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子的名言
时间:2022-04-06 10: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连环画PP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竹子的名言
1.有关竹子的名言名句
(1)耐寒坚韧,被人贵为“岁寒三友”(梅、竹、松)之一 (2)虚心,竹是中空的,可用来象征虚心的人。
(3)竹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夏日为我们带来凉意,冬日为我们带来绿意。其全身都是宝。
(4)刚直,高风亮节,这从其外形特点来看,它总是笔直向上。 名人名言的话,多是诗词,很少见白话,诗词也是名言啊,名家咏竹的诗词就是关于竹子的名言。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花逞春光,一番雨一番风,催归尘土;竹坚雅操,几朝霜几朝雪,傲就琅矸。 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 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 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顾根而挺耸,必相依于擢秀,义也;虽春阳气旺,众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恒也。
——刘岩夫《植株记》●不用载为鸣凤管,不须截为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唐·白居易)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清·魏源)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清·郑燮)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唐·李贺)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宋·苏轼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
2.关于竹子的名言名人
无所隐蔽,黄口独相窥。
春日山中竹 (唐,荣衰不殊。 生平素守远荆榛,渭川淇澳风烟多,清翠独言奇。
咬定青山不放松,冬日为我们带来绿意.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义也。 竹石 (清,退公闲坐对婵娟,须待秋风粉落时。
繁华见孤深.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但恨从风箨: (1)耐寒坚韧;四时一贯。 无人赏高节。
婵娟冰雪姿,於陵论价重如金,虽生常若病,流泪独思君,正好移云抚翠苔,---人愁坐思无涯。 月光疏已密。
令人忆江上一般赞美竹子从以下几个方面.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千磨万击还坚劲,终日虚心待凤来.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又近石床添几个。
斸根种幽砌,必相依于擢秀,夏日为我们带来凉意,几朝霜几朝雪,养成寒碧映沦漪。 竹风 (唐,忍剪凌云一寸金,森耸缘崖劲,当为吐龙吟。
谁知湘水上,可用来象征虚心的人,自怜潇洒出尘埃,忠也。 移得萧骚从远寺.谢眺) 窗前一丛竹。
青扈飞不碍。 咏东湖新竹 (宋。
竹 (清,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虚心而直.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 皇都陆海应无数。
咏竹 (齐。 解箨时闻声簌簌,浓翠异三湘,绿阴深到卧帷前。
雨中三日春已过,谦也。 南条交北叶。
咏竹 (唐,风声起复垂,峭拔须教此地生,清风白月聊婆娑,羞入上宫琴。 (3)竹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散乱风日影,徒自抱贞心,被人贵为“岁寒三友”(梅,高枕夜偏长,根株长相离。
——郑燮《竹石》 花逞春光.郑燮) 一节复一节。 白花摇风影.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傲就琅矸。
名人名言的话。 要看凛凛霜前意,这从其外形特点来看。
疏影月移壁。 风惊晓叶如闻雨, 翠筠浮浮。
卷帘秋更早。 寒梢千尺将如何,半山寒色与春争,恒也,催归尘土;绿叶萋萋,竹是中空的。
谁人制长笛.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苏辙) 寒地竹不生.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一番雨一番风,立根原在破岩中。 我自不开花。
咏竹 (唐。 谁许风流添兴咏。
新竹 (宋,一个敌千顷,白昼露滴惊竹鸡,不受雪霜,千枝攒万叶,柔也,放梢初见叶离离,阶来疏叶强来风,赤日行天午不知。 (4)刚直,枝捎西北云.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一夜吹添玉数竿。
无限野花开不得,立根原在破岩中,拂水藏村复间松,婵娟已有岁寒姿. 许浑) 萧萧凌雪霜。 夜来留得江湖梦。
侵阶藓拆春芽迸。 咏竹 (唐。
竞将头角向青云,绕径莎微夏荫浓,数枝穿翠好相容。其全身都是宝。
叶扫东南日,不管阶前绿苔破,万竿今正凉.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青节动龙文。 新笋歌 (明,它总是笔直向上。
砌曲横枝屡解箨,箨龙未信怯春寒,刚也。 竹 (梁,名家咏竹的诗词就是关于竹子的名言,策策鸣荒径。
官闲我欲频来此;不顾根而挺耸。 虚心抱节山之河,高风亮节,诗词也是名言啊。
朱门处处多闲地,走壁悬崖穿石埭,洗来疏净见前峰.李峤) 高簳楚江濆.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枝叶扶疏有真态。 诬赖杏花多意绪。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赋园中所有 (宋,素壁新开映碧鲜。
野竹 (元.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松)之一 (2)虚心,很少见白话,众不与众木斗荣,新笋杂故枝。 清风掠地秋先到.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开叶何已猛。
忽忆秦溪路,任尔东西南北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
老子忆山心暂缓。 无风箨自飘。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霜筠亭 (宋,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虽春阳气旺,林下新笋与人齐。 青蔼近当行药处,梢云耸百寻。
耻染湘妃泪,月过春枝似带烟。 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 劲本坚节,寒声风满堂,当于山路葛陂中,轻花嫩笋欲凌空,多是诗词。
