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关于写作的名言(曹雪芹小故事名言代表作及简介)
时间:2022-04-07 05:2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职业阅读人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曹雪芹关于写作的名言(曹雪芹小故事名言代表作及简介)
1.曹雪芹小故事 名言 代表作及简介
曹雪芹 (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2.要十则关于写作格言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写文章应以确立意旨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 ▓词句究竟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末事:非根本的、不重要的事情。 ▓属意立谋,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命意构思,得心应手,以才力为主脑,以学识为辅助。 ▓体者,文之干也;意者,文之帅也;气者,文之翼也;辞者,文之华也。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领总论》体裁是文章的主干,意旨是文章的统帅,气势是文章的双翅,辞采是文章的华表。即用比喻说明好的文章必须是体、意、气、辞俱备,并各司其责。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主脑:喻主题,中心。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立言:著书立说。
本意:根本的中心的意思或意旨。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意:意向,意旨。乌合:无组织的暂时聚会。
强调文章的意旨是统帅,是主脑,缺了它,那就会杂乱无章。 ▓大凡作诗,必须立意。
意者,一身之主也。 明·黄子肃《诗法》大抵作诗,必须确立意旨。
意旨即如人的一身的主心骨。 ▓未落笔时,先须立意。
清·蒋和《学画杂论》意:意旨,意境。 ▓题目繁杂者,必辨其主脑,如散钱之有串。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一主脑:即主题。题目复杂的作品必须辨析其主题,因为主题就如把散钱贯串起来的绳子。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唐·牡牧《答庄充书》凡是写文章应以阐明意旨为主帅,以气势为辅助,以辞采章句为卫士。
▓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 清·魏禧《答蔡生书》道:道理,法则,规律。
本:根本,指文章的根基、中心。文章写作的法则,就是必须先确立中心,好象树木一样,它的主干丰实了,那么其枝叶也就茂盛了。
▓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文章以意旨为主,而用文采来传播意旨。
▓意似主人,辞如奴婢,奴强主弱,呼之不至。 清·袁枚《续诗品注·崇意》把写作中意旨与文辞的关系喻为主与奴的关系,说明文 辞受意旨的驱使,倘颠倒了,就无法运作了。
▓文以意为主,以言论为役。 《金史·文艺传》役:驱使。
文章以意旨为主宰者,而言论则受其驱使。 ▓以意为主,以辞辅之。
清·王之祯《师友诗传续录》以意旨为主干,以文辞为辅助。 ▓意则求其多,字唯求少。
清·李渔《闲情偶寄》意:意趣构思。字:文字表达。
▓文章犹舟也,舟之贵贱,不在大小华质,而视其所载者。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五华质:华丽的外表。
比喻文章的优劣,不在于长短和文辞华丽,而取决于内容的蕴含丰实。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
清·李渔《闲情偶寄》贵于专一:重要的是专心而全神贯注,或单一而不杂陈纷乱。 ▓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协调文辞融会意义,务必总提其纲领,使全文同归于一致的主旨。 ▓作文如治兵,择械不如择卒,择卒不如择将。
宋·杨万里《答徐赓书》治兵:治理军事。用治兵先要选择将领,比喻作文要抓住统帅全文的中心。
▓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意:意趣,意向。
旨:主旨。流:流散。
▓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 宋·范温《潜溪诗眼》老坡:指苏东坡。
工于命意:擅长构思命意,确定主题。 ▓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文意重在深远淡雅,不宜浅近浓艳。
前者使人品赏回味,后者则易识。 ▓诗文美者,命意必善。
清·姚鼐《答翁学士书》美:优美,美妙。善:美好,完善。
诗文写得美妙的,它的构思一定完善。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文学的事业,在其内里能够充分抒发自己的心思和情感,而表现出来能够充分感染读者。这就是由于作者把思想与生活图景融合一致而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而已。
▓意境者,文之母也。 清·林纾《春觉斋论文》母:母亲,泛指能有所滋生的事物。
喻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艺术境界,正是文章赖以滋生的母体事物。 ▓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融彻:融通透彻。真味:本原的味道。
