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物名言
时间:2022-04-06 16:3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屋顶现视研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伪物名言
1. 求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大老师说的名言
温柔正确的人总是难以生存,因为这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
要让一群人团结起来,需要的不是英明的领导,而是共同的敌人
努力是不会背叛自己的,虽然梦想会背叛。
努力不一定能实现梦想,但是曾经努力过的事实却足以安慰自己。
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没有羁绊就不会受伤。
我讨厌温柔的女孩子。温柔的女孩子其实对所有人都温柔,我却会误以为只对我温柔,
然后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双方都受到伤害。——所以我才讨厌温柔的女孩子。
孤独的人不会伤害别人,只会不断地伤害自己罢了。
只有弱者才喜欢扎堆,问题是绝大部分人都是弱者。
只要稍微打个招呼就会胡思乱想,要是互相发短信,心中还会起波澜,接到对方来电的那一整天,都会对着来电记录傻笑,可是我知道,那只是温柔,对我温柔的人对别人也同样温柔,这种事差点就忘记了,如果说真相是残酷的,谎言肯定是温柔的,所以温柔是谎言,一次又一次期待,一次又一次落空,不知从何时开始,便不再怀抱希望。
真正重要的东西,肉眼是看不到的。
所谓孤零零指的不是周围的人口密度,而是指个人的精神层面了。就算别人离你再近,要是不能感觉和自己是同一种生物,那么干涸的心也得不到满足。
真正的强者才不会群居的。孤独者永远都是和这个世界的全部相对立的。
行动被评价和人格被评价完全是两码事。就像不能根据仅仅一次的善行就把那个人判定为善人
不能逃避”什么的只是强者的思考方式,强求这种事情的世界才是有问题的
因为无理当道,所以正理去死吧!
我宁愿孤零零地被撒手不管,以往的孤独环境还让我内心自在得多
2. 化物语中的伪物和真物都指的是什么
西尾有段话如下
世界上既有真物也有伪物,不过仔细思考一下就能发现,这两个概念是成对的,因为有了真物所以才有伪物,反过来如果伪物从来不曾出现,那么也就无法肯定某样东西是真物了吧。就好像在有英雄出现的故事当中,一定会有英雄的伪物登场一样。伪英雄。不过,在这里进一步思考的话,就算有虚假的伪物存在,对应的真物却不一定有必要存在,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垃圾君认为自己以及战场原 两个妹妹 贝木等都是伪物 即不真实 不成熟 虚伪
而真物 也就是理想像的意思 如果说把这种理想进行实现的行为是伪物的意义的话,那倒不如说真物这种东西不存在会更好。不,这么说或许是有些过分了,总之真物是一种理想,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把其称作是幻想也未尝不可吧。被人类当成是真物来信仰来崇拜的存在,原本也是因为被追逐的理想应该有个具体的形象而出现的,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能够得到这样一个东西并非从一开始就是真物的结论。可是,如果随意的给真物的价值究竟对多少人类造成了影响下定义,应该会得出只有真物才能创造出真物的结论吧。这么一来,真物和伪物这样两个概念,就不再是成对的了,说是一体两面或许才是正解。
所以垃圾君心中唯一认可的真物就是羽川
3. 诚实的名言
1.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英)毛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法)莫里哀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 信用难得易失。
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
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英)莎士比亚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美)罗斯福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英)哈伯特 (以上名人名言摘自 1.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英)毛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 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英)莎士比亚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美)罗斯福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英)哈伯特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
