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名言
时间:2022-04-11 21:5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华商韬略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胡祖六名言
1. 有哪些名人名字里含有数字
李四光
陆定一
赵一曼
钱三强
闻一多
僧一行
李立三
马三立
李谷一
李双江
张九龄
马英九
八大山人
唐三藏(玄奘)
张五常
胡祖六
熊十力
安七炫
赵九章
吴六奇
王二小
张三丰
张百发
张大千
万里
万喜良
王安亿
2. 岳阳有那些著名的人才
任弼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湖南汨罗人 苏振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将 湖南平江人 张 震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湖南平江人 何长工 全国政协副主席 湖南华容人 毛致用 全国政协副主席,湖南、江西省委书记 湖南岳阳人 王克英 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 湖南临湘人 贺 铿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九三学社副主席 湖南临湘人 张研农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 湖南岳阳人 杨胜群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湖南华容人 左焕琛 上海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 湖南湘阴人 杨维刚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主委 湖南平江人 谢康生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湖南平江人 颜永盛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湖南华容人 刘 晓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华容人 甘 霖 致公党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副省长 湖南湘阴人 单先麟 湖南省政府参事 湖南平江人 张文雄 中共衡阳市委书记 湖南岳阳人 何报翔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岳阳人 余爱国 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长 湖南岳阳人 方红霄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之一 湖南岳阳人 蔡力峰 湖南省人大副主任 湖南华容人 郭光文 中共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湖南岳阳人 饶怀民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湖南华容人 冯湘保 湖南省妇联主席 湖南湘阴人 蒋作斌 中共益阳市委书记 湖南湘阴人 高建成 抗洪英雄 湖南湘阴人 任作民 山东省委书记 湖南汩罗人 扬宗胜 新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湖南汩罗人 袁福清 湖南省副省长 湖南汩罗人 仇 鳌 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湖南汩罗人 何宁卡 广东省珠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湖南平江人 曾建徽 中共中央外宣办主任 湖南平江人 江渭清 江苏省委第一书记 湖南平江人 杨奇清 公安部副部长 湖南平江人 李 锐 中组部副部长 湖南平江人 李六如 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 湖南平江人 李正光 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湖南平江人 吴 实 贵州省人大主任 湖南平江人 吴溉之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湖南平江人 陈再励 广西省副省长 湖南平江人 欧阳文 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湖南平江人 黄耀南 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 湖南平江人 喻 杰 商业部副部长 湖南平江人 林海清 新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湖南平江人 曹 瑛 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湖南平江人 李 丽 全国侨联先进个人 湖南岳阳人 罗叔章 劳动部副部长 湖南岳阳人 陶恒馥 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 湖南岳阳人 彭泽湘 中共湖北区委书记 湖南岳阳人 王海容 外交部副部长 湖南华容人 曹文斌 商业部副部长 湖南华容人 傅自应 商务部副部长 湖南岳阳人 仇 亮 近代革命家 湖南湘阴人 张学东 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 湖南华容人 张维桢 中华全国总工全书记处书记 湖南华容人 毛叙保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 湖南岳阳人 李 嘉 广东省梅州市委副书记 湖南湘阴人 孙光辉 广东省汕头市纪委书记 湖南汨罗人 冯杏娥 中共湖南省委委员 湖南平江人 胡 筠 中共湖南省委委员 湖南平江人 董 纯 中共湖南省委委员 湖南平江人 李湘源 中共湖南省委委员 湖南临湘人 钟期光 上将 湖南平江人 傅秋涛 上将 湖南平江人 方 强 中将 湖南平江人 