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海牺牲想到的名言

时间:2022-04-10 19:5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华英烈网 | 评论: 次 | 点击:

欧阳海牺牲想到的名言

1.赞美欧阳海的诗句

伟大的解放军战士\

舍己救人的欧阳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欧阳海,用自己舍身推战马、勇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英雄壮举,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欧阳海,1940年生,湖南桂阳县人。1959年3月应征入伍。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入伍后,欧阳海工作积极,训练刻苦,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人称“小老虎”。他曾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一次参加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树为标兵。

1963年11月18日清晨,部队野营训练沿铁路行军,行至湖南省衡山车站南峡谷时,满载旅客北上的288次列车迎面急驶而来,驮着炮架的一匹军马猛然受惊,窜上铁道,横立双轨之间。就在火车与惊马将要相撞的危急时刻,欧阳海奋不顾身,跃上铁路,拼尽全力将军马推出轨道,避免了一场列车脱轨的严重事故,保住了旅客的生命和人民财产的安全,自己却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欧阳海是继雷锋之后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涌现出的又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64年,中国***广州军区委员会追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

郑培民同志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在参加“十六大”“两委”人选考察工作中,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wtp=tt

2.关于舍生忘死的名言警句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岳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欧阳海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那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大新闻。--拉瑟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陈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欧阳海牺牲想到的名言