——周晋峰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诚信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
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郭辉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人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伪物语/性恶说/真伪命题
作者君
对故事的理解,或者是对一部轻小说作品的理解,通常各有各的看法。由于轻小说有高度剧情化、故事化的特征,因此比起议论性文体或寓言来说更难判断它到底蕴含何种道理、何种看法。何况,根据罗兰巴特“作者已死”的观点,许多作品都仅是对既有的语言系统进行运用的产物,不(仅仅)是作品创作者内心思考的体现。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好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应该像音乐的复调一样,有同时发展的多个声部和旋律,互相完美地联结而又相对独立。正由于读者加入了文学的加工过程,就不存在真正的“真理”与“中心”。
同样,笔者对物语系列的分析也都仅仅从一个切入点出发,只是提供一种对人物与事件的合理解释。不过,这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是由于物语系列本身晦涩难懂,而是因为物语系列作为一部叙事类文体,有深入钻研的意义。
【001】
不妨从《伪物语》的核心,贝木泥舟的一句话开始:
正因为是伪物,所以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接近真物。
简单说来,承认自己是伪物,其实是承认了性恶说。只有放下人心是善的本源的观点,fire sisters也才能以智识的方式去学习如何实行正义,如何对待伪善。
伪物语是以阿良良木历为主角讲述他的妹妹火怜与月火的故事。然而,作品塑造的不仅是虚构人物本身,而且也是在塑造某一种存在二元对立的深刻命题。(从另一个角度说,伪物语的仅为表现两位妹妹而作的化物语补全作品,为何不取名为“妹物语”?)实际上,伪物语之所以称作伪物语,其主题就便是“伪”,是关于“伪”的讨论。当然,不仅仅是伪物语,物语系列许多作品皆有此类特征。它们衔接着整个物语世界线剧情,但又分别在讲着各自的事。
伪物语被分为了上下两篇,两个事件。第一个事件是火怜、阿良良木历、战场原带着各自的目的去与贝木交涉,第二个事件是影缝余弦打算退治月火,阿良良木历保护月火。比起说是以“伪”为讨论对象,不如说“伪”更像是线索般的存在。前一部分似乎是为了接在化物语后而对角色进行回顾,当然,其中似乎也埋藏了一些关于“伪”的讨论。而最后一话,影缝的话更似一种对《伪物语》所讨论问题的概括:
「因为是家人,所以会对他们撒谎。会欺骗他们。会给他们添麻烦,会让他们觉得困扰。会欠下他们的人情,即便受了恩情也未必会回报。可是,就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影缝小姐——你是正义的伙伴。」
「如果说伪物就是恶的话,那么就由我来背负这份恶,如果说虚伪的东西是恶的话,那么我就是恶。」
「好感度这种东西根本就无所谓,我就是最差劲的人类。」
……
「……性恶说吗。」
「嗯?不知道吗?这可是忍野君也好贝木君也好,常常会提到的话题。」
这里提到了性恶说,是影缝余弦对阿良良木历的立场的概括。由此,影缝余弦便想起了贝木的“伪物说”,两者在某一层面上存在同构性。真伪很大程度上与性恶说中所提及的概念有所对应,因此本文也旨在找到这种对应关系,试图用一种合理的方法解释人物的行为与其世界观的联系。
真物与伪物在提及时被比喻成“人工钻石”与“天然钻石”。当然,在伪物语、甚至是整个物语系列中,真物与伪物的二元对立无处不在,其中不仅仅有客观层面上的真与伪(如月火是不死的怪异),更有主观上的真与伪(如伪善)。试举一二例:
而且,那个书架上陈列着的书籍,可说是非常有个性。因为,连一本漫画都看不到,全都是岩波文库的古典文学书籍,作为一个初中生来说算是异质的书架了。简直就像是在诉说自己平时就一直在读这样的书,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成熟感。或者说这些其实是放在父亲书房里面的书,千石为了在我这个客人的面前充门面而准备的,说不定她其实是会做出这种欠考虑的误解的人。
——对抚子书架的描绘(然而抚子的壁橱里装着一堆她是大触的证据)
「没什么,就是觉得原来神原也是喜欢帅哥的。搞了半天你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变态啊?」
「啊……!?」
神原似乎真的收到很大的冲击。
「而且,回想一下今天的经历,你对裸体的喜好没办法持续到被家人看见之后呢,也就是这种程度,这么想没错吧。如果光是听你说,还真有种在家里一直都是全裸的状态的感觉,结果到后来只不过是在自己的房间这么一个狭小的世界里面窝里横,早说嘛」
神原的眼神已经失去了焦点。
完全陷入了混乱状态。
正宗的精神混乱。
——神原被戳穿自己没那么工口之后(话说这也不是什么值得痛苦的事嘛!)