方正平 中将 湖南平江人 甘渭汉 中将 湖南平江人 刘志坚 中将 湖南平江人 吴信泉 中将 湖南平江人 邱创成 中将 湖南平江人 张令彬 中将 湖南平江人 欧阳文 中将 湖南平江人 钟赤兵 中将 湖南平江人 赖 毅 中将 湖南平江人 贺衷寒 中将 湖南岳阳人 文年生 中将 湖南岳阳人 王赤军 少将 湖南平江人 方 正 少将 湖南平江人 方国南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孔峭凡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叶楚屏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吕 展 少将 湖南平江人 李 元 少将 湖南平江人 李 基 少将 湖南平江人 李光辉 少将 湖南平江人 李桂林 少将 湖南平江人 李彬山 少将 湖南平江人 李梓斌 少将 湖南平江人 杨尚高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吴自立 少将 湖南平江人 何 辉 少将 湖南平江人 何能彬 少将 湖南平江人 何维忠 少将 湖南平江人 余 非 少将 湖南平江人 余文光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张书祥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张平凯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张正光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张闯初 少将 湖南平江人 林胜国 少将 湖南平江人 罗湘涛 少将 湖南平江人 郑贵卿 少将 湖南平江人 钟 伟 少将 湖南平江人 钟明彪 少将 湖南平江人 秦化龙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徐德操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唐 明 少将 湖南平江人 黄连秋 少将 湖南平江人 黄胜明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喻缦云 少将 湖南平江人 谢忠良 少将 湖南平江人 谢福林 少将 湖南平江人 裴周玉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吴咏湘 少将 湖南汩罗人 梁玉华 少将 湖南汩罗人 蔡爱卿 少将 湖南岳阳人 方之中 少将 湖南华容人 朱绍清 少将 湖南华容人 张对基 少将 湖南华容人 陈毅安 红五军参谋长 湖南湘阴人 周九银 少将 湖南湘阴人 张学东 中将 湖南华容人 张海阳 中将 湖南平江人 鲁玉昆 中将 湖南岳阳人 周炳坤 驻香港部队司令部参谋长 湖南湘阴人 胡春福 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湖南汨罗人 黄 彬 国防大学外军教研室主任 湖南平江人 喻集禧 少将 湖南平江人 彭述德 陆军第47集团军副军长 湖南湘阴人 刘继贤 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部长、少将 湖南湘阴人 马克俭 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岳阳人 钟志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湘阴人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汩罗人 傅依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岳阳人 魏 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岳阳人 刘大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华容人 黄松龄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华容人 王众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
曾经为了公司情愿下跪的大BOSS,去年每天净赚3个多亿
如果你想知道未来金融商业要发生啥,去看看马明哲在做什么。
文 / 华商韬略 陈光
昨日晚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布2018年全年业绩——净利润1204.52亿元,同比增长20.5%。
按此计算,平安集团2018年日赚3.3亿元!
由此,平安集团成为第一家利润超千亿的非国有企业。
在2019新年致辞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2019年是平安战略转型的“关键之年”。于他而言,业绩数字早已不是关注重点。
【30年】
1988年,任正非创立华为,郭台铭投资大陆,在深圳创立富士康,马明哲作为主要创办人,执掌中国平安。30年后,这些当年新奇而脆弱的物种,已经成长为全球业内数一数二的巨擘。
2018年,中国平安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9位,《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10位。500强榜单的前50强中,共有12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其中“国字头”占据十席,剩余两者,分别是中国平安和鸿海精密。
保险业内曾形容马明哲“不是人,是神”,金融界则称他是“将来时”——如果你想知道未来金融商业要发生啥,去看看马明哲在做什么。
马明哲做了什么?1988年,平安成立之初的年营收是418万元;2018年,平安成立三十周年,其年营收9768.32亿元,多项指标、数据位列全球保险业第一。
即便如此,集团内部仍有一种说法:平安的发展跟不上马明哲的思路。
过去20多年,马明哲一直将花旗、汇丰视为参照物,但如今,他的对标对象变成了亚马逊、谷歌。马明哲给平安设计了两条主线,分别是科技和金融,在他的部署下,平安越来越像一家科技公司。
2017年,马明哲就双线战略做了一次总结和规划汇报,台下的前花旗全球零售银行总裁Jonathan Larsen称听完后,心里只剩两个字:震惊!