爱民模范:欧阳海

爱民模范:欧阳海

在湖南省桂阳县,欧阳海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家乡人民将水库、广场、学校、道路等冠以“欧阳海”之名,寄托对这位爱民模范的无限思念和崇敬。欧阳海,1940年生,湖南桂阳县人。195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前,在农村任记工员、会计,他热心助人,经常帮助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干活,并用自己的粮食救济本村困难户。入伍后,欧阳海在广州部队某部一营三连七班任战士、班长。工作积极,训练刻苦,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人称“小老虎”。他曾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一次参加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树为标兵。1963年11月18日清晨,欧阳海所在部队野营训练沿铁路行军,行至湖南省衡山车站南峡谷时,满载旅客北上的288次列车迎面急驶而来,驮着炮架的一匹军马猛然受惊,窜上铁道,横立双轨之间。就在火车与惊马将要相撞的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跃上铁路,拼尽全力将军马推出轨道,避免了一场列车脱轨的严重事故,保住了旅客的生命和人民财产的安全,自己却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年仅23岁。欧阳海是继雷锋之后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涌现出的又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64年,中国共产党广州军区委员会追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欧阳海班”,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朱德、董必武、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高度赞扬他的英雄行为。1988年,他生前所在部队修建了欧阳海纪念馆。欧阳海用舍身推战马、勇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英雄壮举,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周保中据新华社昆明电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1902年生,云南大理人,白族。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曾在滇军和国民军中服役。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率部英勇作战,屡建战功。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国际列宁学院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周保中回国,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组织领导抗日武装斗争。1932年5月起,任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参议、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总参谋长,指挥两次攻克安图县城、三打宁安等战斗。1934年2月领导组建绥宁反日同盟军,任军事委员会主席,率部在宁安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935年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领导创建绥宁抗日游击根据地,指挥大盘道、前刁翎、依兰城等战斗。1937年10月起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中共吉东省委书记。1938年初,为打破日伪军6万余人对佳木斯地区的“讨伐”,组织指挥第2路军主力从依兰地区向五常地区西征,亲率留守部队多次挫败日伪军的“讨伐”。1940年,在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继续组织开展小分队游击活动。1942年8月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坚定不移地率部继续坚持战斗。1945年8月率部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和接应八路军、新四军调赴东北的部队,曾获苏联授予的“红旗”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保中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毛泽东曾称赞说:“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保卫人民政权的钢铁战士薛克明新华社西安电 在陕西省吴堡县岔上镇东张家沟村,几孔典型的陕北窑洞朝阳排列,这里是长期在隐秘战线战斗、保卫陕北苏区人民政权的钢铁战士薛克明的故居。薛克明,1910年生,陕西吴堡张家沟村人,化名老冯。薛克明家境贫寒,自幼从农。1927年,薛克明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活动。1934年,薛克明加入红军游击队,历任班长、中队长等职,转战陕北各地,开辟根据地。1935年,吴堡县苏维埃政府建立,薛克明任吴堡县保卫局长、工农检查局长,他工作积极,多谋善断。1937年,薛克明被调陕北省保卫局执行科任科长、巡视员等职。1940年起,薛克明先后任合水县保安科长、米脂县保安科长、绥德分区保安处副处长、马兰分区保安处长、榆横分区保安处长,他长期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与敌特、土匪战斗。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薛克明先后担任青海省公安厅厅长、青海省副省长、中共青海省委常委、青海省政法党组书记。为巩固青海省各级政权,保卫青海省人民的安全,保证青海省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许多贡献。薛克明一生忠于党,忠于保卫事业,他在拿枪的敌人,暗藏的敌特、汉奸、土匪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英勇果断,勇敢斗争,他耿直坦率,对人诚恳,处处能顾全大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维护人民利益。1965年,薛克明身患癌症,医治无效,于4月28日逝世,终年55岁。2000年,吴堡县政府为了纪念薛克明,在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东黄河大桥旁的吴堡烈士碑林群中,为其立碑。如今,这里已成为吴堡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黄河岸边向世人静静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勇拦惊马救儿童的好战士刘英俊据新华社长春电 刘英俊,1945年生,吉林长春人,1960年进入长春市第十八中学读书,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刘英俊入伍后的第二年,正值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他积极响应,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决心做一名雷锋式的好战士。刘英俊学雷锋言行一致,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在连队,他是“业余修理员”,连队的桌椅、门窗坏了,他主动修好。在医院住院,他是“劳动休养员”,帮助重病号打水、端饭,协助医护人员扫地、刷痰盂。出差途中,他是“义务勤务员”,扶老携幼,急人所难,好事做一路。在部队驻地,他是附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小朋友们上政治课,还用自己的津贴给学校买了许多宣传革命英雄人物的书籍。他像雷锋那样闲不住,有空就为群众做好事。一次,连队驻在农村搞生产,他发现村里有一对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老夫妇,便在生产之余,每天为老人家挑水、劈柴、整理卫生,临走前还起早贪黑为老人家挖了个大菜窖。他也像雷锋那样,做好事不留姓名。经常在佳木斯市西区帮助这家买粮,帮助那家挑水,可群众始终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1966年3月15日,刘英俊所在炮连到佳木斯市郊外执行训练任务。三辆炮车临近公路汽车站时,放慢了速度,因为这里人多车杂,怕骡马碰撞群众。但是,其中一辆炮车的辕马一听到汽车的喇叭声便掉头猛跑,车马径直朝人群冲去,情况十分危急。担任炮车驭手的刘英俊用肩膀猛抵惊马的脖子。惊马被迫拐上公路左侧的小道。刘英俊拉紧缰绳,惊马继续飞奔。