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字的法治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05 16:2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场 | 评论: 次 | 点击:

14个字的法治名言警句

1. 关于法治的名句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

3、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子

4、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5、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6、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

7、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8、我们成为法律的奴隶,是为了能够保有自由。 ——西塞罗

9、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10、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11、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12、人无信不立, 国无法不安。

13、普法是国家安康的基石 守法是为人处事的根本。

14、诚信塑造美丽人生 法治铸就平安中国。

15、法律的保护比个人的保护更有力。

16、好的习惯比好的法律更有价值。

17、任何权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

18、保护恶就是侵害善。

19、法律不会强迫一个人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20、好人因为爱好美德而憎恨犯罪,坏人因为恐惧刑罚而憎恨犯罪。

21、以身试法者愚 ,以法维权者智。

22、绊人的桩不在高,违法的事不在小。

23、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25、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币,一面写着平等,一面写着自由,这枚金币叫人权。——卢梭

26、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27、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英国作家丁尼生

28、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罪责)。

29、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

时运而变化。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7页

30、有损害即有赔偿。

31、天平的一边放上自由,另一边放上守法,它才能平衡。

32、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波洛克

33、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

砖石上。高尔斯华绥

34、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

35、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36、法,治国安邦之利器。

2. 十四字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6.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9. 科学之观念淡漠,而进步亦遂止。 >

10.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1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12.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13.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14.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

15.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16.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17.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3. 关于法治的名句有哪些

1. 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孟德斯鸠

2. 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而所谓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律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张文显

3.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意)贝卡利亚

4. 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意)阿奎那

5. 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

6. 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美)庞德

7.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

8. 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日)日莲《立正安国论》

9. 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汉密尔顿

10.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法)罗伯斯庇尔

11. 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美国总统威尔逊

12. 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古希)索福克勒斯

13.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14.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战国)冠子《冠子·度一》

15.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马丁

4. 关于法制的名人名言

1、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2、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3、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4、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共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美】霍姆斯《普通法》

5、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6、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7、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著名的法律学者

8、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9、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谚

10、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11、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12、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13、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14、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15、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16、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17、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18、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

19、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

20、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21、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22、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23、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

24、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

25、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26、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鲁赫

27、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28、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29、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拉伦茨

30、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

14个字的法治名言警句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引用的哲理名言警句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课本P1,单元导语】

【解读】出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解释: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P4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3.“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P8 教材原文】

【解读】清.康有为《大同书》。释义:那些喜欢群聚而讨厌独处,相互扶持培植的人,人们心中所喜欢的。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P9教材原文】

【解读】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5.“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P11教材原文】

【出自】老子《道德经》

【解释】每个人都生活在富足、祥和、宁静、喜乐、满足的世界中,交流或者不交流,来往或者不来往,对他们的生活均没有丝毫影响,每一个人都活在当下那一刻, 享受那一刻,听着窗外的鸡叫声、狗吠声,头顶白云飘飘,身边清风阵阵,唯恐有任何不速之客打破这一美好时刻。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1.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孟德斯鸠

【P28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自由以守法为前提,没有法律保障,就谈不上自由。

2.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P34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孟子•离娄下》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P35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论语》。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P36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P37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6.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

【P37相关链接】

【解读】扬雄:《法言•问道》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

综合以上两条,从人的一生来看,最初接触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和“礼仪”。人出生后,首先教给他的是简单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谦逊、礼貌;在仪态仪表方面,要端庄、调和、文雅。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课。此后,人们才学习善良、宽容、诚信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以教“礼”为基础,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

7.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P39 教材原文】

【解读】这句出自《增广贤文》,告诉我们要学习用"爱语"结善缘,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P40 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荀子《劝学》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P42 教材原文】

【解读】《论语·为政》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P42教材原文】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1.“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p73教材原文】“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解读】此话是话剧《立秋》中经典台词。《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讲述的是“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故事,宣扬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理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一句话不仅仅是用在商业行为中,它更可以做为一句警言时刻鞭策我们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

翻译就是天地造人,只要有一个人那就有这个人该做的事情;人活在世上,活着一天就要尽一天自己的义务。就是说人生下来就有天职,每个人都被安排好了自己要做的事,所以要恪尽本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勤勤恳恳,努力过好每一天而不要偷懒。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1.“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戚继光”

【p90教材原文】拓展空间

【解读】翻译:我知道在远处,倭寇居住的小岛就漂浮在那天边;因此我不敢忘记那些无耻的倭贼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要立志抗倭,不辜负自己的珍贵年华。

本诗为戚继光年轻时所写,他当时知道敌寇当前,写下此诗,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敌人的坚决。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2.“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

【p90教材原文】拓展空间

【解读】出自清朝诗人黄遵宪的作品《赠梁任父同年》,其古诗全文如下: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注释】

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诗人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

侉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古代皇帝炎帝的女儿溺死在东海里,化为精卫鸟,经常衔石投入东海,要想把大海填平。

【翻译】

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

【赏析】

“寸寸河山寸寸金”诗人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叠音词“寸寸”深化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情感。

“侉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诗人希望有人来力挽狂澜,来收拾破碎的山河。

“杜鹃再拜忧天泪”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句是对第二句的深化,这里是诗人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1。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诗人的爱国之心。

“精卫无穷填海心”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p101教材原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每个公民都应该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读】

【出处】(战国末)荀况《荀子·修身篇第二》

【原典】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释义】上面这段话出自《荀子·修身篇》。荀子认为,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士、君子,还是圣人,要达到完满的道德境界,必须永不停歇地努力。那些整日游手好闲的人,他的成就就不会超出常人多远了。他用这样的比喻加以阐释:“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