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多读书的名言
时间:2022-04-04 12:5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七台河检察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孔子多读书的名言
1.孔子的读书名言
1、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说:“思无邪”。”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2.孔子读书名言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3.孔子学习的名言越多越好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4.孔子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哪些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5.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6.孔子读书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孔子名言录(二)
分类:读书频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邻。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7.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
一、春秋 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春秋 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三、春秋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四、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五、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六、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七、春秋 孔子《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晨得到圣人的教诲,(信受奉行),即便是晚上死了,也无遗憾。
八、春秋 孔子《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他聪敏勤勉而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因此称他谥号为文。
九、春秋 孔子《论语》: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由,教你知道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十、春秋 孔子《论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8.孔子学习的名言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
9.写一句有关孔子读书的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孔子名言录(二)分类:读书频道(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巧言令色,鲜矣仁!(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0)朝闻道,夕死可矣.(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20)寝不尸,居不容.(21)过犹不及.(22)克己复礼,为仁.(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30)刚、毅、木讷,近仁.(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39)见得思义.(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47)德不孤,必有邻.(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苏东坡格言40条: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哲理类
01.
天下之理未尝不一,而一不可执。
万事万物,天下的道理都是统一的,所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但是这个“一”不是静止的、僵死的、不变的,而是充满着对立、差别和变化,所以又不能执着于“一”。
02.
春江水暖鸭先知。
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所以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以及水温的上升。
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
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0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0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美妙琴声的出现,有待于客观的物,就是这个琴;和主观的人,就是弹琴者。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发出美妙的琴声。
琴声也不是源于妙指,而是来自内心,琴声即心声。物我融合,才是佳境!
只有主观和客观相统一,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相统一,才能成功。
05.
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是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得道之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只能是人云亦云,或者是主观臆测,不是失之于偏,就是失之于浅,所以不要有一点心得,就自以为知“道”了。
06.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事物的变化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决定作用。
07.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从事物变易的一面来看,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这是说事物的绝对运动;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这是说事物的无限循环。
08.
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
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它的“名”很快就会被人们厌弃;光有其实而无其名,它的“实”就不能广被人知。
“名实之辩”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苏东坡大体上是一种“名实相副”的观点。
09.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实践出真知,熟练出技巧。观察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
10.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要有所获取,就一定要有所舍弃;要有所禁止,就一定要有所宽容。
天下事物充满着正反两面、对立转化的辩证关系。
读书类
11.
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要使自己成为孔夫子那样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做学问必须从读书开始。
读书也许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也许不能,但是至少可以充实人生,也有助于规划一个人的人生。
12.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
但得所欲求者尔。
书籍众多浩瀚,如入东海,什么样的都有,而人的精力是不可能读尽天下书的,只能读取一些希望读到的。
读书选择自己喜欢的,也不必像学者那样读书,可以学习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好读书,但不求甚解”。
1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不要贪多贪新,要把经典的好书反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4.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曾国藩说,“唯读书能改变气质”,读不读书,时间久了,精神气质就会变得不一样。
1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只有广见博识,才能择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积累丰厚,才能得心应手、为我所用。
读书、做学问都需要积累,积累的多了,才能灵活运用。
修身类
16.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人无志不立。王阳明说:“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7.
流而不返者,水也;
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一个人应该人格独立,绝不随波逐流,有所为,有所不为。
18.
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要由于生死,穷困潦倒或者飞黄腾达而改变自己的节操。
19.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人不要太俗,应该少些低级趣味。
20.
修其本而末自应。
修身就是修炼自身德行,为自己打下根基,只要这根基坚实了,就会有好的结果。
21.
天下之理,戒然后有慧,
盖慧性圆通,必从戒谨中入。
修身养心“三字诀”:戒、定、慧。
一个修养身心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阶段性的“戒”,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以此保证自己的修行能够不断进步,逐步产生定力,进而产生智慧,从而实现修养身心的目标。
22.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却做不出来,这就是眼高手低,原因就是没有努力学习,没有下苦功夫。
23.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
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
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人当修浩然之气。
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浩然之气”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和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的遭遇而显示出它的形态。
养生类
24.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有逸有劳,劳逸结合,使身体一张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锻炼,如此调济,方能身体康健。
25.
养生亦无他术,安寝无念,神气自复。
东坡五十九岁开始独眠,认为这是养生之道。睡得安稳,心无杂念,身体精神都能得到恢复。
26.
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健康长生之道就是简单的生活,精神保持守一,心态保持平和。
27.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养生具体说就是心中常无事,早睡早起,经常散步,节制饮食。
处世类
28.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人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富贵,也不能白白地安于贫贱的处境。
人不是为了贫贱而活着,关键是要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通过诚实的劳动,去争取富裕。
29.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们都是这世上的匆匆过客。
30.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可以看出苏东坡的豁达。
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也都有长处和美德,若只看人的短处,则满眼坏处,心生是非。
31.
占得人间一味愚。
以愚人的态度来接纳人生中所有的一切。
32.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是苏东坡的自嘲,其实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33.
处贫贱易,处富贵难;
安劳苦易,安闲散难;
忍痛易,忍痒难。
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
真有道之士也。
人饿了的时候只有一种痛苦,吃饱了却有更多的痛苦。
其实,处贫贱、安劳苦、忍痛苦也是难的,唯有通达自然的人,贫富、劳闲、痛痒,都能达观看待。
34.
倏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里的“独觉”,暗指禅语,一语双关。即一个人只要悟透世界,了然于心,那么对于人生的凄风苦雨也就能安然处之,恬然对待。
35.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达观的人不是靠酒来解脱,而是明白了世间万事到头都是空。
36.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句话传达出苏东坡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体现了苏东坡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3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平安。
38.
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这纷繁杂乱的尘世间,最让人难忘的不是大红大紫、轰轰烈烈,而是生活中淡淡的欢愉、小小的喜乐。
39.
此心安处是吾乡。
生来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生活可以随遇而安,但是内心深处要有一个生命的归宿。
40.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
来源:京博国学 jingboguo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