子真快乐,爱民如父母。”百姓喜欢的就喜欢,百姓厌恶的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启示】
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是社会制度下,唤出“爱民如父母的声音”是多么伟大啊。
4、言信乎群臣,泽施乎百姓
【原文】
“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说苑·说丛》
【译文】
来到这个国家,国君说话对群臣诚信,就可以留下;群臣做事对国君尽忠,就可以在这里做官;恩泽能够给予百姓,就可以在这里安家。
【启示】
曾子把施恩于民作为治国的最高等级看待,我们的人民政府更应该施恩于民,作为人民的公务员就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
二、坚定志向
5、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原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启示】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意志是客服困难的法宝。曾子对有志之士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要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二是实现目标,对事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着一代一代仁人志士奋斗不息,今天的公务员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6、大节不可夺
【原文】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启示】
君子就应该担负起保卫国家治理国家建设国家的重任。曾子在这里描绘出一个临危受命,系国家安危于一身,处生死存亡关头,安国家、保社稷,不为利害所动,不为威武所屈的君子形象。
7、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发扬光明的品德,在于使民众革旧图新,在于达到最好的境界。
【启示】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儒家规定的大学“三纲领”,也就是成年人学习进修的三个目标。“明德”是道德教育,“新民”是学习治理民众的本领。“止于至善”是达到最好。“三纲领”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译文】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就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想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使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启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进身步骤,人生追求。它体现的是目标、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忧国忧民性格的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正是这种精神演化而来的吗?
9、执仁立志
【原文】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启示】
从政者执仁立志就是有美德,人们就亲近,千里之外都一样!
三、调研决策
10、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闻则广大
【原文】
“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译文】
君子重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
【启示】
“所闻”就是所掌握的信息。决策离不开信息。两千多年前的曾子就看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不能不让我们佩服;懂得运用信息,是曾子的又一高明之处。这这在今天更为重要。
11、格物致知
【原文】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追究事物的原理。追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启示】
通过实践取得真知,是“格物致知”要告诉我们的真理。常说的实践出真知,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也是这个道理。
12、思而后动,论而后行
【原文】
“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启示】
曾子为人们描绘出一条谨慎从事的路线图,实际也是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路线图:行动前思考(思)、论证(论);行动中按计划行事(思言之);行动后检验(思复之)、总结(思无悔言)。这五个步骤规定了实践的全过程,与现代管理学的要求几乎完全一致,是我们做事仍应遵循的规律。
1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原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
世上万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世间万事都有开始和结束,明白了他们的先后秩序,就接近事物的发展规律了。
【启示】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发生、发展、结束规律的,把握规律是为政治事的关键环节。
四、仁政德治
14、将说富贵,必勉于仁
【原文】
“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启示】
在旧时代,取得富贵就要执政有功、事业有成。曾子告诉人们:做好官、执好政,必须致力于仁政。
15、国以义为利
【原文】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大学》
【译文】
国家不应把财利作为根本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根本利益。
【启示】
“以利为利”还是“以义为利”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治国原则问题。
16、天下以仁为尊
【原文】
“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认为仁德最为珍贵。富有天下四海之内叫做富有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富有。贵为帝王天子叫做尊贵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尊贵。
【启示】
“仁和富贵”与“义和利”一样,同是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与原则问题。
17、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原文】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礼记·大学》
【译文】
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行,有了德行才会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会供给使用。
【启示】
1 治国者以义为利并不是不要财,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曾子在此为治国者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取财之道;先要有德政,通过德政取得民众和国土,再通过民众和国土得到财富。也就是“德政——民众——财富”三部曲。
18、安上治民
【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孝经·广要道章》
【译文】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尊敬他的父亲,做儿子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哥哥,做弟弟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君主,做臣下的就高兴。尊敬一个人而千万人高兴,所尊敬的人少而感到高兴的人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
【启示】
圣人把安定国家,治理百姓,作为治国的基本任务。
19、移风易俗
【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广要道章》
