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夫人名言
时间:2022-04-06 13:2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齐文刀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罗兰夫人名言
1.罗兰夫人的一句名言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Jean Marie Roland de la Platiere)也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罗兰夫人于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在自由神像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
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2.罗兰夫人的一句名言她的遗言是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Jean Marie Roland de la Platiere)也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罗兰夫人于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在自由神像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3.LAZY 10 之 “关于罗兰夫人”
罗兰夫人罗兰夫人肖像 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Jean Marie Roland de la Platiere)也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罗兰夫人于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在自由神像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
laquo Ocirc;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raquo;(“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还有:“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
法国大革命进入了1793年,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而盲目地向前飞奔。试图拉住缰绳将它制服的吉伦特派,不断地抽鞭催它跑得更快的雅各宾派,二者的对立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斗争的结果是吉伦特派的全面崩溃,5月31日,武装市民冲击国民公会,雅各宾派挟民众之威通过决议,尽数驱逐吉伦特派议员并在全城搜捕政敌。罗兰夫人的被捕,就是在这一天的深夜。
罗兰夫人既不是议员,也从未担任过任何公职,但巴黎政界送给她的头衔是“吉伦特的无冕女王”。这个39岁的女子拥有不平凡的容貌和风韵,更拥有不平凡的头脑和文采,为她倾倒的不仅是自己的丈夫、吉伦特派领袖之一罗兰,还包括几乎所有的吉伦特派政治家。她的沙龙是吉伦特派最主要的聚会场所,她的意见左右了吉伦特派的政治走向,而以罗兰名义发出的各种政纲和法令,几乎无不出自她的手笔。雅各宾派恨之如骨的心理很可以理解,不可思议的是,当天她并非没有逃过追捕的机会,事实上,包括丈夫罗兰在内的大部分吉伦特领袖都已经躲藏起来,藏匿场所有很多还是罗兰夫人帮着张罗的,而她本人却回到家中上床休息,直到警察拿着逮捕令找上门来。
为什么罗兰夫人要自投罗网?同时代人包括罗兰夫人自己留下的文字都告诉我们,这个女子抱定了为自己行将破灭的理想殉死的决心。这个悲壮而浪漫的结局,感动了后世无数的历史家和政治家,从米什莱、布莱尔到克鲁泡特金、梁启超。谭嗣同的死,或可看作罗兰夫人风骨的延续。但在19世纪末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几封大革命时期的书信重见天日,这些书信,是罗兰夫人被捕后在狱中写下的,它们彻底改变了这个死亡故事的色彩。
断头台下的罗兰夫人:一代“红颜宰相”,究竟为何而死?
罗兰夫人以一句名言著称于世。
那是1793年11月,她在临刑前的最后呼喊:“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至于把她送上断头台的罪名,是“阴谋分裂共和国”、“危害人民自由与安全”,以及“吉伦特派幕后阴谋的策划者”……
这就奇怪了,在那个年代,女性还是男人的附庸,即使贵族妇女,地位尊贵,但仍然是花瓶一般的存在。像罗兰夫人这样一位出身中产的知识女性,最多也就是个私家沙龙的组织者,怎的如此“罪大恶极”?她又是如何在幕后为吉伦特派“策划阴谋”呢?
