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两句名言
时间:2022-04-12 09:1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图说三国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孔子两句名言
1.孔子名言两句
一、孔子劝学名言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5、有教无类。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1、不学诗,无以言。
2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2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4、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孔子的2句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小不忍则乱大谋
3.给我两句孔子的名言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名句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孔子语录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语录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 小不忍则乱大谋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名言
4.孔子有没有说过一两句名言
孔子的名言中心思想是仁,仁字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爱人。
关爱别人、疼惜别人、包窑别人、原谅别人。当一个人心里有别人存在的时候,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开始。
孔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人格成熟的人。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2.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翻译】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
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3.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翻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4.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翻译】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5.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翻译】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孔子说了2句名言,一句是“朽木不可雕也”,后面一句更狠
春秋时期的某一天,孔子端坐在学堂的软榻上,准备授课。低头一看,学生们都齐聚台下,正襟危坐,只有宰予的位置上空空如也。孔子很生气:这显然是藐视尊长!他老人家亲自去找逃课的宰予,没想到,宰予同学正赤膊躺在家里,呼呼大睡哩。孔子勃然大怒,骂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时至今日,老师和家长还常拿这句话叱骂孩子,宰予也算是“功不可没”了。
这句评价,可真够狠辣的,简直把人一竿子打死,不留余地啊!孔夫子看来是对宰予这个学生,彻彻底底失望了,他好像一截没用的烂木头,随波逐流,不思进取,不能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或器具啦,只能用来烧火煮饭。当然了,孔子对宰予这么来气,旷课睡觉只是一个导火索:宰予这个人,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家伙,口无遮拦,不拘礼法,有时甚至还要口头上挑战孔夫子的权威和主张,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难怪孔子这么发火。
有一次,孔子搬着“周礼”教育大家:父亲去世,应当守孝三年。宰予同学有意见:“夫子啊,父亲去世,需要守孝三年,这也太长啦!您想啊,这整整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披麻戴孝,住在坟地里,什么官职也不能担任,什么事儿也干不了,跟行尸走肉一样,谁来维护周礼呢?所以呀,我觉得父亲去世了,只守孝一年就好啦!”孔子听的都呆住了,迟疑半天,才回答:“你要是觉得心安理得,没心没肺,随便你吧。”孔子心里有气,认定宰予同学是一个刻薄寡恩、伶牙俐齿的坏小子。
还有一次,宰予跟孔子抬杠:“夫子啊,假设,有一个仁者不小心掉到水井里了,您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会跳到井里救人吗?”宰予这小子是真坏,弄个陷阱捉弄老师。孔子如果回答“不跳”,那就是见死不救,没有“见义勇为”,不算是个真君子,如果答“跳”,又显的是个傻瓜。孔子犹豫了半天,回答说:“我在井边拉个绳子救他好不好?”表面上,孔子不露声色,内心里对宰予这个讨厌学生恨的要死。
实际上,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问题:宰予这个“坏学生”,热衷抬杠,脑子灵活,让老师下不来台。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学生存在,才能让孔子有“危机意识”,更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学问和道德,免得给坏学生抓住把柄,被世人嘲笑。事实证明,宰予不是一段“朽木”,而是一个有成就的学生,后人将他位列“孔门13贤人”之列,此后的历朝历代,宰予被追封为“齐侯”、“临淄公”、“先贤”,也算是水涨船高、殊荣无限了。不知道孔子泉下有知,对宰予同学的评语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文献出处:《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