作诗的奥妙之处,全都在于意境的融通透彻而又表现在声音言辞之外,这才是获得了诗的真味。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
词以其达到的艺术境界为最高的标准,有了艺术境界,就会自然形成标高的格调,因而也就会有名句出现。 ▓诗以意为主,韵为辅。
清·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意:意旨,意境。韵:音律。
▓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 唐·张怀瓘 《书议》翰墨:笔墨,文辞。
深意:深邃的意旨。 ▓气从意畅,。
3.曹雪芹经典语录
临危局萧风醉生。
想宅落辉宏,仆环杂冗,绫裘纵横,器皿琳琅。陌野千寻,抑不住凡尘情梦;百里茫茫,深弥漫礼教乌烟。
试回眸凸碧山下,紫菱洲头,怡红院中,潇湘馆里,念佼佼姝媛罹难,堂堂公子伤怀。历史沧桑,空留得残阳断路,问血泪斑斑,终归是何人怅恨?伴芳魂凄水冷笑。
感闺阁高崇,诗乐繁荣,闾阎宁谧,光阴短暂。青峰万仞,彰示着婉丽心弦;乾坤朗朗,共经营兰轩桂殿。
须思品湘云无瑕,探春灵慧,宝钗丰艳,黛玉脂香,似莹莹玉雪怜天,灼灼琼花拂地。神都尽揽,好一派清雅姣妍,听悲歌阵阵,都付与孤寂流年。
4.用心写作的名言
关于写作的名言名句 有关观察的名言1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 宋帆2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爱默生3 、观察,观察,再观察。
—— 巴甫洛夫4 、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史迈尔5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序》6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7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 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8 、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 冈察洛夫9 、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个人的不幸往往是脆弱者观察生活的墨镜。
—— 培根10 、要测量一个人真实的个性,只须观察他认为无人发现时的所作所为。—— 麦考莱11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有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12 、细心观察产业界中那些自大的、维持不变的、独断的恐龙之所以一夕倒下的原因。13 、正理观察是对事物有无自性进行分析,进行抉择。
14 、不论如何强大的公司,都不能安于现状,必须随时机警地留意公司内部和外面大环境的变化。15 、要从对小事物的细心观察中找出发现自然奥秘的途径。
16 、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17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
18 、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去成长。19 、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 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有关文章修改的名言1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2 、善作不如善改3 、何其芳: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4 、叶圣陶: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5 、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6 、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列夫 • 托尔斯泰)7 、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
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陀斯妥耶夫斯基)8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9 、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
(艾芜)10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关于写作的名人名言 现在我对任何一篇小东西都要苦心思索,几乎同思索大东西一样,也许还要付出更多辛酸的劳动。
要通过世界上人们看得见的笑容和人们看不见,不知道的眼泪来观察生活!作家身边应常备笔和纸,必须把他自己感到惊奇的事物记下来。从这样的素描中,画家创作了画,而 作家则从中创造了作品中的场景;一切都应取之于生活,而不是用无谓的幻想臆造出来的。
只有在情绪好和怀着崇高的慈悲心的时候,写作才有灵感。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
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 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 果戈理。
《泣血红楼曹雪芹传》世家公子怀不世之才,抱英雄之志著血泪之书
满纸喁喁语未休,英雄血泪几难收。
痴情尽处灰同冷,幻境传来石也愁!
这是清代乾隆期皇室睿亲王淳颖为《石头记》题的一首七律的前四句。
遗才谁识补天人?