【译文】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教导百姓亲爱,没有比用孝更好的办法;教导百姓礼貌顺服,没有比用悌(爱兄长)更好的办法;转变风俗习惯,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
【启示】
曾子在这里肯定了孝悌礼乐道德教化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移风易俗是我们至今仍然常用的一个成语。
20、教可化民
【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孝经·三才章》
【译文】
先王看到教化可以转变人心风俗,所以先做到广泛地施爱,于是百姓没有抛弃自己父母的;向他们宣扬道德和正义,于是百姓就喜欢依照道德和正义去做;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是百姓就不相互争夺;用礼乐引导启发他们,于是百姓就和睦相处;用事例告诉人们好坏的标准,于是百姓就知道哪些是该禁忌的。
【启示】
教化德治是儒家的治国主张,“教可化民”非常精练地说出了注重教化的原因。对国民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永远是治国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21、善以为宝
【原文】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礼记·大学》
【译文】
《尚书·康诰》中说:“天命不是永久的。”这是说,行善就会得到天命,不行善就会失去天命。《国语·楚语》中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宝,只是把美德作为宝。”
【启示】
善就是美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用道德治理国家,从政者就要把美德作为宝。
五、敬业勤政
22、进则能达,退则能静
【原文】
“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静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重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启示】
“进则能达,退则能静”是从政者的原则与要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退休不退志,保持本色。
23、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孝经·事君章》
【译文】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虑如何竭尽全力,事后就要考虑有没有过错怎样弥补,奉行顺从君主美好的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
【启示】
这是从政者的做事原则。这里的“事上”,不能单纯理解为奉事君主,在“君王即国家”的时代,做官就是“事上”。这里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与“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是一致的,事业与修身相结合。从政者不仅自己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对君主也不是一味顺从,而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24、益上之誉,损下之忧
【原文】
“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如果自己的意志得不到国君的理解,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干农活,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使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大义的表现。
【启示】
这是对“进则能达,退则能静”的进一步解释。
25、食人之禄,忧人之事
【原文】
“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译文】
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为人家的事担忧。
【启示】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26、昼则忘食,夜则忘寐
【原文】
“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启示】
这就是废寝忘食成语的来源。曾子告诉人们,就要具有废寝忘食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六、识人用贤
27、多知而择,博学而算
【原文】“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辩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启示】 只有多了解人、能够识别多种人,才能有选择的因人因才而用。时至今日,“多知而择”仍是选才用人的重要前提。
28、目者心之浮,言者行之指
【原文】“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是行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所以说,通过显现的,就能看到其隐蔽的。
【启示】曾子在这里讲的是观察人、识别人的方法问题,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就可以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9、听其言,知其好观其悦,知其术
【原文】听其言,可以知其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亲爱,可以知其人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听了他说的话,就可以知道他的爱好;看他喜欢的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术想法;长期考求他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他诚实不诚实;看他亲近热爱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启示】见上条。
30、巧言令色,难于仁
【原文】 巧言令色,触小行而笃,难于仁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用好话笑脸逢迎人,局限于耍小聪明,很难达到仁的境界。
【启示】这样的人往往会投领导所好,善于钻营,是选拔任用特别要注意的。
3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原文】“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礼记·大学》
【译文】喜欢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有谚语说:“溺爱子女的人看不到他孩子的坏处,贪心的农夫看不到他庄稼的茂盛。”
【启示】 感情不同往往影响着对人的看法。对亲近的人常有所偏爱,因而看不到他的缺点,对憎恶的人常有所偏恨,因而看不到他的优点,因此对他们常不能公正对待。所以,从政者必须去掉偏心和偏见,全面看待每一个人,力争做到对每一个人都客观公正。特别要注意管好自己、亲属子女和身边的人。
32、忠信得之,骄泰失之
【原文】“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礼记·大学》
【译文】做国君有个大原则,忠厚诚实的人一定要得到他,骄横放纵的人一定要丢弃他。
【启示】这里讲的是治国者的用人问题。曾子提出的用人路线在重德,用人唯贤,德才施用。曾子把它看作是“大道”,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33、举贤退恶
【原文】“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礼记·大学》
【译文】发现贤人不能举荐,或虽举荐了却不能让他处在自己前面,这是怠慢;发现恶人不能斥退,或虽斥退了却不能驱逐到远方,这是过错。
【启示】这里讲臣者荐才问题。特比提出要能把“贤”过自己的人举荐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上。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慧眼,还要有博大的胸怀。这一点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七、理财用财
34、德本财末
【原文】“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礼记·大学》
【译文】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把根本当成外在的东西而把枝末当成内在根本,那就是与百姓争夺利益。
