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练笔(一篇以孔子名言为题的作文)

时间:2022-04-05 06:0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孔子名言练笔(一篇以孔子名言为题的作文)

1.一篇以孔子名言为题的作文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 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

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

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

其句意谓。

2.有关孔子名言的作文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当今的世界“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局部的战火弥漫着硝烟,纷乱的动荡使生灵涂炭。我国国内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问题亦急需解决。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民生的个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与我国现阶段追求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立东方,并已走向世界!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3.关于孔子的名言100句

孔子的经典名言100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吾日三省吾身。

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1、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6、礼之用,和为贵。

2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2、巧言令色,鲜矣仁! 3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6、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7、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1、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6、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3、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6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6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7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4、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8、不迁怒,不贰过。

79、小不忍则乱大谋 80、过,则匆惮改。 8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3、君子食无求饱,居。

4.有关孔子名言的作文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写孔子名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罔”,迷惘。“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6.孔子的小练笔怎么写

有关孔子的小练笔: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用上一句孔子的名言,写一段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孔子名言练笔

张冠生|清夜扪心无愧怍:纪念徐铸成先生

张冠生

徐铸成先生过世三十年了。1980年代中期,曾拜见徐老先生,听他讲亲历往事,多有奇趣。其中主角,士农工商五行八作,多是并世闻人。

单说政界,国内的,他和蒋宋孔陈都打过交道,和毛泽东、周恩来有过晤谈,见过朱德,同汪精卫多次对话,与蒋经国交情不浅。国外的,见过赫鲁晓夫、莫洛托夫、金日成、胡志明……这些经历,徐铸成出于记者习惯,都有记录,是为写新闻,更为留存“一些现代史的片段资料”。

现代史上,有些重大事件,会在史书上漏掉,新闻纸上则有记载、有踪影。记者、编辑有历史感,是一种可贵的人文素养。

对徐铸成大名,早有耳闻,印象类于“报人”。三联书店出《徐铸成回忆录》,编者前言说他是“著名的记者、新闻评论家”。辽教社出《旧闻杂忆》,出版者弁言称他“著名的报人”。这都属实。深一层看,其关怀、见识、交游、事功,开阔得多,似又非报人所限。

十多年前,遵时霖兄嘱,参与徐铸成系列作品部分初编,相对集中地读其著述,渐有认知。单以“报人”看徐铸成,有失一般。以“真人”看,或更真切。报人天下滔滔,报业真人举目寥寥。尤其经历过谎言漫天年代,更觉如此。

他崇尚“自由呼吸,昂首做人”,在自由、昂首时节,不舍昼夜,写出三百余万言。一旦自由不再,只能破帽遮颜,他宁肯留二十年空白,也不作假。直到又得自由,他再度执笔,晨钟暮鼓,字字行行,二百万言宝刀不老。

徐铸成所执,早年是记事之笔,经二十年“反面教员”岁月,淬成晚年写史之笔。人妖换位,变化惊世,不变的,惟其“真”。

当年海量见闻,晚年啸聚笔端。《杜月笙正传》《哈同外传》可见个人史,《报海旧闻》《风雨故人》可通群体史,《旧闻杂忆》《徐铸成回忆录》可窥国史。徐铸成以一生之心力,以“真”为天条,一以贯之,铸造出报业呈堂证供:新闻是历史的素材,历史是新闻的归宿。

报人如是,迹近史家。

徐铸成之真,有来历。早年庭训,每晚听父亲讲解《孟子》。读师范,得名师钱穆、钱基博讲国文。读大学,有钱玄同、朱希祖、刘文典传道、授业、解惑,起点都在正心诚意。学问之间,人格因素浸润其中,潜移默化。

数年师范求知,确定了徐铸成职业定向。课上有钱先生的巍然国史,课外有阅报室的《申报》《时报》《新闻报》,报上有史量才、张季鸾、邵飘萍的道德文章。诵读之间,心摹手追,文章怎么可以写这么好?

