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一生名言

时间:2022-04-10 17:3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 评论: 次 | 点击:

司马懿一生名言

1. 司马懿名言名句

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司马懿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司马懿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司马懿 (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司马懿 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热情加坚持。

任何学科都是深刻的片面。人的偏见都来自自己擅长的领域。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见的鬼比你见的人都多。在判断这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他的一贯性,他一贯的主张、一贯的行为、一贯的思维模式,通过一贯的行为,我们就能知道这个人是怎么回事。

反常行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的策略:1、不求最好,但求满意;2、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3、绝不掉入别人准备好的选项里。

最好是好的敌人。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了解自己,这叫明白;接受自己,这叫清醒;承认自己,这叫勇气。

一个人有了这三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能开战叫勇气,会收兵叫智慧。

人生就像跑高速,开车的人得记住,懂得踩油门那叫力量,懂得踩刹车那叫智慧。离成功最近的时候,风险最大,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最容易犯错误。

一个人,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的。一把刀最容易豁口的是刀刃,一条枪最容易磨损的是枪尖,一个团队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冒尖的骨干。

所以作为团队领导,必须要学会保护刀刃、保护枪尖、保护优秀的人。人生要过得好,必须处理好和“四老”的关系。

哪“四老”呢?就是老爸、老师、老板、老婆。小的时候处理好和老爸的关系,上学了处理好跟老师的关系,工作了处理好跟老板的关系,成家了处理好跟老婆的关系。

把这“四老”的关系都处理好了,那这日子就幸福了。任何重大的成功,说到底都是用人的成功。

同理,任何重大的失败,说到底都是用人的失败。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的六字箴言:对付猜疑型领导,要:勤、谨、忍;对付记恨型领导,要:谦、温、密。

在领导身边工作有三大忌讳:忌泄漏;忌轻慢;忌欺瞒。给能人戴紧箍,给庸人画饼,对有本事的人要加强约束,对没本事的人就得认真引导。

如果在正式场合有人跟你开玩笑,或者用极随便的态度跟你打招呼,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想当众显示他跟你的关系不一般,有别于常人。当你迎合别人、照顾别人感受的时候,不能丢掉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我们不能无原则地去迎合别人。真理都是简单的,真诚都是朴素的,真正的美都有单纯的形式。

越是真话越朴素,一个有很高技巧的人,能用朴素的语言说大实话,才叫真智慧。有技巧确实是好事,但是卖弄技巧就不是好事了。

卖弄技巧这事说小了叫轻浮,说大了叫心术不正。给领导提意见,有两点特别不要做:第一个是揭领导的短揭得狠,第二个是探领导的心探得准。

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1、提前判断,矛盾公开;2、确认权威,合理行动;3、借人借势,速战速决。权威性跟人际关系的敏感性成反比,越有权威,越不用太在意人际关系。

越没权威,越要在乎人际关系。权威性就是自由度,权威性有多大,自由度就有多宽,有本事的人发脾气,那叫个性,没本事你敢发脾气,那叫找死。

用价值观管高人,用制度管普通人,用人盯着小人。人这一辈子,顺风顺水的时候高歌猛进,那都不算本事,逆风逆水,走背字的时候,能心态正常,找准出路,临危不乱,这才叫本事。

人一旦有了不良情绪,决策质量和行动质量都会明显下降。最常见的三种情形:忧伤、激动、疲惫。

“支点策略”(刺猬法则):在复杂的形势下,如果对局势判断不清,分析不透,就执行自己最基本、最安全的一个策略。稳定部队的士气和情绪有三个策略:1、保持一致,引入权威;2、借助暗示,输出信心;3、调整情绪,合理解释。

日常工作中的心理暗示一定要有三个具体的特点和技巧:1、简短有力,不能太长;2、正向积极;3、强烈肯定。很多时候,成功不是资源问题,是信心问题。

有资源的人如果没有信心照样失败。不快乐就装快乐,装时间长了就是真快乐,不聪明你就装聪明,装时间长了就是真聪明,当然了,装傻时间长了就是真傻。

成功从心开始,真正的成功者,在内心世界里,从一开始就要拥有强大的心理能量,相信自己一定成功,即使遇到再多苦难也不失去信心!成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念。原谅别人的不原谅,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接受别人的不接受。