【启示】“德本财末”是个治国方略问题。
35、财聚民散,财散民聚
【原文】“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者聚敛财富,民众就会离散;治国者散财于民,民众就会归聚。
【启示】“财聚民散,财散民聚”是财富分配、治国方略,涉及国家大局。
3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原文】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礼记·大学》
【译文】有仁德的人使用财富来完善自身品德,没有仁德的人牺牲自身品德以求发财。
【启示】是仗义疏财还是巧取豪夺是两种人格、两种品德的鲜明对比,告诫人们要以义取财、以财修德。
37、悖入悖出
【原文】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礼记·大学》
【译文】对人说话不讲道理,别人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回答;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财物,别人也会用不正常的手段拿走。
【启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人们以理服人,取财有道。
38、生财有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原文】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
【译文】生发财富有个正确的方法,要使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财的勤奋,用财的节省,那么财富就可以经常充足了。
【启示】此言很富有经济学色彩,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简言之,就是开源节流,这仍是我们今天理财的原则。
39、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原文】曾子有问,子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孝经·诸侯章》
【译文】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地执行礼仪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地位高却不危险,是长久高贵的保证;财富充实却不遗失,是长久富有的保证。
【启示】追求长久富贵是人之常情。怎样长久富贵,此言道出了简单而不易做到的方法:不骄奢淫逸,坚守制度,勤俭节约,这仍是我们今天应把握的方法。
40、贫不胜忧,富不胜乐
【原文】“弟子不学古知之矣,贫者不胜其忧,富者不胜其乐。”
《博物志·杂说上》
【译文】我没上学前就开始懂得这个道理了,贫穷的人禁不起忧患,富有的人禁不起享乐。
【启示】成由勤俭败由奢,“富不胜乐”是人们应该常常记起的。
八、学习锻炼
41、不能则学,行则比贤
【原文】
“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
【启示】
“不能则学,疑则问,行则比贤”,大概是古今学子最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孔子的“不耻下问”、“见贤思齐”思想的体现。如果按此坚持终生,就可以事事通达,无往而不胜。
42、攻恶求过 强所不能
【原文】
“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祛除他的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过失,增强自己不具备的才能,去掉偏爱的欲望,见到适宜的事情就跟着去做,可称得上好学了。
【启示】
去除缺点,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去掉不切实际的欲望,见好人就学,是好学的标志,也是德志全面发展的途径,至今有用。
43、爱日以学,及时以行
【原文】
“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避),易者弗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不回避困难,不贪图安逸。
【启示】
四句话的学习要求,今天也不过时。
44、博学孱守
【原文】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话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
【启示】
行动在前,说话在后,不仅是一个学习方法,也是为人处事之道。少说多做,也是今人做事的原则。
九、修身内省
45、修身为本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礼记·大学》
【译文】
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为做人的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启示】
曾子对修养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普遍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一例外;二是修养的重要性,是齐家、治国的基础。可见修养不是个人的事、小事,是大事、大家之事,国家之事。
46、修身正心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为所忿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礼记·大学》
【译文】
所谓修养自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思,就是说,如果心有所愤怒,身就不能端正;心有所恐惧,身也不能端正;心有所偏爱,身也不能端正;心有所忧患,身也不能端正。
【启示】
“正心”就是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人生价值观,以便在人生旅途中排解各种难题,谱写人生乐章。
47、正心诚意
【原文】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译文】
想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启示】
“诚意”是意念真诚,做人真诚,做事真诚,这是待人处事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品德,直到今天市场经济时代更有特殊意义,仍要诚信为本。
48、日三省身
【原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文】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启示】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修身名言,千古传颂。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都对这种修身精神作了肯定。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人们学习发扬。
49、日作夕省
【原文】
“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以正义为行为准则,白天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称得上守护基业了。
【启示】
曾子的自我反省并不是唯心主义的闭门思过,而是把自我反省与实践、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正义为准则,以守业为目的。
50、必慎其独
【原文】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
【译文】
内心的真实情况,在外表上一定会有所显露,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启示】
慎其独,就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如果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自我反省的最高功夫,那么“必慎其独”则是曾子谨慎处世的最高境界。慎其独首先要真诚,做老实人,不造假;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一个人在没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规事,古今中外都是一道难题,这也就成了修养的最高境界,至今仍不失其实践意义。
十、廉洁自律
5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原文】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礼记·大学》
【译文】
曾子说:“象十只眼睛注视着自己,十只手指点着自己,难道还不严厉吗?”