笔者无法判断这是作者有意为之还仅仅是过度解读,但作为伪物语剧情的一部分,多多少少与“伪”有关。而比起他们,伪物语的几位主角人物似乎表现得更为明显:
「如果没有不是自我牺牲,而是甘于自我满足的觉悟的话——就别不知天高地厚的说什么关于正义的话。这只会让人不爽」
——阿良良木历一句话道出真谛:火怜的正义中没有自我牺牲,只有自我满足。
「既没有心跳加速,也不觉得高兴。」
只要明白这点就足够了。
「你果然是我的妹妹啊。」
「……啊?」
月火一脸的诧异。
——月火是不死的怪异,但月火与家人的羁绊是真物(教练,我也……)
「光是力量强大根本就没意义啊。真物所需要的——是坚强的意志」
比如说,羽川最强大的地方。
就是她坚强的意志。
——羽川翼成为真物,归功于其坚强的意志,甚至有时忘记在意自己
如果说以上是故事的主要角色,其实也确实不为过。因为影缝余弦、贝木泥舟和并未出现的忍野咩咩像是事件的观测者(贝木泥舟的行动在伪物语中最多只是点了个脑门),一起形成三种对立观点而存在的。 “与真物完全相同的伪物与真物哪一个更有价值”便是他们的主题:
影缝余弦选择真物,成为阴阳师,在各地退治不死怪异。忍野咩咩选择中立,成为了怪异与人类之间的平衡者。贝木泥舟选择伪物,成为了欺诈师。【002】
其实,如此大量地以真与伪阐释人的行为,本身就显得有些难以理解。因为我们对真与伪的定义太过宽泛,以至于有时混淆了不同层面上的真与伪。譬如,月火作为不死之鸟的怪异而伪装成人类(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其实是现象意义上的伪物,而非类似“虚伪”的事物:
天然钻石和人工钻石。
即使原子构造完全相同——也还是能够区别。
就算不去区分,也还是存在区别。
从这一喻证中可以看出,天然钻石更像是真物本身,而人工钻石指的是本来并非钻石,最终经过模仿而打造成的钻石。两者虽然原子构造是完全相同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天然钻石的本真就是钻石,而人工钻石本来可能是石墨一类的东西,只是经过了改良加工。
所谓天然钻石与人造钻石之间影缝余弦选择的是天然钻石,即真物,是在承认客观本真的唯一性。在这一层面上,“真货 和 与其完全相同的无法区分的冒牌货,究竟哪一个更有价值?”的问题中,“完全相同、无法区分”指的是在主观意识上无法区分(即月火与周围的人都不知道月火是不死之鸟的怪异),而强调了客观上伪物(不死之鸟可以永生)和真物(人类寿命有限)的不同。在客观的真伪选择中,影缝余弦选择追求客观之真,这使影缝对的实践变得并不困难:只要退治那些客观上的冒牌货就可以了。这似乎也与影缝余弦本身追求暴力解决问题的性格息息相关。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其实并不难接受影缝余弦的观点。也就是因为客观上的真伪容易区分,且更有意义,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才会有所谓“求真精神”,才会在学术上求真,才会在商品经济中求真。在唯物主义世界,这一观点得到充分认同与肯定,因为我们的共识在于:真物一定存在,且有得到的可能性。
但是在伪物语上中,贝木泥舟的观点似乎才是说得通的。贝木认为客观意义上的伪其实并不重要。在此,我也终于有机会去阐释荀子的《性恶说》与贝木泥舟观点的联系:
「如果说性善说是理想论的话,性恶说就是现实论了。人类的本质是欲望,人类会被欲望支配,荀子的思想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呢——人之初,性本恶,这就是他的思想了。」
「所以,人就算做了善行,那也并不是本性,而是伪善——这就是他道破的真相。虚伪,伪物——伪善,仅此而已。」
「伪——也就是人为。」
人的所为,人的作为。
所以礼才会出现——作为规范。
只有人为的矫正,才能引人向善,把社会导向正确的方向。
「相比之前的王道政治,这被称为礼治主义。善从一开始就纯粹是伪善,正因为如此——这里面才存在善的意图。」
影缝余弦对性恶说的陈述其实大多都是准确的,其中提到几个较为重要的观点:
