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弱名诗名言(关于保护弱小的诗句,名言,成语)
时间:2022-04-12 09:2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历史沉淀的理性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保护弱名诗名言(关于保护弱小的诗句,名言,成语)
1.关于保护弱小的诗句,名言,成语
林语堂说:“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叹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人得一生,不得再生”(《太平经》) 《太平经》:“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壹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张闻天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肖伯纳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西塞罗。
2.求保护弱小的名言
手下留情,足下留情。
小草刚钻出地面,请自觉保护弱小。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 美。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尊老爱幼,保护幼小,弱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童幼无欺 ,童叟无欺
3.▲求【社会需要保护弱者】的名人名言或观点▲
西塞罗关于国家的起源的学说如何?
西塞罗认为,国家不是弱肉强食的产物,而是人们为了共同利益和有过德行的生活的聚合体,是为了善与功利而合意的产物,是人不好孤独的天性与利益的产物。因为强者与弱者的地位随着时空的不同是交替的,因此弱肉循环是循环的,因此国家的产生就有了合意的基础。国家是为了保护弱者,促进共同利益而成立的,否则国家和法律是没有利益的。
角度不一样,支持的自然也不一样。进步的认为保护弱者可以进一步体现社会的关怀
和更好的发扬人道主义。退步的觉得保护弱者虽然好,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提供了滋生犯罪的温床。谁能保证弱者个个都是无辜善良的好人?对弱者过分的关怀和保护只会让他们更“弱”的生活在社会最地层。。。。我想还是在于什么样的弱者需要保护
而且即使要划分弱者强者,那么划分的标准又是什么?从历史上种种对于某个或某些群体的人的歧视制度和道德渊源来看,无非是两种情况,
一是先天或后天身体缺陷和个人发展远远落后于普通人的被视为弱者.如果按照身体缺陷来界定,那么霍金必定是废人,姚明现在看是个成功的强者,以此标准幼年就可以因其一只耳朵聋是否可以确定他是弱者了呢?以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经历来评判,现代更多表现以教育背景,学历和工作经验的划分个人强弱,这个似乎也无须论证其荒谬性,Bill Gates和dell都是从学校退学创业,起初恐怕也没有人将其视为强者,然而他们最终获得巨大成功的!!再如宝洁公司对于应届毕业生格外亲睐也可以证明一个即使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经过培养也可以成为一个完全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即,弱者成为了强者!!
二是以成败论英雄,然而无论成败只能是依据历史,然而过去的成功并不能证明他在未来也可以成功,过去的失败也不代表他就不能获得成功,而且成功本身也并非全是实力的体现,也有一定的时运成分!历史的成败只能做为考察一个人的参考,而不能作为评判人的最终标准!例如很多公司在选择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反而会亲睐一些有失败经理的人!
由此可见,强者和弱者是相对而言,在更强者面前,强者也成了弱者,在更弱者面前,弱者反而成了强者!!而且强弱也是会互相转化的,或者说强弱是人在一生中反复处于的不同状态!!由于人的可塑性,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强者也会成为弱者,弱者也可以成为强者.
而从整个社会制度的角度,既不是要只维护强者的利益,从而抑制弱者公平成为强者的机会;也不是要白白去养一些以弱者自居不劳而获,打击强者的积极性.而是要保持一种公平的转化机制和状态,即人在弱者状态,给予一定的辅助,以保障他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有机会成为强者,同样限制强者,以防止他依靠自身的强势地位以侵犯弱者公平发展的机会!!