群众高呼,叫他赶紧撒手。这时,在炮车前面不远处有6名儿童,他们被飞奔而来的惊马吓得不知所措。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刘英俊不顾个人危险,用力将缰绳在胳膊上猛缠几道,然后猛力一拉,使惊马前蹄腾空而起。接着,他双脚伸向马的后腿,使尽全身力气踢倒惊马。6名儿童安然脱险,他却被压在翻倒的车底。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21岁。血只要为人民流都不会白费 李敷仁据新华社西安电“知尔杀人数不清,焉知民力大无穷。一滴鲜血一抔土,杜鹃血染麦浪红。”这是著名新闻与教育工作者李敷仁在被反动派特务枪击受伤后写下的诗句,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的丑恶罪行。李敷仁,1899年生于陕西咸阳北杜镇,祖籍陕西蒲城县。1920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25年毕业后在陕军何经纬部教导队任文化教员。1928年后,曾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助理干事、科长、党部机关报《中山日报》编辑,曾发表《帝国主义进了潼关》等社论,又在《觉悟青年》发表了《地皮将透的咸阳》,揭露军阀、土豪、贪官污吏的罪行。1931年赴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愤然回国,先后在凤翔二中、兴国中学等学校任职。1937年,李敷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西安创办了《老百姓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风格,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替老百姓说话,报道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和各战区情况,宣传抗日救国和民主运动。1942年,李敷仁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西北民盟总支部青年部主任。1945年5月,李敷仁创办《民众导报》,任主编兼主笔,提倡民主,反对独裁,宣传革命,国民党当局因此对他和《民众导报》深恶痛绝。1946年5月1日,李敷仁被国民党特务绑架,特务向李敷仁连开两枪,所幸李敷仁并未死亡,被当地群众救回家中。次日,在得知李敷仁生还的消息后,特务又去搜查,李敷仁经群众多方掩护未被发现。1946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李敷仁为延安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李敷仁历任民盟中央委员,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等职。李敷仁因枪伤严重导致身体长期衰弱,于1958年2月19日在西安病逝,终年58岁。烈火中永生的海军战斗英雄安业民据新华社沈阳电 安业民,满族,1937年出生于辽宁开原,1956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3月,20岁的安业民应征入伍并被分配到旅顺口海军一个海岸炮兵连当战士。入伍后,安业民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军事技术,即使在生病时也坚持操练,先后任电话兵、运药手和瞄准手。1958年夏,由于战备需要,安业民所在海岸炮兵连被调防到福建前线。安业民坚决执行命令、服从组织安排,随队伍来到离家乡几千公里外的福建。在紧张的战前训练之余,安业民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永远战斗在海岸上,它是我生死不可分离的土地。革命先烈的震动人心的英雄事迹,是我军宝贵的财产。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立场坚定,像海边的青松。让党考验我,不管暴风雨多大,也吹不坏、浸不倒共产主义战士的信心。”“革命战士所以活着,只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对人民有用……在战斗中如果遇到紧急关头,我一定勇往直前,毫不畏缩。”1958年8月23日,在福建前线与占据金门岛的国民党军炮战中,一颗炮弹在炮位上空爆炸,弹片击中火炮后面堆放的弹药包,燃起熊熊烈火,火舌扑向炮位左侧的数百颗弹头,严重威胁着火炮和整个阵地的安全。危急时刻,安业民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战位,机敏地把炮身向隐蔽壕转动。炽烈的火舌烧着了他的衣服、伤及脊背和胳臂,他全然不顾,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的燎烧,奋力转动方向盘,直到炮身转回隐蔽壕中,才跳下炮盘,滚灭身上的火焰。但他却由于全身烧伤达70%而陷入昏迷。苏醒后,安业民坚持不下火线,再次登上炮位,准确完成了指挥员下达的每一个战斗口令,连续向国民党军阵地发射炮弹,顽强战斗40分钟,直至炮战结束。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1958年9月9日壮烈牺牲,年仅21岁。舍命扑向炸药包王杰据新华社济南电 在山东金乡县王杰村,一座苍松翠柏环绕的院落内,一尊3米多高的白色人物雕塑肃穆矗立,雕塑后的展厅内,安放着雕塑原型——英雄王杰的照片、日记、生活用品等遗物。这里就是王杰纪念馆。王杰,1942年生,山东金乡县人。1961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快乐”,为了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逐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热爱学习,写下了10多万字的日记。王杰关怀战友,爱护集体财产,帮助群众做好事从不留名。他勤奋工作,在执行训练、施工和抗洪救灾等各项任务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称为“闲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队里年年是优秀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当了班长,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在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根据王杰生前愿望,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5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他题了词。1965年11月9日,《解放军报》以“一心为革命”为题,刊登了王杰的日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学习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德。舍身为民的“爱民模范”谢臣据新华社太原电 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近日从“特战奇兵—2019”比武场凯旋,获得新组建特战旅第一名的好成绩。官兵在旅史馆的谢臣塑像前庄严宣誓,向英烈汇报佳绩。“爱民模范”谢臣曾在该部前身部队服役,数十年来,他的精神激励着一批批官兵矢志强军。谢臣,回族,河北省易县人,共青团员,1940年出生,1960年入伍,原69军某部3营炮兵连(现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3营9连)战士。1963年8月初,一场持续多天的特大暴雨席卷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等地。7日,谢臣随连队奉命到易县东高士庄抗洪抢险。一天一夜,他和战友不顾生命危险,先后救出450多名被困群众,转移2000多名群众和大批集体财产。8日凌晨,谢臣看到群众穿着湿衣服冻得瑟瑟发抖,决定回村找御寒衣物。刚到村里,山洪突然来临。此时,谢臣离山坡不过几步远,一迈腿就可以安全上山。但他向连部跑去,他知道那里还有没来得及上山的群众和带病坚持指挥抗洪的副指导员刘少春。就在这时,山洪把他卷进了激流。谢臣用力浮出水面,发现社员王洛荣的女儿王莲子正在洪水里挣扎。他一手抓住王莲子衣服,一手划水,好不容易游到了岸边,一个漩涡又把他们卷入激流。谢臣在洪水中艰难地向前游,终于游到岸边。可是因为水急,拉着一个人很难上岸。谢臣急中生智,双手托住王莲子,使尽全身力气,把她推上岸,自己却被洪水冲离岸边。几度浮沉,他才勉强摆脱了激流冲击,游到水势平稳处,即将脱险。突然,身后漩涡里又传来了呼救声。整整奔波了一夜的谢臣,此时体力已消耗殆尽,但他使出最后力气,向呼救的落水女童陈爱子游去。一波无情的水浪,把他卷入水底。谢臣壮烈牺牲,年仅23岁。1964年,国防部追授谢臣“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命名谢臣生前所在班为“谢臣班”。

来源:新华社

网络编辑:馨影

温馨提示: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华英烈网(ID:zhonghuayingliewang)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