整个2018年,平安集团,尤其是旗下四大“独角兽”,依然保持着全速进步:
5月,平安好医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全球移动医疗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该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流量入口,并且被认为构建起了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
根据年报:
平安好医生已有注册用户2.65亿,全年营业收入33.38亿元,同比增长78.7%;
陆金所已完成C轮融资,此次融资引入了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投后估值达394亿美元;
金融壹账通累计为3,289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参与发起的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覆盖国内260家中小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47万亿元;
平安医保科技则为全国200多个城市提供医保、商保管理服务,接入医院超过5,000家,“城市一账通”APP在全国69个城市上线。
“过去,国内金融机构一边看平安,一边看西方。现在,只看平安就够了。”某保险集团董事长说。
不论是业内还是和他接触过的人,都对马明哲敬佩有加。平安的外籍高管中,一些在离职后仍会推崇马明哲的理念和作风。旗下各公司的管理层来来去去,却鲜有人道马明哲的“不是”,在中国企业界,这种现象很罕见。
但在普遍舆论中,马明哲却是个裹得严严实实的“神秘人”。除了一年出席两次业绩发布会外,他很少面对媒体。他认为“马明哲只是一个打工的,把个人的兴衰跟企业绑起来,是对平安的不负责任”。
过往大部分报道引用了一个说法:马明哲是初中学历,司机“上位”,他曾任蛇口“总设计师”袁庚的司机,得到其赏识后得以平步青云。
类似的谣言和讹传围绕了他十几年,马明哲没有反驳过,他似乎不是很在意。
【蛇口“后生”】
马明哲“车夫逆袭”的故事流传了很多年。
早年的报道称他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后调到深圳蛇口,因为会开车成了蛇口工业区总经理袁庚的司机,得到对方信任和赏识后,被“破格”提拔成了平安的总经理。
平安管理层曾经私下讨论这些报道,马明哲听了之后开玩笑说:袁庚在蛇口是神呐,我哪里有荣幸给他开车。这段讨论,直到2009年才经由平安保险副董事长孙建一转述给媒体。
蛇口是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袁庚于此管理15年,被称为改革开放的“幕后操盘手”。此前的相关报道虽然多有不实之处,但袁庚确实对马明哲有知遇之恩。
马明哲生于1955年,18岁高中毕业后,他下乡当知青,在那里学会了两件事情,一是抽水烟,二是开拖拉机。回城后,他先被分配到阳春市八甲水电站,后被调到蛇口,从劳动人事处做到社保公司的经理助理。
一次社保经理请假,马明哲代之出席工业区的会议。会上他“积极”发言,总提意见,主持会议的袁庚因此显得有些不高兴。“袁董,你不是说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吗?对与不对,最终你来决定。”袁庚看了一眼这个“无名小卒”,抬手示意:你继续说。
当年蛇口的工人经常发生工伤事故,马明哲建议成立一支基金做保障,这个提议得到了袁庚的认可。会议后,袁庚记住了马明哲,后来再开会,他点名要马明哲和傅育宁(原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现华润集团董事长)等后辈一起出席,并委派马明哲研究工伤基金的方案。
马明哲当时不懂行,散会后他请教业内人士,一位银行副行长告诉他:工伤保险属于商业保险,你们要做得成立新公司、申请牌照。马明哲这才知道建议“玩大了”,后来很长时间,他都在研究商业保险公司的“门道”。
1986年,开始“懂行”的马明哲向袁庚建议成立一家商业保险公司,他汇报了5分钟,袁庚说“可以,具体怎么做?”马明哲随即拿出准备好的、模仿袁庚行文风格的信件,袁庚详读后略作修改,马明哲便带着信前往北京,单枪匹马“走审批”。