注意,这不仅仅是一种公平的机制,也是一种公平的状态!!而不是一些教条的规则!因为公平本来就是相对的
当今社会,有不少人没有饭吃,没有书读,没有房子住,他们吃的是人们剩下来的饭,他们想读书却没有钱,他们想有个好的地方可以安身,却只能露宿街头,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弱者。中国目前的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穷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那些富裕的人,住别墅,开宝马,天天桑那,没事往夜总会跑,左手楼着个小秘书,右手抱着个娇小姐。这些是有钱人,他们的生活是那些穷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其实,弱者是那些穷人,没有依靠的人,也就是可怜的人的代称,弱者,是我们社会上的一份子,也是每个国家乃至民族不可少的一份子。
美国在发达也有弱者,说白了,就是有穷人,我相信这个是宇宙人都知道的。不需要我一在去强调的事实,也不需要我去给大家废话。好了言归正转。我前面所讲的那么多,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清楚明白的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弱者,什么才是我们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什么才是我们社会所要保护的人。
4.▲求【社会需要保护弱者】的名人名言或观点▲
西塞罗关于国家的起源的学说如何? 西塞罗认为,国家不是弱肉强食的产物,而是人们为了共同利益和有过德行的生活的聚合体,是为了善与功利而合意的产物,是人不好孤独的天性与利益的产物。
因为强者与弱者的地位随着时空的不同是交替的,因此弱肉循环是循环的,因此国家的产生就有了合意的基础。国家是为了保护弱者,促进共同利益而成立的,否则国家和法律是没有利益的。
角度不一样,支持的自然也不一样。进步的认为保护弱者可以进一步体现社会的关怀 和更好的发扬人道主义。
退步的觉得保护弱者虽然好,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提供了滋生犯罪的温床。谁能保证弱者个个都是无辜善良的好人?对弱者过分的关怀和保护只会让他们更“弱”的生活在社会最地层。
我想还是在于什么样的弱者需要保护 而且即使要划分弱者强者,那么划分的标准又是什么?从历史上种种对于某个或某些群体的人的歧视制度和道德渊源来看,无非是两种情况, 一是先天或后天身体缺陷和个人发展远远落后于普通人的被视为弱者.如果按照身体缺陷来界定,那么霍金必定是废人,姚明现在看是个成功的强者,以此标准幼年就可以因其一只耳朵聋是否可以确定他是弱者了呢?以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经历来评判,现代更多表现以教育背景,学历和工作经验的划分个人强弱,这个似乎也无须论证其荒谬性,Bill Gates和dell都是从学校退学创业,起初恐怕也没有人将其视为强者,然而他们最终获得巨大成功的!!再如宝洁公司对于应届毕业生格外亲睐也可以证明一个即使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经过培养也可以成为一个完全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即,弱者成为了强者!! 二是以成败论英雄,然而无论成败只能是依据历史,然而过去的成功并不能证明他在未来也可以成功,过去的失败也不代表他就不能获得成功,而且成功本身也并非全是实力的体现,也有一定的时运成分!历史的成败只能做为考察一个人的参考,而不能作为评判人的最终标准!例如很多公司在选择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反而会亲睐一些有失败经理的人! 由此可见,强者和弱者是相对而言,在更强者面前,强者也成了弱者,在更弱者面前,弱者反而成了强者!!而且强弱也是会互相转化的,或者说强弱是人在一生中反复处于的不同状态!!由于人的可塑性,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强者也会成为弱者,弱者也可以成为强者. 而从整个社会制度的角度,既不是要只维护强者的利益,从而抑制弱者公平成为强者的机会;也不是要白白去养一些以弱者自居不劳而获,打击强者的积极性.而是要保持一种公平的转化机制和状态,即人在弱者状态,给予一定的辅助,以保障他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有机会成为强者,同样限制强者,以防止他依靠自身的强势地位以侵犯弱者公平发展的机会!! 注意,这不仅仅是一种公平的机制,也是一种公平的状态!!而不是一些教条的规则!因为公平本来就是相对的 当今社会,有不少人没有饭吃,没有书读,没有房子住,他们吃的是人们剩下来的饭,他们想读书却没有钱,他们想有个好的地方可以安身,却只能露宿街头,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弱者。
中国目前的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穷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那些富裕的人,住别墅,开宝马,天天桑那,没事往夜总会跑,左手楼着个小秘书,右手抱着个娇小姐。这些是有钱人,他们的生活是那些穷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其实,弱者是那些穷人,没有依靠的人,也就是可怜的人的代称,弱者,是我们社会上的一份子,也是每个国家乃至民族不可少的一份子。
美国在发达也有弱者,说白了,就是有穷人,我相信这个是宇宙人都知道的。不需要我一在去强调的事实,也不需要我去给大家废话。
好了言归正转。我前面所讲的那么多,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清楚明白的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弱者,什么才是我们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什么才是我们社会所要保护的人。
5.关于环保的诗句名言
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保护 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 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保护蓝天碧水。
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6.关于环保的名言、标语、诗句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环境破坏后悔恨的泪。
保护环境,人人有则
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人人关心环境质量 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珍惜资源 永续利用
