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著名言论(中国的伍迪·艾伦什么意思)
时间:2022-04-06 15:4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毒舌电影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伍迪艾伦著名言论(中国的伍迪·艾伦什么意思)
1.中国的伍迪·艾伦什么意思
伍迪·艾伦这个名字,只要是稍稍熟悉美国电影的影迷,多少都会听说过这个传奇人物。而市场上能见到的伍迪作品也不在少数,甚至多达十余种,尤其他最近的一些作品,更是一部不拉。说起这位鼎鼎大名的导演,影迷们大多只是用“天才”、“牛”,甚至“大师”来表达他们的尊敬,然后多半就缄口不言。对于一位美国犹太知识分子,我们显然还很难彻底了解他的思想脉络和文化背景,从而他的作品显露出的特质和优异之处,我们很多时候也只是感觉到,而恐怕也不能象艾伦在美国犹太知识分子圈内的那些忠实观众一样能够会心一笑
说是中国的伍迪艾伦
就是说是大师吧
2.伍迪·艾伦的介绍
伍迪·艾伦,本名艾伦·斯图尔特·康尼斯堡(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美国电影导演、编剧、演员、喜剧演员、作家、音乐家与剧作家。艾伦独具风格的电影,范畴横跨戏剧、脱线性喜剧。艾伦也以他速度飞快的电影拍摄过程与数量繁多的电影作品而见长。艾伦的电影常包办编剧、导演,有时甚至自己上阵演出。灵感方面,艾伦则汲取自文学、性、哲学、心理学、古希腊、犹太身份、欧洲电影,以及他的出生地与一生的居所:纽约市。2015年1月14日,伍迪·艾伦(Woody Allen)与亚马逊签约,被聘请为编剧并执导第一部电视剧1。
3.如何评价伍迪·艾伦
伍迪艾伦的电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杰作,即便不是如此,他的电影也是充满诚意的。
伍迪艾伦与别的导演的影片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影片剧本多数是自己写的,很多别的导演或者会从别人手中现成拿来一个故事或者自己瞎编一个故事,伍迪就不同,他的电影的风格、内容变化就是他的一部精神自传,很多时候伍迪并不能够在一部电影里面就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往往在后来的电影才能体现,这是因为他也跟我们一样在思考,就像安妮霍尔一样。 在安妮霍尔里面,伍迪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命题:如果说我们的世界是由欲望主导的,那么我们是否还值得活下去?伍迪前期电影受叔本华和弗洛伊德影响特别重,所以它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是比较消极的——这并不是故作忧伤,很多先锋派的导演喜欢故作忧伤,这不是伍迪的做法,真正的原因是他自己也找不到解决办法。
所以从安妮霍尔的无可挽回的悲剧到《我心深处》里面的极度压抑,伍迪这段时期思想流离失所、无所去处。我们知道伍迪是一个犹太知识分子,而且是二战之后的犹太知识分子。
犹太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是信仰上帝的,他们的信仰不是我们普通的信仰、迷信,他们的信仰大部分都具有一种很高的学理水平,但都含有一个共同点:犹太人在等待弥赛亚的降临,弥赛亚将拯救世界和犹太人,使他们免于颠沛流离。 从这一点看就不难理解伍迪之所以徘徊的缘故。
伍迪理所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信仰,但奥斯维辛集中营对犹太人的屠杀深深地影响了他(同样的还有耶路撒冷的历史),让他产生了怀疑,即弥赛亚也许永远的不会降临,所有的信仰只不过是自我麻醉。“奥斯维辛之后不再有祈祷”被伍迪巧妙地转化为一个虚无主义表述:既然没有所谓的正义的生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那么我们不如及时行乐吧——但是,万一如此的生活还是苦大于乐呢?那么,就连“写作业也没什么意义了”(安妮霍尔)。
伍迪后来的一些电影都是他的思想实验,他通过塑造故事来叩问是否有一种高于一切的东西能够支撑起我们的生存?后来他找到了,这也成为了他前期与后期电影的分界线——《曼哈顿》。伍迪通过曼哈顿发现,一个人仅仅为了生存下去就还得需要信仰。
这是二战后犹太知识分子的典型路线:从反信仰回归信仰,但不是回到原地,而是更高层次的信仰。 曼哈顿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一是伍迪提到约伯的故事(关于约伯问主可以看看圣经);二是提到了莫扎特,莫扎特是一个关键的意象,懂得古典音乐的人都知道莫扎特意味着什么,因为爱莫扎特就意味着爱上帝;三是提到了马克思,原话是“为什么人生值得活着?——首先,毫无疑问,为了马克思”。