读得多了,徐铸成渐有所悟,优秀新闻记者往往有史家学养,志士情怀。他用“崇高”一词描述新闻职业精神,心向往之。

徐铸成初入新闻界,是1920年代后期,我国现代报业已有相当进展。一些大报不再满足于一般时评、专论,其言论品质直追国际知名报纸——每天必发社论,紧扣前一天国内外重大新闻,深度辨析,判别曲直,表达立场和观点,积极介入舆论形成。《大公报》上,张季鸾的“每一篇社论,读者争阅,真可说是万人传诵”。风靡至此,盖因其民瘼体恤之切,民意表达之真。

张氏文章成了徐铸成的范本。对其思维方法、推论路径、编写技巧、言论风采,徐铸成用心忖度,亦步亦趋,乃至留意张氏工作情境和方式。

“他往往在深夜重要新闻截稿后才开始执笔,编辑室内的繁嚣声和窗外电车汽车的轰鸣,都阻碍不了他的凝神构思、奔放行文,常常是写好一段即裁下付排,最后细细通篇润色,而看来依然通篇畅晓,一气呵成,如同宿构。”

定力如许,怎么来的?张季鸾自白:“不私、不盲、不卖,不党。”

张氏早年留学日本,曾与孙中山交往,有机会参加同盟会。他自认书生,愿从业新闻,以文章报国,为此不入党派,以免言论约束。

1909年,于右任创办《民呼日报》,张季鸾已入行。1926年,他和吴鼎昌、胡政之合办《大公报》,正式以“四不”标榜。用胡政之的话说,是“文人办报,民间舆论,真正超然”。翌年,徐铸成进《大公报》,深受这一原则影响,身体力行,没齿不忘。

徐铸成写社论,始于1933年前后。民间报纸相当活跃,处处可练笔。他在《大中报》《大光报》《大公报》(上海版)历练数年,1938年初加盟《文汇报》,任主笔,实际负责全部编辑和言论工作。

《上海并非孤岛》一文,是其早期社论。时值抗战军兴,日方进攻上海失利,改作“政治的进攻”,图谋“不战而屈”。徐铸成眼见数百万市民以“孤岛”自况,以安逸自处,恳切奉告:“地球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孤岛,上海尤其不能和内地脱离关系;四周的巨浪,随时可以把你们吞没……不应该再这样苟安逸堕;为了你们的子孙,更应该时时有所警惕。”

这是警钟,是唤醒。悲悯,仁慈。

张冠生|清夜扪心无愧怍:纪念徐铸成先生

1939年春节,香港《大公报》同仁合影。第二排左起:罗集谊、杨历樵、徐铸成、胡政之、张季鸾、金诚夫、杨刚、蒋荫恩夫人。

一度,正面战场受挫,献金热潮消退,局势低迷,民意不彰。徐铸成写《怒吼吧,中国!》说:“湘北战局,老实说我们打得并不好”,“仅仅一个多月,就让它长驱深入到衡阳近郊”。何以如此?他借“天时”说“人事”,官场里“滥用粉饰虚伪的伎俩,谄谀之风盛行,真理几乎汩没,推其结果,政令不能贯彻,贪污由是繁兴……旷观当世,求一争先赴义,守正不阿者,竟寥若晨星,而唯利是图,冲破道德藩篱,毁弃国家法律的官员,几乎滔滔者天下皆是”。

这是揭露,是担当。激愤,锐利。

对最高当局者,徐铸成曾赞许其率数百万忠勇将士苦战强敌、逃过亡国难关。1946年12月31日,《文汇报》更以“祝蒋主席寿”为题发社论,说“民国以来,他是当政最久的领袖,以一身历国家安危者近三十年……一般民众也认为他是领导和平建国最适切的人物”。未料“鲜克有终”,官场渐趋腐败,“贪污案层出不穷,国难商到处活跃”,“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窒息”。

张冠生|清夜扪心无愧怍:纪念徐铸成先生

1947年,徐铸成为当年的《文汇日记》题词

民心既失,徐铸成再无客气可言。1948年,蒋氏“双十节”演说词刚刚刊布,《文汇报》随即发声:“时局发展到这样严重,军事、政治、经济都弄得一团糟。”“今天一切都是垮台的局面”,“训政二十年,把中国‘训’成这个样子,还有什么面目见人!”“装腔作势,俨然以‘真命天子’自居”,“他自己认为是不世出的英雄,又是承继文武周公、孔子正统的圣人,他的话就是圣经,他的思想就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图案,他要一统天下,……他是天生中国的‘领袖’,他的话就是法律,……凡有腹诽异议的,就是大逆不道。根据这种想法,他绝不承认是他失尽了人心,而是人心失尽了他。”