2年后,平安保险正式成立,这家公司带有显著的蛇口“改革”气息,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保险公司。多年后,它和招商银行一起,成了袁庚履历表上最辉煌的“作品”。
【马明哲的雄心】
作为项目很长时间内的“唯一工作者”,年仅32岁的马明哲成了平安保险的董事总经理。
当时的平安是一家很小的公司。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此前经手审批了平安,后来他到蛇口考察招商银行,出来时看见马明哲西装笔挺地站在外面。马明哲说:平安就在马路对面,您一定要过去看一看。
“那实在是一家太小的金融企业:矮矮的一个楼层的门面,几百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十几个员工。”刘鸿儒说,因为“小”得很特别,所以他一直记忆犹新。
一共12名员工,加上马明哲是13个人。公司有3台电脑和一辆自行车,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印保单。马明哲对大家说,“生于抗美援朝,长身体时自然灾害,读书时是‘文革’,参加工作遇到上山下乡,经历过这四部曲的磨练,现在的辛苦不算什么”。
团队规模小,工作任务很重。早期,平安的业务有“很硬”的保障,虽然是股份制企业,但是平安是国资控股,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
工行为贷款企业提供保险代理的业务中,不少单子给了平安,招商局的保险业务虽然不多,但能为平安员工解决户口问题。成立的第一年,平安的年营收418万元,利润190万。
早年的马明哲是一把利剑,锋芒毕露,不像现在这般内敛。金融圈盛传一个段子,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曾在多位国企老总面前对媒体说:我42岁时就当了行长,你们呢?马明哲听后一乐:我28岁(平安筹备期)就当上了全国第二大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你王雪冰42岁当行长,也真不容易。
平安赚“安稳钱”的格局不足以承载马明哲的雄心,他不想“靠体制给单子”缓慢发展。那段时间,马明哲经常出去考察,学习经验。在台湾,他发现寿险的发展空间比商业保险大,而国内该市场几乎是中保人寿(中国人寿前身)一家独吃。在香港,他发现银行除了存贷、信用卡,还能代销证券、保险,又萌生了做综合金融的念头。
雄心很大,转型很难,体制内的身份是“金牌”,也是桎梏。马明哲是总经理,但很多事情他做不了主。人事上,他得遵从招商局的安排,新的商业计划,也得经过层层审批,中间随时可能“被毙”。
马明哲做了两手工作,一是先发展容易通过的寿险业务,二是股份制改革。成立第2年,平安从地区性保险公司攻向全国,从产险进入寿险,率先在全国开展个人寿险营销,发展势头势如破竹。
股改方面,当时深圳不少公司采取员工合股基金持股模式,董事会批准了以马明哲持股为主的员工合股基金,但他转手将这些股份分给了近2万名员工。
集体持股计划发展至2004年、平安登陆港交所时,员工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14.5%,上市时,集体持股计划催生了平安内部超过2万名受益者,包括一大批千万富翁。这次IPO中,平安融资143亿港元,创造了年度亚洲最大的IPO。
【“我情愿给人家下跪”】
股权变更后,马明哲得以掌控全局,平安开始划出一条令人惊叹的曲线,这条线的开端,是全力追求综合金融。
平安最先打开的“新路”是证券,深交所成立时,平安同步设立证券部。那时候所有金融行业都统一归人民银行管辖,没有分业经营的概念,各金融企业都是哪里有利润就一股脑挤进去,出现新的金融产品马上复制、开战,导致金融秩序混乱、金融市场失控。
国务院在1993年颁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监管部门对平安的要求是:没有完成分业前,不审批新的产品和分支机构。
在政策出台不久前的平安员工大会上,马明哲刚刚明确了平安的发展战略:一定要朝金融控股这条路走下去。那一年也诞生了他沿用至今的“口头禅”:做XX,我们别无选择。
马明哲自认继承了“蛇口精神”,精神之一是民主、人人皆可发声。员工大会上,有人提出质疑:保险势头正火(是年保费收入2.6亿),综合金融政策难度大,为什么非要做?