保护环境光荣 污染环境可耻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环境保护
提高环境意识 保护美好家园
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保护环境山河美 持续发展事业兴
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保护蓝天碧水。
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著名政治家曹操被贬为旷世奸雄,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曹操历来被看作篡汉的“奸雄”。特别是随着《三国演义》的普遍流传和戏曲舞台上对曹操造型的奸相脸谱化,把曹操视为“旷世奸雄”的观点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的毛泽东,酷爱历史,娴熟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他总是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分析历史,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正如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所说:“历史学家学的史书不比毛主席少,但是任何一个历史学家都无法与毛泽东相比。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带着他固有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审读历史。他不囿于前人已有的结论,而注意在大量的史料中去芜存精,去伪存真,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独到的精辟见解。这是毛泽东特色的读史。”4000万言的《二十四史》,毛泽东以伟人特有的顽强毅力,30余载数次捧读披览不辍,其中,《三国志》是毛泽东圈点批注评说较多的史书之一。毛泽东探赜索隐,破除迷信,对曹操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毛泽东肯定曹操不作土黄帝,不搞分裂,力促统一的历史功绩。
公元175年,即汉灵帝熹平4年,曹操举孝廉,征拜为议郎。曹操小时候颇为聪明而富于机智,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其父曹嵩乃富豪,以一亿钱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职务,但任职时间甚短暂。司徒、司空、太尉相当于首相、副首相、国防部长,谓之三公,皆为国政中心人物。黄巾起义的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国豪杰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年曹操29岁。当曹操为骑都尉,约等于骑兵团长时,刘备只是军中的一个小队长,而孙权还是个刚会走路的儿童。骑都尉曹操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俸禄二千石。公元187年,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却未赴任,回故乡谯县潜心研读《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籍。公元188年,曹操被任命为八校尉中之典军校尉,掌管中央军八大师团之一。公元192年,董卓被杀,以袁绍为盟主的讨伐董卓阵营几近解体,羽毛渐丰的曹操击败黄巾军,“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具备了与群雄逐鹿天下的实力。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中国,但赤壁之战失利,退回北方,天下呈三国鼎立之势。公元220年,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
毛泽东肯定曹操不作土黄帝,不搞分裂,力促统一的历史功绩。坚持统一还是分裂,是毛泽东褒贬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依据。《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说,刘表曾“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举甲十万。”卢弼在《三国志集解》注说,刘表此时不再向汉王朝“供职贡”,并非法擅自“效祀天地”,服饰器用也仿拟黄帝。毛泽东在此批注:作土黄帝,孟德不为也。毛泽东把曹操和刘表加以比较,贬刘褒曹,表示了对曹操的肯定态度。1959年2月,毛泽东读了《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翦伯赞写的《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一文后说:“曹操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的两晋统一铺平了道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是继承司马迁的传统,而是继承朱熹的传统。” 1975年,毛泽东在谈《三国志》时对曹操的历史功绩做了总体评价:“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三国,这是向统一发展的。三国时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了统一,主要是曹操那时打下的基础。”
在当时,因为封建的正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视篡位为大逆不道,群雄多以匡扶汉室之名竞起,故曹操不愿意授人以把柄,树敌过多,置自己于被动地位,使天下人与之离心离德,所以,曹操虽不屑于做土皇帝,但并不表明曹操没有做天下一统的皇帝的野心,只不过心有顾忌、时机还不成熟罢了。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而按照汉帝国的规定,只有皇帝的兄弟或皇子等直系皇族,才有资格被立为王。汉之创立者高祖刘邦甚至遗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所以,荀彧说:“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但却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谥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第二年,曹操进封魏公。可见,曹操欲进爵国公,都受到了如此大的阻挠和反对,做皇帝确实是曹操非不愿为之,而是不敢为之也。不过,曹操不偏安一隅,志在统一中国,并为此倾注毕生精力,堪称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伟大人物。