伍迪前期当然提到马克思,但他时还不太了解马克思的哲学,他对马克思的印象停留在希特勒与斯大林形象上,后来他才了解马克思哲学的秘密——马克思也是一个犹太人,马克思主义事实上是一种精致的神学。这在他后来的电影里面经过反复的发展,杂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普世价值,达到了不露斧凿痕迹的程度。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种新的东西,本雅明(也是犹太人)有过相同的想法,即将马克思与犹太教核心结合起来,创造一种超越种族、信仰界限的普世价值观,但伍迪艾伦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用电影的方法很好的表现了出来,不像一些流俗的电影那样,那些电影通过主人翁说两句似是而非的话(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啦、柏拉图曾说过啦),充满空洞的说教意味,伍迪通过故事让人体会到那些他没有明白说出来的道理,这是一种很高的技巧,作家的技巧。 伍迪有一种作家的性格,敏感、胆怯、渴望真理、自我怀疑,这也决定了他的电影多数是以一种内心拷问、自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现在伍迪的电影在尝试另一种东西,即将生活美学化,这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海德格尔的哲学是遥相呼应的,详细可以看看他的几部欧洲电影,巴黎、罗马,都旨在让人回归一种本真的生活。 所以很多人说伍迪的电影已经走向死路,这事实上是对伍迪很大的一种误解,因为伍迪聊得问题不是随随便便的问题,而是永恒的问题,是亘古常新的问题。
同样的误解出现在话唠上面,就像我们平常不会觉得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个钟头是话痨一样(除非我们不理解),伍迪的台词从手写、到拍摄、到制成电影,经过层层思考,每句话都有针对性、辅助性的作用,都朝着它想要达到的目标。 所以如何评价伍迪艾伦的电影?这并不仅仅是考量伍迪作品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我们自身对我们自身境况的理解,毕竟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导演,还同时是一个宣扬信仰的传教士。
4.伍迪艾伦是干什么的
一楼回答的也太简单了吧,Woody是不可能被那几个字就能介绍完的。以下是摘自维基百科给伍迪·艾伦的介绍。(作为一名伍迪的铁杆影迷,很想用自己的语言给你介绍一下,但考虑到维基百科的权威性,所以决定摘用维基百科上的内容。如果楼主还需要询问关于Woody的一些问题的话可以发邮箱问我)
伍迪·艾伦(Woody Allen,1935年12月1日-),本名艾伦·斯图尔特·康尼斯堡(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美国电影导演、编剧、演员、喜剧演员、作家、音乐家与剧作家。
艾伦独具风格的电影,范畴横跨戏剧、脱线性喜剧,让他成了美国在世最受尊敬的导演之一。艾伦也以他速度飞快的电影拍摄过程与数量繁多的电影作品著名。艾伦的电影常包办编剧、导演,有时甚至自己上阵演出。灵感方面,艾伦则汲取自文学、性、哲学、心理学、古希腊、犹太身分、欧洲电影,以及他的出生地与一生的居所:纽约市。
艾伦也是一位爵士单簧管手。从青少年时期的嗜好开始,到后来在他家乡曼哈顿的一些小地点正式公开演出,艾伦甚至有时会现身各个爵士音乐季。艾伦参与了典藏厅爵士乐队与新奥尔良葬仪爵士管弦乐队的表演,其并为他1973年的喜剧电影《傻瓜大闹科学城》的担任配乐,而其于1996年罕见的欧洲巡回演出,也成了纪录片《野人蓝调》 (Wild Man Blues) 的题材。
5.伍迪艾伦为什么说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是到场
伍迪艾伦一贯认为奥斯卡颁奖典礼与他的艺术趣味不符,认为任何有关艺术的竞争都属无聊。
所以,即便他的影片被奥斯卡选为最佳,他也拒绝出席。伍迪艾伦仅有一次出现在奥斯卡舞台上,但是与领奖和颁奖无关。
2002年,在74届奥斯卡举行的颁奖典礼中,伍迪.艾伦第一次走上了舞台。此前,发生了911事件。
组委会设置了一个环节,纪念遭受袭击重创的纽约市。颁奖典礼上将要播放一个电影集锦剪辑片断,这些电影全部都以纽约为背景。
但介绍人应该是谁?奥斯卡组委会第一个便想到了伍迪.艾伦。他是老纽约,他是电影人,他几乎所有电影都在讲发生在纽约的故事。
尤其是《曼哈顿》,整部电影除了故事外,还可看做是伍迪.艾伦献给纽约的一部典雅的充满魅力的黑白相册。