马明哲回答说:综合金融是全球发展趋势,是未来的必然之选。“平安的唯一选择是顺应客户的需要,顺应市场变化,无论什么行业,只有顺应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企业才能生存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能力。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宝贵,他们需要一种能省时省力,多元化、个性化、一站式的服务。这些,只有综合金融能够做到。”
他的这番分析,几年后被同行挖出来热议,马明哲也第一次有了金融“将来时”的称谓。
不过确定该战略之初,马明哲在业内仍是褒贬不一。他确实很能干,但似乎总和政策“对着干”。金融整顿风声最紧的时候,马明哲也不愿意放手,除了产寿险两项主营外,他还加大整合证券事业的力度。
马明哲非常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自己是顺应政策,在寥寥的对外发言中,他言必提及政策、法规。他常和平安管理层说:你不能逆势而为,我们不是盲目创新。而他所谓的“顺势”,指的是金融产业未来肯定得通过交叉销售来降低成本,满足客户,这是大趋势,文件规定会因此而变。
不过在当时,他的这种说法比较“可笑”,因为怎么看他都像个“刺头”。
监管部门的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说:“保险公司就应专注在自己的保险上,把产险业务、寿险业务统统分开,信托、证券都剥离出去!有些人要搞什么综合金融?不是时候!”会场上,几百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指向马明哲。
“枪打出头鸟,你要是随大流吧,也没什么压力。但是你要想有所作为,走到大流前面的话,就会有不同的看法。”马明哲说。
他应付监管部门的策略之一是“拖”:只要没有红头文件明确马上撤掉、撤出,就先干着。
“拖”是很难的,马明哲一度内外交困。他求见监管部门领导,提出“只谈五分钟”都遭到拒绝,为了见领导一面,他在街道上站了几个小时,从晚上到深夜。
这种情况下,平安内部也开始动摇。有管理层选择离开,有人劝他放弃综合金融的想法,还有人觉得太憋屈:你成天在外面磕头作揖,为了说上几句话,站街上等到半夜,值不值?马明哲闻言后回答:“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我情愿给人家下跪!”
如今看来,如果没有马明哲的“顽固”,平安将是一家完全不同的企业。
2002年,国务院批准中信、光大、平安为3家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时至当下,平安已经手握普遍意义上的“金融全牌照”(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全牌照”企业之一。
这些门票,是平安从亿元级别跃升至7744亿年营收的根基。
【过桥理论】
马明哲的“全牌照之旅”,和他的另一条主线——持续借用外力息息相关。
总设计师邓小平形容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马明哲则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条“过桥理论”:假如河上有桥,我们就不必摸着石头过河,付一点过桥费就可以快速通过,这样既赢得时间,又避免风险。
马明哲的“桥”是指外部借力,一是引入外资,二是聘请外籍专家。
引入外资,使得平安股权变更的过程很复杂。1993年,平安的股东数目增加至114家,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进入,工行、中远集团、招商局等因国家政策相继退出,汇丰入股成为平安第一大股东,后正大集团又强势杀出,全盘买下汇丰所持股份。
2003年实施准MBO后,平安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一家非国有企业。此后,不论股权如何更迭,马明哲始终是这家金融巨头的“话事人”。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1994年入股平安,这是马明哲长期“追求”的结果。
几方间的谈判挺挫折。第一次和摩根谈判破裂后,马明哲把团队拉到一个大排档吃饭,大家兴致不高,马明哲点了一支烟,悠悠地说:“看来,拿外国人的钱不容易啊。”
这次谈判持续了一年,最后对方以每股净资产的6倍价格进入,随后平安又引入了高盛。高盛前执行董事胡祖六回忆称当时的平安只是一个“稚嫩瘦弱的小企业”,但是在这家企业身上,高盛做了中国境内的首笔直接投资,这也是国内金融机构引进外国资本的最早案例。