【启示】
执政者面对的是广大民众,一切所作所为,都在众人的监督,不可不慎。
52、患难除之,财色远之
【原文】
“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之。祸之所由生,自纤纤也,是故君子夙绝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应怀着担忧害怕的心情去修养自己,远离财色,不说没根据的话。这样祸害所产生的机会,自然就很微小了。因此君子要早断绝流言和财色。
【启示】
身为政府官员,少不了各种诱惑。要做一个好官员,就要抵制诱惑。财色是最大的诱惑,应引起特别警惕。
53、惧之不恐,怒之不惛
【原文】
“临惧之而观其不恐也,怒之而观其不惛也,喜之而观其不诬也,近诸色而观其不逾也,饮食之而观其有常也,利之而观其能让也,居哀而观其贞也,居约而观其不营也,勤劳之而观其不扰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面对恐吓才能看出他心情的坦然,面对谴责才能看出他思绪的沉稳,快乐的时候才能看出他并不狂妄,接近美色才能看出他恪守礼法,吃喝的时候才能看出他讲求纲常,面对利益才能看到他的礼让,悲痛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坚贞,贫困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金钱利禄所迷惑,辛苦劳作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人所干扰。
【启示】
曾子所说君子保持清正廉洁,要经过九个关口的考验,现实亦是如此。
54、近市无贾,在田无野
【原文】
“近市无贾,在田无野,行无据旅,苟若此,则夫杖可因笃焉。”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靠近集市而没有存放货物的栈房,在田野劳动没有供休息的草庐,行走在路上没有依托的客房,假如做到这样,那么持有的操守会更加坚定了。
【启示】
自古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事实上只有保持两袖清风,才能有一身正气。
55、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原文】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说苑·立节》
【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农田里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去赠送给他采邑,曾子不接受。再次前往,还是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赠送的人往往害怕赠送人,赠送人往往对接受人表现出骄纵,即使国君赠送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能不害怕吗?”