这是谴责,是判决。严正,无畏。

对蒋经国维护金圆券措施的破产,他指为“现世报”。对1948年末张君劢动议求和,他评为“一厢情愿”。对陈布雷的自尽,他讥为“臣妾之路”。对胡适的身份,他指为“清客”,“帮闲不帮忙”……冷嘲热讽,嬉笑怒骂。

读徐铸成这一时期文字,常感火星四溅。

1949年10月1日,徐铸成在天安门前见证新政权建立。他和老友郭春涛“并倚城楼观此盛况”。二人忆及1928年,国民党军队“底定”京津,也曾在天安门举行庆典。郭春涛时任二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代表冯玉祥作庆典发言。徐铸成作为新闻记者,参与采访。

二十一年后,地点同,天地覆,民国去,九州一。徐铸成问郭“有何感想”。郭沉吟后说:“如蒋不如此倒行逆施,今日亦当为主角欤?”徐铸成则道:“历史人物,往往如此:拼命抓权,排除异己,最后两手空空,成为孤家寡人。”

这是眼前现实,也是中国历史兴衰周期率再次重现。徐铸成的喟叹,源于他丰富、深入的读史经验。

从“六经皆史”角度,徐铸成评价说,“司马迁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史学家、断代史的鼻祖,也是极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本纪”“世家”“列传”,及其正文后的“太史公曰”,在徐铸成看来,可作“史论”。其中评议文字,则是为新闻纸出现后的新闻评论开宗垂范。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则是开编年史之先河,手编旧闻,心系“资治”。夹叙夹议的“臣光曰”,也是非凡的史论文字。

徐铸成设想,若像建筑业推崇鲁班那样尊为始祖,新闻业也从历史中确定开山人,司马迁和司马光配享祖师爷之尊。

宗庙既立,同门从业于文字记事者,录其实,守其真,宁入蚕室,直笔不改,垂范后世,渐成传统。“不私,不盲,不卖,不党”,是这一传统的现代表达。徐铸成秉此心志,驰笔报端,为报业守则,为苍生护命,为往圣继绝,赢得广泛民望,遂有机会“并倚城楼”见证大典。

读徐铸成日记,知其当天“数次泪下,不能自禁”,自认“能身逢三千年未有之盛,已属本事,而能参加此开国盛典,更为非常的荣誉,此种荣誉,应视为是中共数十年苦斗所得,而谦让于人分享者”。

1949年6月22日,《文汇报》社论实录“分享”细节。“中共是新政协的创议者,也是实际的领导者。然而在筹备会的组织中,共产党仅是二十三个单位中的一个,在一百三十四名代表中,共产党仅占七名。而在新政协中,共产党仅是四十五个单位中的一个,在代表总额五百一十名中也只占十六名。……这种真诚的民主作风必然要对全国民主势力发生极大的感召作用与模范作用。”

徐铸成热切期待新政权力行民主。过去他为民主大声呼号,《文汇报》因此被政府封门。其后不久,南京方面提出复刊条件,徐铸成当场拒绝:“复刊应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绝不复刊。”

南京往矣,北平重光。“开国盛典”及筹备事务,徐铸成有亲历见闻。更早,香港大批民主人士渡海北上,他与叶圣陶、郑振铎、陈叔通、柳亚子、马寅初、曹禺、刘尊棋、王芸生、赵超构等人同船。耳闻目睹,在在真切,他有了信心,表示“在报馆言,余当然应以全力求其复兴,恢复其光荣之历史,改正过去之偏狭观念,第一步先把报做好再说”。

张冠生|清夜扪心无愧怍:纪念徐铸成先生

1949年10月,徐铸成参加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时与其他代表合影。第一排左起:邓拓、杨刚、胡乔木、金仲华、王芸生;第二排左起:徐铸成、徐迈进、恽逸群、邓宗汉、赵超构;第三排左起:张磐石、刘尊棋、陈克寒、储安平。

