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名言

时间:2022-04-11 09:5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历史的长空 | 评论: 次 | 点击:

秦代名言

1. 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 刘禹锡 译文:这里的山哪怕不高,但是有了仙人在这里,这山就能非常出名。这里的水,哪怕不深,只要有了龙,也会非常灵验。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 卢梅坡 译文: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西汉 司马迁 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的其所,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而有的人的死无足轻重,因此意义是不同的。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 范仲淹 译文: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5、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西汉 刘向 译文: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兰花香气屋子,久了会身染香气,就闻不到兰花香气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咸鱼市场,时间久了就变臭。 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北宋 孙昭远 译文: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2. 急啊,谁知道在秦朝的时候有些什么名言警句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6、苛政猛于虎。

(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家经)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12、知耻近乎勇。

(礼记)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易经)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冠子)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19、皇皇不可终日。

(礼记)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32、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子)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42、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孔子)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50、士可杀不可辱。

(孔子)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子)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子)56、当仁不让于师。(孔子)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6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64、识时务者为俊杰。

(孔子)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70、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 7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7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7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74、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7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7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77、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7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8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8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8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8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8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8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86、听其言,观其行。(论语)8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88、吾日参省吾身。(曾子)8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论语)9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9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9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孔子)9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孔子)9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9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96、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97、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

(论语)9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99、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10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1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10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10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104、养心莫。

3. 秦朝名人至少10个

嬴政、赵高、项羽、刘邦、李斯、陈胜、吕不韦、白起、蒙恬、王翦。

1、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2、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本名项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

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

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

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 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霸王别姬,自刎而死。

3、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

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泛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4、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5、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出自芈姓。楚国白公胜后裔,唐代许多白氏墓志铭详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孙白公胜。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白乙丙之说已考证为以误而错。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秦代名言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泱泱华夏几千年文明历史,狼烟滚滚,王朝更迭不断!这其中有横扫六合的秦朝,有太平盛世的唐朝,有金戈铁马的元朝,有刚强无畏的明朝……但是,汉朝的威名和影响却最广,不仅国家强盛无敌,从民族自信上看,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无法比拟的,汉族人几乎成为骄傲的代名词,这从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可见一斑!

第一句: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汉昭帝时期,西域楼兰国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摇摆不定,楼兰和汉朝交好的同时又充当匈奴人的耳目,让匈奴击杀汉使,也经常抢劫丝路上的商队和使者。楼兰这种行为被汉朝认为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行刺楼兰王。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到楼兰之后,傅介子利用楼兰王贪财的嗜好,故意把黄金锦绣展示出来,说只要楼兰王面见使者,就把这些黄金锦绣赐予他,贪财的楼兰王迫不及待的面见傅介子等人。傅介子趁酒宴之机将楼兰王斩杀,其他楼兰贵族和官员纷纷逃散,傅介子用剑割下了楼兰王的头颅,大摇大摆的走到正堂,面对大批涌上来的武士,说了一句相当霸气的话:“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第二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西汉元帝时期,北匈奴郅支单于不断侵扰西域,窃居了康居国,又派遣使者胁迫阖苏、大宛诸国每年进贡,势力日趋强大,逐步控制了西域各国。公元前36年,陈汤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陈汤为人沉着勇敢有大谋,有很多策略,喜好建立卓越的功勋,于是他假传圣旨,私自改“出使西域”为“出征西域”, 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共四万余人抵达康居国边界,不仅成功斩杀了匈奴王郅支单于,据说还俘虏了近千名罗马战俘。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汉军大胜后,甘延寿和陈汤联名向汉宣帝的上书中提到:“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随同奏疏一同递往长安的,还有北匈奴郅支单于的首级,这句名言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骄傲的宣言。

第三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汉宣帝时期,囊括西域、大破西羌,汉朝国威之盛,甚至超过了武帝朝,历史上称作“孝宣中兴”。此时汉朝疆土达到最大,控制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东起白令海、日本海、黄海,东海、琉球群岛及朝鲜半岛中北部,包括九州岛;北至北冰洋,西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在汉朝的高压打击下,北匈奴远走西方,南匈奴王呼韩邪单于亲自到长安朝贺,向汉宣帝口称“万岁”,予以臣服,而华夏汉族历史上最霸气的“定胡碑”就是在此时所立,刻碑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是大汉帝国恢弘的气概,霸道的底气,让人听着就热血沸腾,纵观历史,也唯有大汉能够说出这句话,因为这个时代,中国真正站在了世界之巅!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感谢您的阅读,关于中华历史上对外的霸气宣言,你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分享讨论!

参考资料:《后汉书》和百度百科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