【启示】
这就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从政者就是要严格要求,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不然就很容易被拉下水。
56、见利思辱,见恶思诟
【原文】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见到利益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引起对名声的损害,见到不好的事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带来的指责,贪恋情欲就要想到由此可能产生的耻辱,生气恼怒就要想到由此控制不住而可能发生的祸患,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这一条而战战兢兢。
【启示】
从四个方面警示人们,保持一身清正廉洁。
57、先诸己而后诸人
【原文】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礼记·大学》)
【译文】
君子必须自己有德行才能要求别人有德行,自己没有过失才能去责备别人。自己不怀有推己及人的恕道却劝告别人去实行恕道,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启示】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不能证人,领导者必须先做出表率,群众才会跟着做。
58、上老老而民兴孝,上恤孤而民不倍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xié)矩之道也。”
《礼记·大学》
【译文】
所谓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国家,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敬长辈,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怜爱孤儿,百姓也会跟着去做。所以君子自有规范百姓行为的方法。
【启示】
孔子多次强调治国者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十一、坚守气节
59、视死如归
【原文】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以曲意奉迎得到的富贵不如贫穷有个好名声,屈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耻辱可以避开,就避开它算了,到了不可避开的时候,君子就要视死如归。
【启示】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铮铮之言,是古今志士仁人的座右铭。以死保节,不乏其人,千古流芳,骨气、正气是人们对付一切邪恶的法宝。
60、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
【原文】
“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正确的主张,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的义。
【启示】
当人们不得志,生活贫困时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主张,而积极抵制之,这种操行在今天既然值得借鉴。
61、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
【原文】
“君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直行而取礼,比说而取友。”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不靠向地位高的人乞求而得到宠爱,不靠亲近好名声的人而求取俸禄,要靠走正道而获得礼遇,要从相互喜爱的人中寻求朋友。
【启示】
不攀龙附凤,不依权附贵,才能保住气节。
62、不宛言取富,不屈行取位
【原文】
“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说话做事都要正直,不靠花言巧语求取财富,不靠卑躬屈膝求取禄位。
【启示】
讲气节就要正直,说话正直,做事也要正直,如果靠花言巧语或不正当的行为取得财富或官位,那只能算小人而不是君子。
63、不谄富贵,不乘贫贱
【原文】
“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不乘贫贱以居己尊。”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
【译文】
君子不靠向富贵的人谄媚来谋求自己的欢乐,不靠欺凌贫贱的人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启示】
对富贵的人不乞求,对贫困的人不欺凌,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可贵的。
64、彼富吾仁,吾何慊乎
【原文】
“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
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们赶不上。但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义,我有什么感到不足呢?
【启示】
此话显示出曾子高尚的思想境界。曾子以仁、义为立身标准,富贵与仁义相比,再高也高不过仁义。
65、自反而缩,万敌敢往
【原文】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启示】
正义和勇气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勇敢。
十二、错而能改
66、太上不生恶,其下而能改
【原文】
“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下复而能改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首先不做坏事,这是最主要的,其次能及早与坏事断绝,再次是做错事能够改正。
【启示】
反省、实践、改过相结合是曾子提倡的自我反省的主要特色。
67、过而能改,行而能遂
【原文】
“过而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耻也;慕善人而不与焉,辱也;弗知则不问焉,固也;说而不能,穷也;喜怒异虑,惑也;不能行而言之,诬也;非其事而居之,矫也;道言而饰其辞,虚也;无益而食厚禄,窃也;好道烦言,乱也;杀人而不戚焉,贼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有错不能改是懈怠的表现;做事半途而废应感到羞愧;羡慕好人而不去结交,是甘愿辱没自己;不知道还不问,是固执行为;解说事理不能服人是自己知识贫乏;喜怒无常那是迷乱;说到不做那是欺骗;不是自己做的事而据为己有,那是狡诈;拿道听途说的话来文饰自己的言论,那是内心空虚;对人没有益处而领取丰厚的待遇,如同盗窃;好说繁琐的话是制造混乱;对杀人也不忧伤那是太狠毒了。