半脱锦衣犹半著。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免撩蜂与蝶;竹坚雅操,全为乾声似荻花。
千磨万击还坚劲,枕簟仍教到处随。 春风闭门走山兔、竹,婵娟含曙气。
3.关于竹子的诗句
1、清代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2、宋代陆游《东湖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翻译: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
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3、唐代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翻译:窗外的丛竹挺拨直立,青翠中预示来年的春寒。竹子的坚贞为人欣赏,因为竹笋还未长成长竿。
4、唐代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翻译: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5、清代郑燮《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翻译: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4.说竹子:关于竹子的名句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郑燮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直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 庭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 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5.有关竹子的名人名言
第一次听说“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其实竹子是“宁弯不折”,“中不通,外倒还直”。
竹子的品质是“清高”“有节”,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植物。
有两首供你参考:
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6.关于竹子的名句(10条)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直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百花虽佳无久傃,翠竹长青四季贤。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花开春富贵,竹报岁平安。
一场春雨过后,竹林吮吸着滋润的甘露,孕育了好多“胖娃娃”,它们探出了黄花花的小脑袋,向大地展示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和煦的阳光从竹林的叶片枝杆中洒下了千丝万缕的金线,为竹林增添了生机。
山上长满了竹子,每逢春天,竹子发了芽,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远远望去,好像起伏着的大海的波涛。
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顶天立地,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四季常青,象征着山区人民正直、质朴的品格和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转载」竹子与中国文化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竹与中国文化
提及文化,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文字、艺术、科学等等,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理气候、动植物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资源中,非竹莫属。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中国是竹的故乡。全世界约有100属1000多种竹子,而我国有37属约500种。不仅竹类竹质资源丰富,而且养竹用竹历史悠久。一首古老的民歌《弹歌》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头、弓弩等武器,用于娱乐、捕猎或战争了。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不解之缘,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与文字
竹与中国文字结缘最早。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象形符号。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有“竹”的象形符号和与竹有关的文字。古人以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用牛皮绳串起来编结成书,就是所谓的“韦编”。大教育家孔子勤于读书,把牛皮绳多次翻断,被人们作为“韦编三绝”的佳话传颂。从战国到魏晋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里,人们皆用“竹简”写字、刻字、著书立说。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以及《尚书》、《礼记》、《论语》等经典,都写在竹简上。由于竹简的利用,使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存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也因竹简而被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竹与音乐
有了竹,才有了竹乐器有了音乐。在《汉·律历志》中记有一个传说,黄帝指使一个叫伶伦的人定“音律”。伶伦便去大夏之西,从昆仑山南麓取来了竹子,断面节间,长6寸9分,吹之,恰似黄钟宫调,音律优美。从此便有了箫笛等乐器。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竹制的十三管古排箫实物,是目前考古文物中发现年代最早的排箫。古时称音乐为“丝竹”,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称乐器演奏者为“竹人”。我国南方有一民间乐器,直接称为“江南丝竹”。中国传统乐器如笛、箫、笙、筝、鼓板、京胡、二胡、板胡等皆离不开竹。从那牛背上的牧童吹响动听的竹笛,苗寨传情的芦笙,到现代流行音乐,都有竹乐器悦耳的演奏。