这也是清代皇室荣郡王的孙子贝勒奕绘题《石头记》中的一句。
寻诗人去留僧宿,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
——《东皋集·赠芹圃》后三句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四松堂集》中《赠曹芹圃》
以上两首诗是敦家兄弟写的曹雪芹当时的生活处境。
他多才、狂放,他情痴,他英雄气魄,他一腔血泪——无人能识其抱负才华。
他飘零僻野山村,贫病交加、“举家食粥”,还要受到官家的迫害和欺凌。
曹雪芹好友敦诚所著
1、曹雪芹究为何人?
来看看鲁迅是如何看待曹雪芹的。
鲁迅在他的学术著作中对曹雪芹称呼为“雪芹”,而不是加姓,也不叫名。(《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说》)。周汝昌老先生说,称呼号而不叫名,是中国古俗最为爱重而亲切的称谓方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礼数上的讲究。
可见鲁迅先生对曹雪芹的敬重爱戴之情。
鲁迅先生还说曹雪芹幼时“实在是大世家的公子”。
大世家的公子,不同于一般人。当然不仅仅指出身名门望族。还有重要的一条是,文化基础积累深厚。
雪芹如果不是一位大世家的公子,绝对写不出这部“只立千古”的《红楼梦》,这是梁启超先生说过的话。
这位大世家公子与其他贵族子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他身上,交织着多重冲突。
比如,满与汉,贵与贱,盛与衰,荣与辱,南与北,雅与俗,才与情,情与礼,命与运,痴与悟……重重矛盾交织在他的身上,“冲突斗争”。品位骨格奇高,又忤逆放浪,构成了一个奇特又高雅的“畸士”。
《泣血红楼曹雪芹传》
曹雪芹给后世留下了一部经久不衰的中华文化巨著,同时也留下了一系列的谜团。围绕曹雪芹的书籍不少,有曹雪芹传奇故事的,将曹雪芹塑造成了一个智慧、正义、天才的化身。比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曹雪芹传说》。
有依据《红楼梦》来编撰曹雪芹人物传记的,比如《花谢花飞花满天曹雪芹传》。还有拿贾宝玉来当做曹雪芹的,将《红楼梦》中几个人物叠加曹雪芹的分身,比如《考证曹雪芹》。
那这本《泣血红楼曹雪芹传》与上述三本“曹雪芹”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本书究竟讲了曹雪芹的什么?它的意义和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
2、《泣血红楼曹雪芹传》不仅介绍了曹雪芹,同时也介绍了中华文化
作者周汝昌老先生说,考古家掘得几枚碎陶片,运用他们的专业学识与技术技能恢复成了一个“完整”的古陶罐,实在神奇!而我呢,所有的也只是几枚“曹雪芹”的碎片,却要把它们“恢复”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陶罐”——你看这难不难?我恢复成的,毕竟是个什么?只有请读者给以估价了。只盼读者勿忘了一句话:介绍曹雪芹,其实就是为了介绍中华文化。
《泣血红楼曹雪芹传》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还是一本介绍中华文化的书籍。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这本书被选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第一批出版的十大历史人物之一。
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繁重的实地采访,尊重史实。
因此本书无论从史实研究、文学艺术创作、还是从人物精神的价值判断等方面都高于同类传记作品。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
3、65年坚持研究红学和曹雪芹,写过5次《曹雪芹传》
周汝昌,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史家、诗人、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终身研究员。著有《红楼梦新证》、《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等书。
周汝昌老先生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涉足《红楼梦》研究,关于《红楼梦》的著作已出版了几十部。前后写过5次《曹雪芹传》,并且很多第一手资料都是亲自挖掘出来的。周汝昌老先生从研究“红学”到“曹学”,他的想法很单纯,就想为纪念这位文学巨星做点儿事。