6.通常人们说的“艾伦”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
伍迪·艾伦这个名字,只要是稍稍熟悉美国电影的影迷,多少都会听说过这个传奇人物。而市场上能见到的伍迪作品也不在少数,甚至多达十余种,尤其他最近的一些作品,更是一部不拉。说起这位鼎鼎大名的导演,影迷们大多只是用“天才”、“牛”,甚至“大师”来表达他们的尊敬,然后多半就缄口不言。对于一位美国犹太知识分子,我们显然还很难彻底了解他的思想脉络和文化背景,从而他的作品显露出的特质和优异之处,我们很多时候也只是感觉到,而恐怕也不能象艾伦在美国犹太知识分子圈内的那些忠实观众一样能够会心一笑
说是中国的伍迪艾伦
就是说是大师吧 祝你好运
7.伍迪艾伦为什么说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是到场
伍迪艾伦一贯认为奥斯卡颁奖典礼与他的艺术趣味不符,认为任何有关艺术的竞争都属无聊。
所以,即便他的影片被奥斯卡选为最佳,他也拒绝出席。伍迪艾伦仅有一次出现在奥斯卡舞台上,但是与领奖和颁奖无关。
2002年,在74届奥斯卡举行的颁奖典礼中,伍迪.艾伦第一次走上了舞台。此前,发生了911事件。
组委会设置了一个环节,纪念遭受袭击重创的纽约市。颁奖典礼上将要播放一个电影集锦剪辑片断,这些电影全部都以纽约为背景。
但介绍人应该是谁?奥斯卡组委会第一个便想到了伍迪.艾伦。他是老纽约,他是电影人,他几乎所有电影都在讲发生在纽约的故事。
尤其是《曼哈顿》,整部电影除了故事外,还可看做是伍迪.艾伦献给纽约的一部典雅的充满魅力的黑白相册。
伍迪·艾伦:如果他玩微博,秒杀一切段子手
当今最会讲故事的人,伍迪·艾伦,今天80岁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那就是——
独一无二
有才气,又够酷。
美国编剧家协会(WGA)今年投票选出的“影史最有趣”101部电影剧本中,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安妮·霍尔》,当选第一。
同时,他也是上榜作品最多的剧作家——共有7部。
他拍了40多部电影,拿了23个奥斯卡提名,4个奥斯卡奖。
却只去了会场1次。
还是因为911。
因为他觉得:
评奖什么的最傻了,我没法忍受别人评价我。
如果他们说你配得到这个奖你就接受了,那么下次他们说你不配的时候,你也得接受。
对拿奖不care,个人生活却丰富多彩。
虽然身高只有1米69,但他娶的老婆、交往的女朋友、圈内的红颜知己,个个都是文艺女神。
1954年,19岁的伍迪·艾伦就娶了他的第一位妻子,只有16岁的哈琳·罗森。
后来以一场官司告终。
他在电影《奇招尽出》里,就影射了这段混乱的婚姻经历,觉得自己当时”太年轻了“。
第二任妻子露易丝·雷瑟,是个总梳着两个辫子的可爱女演员,出演了他的多部作品——《香蕉》、《傻瓜入狱记》、《性爱宝典》。
当时,露易丝患有抑郁症,她形容遇到伍迪·艾伦是命中注定——
“每当我跟他呆在一起,我就忘了我是谁,我在哪儿。”
还有他的女朋友,电影里的缪斯一号——戴安·基顿。
1970年,伍迪·艾伦与戴安 一见钟情,迅速,陷入热恋。
戴安·基顿曾说,“第一次见到他,我就想成为他的女朋友。”
他也为戴安送上了一份最浪漫的礼物——《安妮·霍尔》。
女主角是为戴安·基顿量身订做,有她身上的许多特质——比如喜欢简单,中性的衣服。
1980年,又出现了缪斯二号——米亚·法罗,两人交往12年之久。
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是,大部分直男心中的女神,斯嘉丽·约翰逊也深爱他。
演完《赛末点》后,斯嘉丽曾被问是否还会跟伍迪合作。
“如果他让我去,我愿意帮他叠衣服。”
虽然据说在现实中,伍迪·艾伦出名的害羞,跟女演员讲话都会紧张。
但他对女性的吸引力,依旧爆表。
Sir翻遍他的电影,想到一个可能的原因。
伍迪·艾伦的电影大多跟性、爱、生、死相关。
他的看法常常十分潇洒,一针见血,让人难以反驳。
跟女生在一起的时候,随手甩一句出来。
可比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管用多了。
Sir搜集了一些,快,准备好小本子。
想把一个女孩子“哄”上床。
你可以先跟她普及,性有多重要。
“性爱是你在不笑的情况下能获得的最大乐趣。因为当我碰到你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时,你都会有快感。”
《安妮·霍尔》
“性减轻压力,爱情则相反。”
《仲夏夜性喜剧》
这时女生可能会反驳:没有爱的性是一种空虚的体验。
你就可以语重心长地告诉她:
“是的,但在所有空虚的体验里,它算是最棒的那一种了。”
《爱与死》
讲真,如果你曾经试过在周六昏睡一下午,啥事没干,起来的时候,就会完全认同这句话。
如果成功“哄”上床,事后,一些女孩子没准会提出像《午夜巴塞罗那》里,维琪那样的质问——
你怎么可以不联系我了呢?