这样才能当领导。应对失败和挫折的四种比较积极的应对方法:1、改进;2、替代;3、合理化;4、升华。

失败是人生的营养品,挫折是进步的基石。成功的人会转化,把挫折、失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人生的营养。

赞美对手的三个好处:1、展示你的胸怀;2、留有余地;3、隐形自夸。往下比一比会有幸福感,往周围比一比会有进取心,如果总是抬头往上比,会越比越失落,比来比去就受内伤了,所以人得善于调整心态,才能活得自在舒心。

在面对复杂矛盾和比较激烈的冲突局面的时候,应该学会用。

2. 关于司马懿的生平和诗句,越多越好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世称号冢虎、管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公元179年出生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 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筑京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在率军征吴。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军讨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3. 军事司马懿金典诗句,越多越好

么多表达孤寂心灵的诗句:“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挥涕怀哀伤,辛酸谁愈哉”,“多虑令志散,寂寞使心忧”如此等等。时间与生命生命更代谢,慷慨各努力。(《咏怀》之七十一)阮籍的八-p二首咏怀》诗,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诗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感受和认识。“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彷徨思亲友,倏忽复至冥”,这种时光飞逝之感让他觉得“人生若尘露”,所以他才会说:“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在

三和三十四首中则不厌其烦地刻画时间对生命的摧残(当然这里的时间已不仅是自然时间,还融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如履薄冰的体验):“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如果说这是一个生命凋谢的慢镜头,那么,“朝生衢路旁,夕瘗横术隅”就是对生命的扫描了。正因为这样,诗人对时间是那么的珍惜以至于“与心怀寸阴”。在他痛感到“壮年以时逝,朝露待太阳”的时候甚至设想“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独有延年术,可一102}嚣譬莲酵}赣“晕以慰我心。”但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现实告诉他:“死生自然理”,“生死道无常”,并且“一死不再生”。阮籍的时间观绝非局限于百年之内,他曾有“一餐度万世,干载再浮沉”的诗句。他同样有类似于“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句子:“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宗白华先生在《论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曾说过:“卫价初欲过江,形神惨悴,语左右日:‘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后来初唐N-.子昂《登幽外I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是从这里化出来的?”其实,陈子昂的这首诗无论从诗形或是从诗意都更与阮籍这句诗相近。所谓“去者余不及”即“前不见古人”之意,“来者吾不留”即“后不见来者”之意。正是这种置生命于时间长河之中的意识,才更使诗人加倍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尽力去创造流传后世的艺术见证。提起魏晋风度便不能不提起魏晋人的痛苦:“无论是顺应环境,保全性命,或者是寻求山水,安息精神,其中由于总藏存这种人生的忧惧、惊恐,情感实际是处在一种异常矛盾复杂的状态中。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的执著人生,非常痛苦。”(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谈魏晋风度看不到魏晋人的痛苦是肤浅的,但只有痛苦是不会产生魏晋风度的。在我看来,魏晋风度是魏晋士人在苦难折磨之中,在死亡笼罩之下对自己挚爱的生命的富于才情的表达,是苦难激发的艺术,是死亡催生的美学。苦难愈深重,政治愈残酷,他们的美愈能得到惊人的发挥。所以魏晋士人的心灵图像一个是苦难,即生的过程;一个是死亡,即生的结束。这就是阮籍所谓的“隐忧令志结,怵惕常若tg.”。阮籍的隐忧即生之焦虑,阮籍的怵惕即死之畏惧。魏晋风度是人与历史在特定时代的相遇,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以后的第一次分裂的产物。儒教暂时被士人弃之不顾,道家思想首次被他们拿来做大规模的尝试性的运用,加上佛教的传播,使士人的思想从大控制突然进入大解放,从所谓忠心耿耿的臣民变成了一个个自由自在的生命。自我生命的发现有使他们获得再生之效,于是他们加倍珍惜新发现的生命,并以此孜孜不倦地寻求和欣赏自身与大自然的干般娇媚和万种风情,从而对生命发出由衷的赞美和热情的歌唱。正因为这是人的新生,是对生命的首次发现,所以它不可复现。当然和这种新发现同时出现的战乱纷争对于它又是一个摧残,而这种摧残非但没有毁灭它,反而使它更加灿烂。这是生命的胜利,也是人的胜利。在这里,生命战胜了苦难,也战胜了死亡,所以美到极至,突然断裂,如《广陵散绝。(题图:阮籍像)103一i摩