曹雪芹和《红楼梦》是他耗尽了一生去探索的伟大事业。
曹雪芹与《红楼梦》
4、“诵其诗,读其书”,还要知其人——曹雪芹
周汝昌老先生在写《曹雪芹传》时,没有仅仅罗列事状行迹,没有凭空去想象。他把曹雪芹的传神写照、精神风采还原了出来。曹雪芹并不仅仅是一个小说家、诗人、画家,更是一位英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
曹雪芹的生平小传:
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逝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享年40岁。(很多写曹雪芹传记文章中未考证出生年月,均以不详记录。而周汝昌老先生以曹雪芹的生前好友敦诚挽诗中推断出其出生年月)。
曹雪芹,名霑,字芹圃,号雪芹。清朝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籍。
祖籍辽宁铁岭,祖上曾被满军战俘,自康熙二年曾祖曹玺出任江南织造一职。曾祖母是康熙皇帝幼年保母,祖父曹寅少年做过康熙帝伴读,父亲曹頫过继到曹寅门下,继承父业。
雍正五年被抄家,父亲被抓入狱,老少主妇两代三人带霑哥儿离开南京,回到京城。
曹雪芹,曾是贡生,担任过内务府笔帖式、堂主事,是诗人、画家。
乾隆五年被牵连再次被抄家,从此家道破败,贫困流落。
曹雪芹中年丧妻,续补表妹李氏,爱子因病夭折,遂感伤成疾,卒于乾隆二十九年腊月除夕。
著有《石头记》传世八十回。八十回以后的书稿遭毁,伪本一百二十回流传后世。曹雪芹的真本正式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4.1 曹雪芹的“正邪两赋”之说
周汝昌老先生在书中开始以“阴阳邪正”来讲曹雪芹的童年启蒙。
曹雪芹自幼聪慧过人,对周遭的一切事物比常人早早多了一番洞察和思考。自己家在江南是皇家的代表使臣,连当地各级官员都要到家里去“请安”行礼。但他家却又是一种“下贱包衣”奴才的身份。
虽久居江南数十年,可家人总喜欢讲北京城里的一些事情。就连孟子、荀子的人性善还是性恶论,他也开始有所思考。他自己虽然聪慧惊人,才华出众,但却有一种别样的顽劣淘气。
他从众人的反应中看到了自己的“复杂性”。逐渐从男女、阴阳、善恶、邪正、吉凶……种种差异变化中思索参悟。为他日后写书时创造出的“正邪两赋”学说奠定了基础。
周汝昌老先生说曹雪芹本身是一个有双重个性之人,他早慧又早熟,有特殊的才华禀赋,对异性敏感而多思。常人若按照世俗常理是无法理解他、赏识他的。所以只好把他当作一个“不近乎人情事理、乖僻疯癫、不值得重视的不肖子孙。
这种人禀赋特殊,常人难解,世俗不容。属于生来带有异常浓烈的先天悲剧性的历史人物。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曹雪芹性格还有一个特点便是“离经叛道”。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没有盲从于从皇帝起就奉为无上权威不可侵犯的宋朝朱子学说。当然,他也并非异端“邪教”的奴仆。
宋儒朱子为代表的学说则认为,人的贵贱、生死、寿夭之不同都是天命。将”气禀“学说定为先天命定论。
而曹雪芹却说,人的出生虽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帝王、高士、文星、艺师、侍女甚至优伶名妓,都同为”人“。哪里有什么贵贱等级之分呢?
他把宋明封建礼学驳斥过后,又大胆的提出了“成则公候败则贼”的响亮名言。
这些“离经叛道”的思想都为他的“正邪两赋”学说扎下了根基,也开创了他的哲学思想。
曹雪芹纪念馆故居
曹雪芹在提出“正邪两赋”论之前,在《红楼梦》中已经借贾雨村之口说明了,此义“非多读书识事,再加以格物致知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这又正好说他的这一哲学思想源自于道家老子。
“正邪两赋”是《红楼梦》的哲学总纲。正邪两赋说吸收了中国哲学“气论”的精华,认为人禀气而生,气有正邪,则人有善恶。而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气运的变化,决定了初世、盛世、衰世、末世的更替。
传统哲学则片面强调正邪善恶的矛盾对立,《红楼梦》则发掘出第三种人性并命名为“正邪两赋”。曹雪芹又列举了历代正邪两赋名士的实例,细分为逸士高人、情痴情种、奇优名倡三组,并以他们为参照,塑造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才女才子群像。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4.2 曹雪芹对“人”的巨大思索
曹雪芹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全部寄托在了《石头记》(《红楼梦》)一书中。为什么这样说呢?