马明哲希望从外国人手里拿到的,不仅仅是钱,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给平安在治理和内控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平安向监管部门上报的集团控股模式,即由一个集团全资拥有(或控股)产、寿子公司和投资子公司,通过控股公司进行分业的模式,据称就是由马明哲和摩根士丹利共同研究出的应对政策“妙招”。
在这个模式下,平安用10多年时间完成了产险、寿险、证券、信托多元金融业务的布局,一路突飞猛进。马明哲在2004年拿下了最后一块高地——银行,平安先后并购福建亚洲银行、深商行,又在2012年以“不惜代价”为决心,“鲸吞”下了资产1.37万亿的深发展。
保险吞并银行的大案,在中国很少见,马明哲却在8年间,让3家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
银行版图是平安综合金融宏图发展的缩影,整个过程看似势不可挡,实际一直在“走钢丝”。大战中,平安既有和花旗、法国兴业“刚正面”的保卫战,又有静等政策、随时调整方案的“步步惊心”,“平深恋”更是几经周折、满城风雨。
期间,周围人称马明哲的状态很复杂,经常是“昨天还精神抖擞,第二天走路都有点歪扭”。
【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
平安能够踏着钢丝急速奔驰,背后的团队功不可没。马明哲对于求贤极度“饥渴”,平安副董称其做什么都“抠着时间”,只有见人时格外大方,而且马明哲看人不拘一格,各行各业的精英他都要。
平安的求贤计划始于1996年,麦肯锡首席顾问张子欣是首员大将,其后,安达信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汤美娟、林肯金融集团高级副总裁史蒂芬-迈尔……平安在数年内吸纳了50多位外籍精英进入管理层,这个数量占国内保险行业的90%。
再之后,梁家驹、理查德-杰克逊、费莫雷、吴世雄、计葵生等业内“大拿”前赴后继,2009年时,平安的前100位高管中,有60位来自海外。中国大型企业中,平安的国际化程度始终位列第一。
财经作家秦朔曾分享见闻称:马明哲求才若渴,谁在行业里冒尖了就会被他盯上,他可以让猎头公司的高管在你办公室楼下的咖啡店上班,一两个星期天天找你说喝杯咖啡,从来不怕被拒绝。
陆金所的CEO计葵生回忆称,麦肯锡的老同事曾告诉他:如果一个外国人想来中国做金融,最好的选择就是平安。于是计葵生选择和面见马明哲,后者用100分钟说服了他。
为了说服这些人才,马明哲下足了功夫。有着亚洲保险之父之称的梁家驹,加盟平安前已经衣食无忧,每次和他见面,马明哲都要事先准备几个小时,从民族大义谈到责任与使命,最后才打动梁家驹。
马明哲为这些外籍专家提供世界500强顶级经理人级别的薪酬,平安的人力成本也因此为国内业界之最。但马明哲认为这些付出很值得,“他们为平安带来的收益,足够平安为他们发500年工资。”
平安旧总部大厦有两尊雕塑,左边是孔子,右边是爱因斯坦,马明哲希望藉此彰显平安中西方融合的企业文化。
这座大厦刚竣工的1996年,大厅里立着的还是孔子和牛顿。2年后,一位美国记者到访,看到雕塑后很好奇:为什么是牛顿而不是爱因斯坦?在西方,爱因斯坦更代表现代文明。
马明哲听后一愣,没过几天,平安员工发现大厅里的牛顿换成了爱因斯坦,马明哲居然听从了美国记者的意见。孙建一借这个故事评价马明哲:只要是好的,就可以影响他。
马明哲和外籍专家团队之间关系也是如此,他给予对方高度信任和自由。主管投资的叶黎成在2008年投出了680亿元,马明哲没有参加任何一个项目;公司的财务,十几年没有找过马明哲签字。
但同时,马明哲在平安又是“一言九鼎”,他的意见,管理层都很认可。《中国企业家》曾专访孙建一,马明哲“陪聊”了一会儿。期间孙建一想抽烟,刚拿出烟盒,见马明哲做了一个轻微向下的手势,随即将烟送回口袋。这篇报道称“马明哲已深入平安灵魂,你可以在随时、任何一个细节感到他对平安的掌控力”。
大家都服马明哲,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本身就是专家。马明哲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但自从进入平安后,他始终保持学习和进修,不仅考取了金融学博士学位,还成了南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马明哲有句名言: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平安每进入一个新领域,他都是第一个进去研究的人。找领导、和外资谈判,也是他带队打头阵。业内曾评价称:一个人弄懂一个行业已经不容易,马明哲是保险、银行、信托样样精通。