4. 司马懿的故事作品生平作文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

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

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5. 司马懿说,人这一生,不光活个生死,还要活个对错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

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曹芳时代,司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司马懿的轻轻一击。

人常说“乱世出英雄”,天下大乱,社会不按常规运转,机会就出乎意料地来了。司马懿在当时就是乱世中的一位英雄,被名士杨俊誉为“非常之器”。

对司马懿来说,开始运气不怎么好,因为他恰好遇上曹操这个一代枭雄,只好老老实实在曹操手下做事。可是时机一到,他的全盘阴谋与雄心大志都在血腥屠杀中得以实现了。

看司马懿的一生,正如《老子》所言,只有保持虚空状态,才能不断接受,顺势而变,最终得逞。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有人形容他为潜伏大师。

出道时二十多岁,来到曹操身边做事,一干五十多年,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最后把曹魏大权全部夺到自己手里,为西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他的目标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清楚。司马家族,史书记载是儒学传家的。

他身上的特点,很多跟老子哲学对应。如《老子》里说“八善”,最重要的就是“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居善地”就是善于选择自己的地位,在什么时候,什么地位对你最合适。“心善渊”,心思要藏得深,不能轻易给别人看出来。

“动善时”说要善于把握行动时机。道家还有一点叫顺其自然。

对于司马懿来说,顺其自然不是随大流,而要在自然之势中加入自己的努力,使自然之势的变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从他出道说起,他也是个世外高人,曹操听说这个人很有本事,要请他出山。

司马懿不幸,他遇上一代枭雄,打败袁绍之后,当时整个天下大局都已定。开始他不愿意,他说他有风瘫症,不愿意起来。

后来曹操发觉这是个花样,就派手下人跟他说,出来干就干,不出来干,就把他逮起来。曹操的习惯是这样的,人才要么为我所用,不为我所用,除掉,没有选择。

那就只好来到曹操手下干了。但是像司马懿这样的人能成大器,难道曹操看不出来吗?曹操其实对司马懿一直是提防的。

但另一方面他确实有才能。“居善地”,司马懿在曹操时代非常清楚自己合适的地位是什么。

他两个表现很关键,一是当时曹操试图篡夺汉的政权,当时反对的人还有不少。司马懿就很明白地跟曹操说,像你这样的才能,像你这样的功德,天下人敬服你,顺从你,这是当然的。

曹操当然开心。第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特别尽责谨慎,把一件一件事理得特别顺,像是一个可靠的僚属。

但是曹操跟曹丕说,这个人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将来恐怕要坏你的事。曹丕当时究竟是什么态度?那就牵涉到司马懿跟曹丕的关系,“居善地”,在不同人的面前,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找到自己最好的位置。

曹操开始特别喜欢曹植,所以在立曹植还是立曹丕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司马懿清楚地看到,将来的天下是曹丕的,所以他跟曹丕的关系特别好。

司马懿的眼光确实与众不同。他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

在曹操面前他是一个恭谨的、忠顺的、有能力的僚属。在曹丕面前他就是一个有智力的、能决断的、能提供最大帮助的谋臣。

在曹操身边,司马懿坐得挺稳。到了曹丕身边,他的地位提升一层,因为他鼎力支持,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明帝曹叡时代,司马懿已经成为国家重臣了。当时三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在明帝时代主持军政大事就是司马懿。

有一个重要衔接,在曹丕临终前,他把明帝曹叡托付给司马懿。司马懿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政治才能、军事才能都很强。

到明帝时代,司马懿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年龄,要不然就选择做忠臣终老。

因为曹室的政权在曹丕和曹叡的时代,都非常稳定。司马懿还得等待机会。

曹丕、曹叡做皇帝的年代都不长。曹叡临死的时候,又把政权托付给他,因为曹叡的儿子齐王曹芳当时很小。

在历史上发生了非常动人的一幕,曹叡病重时,司马懿正在辽东作战,曹叡就连下五道诏书,召司马懿进宫,司马懿就乘一部当时最快的战车,风尘仆仆,直奔洛阳,到洛阳连家都不回,直接进宫。这时候,曹叡已经奄奄一息,说了一句特别令人感动的话,我终于把你等回来了。