01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1789—1799的十年法国大革命,始于攻占巴士底狱,终于拿破仑“雾月政变”后的独裁统治,约略来说,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刚好各5年。
如下图所示:
1794—1799的这后5年,是督政府执政时期,政策左右摇摆,政局相对平稳,乏善可陈。
法国大革命分期简图
1789—1794的这前5年,却是高潮迭起,血肉横飞。专制君主派(保王党)、君主立宪派(后称斐扬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一两年。
罗兰夫人最活跃的时期,正是1792—1793年,吉伦特派当政的时期,她也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意志,成为当时公认的“吉伦特派无冕之王”。
法国大革命分期简图(续)
罗兰夫人的本名,是玛侬·珍妮·菲利普(Manon Jeanne Plipon),与那个年代的所有女性一样,出嫁后须随夫姓,因而在她嫁给来自亚眠的绅士罗兰之后,玛侬也便摇身一变而成了罗兰夫人。
罗兰夫人出身于一个工匠家庭,家境宽裕,又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因而自小便在家教指导下学习神学、音乐、算数、拉丁文等课程,酷爱阅读和写作,见识不凡。通过阅读,罗兰夫人深受古罗马共和思想和近代启蒙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是那个年代罕有的思想独立、知识渊博的“新女性”。
法国大革命初期,罗兰夫妇从里昂来到巴黎,罗兰成为吉伦特派的干将,一度官至内政部长,罗兰夫人也不甘寂寞,通过组织私家沙龙来参与社会活动。
青年时代的罗兰夫人
用今天的话来讲,罗兰夫人是一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奇女子,她自述自己的样貌是:
身高大约有五尺……腿脚纤细,臀部胸部发育良好,肩膀形状也很优美,坚定和优雅的仪态使得我步伐轻快、翩鸿若舞。
嘴部偏大,这使得笑容很迷人。
眼睛也足够大,棕色的眉毛线条优美。
有了这样一位女主人,可想而知,罗兰夫人的沙龙很快便高朋满座了……
02 坐看沙龙初登场
沙龙的原意为房间中的客厅,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17、18世纪的法国兴盛一时。所谓沙龙,有点类似魏晋时期士人的清谈,是精英阶层一种“很fashion”的社交方式,来客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落座则高谈阔论,各逞机锋。
所不同的是,魏晋清谈只论老庄玄学,耻于谈论国计民生,西欧的沙龙,最初也以谈论文艺性话题为主,后来逐渐转为政论性的话题,甚至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
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罗兰夫人的沙龙,早已成为政治党人的聚集地,甚至不亚于煊赫一时的“雅各宾俱乐部”。大革命中的众多风云人物,像米拉波、布里索、罗伯斯庇尔等等,都曾是沙龙的座上宾。尤其后来吉伦特派领袖之一的布里索,更是沙龙的常客,对罗兰夫人欣赏有加,甚至经常带立法议会的议员专程来拜会。
吉伦特派领袖布里索
在后人的认识中,往往笼统地将吉伦特派归为“温和共和派”。事实上,在雅各宾派专政之前,吉伦特派是当时最为激进的政治派别了。他们提出彻底摧毁专制统治,反对君主立宪,力主用武力手段驱逐外国干涉军。正是吉伦特派当政期间,法国成立了本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路易十六被处死,还取得了保家卫国的“瓦尔密大捷”,在关键时刻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那么,罗兰夫人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03 纵横捭阖的“红颜宰相”
碍于当时的社会风俗,罗兰夫人作为女性,不可能在沙龙中抛头露面高谈阔论,只是在一旁的小桌边默默倾听,一边在心中勾画政纲或对策。她曾回忆道:
当时我总在一个没有人的桌子上,做些针线活或者别的事,但是我不会遗漏他们谈论的每一个字,我不止一次敲打我的嘴巴,以便把我的观点留在脑海里不要脱口而出。
罗兰夫人从政的主要手段,一是通过书信,二是通过丈夫罗兰。
罗兰夫人文笔出众,既然不便出面,便频频利用书信参与政治事务讨论,她言辞犀利、思想深远,论点有很强的预见性和思辨性,常常能影响吉伦特派的决策和行事。例如,在制宪议会讨论的关键时刻,她致信布里索,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文词之间,气场十足:
以上帝的名义,我认为国民议会建立宪法体系是不可逆转的,起草一个草案并送给各省参照、修改并最后提交议会是很有必要的。
议会由选民产生,谁也没有权力决定我们的命运,人民的权利是不能被割让和取消的。
这类言辞和观点,出自罗兰夫人笔下,再经由吉伦特派政治人物之口传播,或是启发他们的灵感,或是促使他们下定决策的决心……罗兰夫人俨然成为了吉伦特派的大脑之一。
大革命时期的罗兰夫人
