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名言
时间:2022-04-05 02:2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读者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小先生制名言
1. 你知道陶行知的名言吗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
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污即洗。
劳即谦。乱即理。
债即还。病即医。
过即改。善即喜。
行即思。倦即息。
信即复。帐即记。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
2. 陶行知爱国文章
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
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
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
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但是,开展乡村教育决非易事,它需要有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地为之奋斗。
因此,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他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晓庄师范诞生于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炮火声中。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
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
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
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由于生活教育理论基本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在当前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可以作为借鉴。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
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
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到来。
这时候,陶行知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还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
出国前夕途经香港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呼吁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个宣言震动国内外,对全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热情支持。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得不到培养的机会。在周恩来和许多共产党员的支持下,1939年7月他创办了育才学校。
这所学校设在重庆附近,学生都是择优选拔的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
他们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而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
他在重庆创办的。
3. 怎样指导小先生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普及教育实践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又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的就是学生也可以做教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在当今提倡的“生本教育”的课堂中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引导每位学生都当“小先生”,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人都可以当小先生”。生活中到处有学问,到处存在着人文思想,把生活和语文有效地联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积累,在生活中学习。课堂展示时,让每个人都争当“小先生”,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再加以归纳、分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孩子当"小先生"的“资本”,要让孩子自己善于去发现自己的“小先生”的“资本”,产生一种强烈当“小先生”的愿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去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学”与“教”,及时做出反映,或鼓励或希望。
2、引导“小先生”用学习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不断挖掘小先生,让更多的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既可积累课外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小先生”的荣誉激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如布置学生观察和教学有关的事物,他就会对各种事物进行观察,对他特征有初步的认识。第二天,每个学生就回把已有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乐趣。
3、引导“小先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尽可能让“小先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后,引导学生三三两两组合,课上每组推荐一名“小先生”汇报交流。这样,除了可以加深对解决问题的认识,还有助于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目的,就是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就在身边,感到的学习的趣味和作用,对学习产生亲切感。
4、倡导“小先生”答疑和“小先生”互助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知道,身边到处都有老师,自己也可为师。小先生答疑可以课堂内进行,也可以课堂外进行。课堂内,学生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担任教师角色做出解答。课堂外,安排某些学生对某部分知识认真准备,对其他同学的疑问做出解答。学生正确解答后,获得成功感,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
“小先生”只是一种对部分先学会学习的学生的一种认可,一个领头羊,他不是完美的。教学中,要消除个别儿童的“惟我独尊”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认知观。
创新是教育的生命。今后,在大力提倡“小先生”制的同时,要将创新教育这个大目标与“小先生”只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的生本课堂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 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和小诗
陶行知教育名言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纳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
现在一般学校里所重视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概知识,亲知是几乎被完全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那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2、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路。
3、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文化钥匙要使学生得到最重要的四把:一是国文;二是外国语;三是数学;四是科学方法—治学治事之科学方法。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陶行知小诗
1、《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2、《一文钱》
公家一文钱,百姓一身汗。
将汗来比钱,花钱容易流汗难。
3、《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4、《初学烧饭》
书呆烧饭,
一锅烧四样,
生、焦、硬、烂。
5、《活的教育》
静默如地下的种子,
自由如空中的鸽子,
猛勇如斗虎的狮子。
5. 顾拜旦的小名言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顾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参与,即使“地位最底下的公民''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顾拜旦的一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也有翻译为“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同样强调了这一奥林匹克思想的精髓。在另一次演讲中,他曾指出:“先生们,请牢记这铿锵有力的名言。这个论点可以扩展到诸多领域。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可以看出,顾拜旦提倡和复兴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非常广阔的胸怀,是以全人类不断完善自我为出发点,绝非号召人们单纯为夺取桂冠和金牌而拼搏。
杨绛先生的10句名言,睿智通透
01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02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03
所谓穷,无非是指不置办家产,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或专长的事。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04
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05
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06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07
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08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09
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净。
10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相关文章:
- 上一篇:邓稼先的名人名言
- 下一篇:赞美祖国的名人名言(关于歌颂祖国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