那时曹芳只有九岁,他就以后事相托。据有的史书描写,曹芳上去就抱着司马懿的脖子。

司马懿跟曹家几代,已经从开始时的处处提防到现在亲密无间了。好戏才刚刚开始。

曹芳是小孩,大权就可以转移到自己手里来了,机会来了。还有一个对手,就是曹爽。

当时曹叡把曹芳托给两个人,他和曹爽。曹爽是曹氏宗室,大将军曹真的儿子。

从曹叡的角度来说,他这样考虑也很周全。一个是自家人,一个是最能干的人,有这两个人来辅佐自己的孩子,稳当。

曹爽和司马懿相处怎么样?皇帝是一个小孩子,所以皇权是一个虚位,那国家大权就转移到两个人手里,谁来掌握这个大权?就构成两个人之间的纷争。那么这时,所谓“居善地”,司马懿又在考虑自己的位置。

从资历、年辈、能力、声望来说曹爽都不如他。但是曹爽是曹氏宗室,如果说代行皇帝权力,那么曹爽比。

6. 司马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有名的权臣。

人们对他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三国演义》。人性是复杂的,司马懿也是。

原先只想做个隐士一般的人物。无奈曹操强行要他出山做官。

司马懿的崛起其实是在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他们原本就是好朋友。

曹丕用人很有问题,喜欢凭自己喜好用人。结果使小人越来越多,贤臣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曹操选拔出来的)。

曹丕死后成为托孤大臣。之后才开始掌握兵权。

曹睿死后再次成为托孤大臣。这时的曹魏已经臣强主弱。

大权都被曹爽及兄弟把持。可以说曹爽当时对君权的危胁是最大的。

另外蜀和吴的军事危胁也很严重。正是在司马懿的军事指挥下才能取得胜利。

之后曹魏的主要军事人才都是他一手提拔的。臣强主弱正是那时就开始了。

7.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人

一般人错认的印象是司马懿篡夺曹魏,若不就演义而就正史,忠奸相当可议。

首先是从现有的史料,找不出司马懿背叛曹魏皇家的证据。司马懿对内礼遇魏主及郭太后,对外建武功讨伐不臣,除了高平陵诛杀曹爽党族为人所诟病外。不过曹爽不等于皇室,司马懿与曹爽同为辅政大臣,并为魏主麾下的爪牙,司马懿隡除曹爽之效果同等于曹爽排挤司马懿。若说司马懿对同级辅政大臣的曹爽诬以犯上欺君,那为曹爽当初对同级辅政大臣的司马懿是否也能算上犯上欺君呢?终其司马懿一生,君主曹芳并未失去魏国大位,硬说司马懿篡夺曹魏,彷佛多言曹操篡夺汉室。事实上皆为子孙所为,不应责由曹操及司马懿,最后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

先看司马懿生平,本为曹魏帝国守护的方面。

以军事而言,攘外有讨东北百年大患、阻西南诸葛北伐、退东吴两次入侵;安内有盈旬擒孟达、平定王凌叛变(再加上毌丘俭及诸葛诞合称淮南三叛,三次叛变皆被司马家所平定,不过那是后来司马师以后的事)。

内政方面,供应补给,使前线无后顾之忧,曹丕还认为「内镇百姓,外供军资」的司马懿有当年刘邦的萧何之风,比较起蜀汉向有粮尽退兵的传统,曹魏军事占尽优势的其中原因之一,后勤保持不断的功劳,首当其冲。上邽、淮北的屯田;天水、京兆、安南的冶铁、灌溉国渠、引水广槽渠,建设晋坡及东南诸坡。结果灌溉良田广达数千顷,国家因此得到充实。

时间上,曹丕享年四十,曹叡只活了三十又四,父子相加不过七十又四,刚好多司马懿一岁。而司马懿光是从建安十三年就曹操文学椽起算,至嘉平元年发动诛杀曹爽止,献身曹家长达四十一年,成就可归纳成「出将入相」。人生七十古来稀,若是司马懿七十岁就死去,就没有后来的诛杀曹爽之事,因此司马懿安内攘外的一生,不知又该如何评价。