马明哲负责“0到1”,其他人负责“1到N”,确立了方向,他便放手交给其他人。“他能看到远景。”平安银行前行长理查德-杰克逊说,“我们这种人看事情是看风险和困难,他看到的世界、想到的事情,是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
【Change Or Die】
孙建一曾说:马明哲三十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工作13到15个小时,永远带着强烈的危机感推动创新。
马明哲很喜欢谈错误,有媒体分析他是典型的疑惑型性格,充满忧虑。华为的任正非被认为是同一种性格,华为成就世界级企业的同时,任正非始终紧锁眉头,几乎不谈华为的辉煌,只说“华为的冬天一定会到来”。
马明哲曾经历寒冬,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一度身陷困境。是年,中国平安提出了巨额再融资方案,被认为彻底击垮了A股市场,其股价一跌再跌。几乎同一时间,媒体大幅报道马明哲的天价年薪,他第一次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迎接他的却是熊熊怒火。
马明哲本可以就此作出解释,其当年的年薪中,80%以上来自2004年的期权,工资占比不足7%。孙建一曾劝马明哲出面说明,后者随即反问:“为什么说呢?我又没做错。”
嘴上虽“倔”,但外界的言论并非没有效果,2008年起,马明哲决定实行“零年薪”。几年后,再被问起此事时,他的态度也变了很多。“骂得也有一定道理。”他说,“一个民办教师一个月才200多块钱,马明哲拿10万块钱也是多了。大家所处角度不同。我们国家收入差别太大,(争论)避免不了。”
如果说薪酬争议是清者自清,马明哲可以由着性子不做理会,那另一起“事故”则真正让他焦头烂额。
2008年1月,平安以近22亿欧元入股比利时富通集团4.99%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这笔交易曾被视为一笔精明的抄底和国际化投资,但不到1年,金融风暴侵袭欧洲,比利时政府将富通收归国有又拆卖,导致富通股价一落千丈。
这笔投资因此成了平安迄今为止最惨痛的一次失利,集团亏损近百亿。
此役催生的恶评可想而知,外界质疑平安的风控有问题。但实际上,“平安除了富通外,在这么多的金融行业基本上没有损失过。集团的坏账率千分之一都不到。平安是做保险出身的,对风险的考量,我们还是比较谨慎的。”孙建一说。
那是马明哲最艰难的时候,他和朋友自嘲称“死皮赖脸地熬着,不知道能顶多久”。这之后,马明哲的烟瘾更大了,一天至少抽两包烟。到了晚上,他要靠三片安眠药才能入睡。
股东大会上,马明哲承认这是一次“严重的错误”,但他依旧顶着众怒,认为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没有问题。
有评论称马明哲是“死鸭子嘴硬”,但这一说法很快销声匿迹。2009年,平安集团的总资产9357亿元,2012年6月,这个数字上升至2.6万亿,2017年又蹿升至5.98万亿。这个速度不是恢复,是飞跃。
挺过2008的马明哲,危机感越来越强。他曾多次告诫平安上下,“Tomorrow will never come(不要幻想明天)”,2010年,他又在内部说:互联网浪潮下,金融产业是“Change Or Die(非变即死)”。
那时候,主流金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比较抵制。一方面,金融产业多年“躺着挣钱”,碰上竞争对手很不开心;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风控、制度化领域确实有很多不专业之处。
但马明哲说:平安是互联网金融新来的“小伙伴”,要向BAT等优秀前辈学习。平安好医生CEO王涛曾回忆,第一次见马明哲时,他发现这个60多岁的老头对互联网的理解,超越了业内的绝大多数人,而马明哲做“医网、药网、信息网”融合的想法,10年前便有了。
马明哲对于互联网的思考,催生了众安在线、陆金所、平安好医生等一系列全新业态。他和马云、马化腾并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三巨头”。其中,马云上榜靠蚂蚁金服,马化腾靠微信红包,马明哲则靠一长串企业所组成的庞大事业群。
很难统计清楚马明哲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做了多少事情,他自己都在业绩发布会上调侃称“平安做了这么多互联网金融,外界看起来好像有点乱”。
从早期的陆金所、壹钱包,到平安好医生、好车、好房,再到平安付和万里通、一账通、前海征信……平安的互联网版图几乎随时都在更新。
