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描写环境优美的句子
时间:2022-04-11 22:0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桐婳小屋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兰亭集序描写环境优美的句子
1. 描写环境的优美的语段
1、兰亭集序 王羲之
(评价:文美字妙,绝世佳作)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2 与朱元思书
(评价:全文皆写景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此外,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苏东坡的《赤壁赋》皆有写景名句,且因寄托高远,故都是千古名篇。
自此,岳阳楼天下闻名,赤壁有了“文武之争”(苏东坡)的文章造就了一个文赤壁。
《岳阳楼记》摘录: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5. 另外,楚辞写景,用辞极为华丽,也可以参考。
代表人物有 屈原,宋玉等。
随笔:王羲之《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书法佳作
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临河序》等,向来以书法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而著称,其字体矫健遒丽,该字帖有极为传奇的经历、神秘的结局,其魅力,历经岁月不曾减损。而与其字体相互映衬的,是此文章之美。从文学角度看,它是一篇借景抒情、叙事抒怀的散文,此文简淡玄远,内容与意境及内涵丝毫也不逊色其书法之美。
还是再回到《兰亭集序》这一文章当中吧。文章的开篇固然美矣。叙事简洁,写景隽永。一开篇,时间地点人物俱齐,写景方面,写山写水,一景仅用一字形容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仅12个字,就把兰亭的地理环境、周围景物及特点概括出来,文字凝练,描绘传神,让人读之如同穿越时空,眼前之景历历在目,彼时情景,恍如身临其境。写天气,则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8个字。之后立即转入对“宇宙”之感慨,过渡自然紧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美之盛”之句子,则显示其立意之高远。此段可见作者文学功底与天赋才情。
末两段的议论有争议,甚至有人认为是伪造。以我个人为例,初读《兰亭集序》,我惊叹于作者叙事写景之凝练优美,尤其写景之句:“茂竹修林”等不过寥寥十来字,写出彼时景物情致,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以至觉得世间也不少写树竹清幽、天气晴好之散文,但仿佛都没有那寥寥十来字来得简练清峻。彼时念至末两段,不免觉枯燥冗长,奥涩难懂,颇有不解其中味之感叹。然而,随年龄及阅历增长,重读之,再读之,虽然依旧觉得拗口,不那么工整,但有一种哲理性的东西在里面,如果删除,也依旧可算一篇好短文,但不知为何,总觉得味道大减。
读此两段,恰如饮绿茶,初入口,觉苦涩,重读,依旧晦涩,但时时读之,竟渐渐有所感悟,颇让人回味甘长。我细细思索这其中缘由,大约有如下原因:
其一,此二段“立意深远,引人共鸣”。古人云:“文以载道”,《兰亭序》在后两段写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亦写:“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作者慨叹人类生死无常与写宇宙之大、品类之盛,慨叹情随事迁,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至。它写世间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结局、都能感知到的宇宙盛大,都无法逃脱的无奈命运。对于人类而言,面对宇宙苍茫的惊叹,面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面对生之开始死之结束的无可逃避,有心有情之人皆会发出类似感慨,这样的议论,立意高而深远,也能引人共鸣,而且这种共鸣会随着一个人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而加深,会越来越“深以为然”,把慨叹化为文字,文字中便多了一份“深邃”。
其二,此二段“议论深刻,不落俗套”。古人说:“画龙点晴”,在艺术创作中,“点晴”之笔至为重要,有时点晴之处是最简短最快速的一笔。而《兰亭序》却并不遒循这一规则,冗长的议论,字数远多过叙事写景,议论冗长,这在散文创作领域,是大忌。打破窠穴,违背常规,有时是冒险的,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但是,有时也能推陈出新,获得成功。《兰亭序》便是推陈出新之例。
《兰亭序》一文,它的违背常规的神奇笔法无疑因其深刻获得不一样的味道。细细评读,竟愈来愈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的确是不落俗套的好文章,立意开阔,说理新鲜,但凡说理者,若是为人保守陈旧胆小卑弱,议论有可能粗俗或僵化,但王羲之是个字与文俱佳且性情洒脱之人,长篇议论,有其清隽辞藻、深刻立意、开阔视野三点作为支撑点,禁得起读者的评读与时间的检验。不拘陈法的写作,犯忌的写法,也能写出一篇千古佳作。这是得益于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人生感悟,自然还与作者的天赋才情及不羁的创作个性、充沛的创作激情有关。或许此文是天、地、人三者的奇妙结合——这实在是千古难逢的时机——成就了这美千古奇文。偿若这二段所写是另有他人,那么,这“续作者”堪称是与王羲之同等级的大咖写手。
兰亭依旧,时光不再。遥想那永和九年之暮春,这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一觞一吟的情景,昔日王羲之一行人“曲水流觞”的画面与意境令人神思,他们把所吟写的诗歌集结成册,再由“大咖级”的书法家王羲之写下千古第一帖的序,那段历史也堪称文艺史的可圈可点的一大手笔啊。
但不知那骨灰级的王羲之粉丝——唐太宗李世民,是否仅为其书法之美而傾倒?不知是否也曾赞叹过此序文章之美?如此书文俱佳的艺术作品,被称作“宇宙之谜”,好像也不觉得过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