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罗兰夫人也借助丈夫罗兰来参与政治。但她所扮演的绝不是传统“贤内助”的角色,而是用自己的思想对丈夫实施影响和改造。例如,罗兰早期一度倾向于君主立宪,罗兰夫人便以革命同志而不是妻子的口吻,断然相劝:
当我看见你带着毫不怀疑的性情去议会的时候,你对我来说就像正在犯蠢的边缘,我绝不会相信,在专制下的国王,会产生拥护宪法的行动并不竭余力推行它。
因此可以说,罗兰的政治观点和决策,几乎都出自罗兰夫人之手,作为吉伦特派大佬,罗兰只不过是罗兰夫人的代言人。
1792年6月,为了能使国王觉悟,主动交权,吉伦特派委托罗兰向路易十六递交了劝谏信,要求国王废除封建势力,效忠宪法——自然,这封信仍是由罗兰夫人起草的。然而不识时务的路易十六阅后大怒,竟然逼迫罗兰辞职。
罗兰夫人将计就计,动员丈夫果断辞职,而后把信件在议会公开。信的内容不胫而走,罗兰从此被视为“爱国主义的殉难者”,声望空前高涨。
当年8月10日,巴黎市民再度起义,逮捕了国王,君主立宪政体实际上已经被推翻。吉伦特派再度起势,罗兰也官复原职,重任内务部长。
然而,罗兰的复职并没有使罗兰夫人感到开心,冷眼旁观之下,她竟有了一丝隐忧。日后,罗兰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
在这个暴乱的时代,那个诚实的男人(罗兰)……在这件事情上(再次就职)考虑不周。
事实证明,女性的直觉是非常准确的……
04 翻云覆雨的风口
1792年9月,国民议会重新选举,雅各宾派大胜,与吉伦特派呈分庭抗礼之势。这两个派别同属共和派,原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但在如何建设共和体制上,观念却针锋相对。
吉伦特派成员多为律师、记者、商人等中产阶级,相对温和,不赞成杀戮扩大化,也不愿过多地干预市场;雅各宾派则多为小业主、小商贩等城市平民,思想更加激进,主张严格的经济管制,以严酷手段清除内外敌人。二者很快便势同水火——
罗兰夫人宣称,罗伯斯庇尔及其所代表的雅各宾派,其执政理念不适合现在的法国,其作为是“暴民的专横、君主的虐政、王权的专制”。
时任雅各宾俱乐部主席的马拉,则在国民议会上公开抨击罗兰夫妇:
如果要给罗兰复职,就该给罗兰夫人留个职位,我们都知道,在罗兰的办公室里不止有他一个人。
总之,对于法国大革命这匹野马,吉伦特派试图拉住缰绳,雅各宾派则要加鞭快跑。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一旦步伐已经迈开,那么,加鞭快跑总会比拉住缰绳要容易得多。因此局势的发展、力量的消长,也就可想而知了。
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斩
1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罗兰随即递交了辞呈,仕途两起两落。此后雅各宾派逐渐控制议会。当年5月,罗伯斯庇尔在雅各宾俱乐部号召市民起义;6月2日,雅各宾派控制国民自卫军,在议会门前摆下163门大炮,在黑森森的炮口下,议员们聆听了马拉宣读的逮捕者名单。吉伦特派被清洗,雅各宾专政正式开启。
先见之明的罗兰夫人,早已安排丈夫逃离,自己却坦然的留了下了,很快被捕入狱 。
05 余音绕梁的呐喊
在狱中,罗兰夫人仍然用笔进行着抗争,她的著述和书信字字珠玑,很多话语,到今天仍然震耳发聩、引人深省。
罗兰夫人首先给国民大会写信,质问道:“作为一个受害者,我询问议会,究竟以什么理由逮捕我?”
第二封信写给内务部长,恳请他“监视那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处决。”
罗伯斯庇尔
最著名的是写给罗伯斯庇尔的那封长信,言辞竟如谶语一般,冷漠无情,又无比灵验:
命运变幻无常……民众的支持同样如此。
看看前代那些革命人物的命运吧——先是人民的偶像,后是人民的统治者……但他们能够阻止自己的名字遭受后代人公正的咒骂吗?他们自己得到了幸福吗?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1793年11月10日,罗兰夫人终究还是走上了断头台。之前在法庭上,她拒绝为自己辩护,只是幽幽地说道:“送我去断头台的人,不久就会像我一样。但是,我是清白地离去,他们却将沾满鲜血地前来”。
人们常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般认为,女性的思维更偏感性一些,而男性相对更加理性。然而在诡异的法国大革命中,律师出身的罗伯斯庇尔、医学博士的马拉,这些做着最理性职业的男人,却一边宣扬“理性”崇拜,一边导演了激进无情的杀戮;身为女性的罗兰夫人,反而在理性的思考,就在入狱期间,还写作了自传性质的著作《请子孙后代公正》。
伟大的理想如何照耀现实,纯粹的理性,如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理想想要落地,并不容易。但当理性化作偏执,人间天堂也就化作了人间地狱,而护佑也就成了“忽悠”。
这便是杀死罗兰夫人的凶手,也是杀死丹东、罗伯斯庇尔的凶手。
“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这句话喊出之后不到半年,雅各宾大佬丹东的脑袋也落在了断头台下,再之后仅仅三个月,罗伯斯庇尔下巴被击碎无法讲话,满身血污的上了断头台。此间公道,可参见拙作从《人权宣言》到“热月政变”,是谁逼疯了罗伯斯庇尔?。
一代“红颜宰相”,连同那个激情澎湃的时代,就此落幕。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