次看曹爽对魏主曹芳的忠诚方面,曹芳年幼登基,本与郭太后同住。曹爽先是迁太后回永宁宫,分割郭太后与曹芳相隔两地。一方面又擅权独断,除了广布党羽,还更改原有的制度,魏主无法禁止,曹爽何止功高以震主。二方面又广纳诸妾,连曹叡的后宫佳丽都不放过,又使用皇家专属的技术员、乐队、还有武装禁兵,身为臣属却用君王节度,僭越之心,俨然以皇帝自居。虽然曹芳不是曹叡的亲生儿子,但是曹爽既占曹叡的才人,又用曹叡的师工、鼓吹、禁兵,曹叡生前还是魏国皇帝之尊,曹爽忝为辅政大臣,才是真正犯上欺君。

司马懿讨伐曹爽正好是清君侧,为魏国尽心而忠心耿耿。

假意推辞在先,后来却又接受,不会是谦虚。曹操虽三辞丞相,但是后来还是接受成为汉相,但司马懿对丞相、九锡、郡公等,在世时侯,坚辞不受,若有野心的话,早就欣然接受。甚至于还上表呈现惶恐,万一四面八方的人会怎么评价为臣的议论。司马懿没有假辞而不受,放弃高官厚禄,终老一生。曹操虽成功不必在他,但是早把环境布置好,大翦汉室,将机会留给曹丕;而司马懿始终没有对曹家作出设计,魏国后来发生不少叛乱,司马家此刻掌握曹魏之说,尚且言之过早。

阴谋论者常以「南诸葛,北司马」并称,其实不然,与其说是权臣夺占,不如说是君失人心。

8. 诸葛亮死去,司马懿对他说了什么话

《三国志,晋书》上记载说,诸葛亮死后,姜维、杨仪自五丈原退兵,司马懿到汉军留下的营地里查看了诸葛亮布置的军营。晋书上说“司马宣王行与亮军营中,叹曰:‘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称赞诸葛亮为“天下奇才”。但要注意,这句称赞仅仅是在指诸葛亮的治军能力而已,并不是在肯定他的军事指挥才能。

至于你说的司马懿评价诸葛亮事必躬亲,那不是真实的。但是在《三国演义》里,司马懿领军在五丈原与诸葛亮对峙时,曾询问过汉军使者关于诸葛亮的生活作息规律,使者如实说诸葛亮事必躬亲,“仗十下以上必然亲自过问”“每日食量甚小”时,司马懿说“诸葛亮事必躬亲,积劳难返,将死矣”。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一说起三国,大家马上就能想到曹操、关羽、刘备、诸葛亮等盖世英雄,这些人都以各自的智慧和谋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说三国最大的赢家无疑是司马懿。

看着你疑惑的小眼神,我还是决定多说几句。

话说,曹操和曹丕奋斗了一辈子,倾其所能终于使魏国成为最强的国家,没想到是司马懿趁皇帝年幼夺了大权,为儿子篡位铺平道路。

在他死后10多年,司马炎逼曹奂退位,建立了西晋,并追封司马懿为宣帝。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感情三国前半段大家拼得两败俱伤、人才凋零,人家司马懿不急不缓地出来收割战果、结束乱世。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倘若了解他的智慧,尔等一定佩服的五体投地!

现撷取其中四五句精华与大家分享,细细品味过后,你一定会受益终生!

【一】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现代人大都追求放飞自我、活出个性和洒脱。敬畏似乎是一个格格不入的词。他们恪守“相信自己”的信条,并且蔑视甚至藐视对手,这样才能不受干扰,展现个人魅力。

历史是何等相似啊。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时光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曹叡(ruì)死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将司马懿根本不放在眼里。名义上将司马懿升为太傅,实际上等于架空。

看到老师倒是沉得住气,司马懿的学生钟会耐不住性子了,控诉曹爽数个罪状,建议老师有所作为证明他们不是吃素的。司马懿呵呵一笑,开导学生要以杨修为鉴,不要再走古人的老路。

你可以不怯懦,但一定要心怀敬畏。敬畏对手,你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敬畏对手,你才能去掉浮燥、谦卑和善;敬畏对手你才能放慢脚步,看到自己的缺陷,制定计划去追赶乃至超越……

【二】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没搞错吧,向愚蠢低头?丝毫没有搞错。

当年,曹爽为了争权夺位,要逼郭太后迁宫,以此来架空年幼的皇帝,简直就是视司马懿为空气。司马懿的儿子气得差点要跳脚:是可忍孰不可忍!