【启示】
曾子从反面说明 “有过而不能改”的危害。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有错改过之后,照样可以成为有用人才。
68、爱之也深,更之也速
【原文】
“……故君子服过也,非徒饰其辞而已。诚发乎中心,形乎容貌,其爱之也深,其更之也速,如追兔惟恐不逮,故有进业无退功。” 《中论·贵验》
【译文】
君子纠正过错,不仅仅改正的话说得好就算完结。要真诚地发自内心,表现于容貌,他爱自己越深,他更改的也越快,就象追赶野兔一样只怕赶不上,因为这样做只能推进事业不会减退功力。
【启示】
曾子诚心告诫要用爱自己的心去改正错误,爱自己越深,更改过错就应该越坚决越快,才能使自己事业有成。
69、朝过夕改
【原文】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事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体恤以往的过错,察看以后的行动,早晨有过错晚上改正就要赞许,晚上有过错早晨改正同样应该赞许。
【启示】
宽人律己是曾子对人对己的一个处事态度,也是一个人修养的标志与原则,至今可用。
十三、以善待人
70、人非人不济,水非水不流
【原文】
“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人们相互共事,就象行船驶车那样,相互帮助才能通达。自己在前就拉,别人在前就推。所以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成功,马离开马群就不奔驰,土堆不增添新土就不再增高,水不增加新水就不会流动。
【启示】
世界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也是在相互依存中发展起来的,人们之间就是要相互友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就是“相济达”的道理,也是和谐之道。
71、乐人之善
【原文】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好;自己有才能,也喜欢别人有才能;即使有的事自己没有做好,也不要牵连别人。
【启示】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自己好,也希望别人好;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强加给别人。“仁者,爱人”,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72、成人之美
【原文】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事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
【启示】
以爱心、善心待人,是儒家所主张的为人之道。
73、爱人以德
【原文】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礼记·檀弓上》
【译文】
“你爱我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爱人是要成全别人的美德,小人爱人是无原则的宽容。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我能够合乎规矩地死去,也就够了。
【启示】
这是曾子临终对儿子说的话。爱人也要有原则,不能一味地什么都爱,要以德爱人,真正爱一个人就不能对他的错误姑息迁就。
74、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原文】
“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对待家庭的人和睦,对待外人恭敬,对兄弟和顺,对朋友亲切,对疏远的人礼貌相待,对亲近的人待之以真诚。
【启示】
人们如何和谐的相处?曾子以极其简短的语言说出了对不同的交往中应持的态度。突出了和顺、亲切、礼貌、真诚,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75、孝老慈幼,友少惠贱
【原文】
“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礼是尊敬地位高的人,孝敬老年人,慈爱年幼的人,友爱年龄小的人,施恩于贫贱的人。这样的礼,做到了就是有德行,树立于天下就是正义。
【启示】
在这里曾子讲了什么是“礼”。改礼仪制度为礼貌待人。正是由于曾子发轫的这一改造,“礼”才成为后世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十四、文明交友
76、久入兰室,不闻其香
【原文】
“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译文】
与君子交往,芳香就好象进了存放兰芷的房间,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味了,这是与它同化了;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腥臭就好象走进存放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这同样是与它同化了。因此,君子要慎重地选择他去生活的地方。
【启示】
曾子这段话告诉人们,交友是要有选择的,而且非常重要。有些人走上邪道上去就是交友不慎。
77、不仁其人,虽独弗亲
【原文】
吾不仁其人,虽独也,吾弗亲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面对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即使没有朋友,我也不亲近他。
【启示】
这是一个交友原则问题。
78、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原文】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译文】
“君子要用文明的方式聚会朋友,凭借朋友辅助自己修养仁德。
【启示】
交朋友是古今人们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曾子在这里提出了交友的目的、要求,特别把交友与学习修身结合起来,作为学习修身的一条途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79、同游不爱,吾必不仁
【原文】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hé)怨人!
(《荀子·法行》)
【译文】
与朋友在一起而不被喜爱,一定是自己不够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尊敬,一定是自己没有敬重别人;面临财物而不被信任,一定是自己没有信任别人。这三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埋怨别人呢?