储安平是徐铸成故交,当年创办《观察》杂志,因敢言,时评政论有深度,取信于民,一纸风行,后因言论触怒当局被查禁。1949年9月29日,储安平告诉徐铸成,“《观察》即将复刊,组织方面大力支持,但恐群众影响难以捉摸”。

储的难处,徐也碰到。他当天日记感叹“甚矣,做事之难,余吃亏在不善应付,只知守分做事,毕竟人还是人,总喜欢多请示商量也。《文汇》复刊前后所遭之挫折,此未始非主要原因。故今日私营报刊者,或以《文汇》最难捉摸”。

鼎革之际,政权更迭,世局巨变。张澜曾为此写信给老友鲜英,“这不仅仅是政权的变更,而是整个社会的大转变。……推想将来,愈是旧式的缙绅之家,愈将感觉动辄得咎,这便须从思想上、生活习惯上、作风上彻底改变”。

天变了,道亦须变。徐铸成虽知须变,却未作“彻底”打算,自然会不适应,乃至“瞠目束手”。

《徐铸成回忆录》说,长沙解放当天,他们收到确切消息,次日发布,本属新闻常态,却“被指为抢新闻,是资产阶级办报作风,因新华社尚未正式公告也”。另一事,是刊登《论人民民主专政》。要闻版编辑依照文中所列问题“做分题以醒眉目,亦被指为离经叛道”。他被告诫:这种文件只准以经典标准郑重排版,岂能自由处理!

经此两事,徐铸成发现,数十年办报经验失效,社论也不会写了。

即便如此,1950年《文汇报》销量仍在十万份上下,都是读者自费订阅。

张冠生|清夜扪心无愧怍:纪念徐铸成先生

1951年4月,徐铸成参加赴朝慰问团时在安东(丹东)

民间影响大了,自然会受关注。1957年3月10日,徐铸成受邀到中南海颐年堂参加新闻出版界座谈会,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你们《文汇报》实在办得好,……我每天下午起身后,必首先看《文汇报》,然后看《人民日报》,有空,再翻翻别的报纸。”

这次见面,毛泽东表着称许,徐铸成揣着困惑。《毛泽东年谱(1949-1976)》记载,会上是受邀者先说,毛泽东后讲。徐铸成第一个发言:“我们都是旧社会过来的人,马列主义水平很低,对在报纸上开展双百方针的宣传,心中无数。……请问主席我们该怎么办?”

毛泽东回答说:“你们说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低,在社会主义社会办报心中无数。现在心中无数,慢慢就会有数。……说到办报,共产党不如党外人士。办学,搞出版,科学研究,都是这样。……关于百家争鸣问题,完全学术性的,在报上争来争去不会有影响。”

散会后,徐铸成即往《文汇报》北京办事处,对全体记者复述会上详情。他的心情是“让大家分享我的喜悦和幸福”。

未及百天,局势陡变。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编辑部署名文章《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徐铸成之笔于是尘封。

张冠生|清夜扪心无愧怍:纪念徐铸成先生

1957年7月,徐铸成在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小组会上作检讨

大约1977年,徐铸成看话剧《西安事变》,听到前后左右年轻观众不时私语:张学良是怎样的人物?杨虎城是否地下党员?宋子文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端纳又是什么角色?……

另一次,徐铸成游杭州孤山,拜谒秋瑾墓,见一群青年“远远拥上去看,一个说:‘这女人,手拿宝剑,大概是刘胡兰吧。’另一个很有自信地说:‘不,刘胡兰没有那么大年龄,装饰也不对。这是黄道婆。’其他几个,马上附和说:‘对对,是黄道婆。’”

不同场合,同样的刺激。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面对一群孤陋寡闻的青年,怜其无知,哀其不幸。文化教育遭浩劫,不过二十年,就有了报应。

徐铸成那辈人,是具备常识的一代。他们年轻时,对刚过去四五十年的人物、事件,如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八国联军等等,即便说不上熟知,大体是了解的。那时候,中小学有历史课,记述往事的文章、笔记也随时可以看到。如今不一样了,刚过去不久的历史,年轻人就懵然无知。徐铸成发愿,该写点东西,留下来。