周汝昌老先生说这是“说来虽近荒唐,细暗则深有趣味”。说明《石头记》的开篇听起来是荒言假语,其实蕴含有巨大的意义。
这“荒唐”先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开始,女娲补天算是中华的“创世纪”。女娲是神之女,创万物之祖,女娲重建天地,创造了人类。女娲炼五色石,为什么要“炼”?因为“炼”后才可用。
而《石头记》中的那块顽石是女娲炼而未用之石。说明经“炼”后,也有了“灵性”。这也就是从石头——玉——人的一个思维转变。是曹雪芹从初级灵性变为高级灵性的一个思维过程。
当石头有了灵性,意味着又了知觉、思维、情感等等,然后才具备做“人”的愿望。而“玉”为过渡之灵物。
周汝昌老先生说这分明带有一种朴素的物种进化思想。虽然这一思想与西方的达尔文“进化论”有所不同,但也说明曹雪芹的思想高度在当时的背景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万物皆有灵,而人属万物之灵性之首。
曹雪芹纪念馆铜像
4.3 曹雪芹对“才”的意义和命运思考
才,指人才。是曹雪芹最为关切的主题。包括他自己,也包括他在《石头记》中那群奇异的女子。
他一生惭愧悔恨的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暗指自己无才未能入选补天之大业;只能下世为人,又一技无成,半生潦倒。因此他倾注于一部“野史”小说,耗尽十年辛苦,得来字字血泪。
曹雪芹在《石头记》中关于“才”的用词很多。
如:“小才微善”——评众女儿
“才自精明志自高”——形容探春
“都知爱慕此生才”——王熙凤的判词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妙玉的判词
“才选凤藻宫”——指元春
那“才”到底又指什么?
现代人会想到“才”与文人有关,才华、才思、才情。还有才干,指一个人的办事能力。但在《说文》中“才”则指“草木之初也”。意思为植物萌发的生命力表现,又指内部蕴藏着强大的生机。
所以才说凤姐、探春是治理家事、兴除利弊之才。
社会对“才”的尊重和认可,可谓古来有之。按照曹雪芹的思想,人之才尤以“两赋”之“才”最为可贵。但这样的“才”不为世俗庸人所能认识到,所以有这样“两赋之才”的人命运遭遇均以不幸为结局。
可见曹雪芹对自己的个人才华和命运以及对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也是深刻了解的。
曹雪芹家族属满八旗中的正白旗
5、《曹雪芹传》小结
从这本《曹雪芹传》中,不仅了解到了曹雪芹来自于“诗礼簪缨”之族,从17首残留的诗稿中找到了曹雪芹的零星碎片,再依托《石头记》和脂砚斋评语,参考前辈留下的寥寥考证信息,一点一点搭建起了这部集文史和哲学于一身的文化集异之璧。也是周老先生前5期《曹雪芹传》的最完美的一次大终结和再创造。
《曹雪芹传》不仅还原了曹雪芹,还探索了《红楼梦》。“红学”和“曹学”从来就不可分割,《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毕生才思耗尽的呕心沥血之著。这部千古奇书,为后人带来了绵延又深厚的中华文化精神之果。
引用周汝昌老先生在开篇的《雪芹赋赞》中最后一句:
赞曰:大星不落,巨匠常新。通灵异士,慧业哲人。大智大勇,奇气奇芬。岂关稗史,实寄斯文。中华仰止,高山雪芹。
参考资料:
《泣血红楼曹雪芹传》
《曹雪芹传说》
《花谢花飞花满天曹雪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