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书口号
时间:2022-04-06 05:0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历史李老师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降书口号
1. 读书口号16字
快乐读书宣传口号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高雅书,做高尚人。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树立良好读书风尚 促进文明校园建设
、汲取知识的力量 建设美好的家园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涵养人文精神。 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最后一句长了八个字,舍不得删,你自己选吧
2. 需要读书节口号,
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读书,让生活更和谐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与书同行,汲取知识,增长才干,传承美德,树立良行,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腹有诗书气自华。
用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
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
1984年,邓小平发问:若台湾不跟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放弃统一?
邓小平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央顾问委员会简称中顾委,它成立于1982年的“十二大”,前后存在10年时间,在1992年“十四大”上被撤销。
中顾委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省级以上党的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党中央和省级的领导班子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之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是中央委员会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
仅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中顾委在党中央内部的地位。所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格外受人关注。在讲话中,邓小平提到了香港问题的解决直接会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但他很清楚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太急了可能不行。
这次会议上,邓小平给解决台湾问题定了一个基调,他说:
“最近一个外国人问我,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是不是同对香港的一样?我说更宽。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本质是中国的内政,这一问题出现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并跟美国的干涉有直接关系。众所周知,毛主席生前为解决台湾问题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可谓呕心沥血。
毛主席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重要奋斗目标。毛主席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为了推动祖国统一作出了不懈努力。纵观毛主席生前关于台湾问题所做的决策,可以看出无论是建国前后的“武力解放台湾”的伟大号召,还是紧接着的武力和和平并举两条策略,他从来都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台湾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其本质上跟收回香港、澳门完全不同。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了《开罗宣言》,里面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含钓鱼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到了1945年7月26日,盟国将《开国宣言》的条款加入《波茨坦公告》,成为盟国对日本无条件投降所提出的条件。在《波茨坦公告》第八条中还明确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这意味中国只要等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就可以回到祖国怀抱。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登上停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签署了《日本投降条款》。
条款明确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自此,台湾无论从历史,还是法律上都已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0月25日,中日在台湾台北公会堂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日本殖民台湾宣告结束。
1945年日本驻台总督安藤利吉签署降书
同一天,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陈仪出任台湾行政长官,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陈仪代表国民党政府宣布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皆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此一极富历史意义之事实,本人特向我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
1946年1月12日,国民政府颁发《恢复台湾同胞国籍令》,正式宣布:台湾人民(包括汉民族及土著高山族)原系我国国民,因受敌人侵略,致丧失国籍;兹国土重光,其原有我国国籍之人民,自卅四年(194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应即一律恢复我国国籍。
随着国共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到最终蒋介石退守台湾,毛主席把目光投向了解放台湾问题。事实上,早在渡江战役还没有打响前,毛主席就已经提出解放军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放台湾,并为此做了准备。
1949年3月25日,新华社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发表了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社论中再次明确解放军接下来的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寸土地为止。由于中国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胜利一定要在不久的时间内全部实现。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一定要解放全中国。
那么,当时美国对台湾态度如何呢?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病逝,副总统杜鲁门接任总统。杜鲁门政府最开始继承了罗斯福的外交政策。当年5月,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在给苏联政府的一份备忘录中,专门提到了台湾问题。
左起: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宋美龄
备忘录中再次明确一点,“《开罗宣言》关于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以及对日战争结束时在该岛确立中国主权之规定,应得到充分肯定。”美国政府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朝鲜战争爆发前。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国民党的处境越来越糟糕,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台湾作为最后的退守之地。鉴于此,毛主席立即致电三野尽快派军进军福建,建立解放台湾的前沿阵地,“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
至于解放台湾战役的总指挥人员,毛主席早就点将粟裕。当年6月21日,毛主席再一次致电粟裕:不占领台湾,则国民党海、空军基地不拔除,时时威胁上海及沿海各地;不占领台湾,则数十万吨船只不能通行,沿海沿江贸易受制于外商航业界。
粟裕接受命令后,立即投入到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美国政府当然清楚大陆将解放台湾,但他们不愿意介入其中。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正式代表美国政府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明确美国继续承认《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台湾问题的说明。
同时,该声明还用黑纸白字写道:
“过去四年来,美国及其他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
“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打算采取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的措施”;
“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咨询。”
美国总统杜鲁门