【启示】
交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是对自身素质优劣的检验。
80、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原文】
“狎甚则相简也,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庄足以成礼而已。” 《说苑·致思》
【译文】
过于亲近就会相互怠慢,过于庄重就会不亲近。因此,亲近能够使结交得到欢心,庄重能够成就礼仪,就可以了。
【启示】
曾子在这里提出交友“度”的问题,应把握好“狎”与“庄”之间的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十五、正言端行
81、微言笃行 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原文】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子终身守此悒悒。”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这一条而忧虑。
【启示】
曾子关于言与行关系的论述比较多,这里他谈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少说多做;二是与人共事,先做后说。
82、恭而不难,安而不舒
【原文】
“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径,亦可谓知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谨守其职却不嫌劳苦,环境安适却不懈怠,待人谦逊却不献媚,宽厚却不放纵,给人好处并不吝啬,正直而不求捷径,就可以说是懂道理了。
【启示】
这是讲为人处事的态度,特别是从政者应持的态度。做事尽职尽责,待人谦虚宽厚,给人好处不吝啬。
83、不唱流言,不陈其能 言必有主,行必有法
【原文】
“君子不唱流言,不折辞,不陈人以其所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倡导无根据的言论,不反驳别人的批评,不宣扬自己的才能。说话一定要有根据,行动一定要有准则,亲近人一定要有道理。
【启示】
儒家看来,君子说话待人应注重三点:一是说真话、实话、有根据的话;二是说好话、有益的话、不惹事非的话;三是做事待人不能随意而为,应有一定准则。
84、花繁实寡,多言行寡
【原文】
“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译文】
开花多结果少,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说的多做的少,这在人类中也是常有的现象。
【启示】
告诫人们少说空话、大话、假话,多干好事、实事,少摆花架子。
85、众信弗主,灵言弗与
【原文】
“众信弗主,灵言弗与,人言不信不和。”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众人都相信的话也不可以作为根据,对说到做不到的话不要理会,别人的话不真实就不要应和。
【启示】
曾子要人们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持实事求是。
86、乱言弗殖,神言弗致
【原文】
“君子乱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远日益云。”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说不符合章法的话,不传播神怪之类的话,真理的宗旨深远,需要不断有所增益。
【启示】
君子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探索真理严肃认真。
87、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
【原文】
“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子终身守此惮惮。”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道理不求过快弄明,做事不求过快成功。自己说的话,要能够得到后人的赞扬;自己做的事,要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君子要终生诚实地坚守这一点。
【启示】
说话不要言过其辞,做事不急于求成,这是曾子提出的两条原则。现实生活中,夸大其辞,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88、动容正色
【原文】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信矣。” 《论语·泰伯》
【译文】
君子应该重视的道理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轻慢;端正自己的表情,就接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注重用词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悖理。
【启示】
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是曾子提出的三条行为规范,也是以个外在形象问题。曾子十分强调内在修养,但也注重外在形象,其实外在行为规范也是内在修养的一个方面。人的素质往往通过外在形象表现出来。
十六、谦虚谨慎
89、博学能让
【原文】
“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的不够宽广;学的知识既然宽广了,就担心对这些知识不能够温习;就是对这些知识温习了,担心的是不能够理解;就是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担心的是不能够把它们用于实践;就是能够用于实践了,可贵的是能够谦让。君子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五点就可以了。
【启示】
曾子把学习分为递进的五个层次,即博学、温习、理解、实践、谦让。只要把握住这五点,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有所成就。这五点对今人学习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90、深藏若虚 盛教如无
【原文】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教如无。”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善于做生意的人不轻易让人看到他的宝货,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不轻易表现自己。
【启示】
“盛教如无”是有学识人的修养与胸怀,与大智若愚异曲同工,只有谦虚好学的人才能达到。
9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论语·泰伯》
【译文】
曾子患了病,召集学生们到身边,对他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学生们!”曾子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
【启示】
谨慎从事是曾子另一重要修身方法。曾子临终前让弟子们看看自己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用现身说法教育弟子。好象站在深渊的边沿,好象在薄冰上行走,那需要何等的小心谨慎啊!做到此,一定会很少出现差错了。
92、犯而不校
【原文】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译文】
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能力象没有能力一样,知识充实象空无所有一样;别人侵犯他,他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做到了这样啊。”