人的本质是欲望人做善行是一种伪物(人为)人为的矫正引导社会的秩序西尾维新对性恶说的理解对物语系列的创作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影响。早在伤物语中,就有kissshot认为阿良良木历的善是一种伪善的语段;而在《恋物语》、《囮物语》中,都将“伪”一遍遍提及。但如何定义“伪”,如何理解性恶说,其实都需要深一步挖掘。笔者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没有相关的学术经验。因此,我仅试图概括相关学者对性恶说的阐释:
【003】
一、《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从这句话来看,荀子的人性主张实际有二:一是性恶,二是善伪或伪善。前者说明人性为恶,后者则解释人何以有善。
“人性恶”的观点指的是人的生理欲望常常会超过礼节与法度,因此便会成为恶。“其善者伪也”,关于“伪”,杨倞注:“为也,矫也,矫其本性也。凡非天性而人作为之者,皆谓之伪。”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这里使用“为”可能更为恰当。但这又引出新的问题:为何人之作为会导致、产生善?“伪”应该是怎么样的作为?有学者认为,“伪”需要结合心理解,应该是心的思虑活动和引发的行为,具有明确的价值内涵和诉求。所有人都拥有“心”,在“心生而有知”(《解蔽》)上,所有人都是一致的。故“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可理解为:人的性是恶的,善则来自心的思虑及行为。
二、“心”的何种作为?
既然是“心为”,那么该如何作为?如果说孟子的性善说是用人本身所自发形成的道德来作为心,是善的本源。那么荀子所说的“心为”更偏向于智识心。荀子认为,心虽然也可以引发道德实践,但需要先认识、认可礼义,然后以礼义来治性(矫性、饰性、美性)。按照这种理解,荀子的心只能认识不能创造,只能在礼义已经产生的情况下去识礼、知礼,而无法创造礼义,无法成为善之根源。
既然人心非善之根源,那么善到底来源于何处?在荀子看来,心好治恶乱,好善恶恶,具有道德判断力,这是心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荀子对于心的一个重要规定。正是凭借着这种心,人类才走出“从人之性,顺人之情”而导致的“偏险悖乱”,走向由礼义法度之“正理平治”。
《非相》说: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即辨别是非善恶,也就是辨“礼义、辞让、忠信”之是,辨“污漫、争夺、贪利”之非,这显然是心的作用和能力,是心的辨别能力。
但人生而有辨,并不是说人生而就可以辨别具体的是否善恶,而是说具有这样的能力或可能性。这种能力一开始还是潜在的,这就好比人类的语言。我们并非出生时就会说话,但在不断地演变中我们创造了语言并传承。不过归根结底,语言的产生是由于人具有使用语言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还需在后天的实践中得以实现而已。对于荀子的辨也可以这样去理解,虽然心生有辨,但仍需在后天的实践中实现其辨。
四、性恶与心善
归根结底,《性恶》实际揭示、说明了人生中的两种力量:以“性”为代表的向下堕失的力量,和以“心”为代表的向上提升的力量,并通过善恶的对立对人性做出考察,实际是提出了性恶、心善说,这就是《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一句反复表达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先秦儒家人性论中无疑是较为特殊,也较为完备的,值得充分重视。只不过由于《荀子》一书各篇均以二字命名,因此该篇只能取篇首的“性恶”二字,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只记住了“人之性恶”一句,而忽略了另一句“其善者伪”,或不明白其究竟何意,将荀子的人性论片面地理解为“性恶说”,这不能不说是十分遗憾的。
(在所引的文献中,学者认为“其善者伪”中的“伪”一字是在钞写过程中被改动过的,用上“为”下“心”的字才更为形象,只是因为此字已经不存在,所以被改为“伪”,最后被直接误解为了“虚伪”之意。)