笔,已荒疏二十年。是徐铸成之笔,也是中国文人之笔。执笔者,古往今来,代不乏人,左记言,右记事,终成青史。徐铸成心仪者,远有司马迁、王夫之,近有王韬、梁启超,千年一脉,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到“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感召邹容、张季鸾、邵飘萍、黄远生……奋笔书写,引得徐铸成倾心追随。忽一日,千万支笔冰封,而十年,而二十年,才有把秋瑾当作黄道婆的自信青年。

二十年前,徐铸成写新闻。二十年后,他疾书“旧闻”。《旧闻杂忆》出版时,他写“自序”说,“心急火燎似的,想写点什么”。

1979年7月15日,徐铸成写信给老友罗孚,自况“两年多来,像一旦可以放声高唱的老艺人一样,兴高采烈,埋头写了六十多万字”。

徐铸成写他人,如《杜月笙正传》《哈同外传》和《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实事求是,力求神似,“再现其历史的本来面目”,“不以成败论英雄”。写自己,尽量详尽回忆过往事实,少发议论。既不乱涂白粉,也不妄加油彩。功过是非,一任历史评说。

张冠生|清夜扪心无愧怍:纪念徐铸成先生

1984年,徐铸成在上海寓所

1987年,徐铸成经历了一次酒后昏厥,系“小中风”。他由此听到上帝警告,有了更强紧迫感。尚存记忆的经历、见闻、掌故、轶事,还有些一手史料,须赶在无常到来之前尽快写出,留予后人。

沉寂二十年,厚积薄发。徐铸成晚年写作,海内外朋友广泛关注。他也怀念当年清流中人,包括前辈。

说起《苏报》案,徐铸成称邹容、宋教仁“都以言论取祸”,推重其“高贵品质”。祸患加身,不是“惹”,不是“闯”,不是“遭”,而是“取”。取祸,也是取义。一字之选,可见作者心迹。

言及故旧,徐铸成说:“在士林中,我最倾心开明一派人,以夏丏尊、叶圣陶为代表的开明书店的骨干,以及宋云彬、王伯祥等……治学,非常朴质;对人,平易近人;嫉恶如仇,追求进步,但绝不盲从,而又决不以进步自居。即使是光明,也要寻求究竟,自己去探索,去证实,决不人云亦云。”

朋友们鼓励徐铸成多写,信其文字可“补近六十年我国新闻史料之不足,且为我国现代历史保存不少轶闻”。他果然留下不少稀见史料——

“烟台一带,平剧素有根蒂,旧北京剧界,一向视烟台为畏途。”

“孙中山主张从业金融贸易的人不要隶属任何党派,以免国家金融商务受政局变动影响。”

1926年的清华园,梁启超、王国维演讲听者寥寥,钱端升等人时事讲座座无虚席。

国民党“三巨头”待客,蒋介石很少开口,胡汉民滔滔不绝,汪精卫应对如仪。

张作霖曾把中南海开放作为公园,包括慈禧囚禁光绪的瀛台,任人买票游逛。

“北洋军阀盘踞全国的时候,荒淫贪污之徒遍地,独吴佩孚能廉洁自持。”

“西安事变”中,“耶教徒在祈祷,佛教徒在祈祷,全国的回教徒,也全体为领袖祝祷平安”。

“据王韬的《漫游随笔》,他在上海看到的平板印刷机,是用牛拖引的。”

从民国到现在,“国内留下来的老报,只此一家”,即《文汇报》。

香港《文汇报》,1948年徐铸成创办不到半年,销量接近三万。1980年他去香港,还是三四万份。

1947年《文汇报》被查禁后,陈布雷找徐铸成谈复刊条件时说:“国民党再腐败,二十年天下还能维持。”

……

真实历史具体而微,比寻常史书生动得多。徐铸成把新闻和历史连接起来,写新闻,述旧闻,看历史在眼前搬演,参与其中,录于纸,存其真,和读者分享,益世醒人,可敬可师。

1987年,《徐铸成回忆录》稿成,他意犹未尽,写绝句明心见性——“胸有是非堪自鉴,事无不可对人言。清夜扪心无愧怍,会将谈笑赴黄泉”。

1991年,徐铸成作别人世。如今,墓木已拱,真骨可鉴。

谨以此文纪念徐铸成先生仙逝三十周年。

责任编辑:郑诗亮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