正如曹操诚恳地说:“设使国家无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对身边工作人员充满感情地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加之天灾人祸,导致粮食奇缺,民生凋敝,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汉献帝及其皇室、随从百官在迁都的过程中,都为缺粮发愁,袁术更是因疾病和饥渴而死于投奔袁绍的途中,各军团、义军如蝗虫移动的目标是粮食,安土重迁的农民不堪掠夺被迫四处流浪或从军,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为长远计,设置屯田都尉及典农中郎之类的农政官吏,全力开展屯田作业。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当年仅许地一带,就收获米粮百余万斛。一斛约合20公斤,百余万斛米粮能养多少人,不难计算。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曹操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大力制止对农民的乱摊派行径,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受到了农民的拥护。曹操重视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先后开凿或整修沟渠,比如白沟、利漕渠、泉州渠、新河。 曹魏的屯田和水利发展,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对于遭受长期战乱破坏的中原地区经济起到了恢复发展作用。经过曹操的苦心经营,曹魏之地兵强马壮,人人心驰神往,就连皇帝和大臣也欣然离开缺粮的洛阳东迁到许城,建立宗庙社稷,定都于此。同时,皇帝罢黜三公,封曹操为大将军,给了曹操独裁的权力。
史书记载,天子曾派御史持节册命曹操为魏公,册文说:“ 您鼓励农业,农民耕作努力,粮食丝帛都有积存,国家事业因而兴盛……。您提倡谦让,并使人民实际去做,因而年龄大年龄小的都讲礼貌,社会上下一片和谐……。您辅佐朝廷发扬汉朝风俗教化,直达四方,使远方民族改变精神面貌,中原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您严格按国家法律办事,揭露犯罪行为,触犯国法的,没有能逃脱惩处……。”册文难免有一定水分,但应该说反映的基本是事实。《魏书·武帝纪》记载的“魏国之富起于枣祇”,《魏书·高柔传》记载的“高柔不因 权贵曲法”,《三国志·刘馥传》记载的“刘馥兴水利修屯田”,《魏书·杜畿传》记载的“杜畿治河东”等,都体现了曹操正确的治国方略得到贯彻落实,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曹操能够在群雄竞起中脱颖而出,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他重视农业,为自己征战四方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财力。
曹操这个人懂得用人之道,招贤纳士,搞‘五湖海……。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接见河南安阳县委书记时谈到曹操,他说:“曹操这个人懂得用人之道,招贤纳士,搞‘五湖海……。”
曹操深知国以人治、政以才兴的道理,求贤若渴。建安十五年,曹操出任丞相后下达《求贤令》道:自古以来,秉承王命、立业开国的君主和振兴国家、大治天下的君主,无一不是依靠贤子辅佐朝政的。至于贤才君子就出自民间,问题是在上之人不去寻求,靠偶然怎么能得到?如今天下还没有平定,这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论语》云:“如果叫孟公绰作晋国公卿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是力有余裕的 ,但让他当滕、薛这类小国的大夫却没有才能。”假如首先必须是廉洁之士,然后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又依靠谁来称霸天下!方今世上该不会没有姜太公之类外表朴素而内怀英才,垂钓于渭水边的人吧?该不会没有陈平那类称盗嫂受金而未逢无知的人吧?你们要辅助我,在各地发现人才,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我定会加以任用。
建安十九年十二月,曹操下令道:品行端庄之士未必能积极进取,积极进取之士未必品行一定端庄。陈平岂是重视品行之人?苏秦岂是保受信任之人?但是陈平奠定了汉家基业,苏秦拯救了弱小的燕国。由此而言,即使士人品行有缺失、短处,又岂能废弃不用!有关部门如能清楚这个道理,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会有所遗漏,为官的人就不会荒废其职了。
建安二十二年八月,升为魏王的曹操下令道:从前,伊势、傅方都是地位低下之人,管仲却是齐桓公的死对头,但他们被任用之后,都使国家兴盛起来。萧何、曹参都是县吏,韩信、陈平或身负污名,或受过耻笑,然而最后都成就了王业,声名流传千载。吴起为人贪狠,他杀死妻子,以求别人的信任;散发钱,以谋取显官要职;母亲去逝,居然不回家居丧。然而,他在魏国任职时,秦国不敢南下征服楚国;方今天下该不会没有流落民间的至德之人吧?或者果敢勇武、舍身忘我、临阵力战之人吧?如凡庸守俗之吏,却有高才异质,可充任将官郡守的;身负污名、行遭耻笑或不仁不孝之人,却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以上种种,只要你们了解,就应举荐,不要有所遗漏。
曹操爱惜人才,怀柔感化人才,重视人才使用,已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曹操挥兵下邳,收降关羽。然而,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仍“厚遇关云长”,关羽解白马之围后,弃赏修书离去。曹操诸将见状,欲追,曹公叹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刘宋裴松之即言道:“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
张邈反叛,劫持了曹操部下毕谌的母亲妻子,曹操准许毕谌前奔敌方,而毕谌表示绝无二心,曹操嘉许,毕谌感动流涕。然而,毕谌却随即叛逃。后来曹操击破敌军,生擒毕谌,众人都为之担忧。曹操则说:“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忠于君乎,吾所求也。”又任其为鲁相。曹操任命的河内太守魏种曾经受到特殊信用,张邈叛乱时,曹操曾感叹道:“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后来听说魏种也投靠了敌军,愤怒地说:“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然而,后来平叛胜利活捉魏种后,曹操又说:“唯其才也!”于是释其缚而用之。