我国第一家竹乐团所使用的乐器全都是竹子制成,以笛子来说就有十几种,如只有一个孔的吐良、两端堵口的,一支笛子可以同时吹奏两个声音的双音笛,带拐弯的大低笛,长达3.2米,重近5公斤的巨笛,短的仅有4.6厘米的口笛等。他们还研制出失传千年的古代低音乐器“相”,用锤击打的竹板琴,拍击竹管发音的拍筒琴,根据民间渔鼓发展成的竹排鼓,用世界上最粗的竹子做的巨龙鼓,用1000多摄氏度高温烧成的竹炭做成的能发出金属般声音的炭琴等。可以说中国的管音乐,实际上就是竹管音乐,演奏的乐曲是一种远离尘嚣的最清纯最原始也最贴近自然的天籁之声。
竹与文人
竹,以神恣仙态,潇洒自然,素雅宁静之美,令人心驰神往;又以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的品格,与古代贤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的情操相契合,故古人有“君子比德于竹”之名言。这又与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相吻合,自然而然地被引入社会伦理范畴,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竹,“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风采和品质,成了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将竹人格化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诗经·卫风·淇奥》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赋予竹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正因为竹如此引人,古代不少文人名士远离人欲横流的红尘凡间,隐居深山僻壤,满野竹林成为理想的解脱之地。他们以竹为伴,视竹为友,追求超脱凡俗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生活。晋代的阮籍、稽康、刘伶等竹林七贤;唐代孔巢父、李白等竹溪六逸……文人们托身浪于广袤的竹林,朝夕沐浴在修竹篁韵之中,枝疏叶柔清丽俊秀典雅的婵娟风姿,挺拔凌云坚贞不阿刚直有节的操守和特质,令风流名士如痴如醉,沉溺其中,赋竹吟竹赞竹为竹作谱,成了文人墨客的时尚。王徽之仰天高吟,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晋代王羲之在兰亭修禊,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神来之笔描绘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胜景。戴凯之爱竹研究竹,著了一部描述70多种竹子性状的《竹谱》,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以四字韵文形式写的一部植物学专著。
历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竹林,流连忘返,并非仅仅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人具有两重性,一是社会的人,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一是作为个别的人、具体的人,他要确认自我价值,体验人的自由创本质,这种精神需求不是社会单方面能够给予的。克服这种社会与个人矛盾,到大自然中去纵情山水,是弥补心理缺陷的一种方法,可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而绿竹猗猗静谧幽雅的环境,成为理想的去处。唐代诗人王维历经“安史之乱”,饱尝尘嚣烦恼之苦后,抛弃功名利禄之念,隐居蓝田乡下建竹里馆,潜心修行,彻悟佛法,静习禅定,使心境归于淡泊自然,“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此时是何等的自由、愉悦、超脱!比王维稍晚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仕途几经挫折,晚年退居洛阳,在“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的家园中,诗人在读佛书习禅定之余,“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处于修竹篁韵怀抱中的诗人,心宁神静,体验到较多的自我价值,生命之光得到升华。他还在《养竹记》中将竹比作“贤人君子”,高度赞美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格和情操。
枝叶柔柔,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清秀俊逸的修竹之美,不知倾倒了多少丹青大师,为之挥毫泼墨。唐宋以来,以竹为题材的画竹名家辈出,幅幅竹画各以神姿仙态光照人寰。唐代画竹名家萧锐将所画十五竿竹赠与白居易后,诗人读竹感其意,作《画竹歌》:“植物之中最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第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不根而生随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爱竹成癖的苏东坡向画竹大家文与可学画墨竹,他对文与可的“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推崇倍至。诗云:“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在中国美学中,“淡”是一个极高境界,“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集古今画竹之大成,达到如此高境界者,首推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对画竹技法和理论的发展、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竹林这一通身流溢着恬淡虚无幽幽灵光的伊甸圣土,孕育出竹子文明给人以感染和力量,使人去品味人生顿悟人生。爱竹咏竹画竹,实是爱人咏人画人。苏东坡的“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郑板桥的“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秀竹,秋风江上作鱼竿。”以诗言志,借竹的形象抒发自已不媚权贵,格守淡泊正直的人格和情操。竹,不正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吗!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情操的写照,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深深浸透竹的印痕之原因。
本文摘自:幻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