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生境界的名言
时间:2022-04-07 14:3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阅读时代杂志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庄子人生境界的名言
1.有关庄子写的人生境界的名言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5、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2.人生境界的名句
人做各种事的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4、孟子: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
5、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章句上》
6、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7、蔺相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8、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9、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10、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1、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灵乌赋》
1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13、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自家对联
14、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绝命诗》
15、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3.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范仲淹: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博大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岳阳楼记》。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谭嗣同: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4.庄子的名人名言
庄子名言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这争美。”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之外”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
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
……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庄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古之真人,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吃饭不耽于滋味),其息(呼吸)深深”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真人”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休息)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叫做坐忘)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 “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变)其性(本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为蝇头小利而献身),士(知识者)则以身殉(牺牲于)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伤害本性),以身为殉。
5.庄子的名言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6.老子或庄子关于人生哲学的名言及其分析
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十六章
虚、静都是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与外界的干扰而变得不安。所以老子劝导人们不争功名,不求私欲,让心灵回复自然的状态,顺从自然的法则。
老子哲学主张人力不可违背自然,不论为人处事或者治国,都要顺其自然。这一点贯穿全书,如,
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
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又如,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此处原是老子“小国寡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学,即顺从自然。他认为在当时,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描绘出一幅各家各户自得其乐的美好图景。
这一点在《庄子》中也有相似的体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词句出自于庄子中的寓言,说干涸的河道中有两条小鱼正在相濡以沫,但庄子认为这种“仁爱”并不值得倡导,因为鱼的本性是应该在广阔的江湖中自由的生活着的,人类使江河干枯本来就违背了自然。
以上只是老庄中的几句,但分析不是抄袭,抛砖引玉,希望楼主满意。
7.简析《逍遥游》中庄子诗意的人生境界
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人生境界,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交融;大量运用比喻和寓言讲述道理,其寓言注重细节刻划和夸张渲染,具有寓真实于诡诞、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大胆借鉴神话传说,突破常规性思维的局限,展开奇异丰富的想象,富于浪漫色彩;文章汪洋恣肆,行文跌宕开阖,变化多端,语言奇峭富丽,生动泼辣,有时用韵,颇富有诗意.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第1段,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这一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描述鲲鹏的形象。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第二层,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南飞,鹏鸟所待的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山野中蒸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所待的是“以息相吹”。为了强调鹏鸟的“有所待”,作者连用了大舟飘浮有待深水,芥草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第三层,反驳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的不一样。
鹏鸟背宽翼大,要乘厚风行万里;蜩与学鸠身轻翼小,枪榆枋而知足。虽然所待各不相同,但都是各适其性而有所待。
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别,反而嘲笑鹏鸟南飞是多此一举。第2段,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
这一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
“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
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
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
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
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
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第3段,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虽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但都被功名利禄所束缚,都被世俗“一”隅所累,无法摆脱主、客观的限制,就像斥、蜩鸠一样见识短浅,远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宋荣子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内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也”,还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列子御风而行,轻妙可观,外部世界对他似乎没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没有什么束缚,算不算逍遥游呢?回答是否定的:“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因为列子仍有待于风力。列子和宋荣子固然比前面的四种人高得多,正像鹏鸟比蜩鸠、斥高得多一样,然而这高低之间的共同点是“有所待”,因此他们算不得逍遥游。
那么,怎样才算是逍遥游呢?庄子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做到这些的只有“至人”“神人”“圣人”。
至此,文章的主题豁然明朗。鉴赏要点1.借用寓言说理。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
《庄子》10句经典名言,读懂两句都够用一生了
往事跨越千年,永恒的,是智慧,不变的,是思想。
作为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庄子》给世人留下太多的故事,“庄周梦蝶”、“鼓盆而歌”已经成为知名的典故。
更重要的是,《庄子》的思想智慧,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诗词君分享《庄子》经典10句,读懂两句都够用一生了!
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不过一瞬间罢了。
【感悟】人总要长大,不管你愿不愿意,时间真的在一步步追着我们长大!
对回不去的时光说再见,以后的日子请快乐一点。
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 ,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清澈、纯洁,虽平淡但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虽亲密但极易因利益断交。
【感悟】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真挚的情义,不在于蜜里调油,清清淡淡才最长久。
3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杂篇·盗跖》
【译文】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
【感悟】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他们当着人的面总是捡着最优美动听的话说,让听者飘飘欲仙;可是一转身就会是另一副嘴脸。
那些夸你夸得最狠的人,可能也是背地里损你损得最狠的人。
4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外篇·天道》
【译文】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
【感悟】朴为专一,素为纯粹。如果一个人在浮世沧桑过后若还能保持淳朴的初心,那将是人之大美。
大道至简,大音希声。最朴素,最本质,最持久。
5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外篇·至乐》
【译文】人生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人生最大的荣誉是不追求荣誉。
【感悟】如果能把外在的钱财、权利、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了。
不贪世俗的快乐,乃有真正的快乐 。不享世俗的荣誉,乃有真正的荣誉。
6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内篇·逍遥游》
【译文】世人都去赞誉他,他也不会因此振奋;世人都诋毁他,他也不感到沮丧。
【感悟】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不用和别人比,好好活自己。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真正能击垮你的,从来不是别人的非议,而是你对自己的怀疑。
活在生活中,而非评价里。
7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庄子·山木》
【译文】因为利益则结合在一起的人,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
【感悟】真正的友情,来自志同道合的人。
好朋友不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时遇见的。
8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庄子·外篇·马蹄》
【译文】洁白的玉石若不剖开精心雕琢,哪能成为贵重的玉器呢?
【感悟】再有才华和天赋的人,总要经过磨练才能展现光彩!
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这是世间真理。
9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
【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感悟】知足者常乐!人只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超然脱俗。
日子,需要知足,才会幸福。
10
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
——《庄子·杂篇·庚桑楚》
【译文】不能容人的人没有亲近,没有亲近的人也就为人们所弃绝。
【感悟】当你抛弃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抛弃你。
来源:微信公众号:“三味诗屋”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