短短7天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公开演讲中,公布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防线(即太平洋海岛防御圈),其中台湾和朝鲜半岛都被排除在防线之外。美国政府这样的态度,使得毛主席加快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
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认为解放军接下来必然解放台湾,美国情报部门认为解放军将在当年9月底台风来临前发起渡海之战。在粟裕的建议下,三野以3个兵团12个军为主力,加上四野4个军担任预备队,总兵力达到65万人。
万事俱备,只等中央一声令下。然而,就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先是直接介入朝鲜战争,紧接着将驻守菲律宾的美军第七舰队派到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还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的说法。
毛主席从国家主权出发,加上东北地区意义极其重大,最终迫不得已暂停了解放台湾战役,转而组建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朝鲜战争结束后,毛主席继续把解放台湾作为重要任务之一,邓小平则参与了对台工作的许多重要决策。
可惜,因种种原因直到毛主席逝世,台湾问题还是没能解决。特殊时期结束后,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亲自领导对台湾的工作,即便后来访美遭到刁难,也没有丝毫动摇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1977年,詹姆斯·厄尔·卡特出任美国总统,他对中美两国关系停滞现状颇为失望,决定在任期内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美国总统卡特
当年2月8日,卡特在白宫会见了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表示这一届政府对华政策目标就是“关系正常化”,还说:“《上海公报》的原则过去是,今后也将是两国关系的基石。”从这时开始,中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秘密会谈。
1977年8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国务卿万斯。会谈中,邓小平就台湾问题划了一个底线,他对万斯说:
“我们必须澄清一个事实,是美国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台湾。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要控制台湾,使中国人民不能实现自己祖国的统一。我们多次说过,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在台湾问题上有三个条件,即‘废约、撤军、断交’,按日本方式。老实说,按日本方式本身就是一个让步。现在是美国要下决心。”
万斯一听,插话说:“我们是准备与台湾废约、撤军、断交的。”邓小平没有理会万斯的说法,继续根据自己既定的策略开始反驳美方,揭露其别有用心的本质:
“你们所谓的方案,在我们看来就两个问题。第一,你们要我们承担不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实际上还是干涉中国的内政。第二,你们提出不挂牌子的‘大使馆’,实际上是‘倒联络处’的翻版。显然我们对这个方案是不能同意的。现在正是情况是美国欠了中国的账,而不是中国欠了美国的账。明确了这一点,问题就好解决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人不能干涉。我们准备按三个条件实现中美建交以后,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条件下,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排除用武力解决。”
邓小平的态度如此坚定,万斯清楚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不会有任何妥协,结果他这次访华“碰了一鼻子灰。”1978年1月,邓小平在接见美国两院议员代表时再一次明确解决台湾问题底线,大陆方面力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在不行,就采取军事手段。
邓小平和卡特
邓小平一再指出关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这让美国方面彻底意识到让中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放台湾根本不可能。1978年5月,卡特总统表示接受中国方面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提出的三项基本条件(即断交、撤军、废约),并在年内采取实际行动。
当年7月开始,中美双方就建交问题开始了艰苦的谈判。谈判过程中,卡特向中方表示美方对会谈是认真的,但希望中方能照顾一些美方的政治需要。邓小平从大局出发,就对台工作方针进行了历史性调整,由“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调整为“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统一大业。”
1978年12月13日,中美谈判进入了最后关键时刻。邓小平决定亲自跟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会谈,推动中美建交。此时中美双方就联合公报的草案基本达成一致,邓小平再次明确指出:
中美建交后,美国政府需要谨慎处理同台湾的关系,不要影响中方采取最合理的方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如果建交后,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这只会对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设置障碍,最终只能采取武力解决。
1978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上午10时(华盛顿时间12月15日晚上9时),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于1979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公报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发表声明,美国的声明表示希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中方声明强调,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邓小平和卡特
如果说《中美建交公报》奠定了中美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那么邓小平对美国的历史性访问,才真正拉开了中美友好交流的大门。据中国首任驻美国大使柴泽民回忆,1978年12月14日中美达成《中美建交公报》的前一天,卡特就向邓小平发出访美邀请。
邓小平在不到24小时就作出访美决定,访美时间定在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1979年1月28日,中国农历己未年春节。这一天都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不会远行,邓小平则登上了访美的专机。选择在这一天访美,足以说明邓小平对访美的重视程度。
邓小平访美长达9天,他频繁参加各项活动,获得了美国上下高度关注。这9天,是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9天,被媒体称为“旋风九日”。自访美开始,台湾问题就成为美国政治家、媒体关注的重点,邓小平也清楚这一点。
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1月30日,邓小平和卡特进行会谈,双方又谈到了最棘手的台湾问题。卡特再次要求中方承诺“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还表达了希望邓小平在美国期间提到台湾问题时,尽量使用“和平”、“耐心”等这样的词语。
邓小平断然拒绝。谈判结束后,邓小平稍事休息后应约来到国会大厦参议院大楼,参加美方举行了工作午餐。这次午餐会没允许新闻记者参加,但记者们被告知可以通过拉到大厅外的扩音器中听到午餐会现场的对话,至于扩音器会不会出现声音就不得而知了。
邓小平和卡特进行会谈
当时美国国会不少议员对中美建交有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行动,他们认为台湾台湾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棋子,可以利用起来。突然,扩音器里传来了邓小平那富有特色的四川口音:
“我想你们都很清楚,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关键是台湾回归祖国问题。人们都担心的是将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将采取什么样政策来解决台湾问题。肯定你们已经注意到,我们现在已经不用‘解放’台湾这个字眼了,而改称我们要解决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问题。”
1月31日,邓小平接受了全美国三大电视网的联合直播采访。当记者询问中国“是否将会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时,邓小平再一次给出严正回答:
“我们像你们一样,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此问题,但中国不能承诺不采用其他方式解决,因为如果我们作此承诺,将不利于和平统一。如果我们承诺了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就等于把我们自己的手捆起来,这个结果,会使台湾当局根本不同我们谈和平统一的问题。这样,最后结果将导致使用武力解决。”
时间进入 80年代,邓小平一直为解决台湾问题殚精竭虑。比如1980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国民党元老陈济棠的儿子陈树柏时,就解放台湾问题再一次呼吁能在他们这一代来解决,他说:
“我想统一是大势所趋,问题是我们这一代还是下一代。我想由我们这一代交账为好。不行,还有你们一代。希望早一点。在这方面需要慢慢积累。八十年代我们每一天都把统一摆在议事日程上。”
晚年邓小平在家中
在邓小平逝世前,他始终把解决台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多个场合、多次在中央会议上谈及。邓小平已经离世多年,但他关于解放台湾的伟大构想,必将得以实现,祖国一定能完成彻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