新事业层出不穷,但马明哲的心里有本明白账。他称平安就是两个聚焦,分别是“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2017年,在两个聚焦的基础上,他又提出,平安要站在新起点,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提出这个口号之前,平安已经拿出了足够多的科技硬货。马明哲明确要求集团每年在科技领域至少投入百分之一的营收,2018年11月,中国平安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平安已累计投入70亿美元用于科研投入,预计未来十年的投入将达1000亿元(约150亿美元)。
这些投入培养了超过2万名科技研发人员,在金融、医疗专利方面,平安申请超过3000项。
他们给业界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金融世界:车险在线理赔申请,30分钟内赔款到账;人寿签单通过“黑科技”认证,实现“秒级”签约;离退休老人通过平安“城市一账通”APP,只需“刷脸”即可在线领取养老金……
除金融本身外,平安的科技还辐射向了多个行业,比如,其全球领先的人脸识别技术,被应用于多个机场和大型公共设施的安保;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务、财政、安防、医疗、教育、房产、环保、生活八个关键领域,平安均有深入布局,对于智慧生活有着提纲挈领的贡献。
【“马明哲只是一个打工的”】
互联网与各项新技术,持续将平安隐于水下的储备托举而出,而在可见的部分,马明哲几乎都做到了最强。
除了四大“独角兽”,在汽车服务领域,平安还通过汽车之家、平安产险、平安好车主,覆盖C端的车主;通过汽车经销商平台、新车二网平台、二手车交易平台,打造了汽车服务生态圈。地产领域,超过300家开发商,正依托平安好房和房产交易所做大规模,共同构建了地产的金融生态圈……
伴随生意规模做大的,还有平安的公益项目。在近两年的新年致辞中,马明哲频繁提及的,都是扶贫。
2018年他表示:”以公司成立三十周年为契机,中国平安将正式启动总公益投入为100亿元的’三村建设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
该工程包括100亿元总公益投入、1000亿元免息贷款、1000家乡村诊所、10000名乡村医生、1000所乡村小学,以及10000名乡村教师。
2019年他又表示,今年将”会成为平安’三村智慧扶贫工程‘的攻坚之年”。
“饮水思源,我们一直以实际行动诠释’回馈社会、建设国家‘的企业使命。”
每个突破的背后都是一门大学问和一堆烦心事。计葵生称陆金所成立初期,处处都是矛盾和冲击。他和马明哲找了三类人:一类做互联网,一类做金融,另一类只负责沟通双方,陆金所这才起步。这之后,还得不断试错和“转舵”。
“马明哲是一个很理性且很有危机意识的人,一直关注市场变化。”联手期间,计葵生认为马明哲最难能可贵之处,是能及时承认错误并且调整方向。“平安支付曾买了两个牌照,但发现支付宝和财付通的优势已经很难逆转,于是马上改做中间阶段。陆金所也曾做了半年的小贷公司,不成功就及时停掉。”
做了5年陆金所,计葵生的“自信心爆棚”。身为美国人,他觉得过去10年间美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苹果。而现在,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同样的机会,“再过5年,全世界都会来学习中国在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经验。”他说。
互联网与科技领域的强势,正催生平安出现更多的“马明哲”。中文倍儿溜的计葵生是平安的新名片,平安好医生的王涛也备受媒体追捧。
马明哲应该很欣慰这样的局面,因为他从不想出面“代表平安”。在他看来,自己为企业宣传是对平安的不负责任,因为“一个人在这个位子上迟早要离开,不能把个人的兴衰跟企业绑起来”,他马明哲只是一个“打工的”。
马明哲确实只是“打工仔”,一手创立中国平安的他,仅持有非常少量的股份,这还是证监会为了维护市场稳定、鼓励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背景下,马明哲和其他管理层,用自己的长期奖励从二级市场公开买来的。
“马明哲在尽量淡化自己的烙印,他希望把平安变成一个职业经理人运作的集体产物。”一位平安前高层说。
马明哲对于自己的定位是:平安创立100年时,时任CEO谈起历史时会说,我们最早的CEO叫马明哲,那家伙干得还不错。
平安离百年还有很长的路,马明哲终究会离开。但在大多数人看来,平安从0走到全球保险集团市值、品牌第一宝座的30年里,这个拥有超过180万名员工和寿险销售人员的庞大帝国,核心人物有且只有一个马明哲。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 上一篇:关于成功励志的名言警句
- 下一篇:茧子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