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关礼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2 01:3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舞文弄墨的孙老师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论语有关礼的名言警句
1. 论语中关于礼的名言
礼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享礼,有容色。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 请问《论语》里关于“礼”的名句有哪些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4.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8.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9.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0.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3.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1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6.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17.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1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9.“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21.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3.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4.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25.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26.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27.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28.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29.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3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3. 《论语》里关于“礼”的名句有哪些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2.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4.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8.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9.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0.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1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1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1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6.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17.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1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9.“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21.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23.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4.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25.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26.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27.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28.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29.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3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 论语中关于礼节的名句要6条 谢谢大家 麻烦了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4.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8.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9.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0.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3.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1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6.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17.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1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9.“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21.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3.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4.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25.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26.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27.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28.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29.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3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5. 关于礼的名句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论语》 言顾行,行顾言。 ——《礼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礼记》 言必行,行必果。
——《墨子》 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苟》 失信不立。
——《左传》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芬,则与之化矣。
——《大戴礼记》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资治通鉴》 不能感人,皆诚之未至。
——宋·朱熹。
6. 有关"礼"的名言警句,要出处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7. 孔子的礼貌名言名句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8. 有关孔子说的关于礼和信的名句,越多越好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9. 论语中关于礼的句子和解释
1、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思: 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仁德当做最有利的生活规范。
2、子曰: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意思:仁 心之善、礼 行为之善、由心而发的礼 是为真礼也、仅仅就礼而礼的 是为虚礼也 、一人 如 仁礼俱在 则其人善、一人 若 仅礼无仁 则其虚伪也、一人 若 只仁弗礼 则不拘礼而其性爽也、一人 若 无仁无礼 非人禽兽也
百度知道
10. 关于礼仪的名人名言
礼仪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论语解读:论语之礼篇
孔子所面临的社会是礼崩乐坏的社会。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这就是说,那个社会的现状,一是居上不宽,即身居上位的那些贵族、世卿,乃至于君主,都是不能宽厚待人。也即是"无德"。二是为礼不敬,即在行礼的时候不严肃。此是"无礼"。三是临丧不哀,即参加丧礼的时候不悲哀。此是"无仁"。照直说,就是不讲道德,不讲礼节,没有仁慈的社会。思古观今,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简直是时代发展的翻版,是古老历史的重演。孔子用三个字"宽"、"敬"、"哀"讨论了过去的现实。并且发出了"吾何以观哉?"叹息!这样的社会必须改革,这个的人性必须改变,在寻觅中孔子找到了答案是,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用礼乐来规范这个社会。
《论语》
一、礼的根本
在谈到礼的时候,孔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认为,礼是一个大的问题。对于生活而言,礼是节俭,而不是奢侈。对于丧事而言,是发自内心的悲戚,而不是形式上的周到。通过这样的言论,孔子回答了"礼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他认为,礼节仪式只是礼的表现形式,重要的还在于礼的根本---在于内心。礼的根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情感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规范。具体说,对于平时生活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对于丧事而言,与其注重仪式讲究周备,而不如从内心里真正地哀伤。礼的根本,对于今天而言,是真正有用的。小的时候,听人们说过一句话,"在生活上要向最低的同志看齐,在政治上要向最高的同志看齐",要时时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可是,在人们已经基本走向富裕的今天,有些人大开奢侈之风,崇尚铺张浪费。尤其是在对待老人的丧事上,在老人的有生之年不养,死后却大讲排场的现象,还存在有为死人高价购买墓地等现象。这些都是错误的。
山川行舟图
乐曲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礼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乐曲也应该符合礼义规范,成为礼义规范的一个不可分离的部分。今天,乐曲应该起到规范人的情感或鼓舞人们奋发向上,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乐曲,也是发泄自身不合适情绪的一种方式。但乐曲是外在的形式,它的根本在于"仁"。因此,礼的根本是在于内心,在于内心的仁。那么,怎样才算是"仁"呢?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仁"的实质就是中庸的思想。就是快乐而不过分,忧愁而不哀伤。过犹不及,中庸,才会达到心神和谐。
对于人而言,礼的作用是巨大的。假如每个人都能够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犯错误的人就少了。因此孔子说:"以约①失之者鲜②矣。"。
江河行舟图
礼还发挥着调节君臣关系作用。当定公问孔子君臣如何相处的时候,孔子回答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说,君主应该用礼的规范去使唤臣子,而臣子用忠心去侍奉君主。这是君臣之间相互关系的限定,是调节君臣关系的规范,也是君臣应该遵守的规范。
礼乐还发挥着调节国与国关系的作用。孔子说,"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礼让能否成为国与国交往所坚持的原则。他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礼乐的确具有并发挥着国与国交往所坚持的原则。
腊梅迎春图
那么,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或对待外界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认为,对于外界的态度,既不要主动地去接近,也不要主动地去疏远,只是遵照规定的礼仪去做。这样就会既不厚此薄彼,也不厚彼薄此。这即是说,对待外界的态度是公正的、友善的。公正的、友善的去对待外界,并且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
二、不可超越规定
孔子认为,对于礼而言,是不能超越规定的。孔子在谈论季平子超越规定,让六十四人在庭院中舞 蹈的时候,就说"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认为,这是一种不可容忍的事情。
老者问路图
按照周礼规定,天子才可以享用八佾,诸侯可以享用六佾,卿大夫可以享用四佾,士可以享用二佾。而季氏是正卿,按照规定应该享用四佾,而季氏却享用八佾,是超越了应有的规定。孔子的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在今天,虽说改革开放,但超越职分所规定的行为确实很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譬如干部工作用车的超标,既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浪费,也影响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俗话说,吃饭穿衣看家底,一些家庭里在开支上超出了自己的阶层的限制,既造成了家庭经济上的拮据,又可能助长子女铺张浪费的观念。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许多"富二代"的个例,反映的就是这样的问题。过早地过分地让子女享受,必然造成子女思想意识的错乱,助长子女的不劳而获的意识,助长子女的攀比思想,而唯独带来不了子女的奋斗意识,创业思想,这是教育子女上观念的误区。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管仲之器小哉!"、"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在孔子看来,管仲有三个缺点,一是气量小,二是生活奢侈,三是有超越礼数的行为。这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以致于让孔子发出了"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的反问。(待续)
日照群山图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服务员名言警句
- 下一篇:平常心生活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