【启示】
有人说这是曾子对颜回的称赞,勾画除了一个真正谦虚谨慎者在待人上的博大胸怀。
93、先忧后乐
【原文】
“居上位而不淫,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居于高位而做事不过分,遇事而谨慎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
先愁于事的后安干事,先安于事的后愁于事。
【启示】
先忧后乐是一个辩证关系。曾子在这里说的是对事,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以对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诗句。两个“先忧后乐”都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同的是,前者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后者则对人民有着高度的同情心。两个“先忧后乐”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94、官怠于宦成,祸生于懈惰 慎终如始
【原文】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说苑·敬慎》
【译文】
君子假如不以利害身,那么耻辱怎么会到自己身上呢?官员松懈在官职成就的时候,病情加重在稍微好转的时候,祸害发生在懈惰的时候,孝顺减退在有妻子儿女的时候。考察这四个方面,多么需要象开始一样慎重到终结。
【启示】
人越是在有成就的时候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恰恰此时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越是有成就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善始善终。
95、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
【原文】
“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免于罪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说话要直言耿耿,做事要小心谨慎,这样大概就会避免过错了。
【启示】
曾子以鄂鄂、战战形象的语言再次强调了说话正直、做事谨慎的重要性。
96、出尔反尔
【原文】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
曾子说:“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将怎样回报你。”
【启示】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我们常说的“你不仁,我不义”,“一报还一报”,近似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其实,不仁、不义都是不对的,怨怨相报何时了,只会矛盾越闹越大,危及社会的和谐。因而要“戒之,戒之”。后来,出尔反尔演变成成语,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十七、保护生态
97、阴阳神灵,品物之本
【原文】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兴作也。阴阳之气各静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译文】
阳的精气叫做神,阴的精气叫做灵。神灵是人类和万物的根本,礼乐仁义由此发端,社会的安定与动乱也由此而产生。阴气和阳气平静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就平静,一方偏强就会刮风,双方都强就会打雷,二者交会过急就有闪电,阴阳职能发生错乱就会起雾,双方和谐相会就会下雨。阳气胜过阴气就散为雨露,阴气胜过阳气就凝结成霜雪。阳气单独在雨就会转为冰雹,阴气单独在雨就会转为霰粒,霰粒和冰雹,是单独一气化生的。
【启示】
曾子提出,阴阳二气的精华是世上万事万物的根本,这就否定了上帝造世说。曾子也谈神灵,但把阳气的精华称为“神”,阴气的精华称为“灵”。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思想。曾子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自然现象是如何由阴阳二气变化所引起的,给人以十分可信的形象。
98、人为倮生,阴阳之精
【原文】
毛虫毛而后生,羽虫羽而后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龙非风不举,龟非火不兆,此皆阴阳之际也。兹四者,所以役于圣人也。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山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译文】
兽类动物长毛以后才能生存,鸟类动物长全羽毛以后才能生存,兽类和鸟类动物是阳气所化生的。龟科动物长有甲壳以后才能生存,鱼龙一类动物长满鳞片以后才能生存,龟和鱼龙一类动物是阴气所化生的。只有人没有毛、羽、鳞、甲就能生存,人是阴阳两气的精华。兽类的精华是麒麟,鸟类的精华是凤凰,龟科动物的精华是龟,鱼龙类动物的精华是龙,人类的精华是圣人。龙不借助风力就不能腾空,龟甲不用火烧灼就显示不出卜兆,这都需要阴气和阳气的交合。麟、凤、龟、龙这四种动物,之所以都被圣人所役使,是因为圣人是天地的主管人,是山川的主管人,是四方百物的主管人,是宗庙的主管人。
【启示】
曾子在阐述世间各种生物都分别是阴气和阳气所化生之后,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是阴阳二气的精华,圣人又是人中的精华。因此,圣人是天地间的主人。礼乐仁义都是圣人依据自然规律制定的。这就使孔子的学说与自然天道观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捍卫了孔子的学说,大大扩展了儒家学派的理论阵地。
99、草木以时伐,禽兽以时杀
【原文】
“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译文】
草木要依照时节砍伐,禽兽要依照时节宰杀。孔子说:“砍伐一棵树木,宰杀一只禽兽,不依照时节,就要担负和不孝一样的恶名。”
【启示】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是天人合一的,人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能改造自然,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反之,人类就会受到惩罚。“草木以时伐,禽兽以时杀”,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这与我们今天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一致的。
100、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原文】
“杀六畜不当,及亲,吾信之矣;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宰杀家畜不适当,会涉及到父母,我相信;役使民众不合时令,会失去国家,我相信。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自直;白沙放在黑泥里,与泥一样都是黑的。
【启示】
此言进一步说明,不仅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自然界间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思想充实生活。阅读可以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