说了那么多关于荀子的性恶思想,让我们回到《伪物语》中。在性善论的层面上,“伪善”是一种虚伪的善,因为善应该是来源于内心的,是人天生就具备的,因此通过学习而后天得到的善是一种虚伪的善。相反地,在性恶说中,“伪”是心的作为。“伪”是一种获得善的必须途径,因此,按照性恶说的理解,所有的“善”其实都是性善说中的“虚伪的善”。可以说,《伪物语》套用了性善说的语言符号体系,去阐释性恶说。这一点的基础在于,我们的世界崇尚积极向上的事物,由于性恶说其实从某一层面上有些悲观与消极,因此普遍来说我们更愿相信性善说。但是实际上,性善说有其局限之处,若用性善说来阐释一切,常常就不易找到自我,自我似乎是一种错误的存在。《伪物语》正是在对性善说进行讨论,试图为众生找到自我救赎的出路。
此时我们不妨回到贝木泥舟的观点:他认为客观意义上的伪其实并不重要。贝木喜欢钱(这句话并不假),是因为他认为钱是可以替代许多东西的。从另一种角度上看,他旨在强调真实的可替代性,甚至是本真的不唯一性。
【004】
三种不同的观点,表现了三个人不同的世界观。对于贝木的世界观来说,性恶说是被承认的。被世人熟知的性善论认为“心”是善之本源,而贝木却认为人心中本就不可能存在善,只有“心的作为”使人认知善,才使所有在世人眼中的“虚伪的善”在贝木眼中有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性恶说正强调了“善”来自于心的作为,来自于后天的智识心,因此在贝木眼中性善论中的善并不存在所指,一切的善都是性善论意义上的“虚伪的善”。“善”不仅仅是狭义的善行,善代表了“心的作为”的许多产物,因此性善论中主观意义的真物在贝木眼中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既然真物无处寻得,真物似乎并不存在,那么不如放弃寻找真实,用谎言包裹内心,用实际行动去对抗理想主义世界,以防止受到其干扰。贝木一直都是如此去做的,任何伪物在他眼中也是有意义的,然而当他遇到战场原时,他意识到战场原似乎是独一无二的,心中的恋似乎看起来是一种真实。但他又始终难以逃脱自己设下的层层谎言,也就难以脱开身去追求那份真实。这便是《恋物语》的故事,而这一欺诈师的挣扎与回归似乎又告诫我们:人存在的意义始终还是要寻找真实,真实是人存在的意义。
何为主观意义上的伪物 这一问题,单纯用性恶说来解答,看起来似乎有些狭隘。而正是这种狭隘,使得贝木忘记了恋情是什么样的存在,他的世界观也因恋受到了撼动,而《伪物语(下)》中月火的真物也是与阿良良木历的羁绊、与火怜的羁绊、与家人的羁绊,之所以羁绊与恋是真物,就是因为它们起源于人的本心,并非是外界施予的。《恋物语》中,贝木也像平时一样隐藏着自己对恋的需求,却最终栽倒在自我欺诈的谎言之中。
我们总试图想用一种理论完美地解释这个世界,例如贝木便认为这个世界不存在真物。但贝木的伪物说是一种真实的信念,那么这对他来说,便是他自己的“真物”。
贝木的伪物说的失败,影缝余弦对客观真物执着的谬误,更衬托出了忍野咩咩对真物的理解。物语系列中鲜有对忍野咩咩的世界观的直接描述,但从对贝木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从“平衡者”三个字来看,很明显他的想法居于影缝余弦和贝木泥舟中间。从他的角度出发,维系怪异与人之前的平衡,实际上也维系着真物与伪物之间的平衡。正因为伪物的存在被自身证伪,真物也只能判断客观事物的真伪,才意味着两者共生的必要性。真物不该去追求狭隘的真,伪物也不该追求狭隘的伪。真理常常不存在于真与伪的两个极端,而存在于两者中间,似乎便是真伪命题的终极答案。
参考文献:
[1] [日]片仓望 张瀛子译.性伪之分与性恶论——荀子思想的分裂与统一[J].国学学刊,2018,1:17-26.
[2] 梁涛.荀子人性论辨正 ——论荀子的性恶、心善说[J].哲学研究,2015,5:71-80.
[3] 屋顶现视研.物语/爱恋/贝木泥舟:言说/破碎/自我欺诈
[EB/OL].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804388/.
[4] DERTF.物语系列全人物科普
[EB/OL].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910160/.
编者按:
这篇文章还有些商榷之处,但我们绝不会说只有到了大家都觉得“没问题”的时候才可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