此时,说出这样的一句话,立马让她豁然开朗。
“爱是答案。可是当你在等答案的时候,性会提出几个很好的问题。”(老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的话)
或者这句:
“性是肮脏的嘛?只有当它被做对了的时候才是。”
《性爱宝典》
就算没约成,也可以拿下面的两句,自我安慰。
“做爱就像是玩桥牌。如果你的搭档不怎么样,你最好还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吧。”
《性爱宝典》
这句也挺管用。
“做爱对象的数量不算什么,质量才是关键。”
《爱与死》
当然,如果你是个“正人君子”,不想一上来就谈“性”,那我们来看看——爱。
在老头眼里,性和爱是分开的。
《子弹横飞百老汇》里的那段对话就很经典:
——“你把性和爱搞混了。”
——“没有,对于我来说,爱是很深的,而性只是那么几寸而已。”
有多深?
他的电影里,一对不认识的男女可以见第一面就约炮(《午夜巴塞罗那》)。
但谈到爱,却变得畏首畏尾。
“我有种在别人拒绝我之前,就先拒绝别人的倾向。”
《呆头鹅》
还有这句,必须是受过几次伤……还不一定说得出来。
“爱就意味着受折磨。为了不受折磨,你就要选择不去爱。但这样一来,你又要受到无爱的折磨。”
《爱与死》
相比之下,我们国产的三流心灵鸡汤,实在弱爆了:
“明知道前路或平凡或坎坷,可还是忍不住想充满期待的继续走下去,因为也许下一秒,你就会见到从未见过的风景,遇到这般爱你的人,这就是艳遇,它有无法抵御的魔力。”
想爱不敢爱是如此,真正爱起来,老头更是句句戳心。
“一段关系就像是一条鲨鱼。它必须不断往前,不然就会死掉。”
《安妮·霍尔》
面对一段感情的终结,他又说:
“在一段恋爱中,做离开的那个人,好过做被离开的那个人。”
《人人都说我爱你》
Sir忍不住拎三流鸡汤做对比。
“辜负越来越冷淡,经不起单曲循环。牺牲越来越谨慎,等不到日夜守望。后来,已经很难掉眼泪了。这是奔波的时代,比起大哭一场,大病一场更加容易些。所以符合这个时代的寄语是,所有的神经病们,要注意身体健康。曾想过不再让你孤单,晚安。”
Sir看不懂。你们呢?
除了男女关系,老头对人生也有说不完的观(吐)点(槽)。
看过他的电影的人一定知道,他的人生态度里,总会有那么一点清醒的绝望。
刚买了房的人可以看这一句:
“宇宙只是上帝的一闪念——这是个叫人很不舒服的念头,特别是如果你刚刚付了买房子的首期。”
晚上睡不着觉的,适合这句:
“世上大体分成好坏两种人,好人晚上睡得踏实,而坏人更享受醒着的时间。”
当然,也有对生命的洞察。
“人被分成精神和肉体。精神拥抱一切崇高的追求,例如诗或者哲学,而肉体却享受一切快乐。”
《爱与死》
“我不想通过我的作品达到不朽,我想通过不死来达到。 我不想活在人们心里,我想活在我的公寓里。”
《美国大师系列之伍迪·艾伦》
但在老头的众多言论里,Sir最爱的,是他对死亡的洒脱。
还记得在电影《爱与死》里面,他随着穿白袍的死神一同离开,且行且舞蹈的一幕吗?
在他看来,死亡并不可怕。
“还是有比死更糟糕的事——如果你曾经和一个卖保险的一起呆过一个傍晚,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爱与死》
“我和死亡的关系一直如此——我憎恶它,并永远等待它。”
《遭遇陌生人》
“我不相信有来世,但还是会随身带一套换洗内衣。”
因为在老头眼里,比死亡可怕的,是——退休。
《爱在罗马》里,他就一直念叨。
——“你把退休等同于死亡?”
——是的,没错,一点没错。
所以,80岁的他在最近接受采访时说:
“在我去世之前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所以我还是会选择继续工作。”
不过,从他今年新片的片场照看。
真的显出老态了。
我们希望还能再听这位唠唠叨叨的小老头说更多话。
所以,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毒舌电影原创,微信号:ds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