张绣曾袭击曹操,曹操大败,在战斗中曹操被流矢射中,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遇害。后来,张绣降曹,曹操不计前嫌用人为上,拜张绣为扬武将军,且论功行赏,屡次受封提升。世上能做到这一点的绝无仅有,可见曹操这个非常之人的非常之处。在这次战斗中,虎将典韦为保护曹操而战死,曹操闻典韦已死,为之痛哭,招募间谍取回他的尸体,亲自临哭,遣其归葬襄邑,拜其子典满为郎中。车驾每次经过,常祠以中牢。曹操追思典韦,拜典满为司马,引为近侍。
郭嘉是三国时的著名谋士,曹操得郭嘉十分高兴,认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多谋善断,对事物情理言必有中,为曹操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嘉三十八岁病死,曹操祭奠表文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后来,曹操兵败赤壁,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由此可见,曹操对国之栋梁的追思和神往。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对周小舟、周惠、李锐说:“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这是《三国志·郭嘉传》上的话。曹操打袁绍吃了败仗,于是想念郭嘉。”
官渡之战,是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的决战,是决定天下局势趋势的战役。曹操能够以区区2万兵马击溃袁绍10万精兵,与曹操善于笼络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有直接关系。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得贤者昌,失贤者亡。”三国最激烈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刘备摔孩子……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就是刘备善于感情投资,笼络人才。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人才的挖掘、人才的爱惜、人才的使用,更胜于刘备,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曹操能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待人才问题,千方百计挖掘和招揽各类人才,凸显了曹操的远见卓识。毛主席称曹操用人搞“五湖四海”,就是说曹操用人不设框框、不搞宗派、不划圈子、不看身世、不论贫富、不辨老少、不管敌友,唯才是举。因此,曹操手下武将如林,文官似云,聚集了一大批通晓政治、军事、经济、文学的人才。而刘备手下只有孔明、关羽、张飞、赵云是优秀人才。东吴的人才总量和人才素质更无法与曹魏相比。所以,三国鼎立,尤以魏最为强盛,并得以最终三国归晋。
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毛泽东欣赏曹操的文采,曾说:“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他对曹操的《观沧海》很是喜爱。1954年7月23日,毛泽东特意给女儿李敏、李讷写信说:“北戴河、秦皇岛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毛泽东评价曹操的诗,说: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毛泽东闲暇时,还圈阅曹操的诗,书写曹操的诗,可见喜爱之一斑。
曹操不仅具有很高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外定武功,内修文学”,与其子曹丕、曹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史称“三曹”。《魏书》曰:“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他的文学作品《蒿里行》《短歌行》、《碣石篇》、《龟虽寿》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
东汉末年,社会大分裂、大动荡,百业凋敝,国家残破,但建安文学却大放异彩,“俊才云蒸,作家辈出”,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安文学的兴盛,与曹操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厚爱文士,且以邺城为中心的中国北方,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故许多饱受战乱之苦的文士,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城,归附到曹氏周围。曹操对俘获的反曹集团的“文胆”,爱其才而不咎,并予以重用。如陈琳曾任袁绍属吏,撰写檄文,声讨曹操,但曹操破袁绍后,不计前嫌,笼络陈琳于羽下。相较于汉武帝的“待诏金马门”的“言语侍从之臣”来说,七子等邺下文人与曹氏父子的关系,尤其是与曹丕、曹植的关系,更多一些知音见赏、习气相投、互敬互重的情感交流,而不尽是纯粹的君臣关系。所以,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曹操父子政治地位显赫,文学成就很高,成为当时文坛领袖,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对建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云:“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曹操治国理政,崇尚法家刑名之学,力戒繁缛,余风所及,文章便形成了“清峻”的风格。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散步,背诵曹操的名诗《观沧海》,面对浩瀚的水面,产生了与曹操这位历史人物的心理共鸣。他找来地图,查证出“曹操是来过这里的”,又说:“曹操建安十二年五月出兵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石山写出《观沧海》。”公元207年,曹操率领他的军队远征塞外之地乌桓。这是能否统一北方的关键一役。曹操凯旋归来,路过北戴河一带。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观沧海》。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沧海桑田,世事巨变,面对千古不变的“萧瑟秋风”,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人物,毛泽东和曹操确有某些相通的气质与情怀。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喻世名言男尼姑(《喻世名言》书的主要内容用几句话)
- 下一篇:牛顿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