司马懿一看儿子那点出息,就决定要教育一下他。于是问:“曹爽跟诸葛亮相比,谁高谁低?”

司马昭回答道:“曹爽,蝼蚁尔。”

司马懿一笑:既然他都是蝼蚁之辈,还何必要跟他去计较?再说了,你跟这么一个愚蠢的人去计较,只能让人觉得你更愚蠢。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儿子惭愧地退下,父亲一番话让他心服口服。

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曹爽屡次作死的结果,同时更证明了,司马懿“向愚蠢者低头”的智慧。

人都好面子,喜欢凡事争出个是非输赢。于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计较、毫不相让,更有甚者胡搅蛮缠、尔虞我诈,玩一套厚黑算计让人折服。

殊不知将自己归入了愚蠢者的队伍,最后都成为笑话。

【三】这一生,耳朵都在夫人手里

司马懿是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男人,之一。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男人怕老婆,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老婆太厉害,除了怕也没别的办法。二是爱老婆,因为爱所以才迁就忍让。司马懿大人这两条刚好占全了。

司马懿的夫人叫做张春华。是一个性情刚烈的女汉子,尤其杀人,那可谓快、准、狠,都不带眨眼的。

举一个例子:

第一次曹操要请司马懿辅佐他,由于当时的时局还不够明朗,司马懿以自己中风的理由给婉拒了。

这事儿恰好被家里的小丫鬟听到了,张春华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把小丫鬟给咔嚓了。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理由是:曹操这个人本来就喜欢怀疑、心胸还相当的狭隘,一旦让曹操知道了装病的事,他们一家老小可就彻底完蛋了呀。

司马懿震惊之余对老婆的胆识倍加佩服。司马懿在这样的老婆面前,又爱又怕,于是将自己的耳朵交给夫人,虽然仕途起起伏伏,可夫妻感情却恩爱幸福。

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夫妻感情和睦,才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既是司马懿的感情经营之道,更是现如今年轻人学习的楷模啊。

【四】 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曾有人问:天下无敌是什么意思?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有人说:天下的敌人都被我打败。也有人说:天下无敌就是全天没有敌人和对手。

与其日日钻研如何打败敌人,不如将敌人化作朋友,像司马懿那样,任是谁都能谈笑风生、和善相处。

司马懿辅佐曹丕时,最大的对手是杨修。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然杨修因鸡肋事件被曹操判死刑,司马懿却主动请求曹操让他见杨修。

曹操很是不解,即是对手,为什么还要看他。司马懿这样解释:“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司马懿诚恳的一席话,果然打动了曹操,也越发让曹操从心底欣赏他。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这是何等的胸怀和度量?!假如你也能对对手心怀敬意,不计较他曾经说你的闲言恶语,不嫉恨曾经他对你的伤害和攻击,能以朋友相处、能以师长相敬,天下可不就都是朋友了嘛。

【五】败而不伤、败而不耻、先要学会善败

在这个以成功学论道的社会,谈失败似乎有点不搭调。尽管每个人都知道,失败是成功的妈咪,可没有几个人喜欢失败。

被诸葛亮对阵失败后,士气大为受挫,司马懿居然跟自己的管家打着五禽戏,丝毫没把打败张当回事儿。两个儿子顿时冲着父亲一顿牢骚抱怨,恨不能替父亲一道令下,他们再次杀回去扳回局面。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司马懿却说:“你们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斗气的?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赢到最后。”

失败是提醒你要适时停下来,反思自己、总结教训,只有再度提升完善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可是现在,从成人到孩子都想让自己成功、要当第一名,要将对手踩在脚下,自己为王。

这其实是很危险的想法。耐不住寂寞,怎能守得住繁华?没有一次次的失败,怎么发现对手的可取之处,又怎么克服自己的缺点和短板?败了就败了,胜败乃人生常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司马懿经典的5句话,你能悟透两句就够用一生

不要因为一两次失败就觉得没面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更因此失去信心,不要被这种受伤的情绪所干扰,及时清零,重新开始,这样你才能真的赢到最后。

回过头再看三国时期蜀魏相争的战场上,司马懿时刻谦虚谨慎、低调内敛。

他对时局的把握、对战事的谋略、对处事的圆融都有分寸感,赢也不大赢、输也不大输。他从不会在乎一时的得失,因为心里清楚: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举报/反馈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