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践基地的名言

时间:2022-04-12 12:2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南方日报 | 评论: 次 | 点击:

学校实践基地的名言

1.给下列场所选择合适的名言(诗句): 学校运动场,我们的教室,学校

学校运动场: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达·芬奇 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爱因斯坦 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泰戈尔 生活多美好啊,体育锻炼乐趣无穷。 ——普希金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 我们的教室: 学习永远不晚。

—— 高尔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学校的实践基地: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萨迪 才学如果不用就会永远埋没。

——萨迪 工作中,你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远大的固定的目标结合起来。 ——马雅可夫斯基 经验是永久的老师。

——歌德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歌德 有的人不犯错误,那是因为他从来不去做任何值得做的事。

——歌德。

薪传百校天下士 善行高风励后人

薪传百校天下士 善行高风励后人

位于大埔县高陂镇银滩村的田家炳纪念馆。大埔县政府供图

薪传百校天下士 善行高风励后人

纪念馆的布置张弛有度,形成极具艺术感的视觉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薪传百校天下士 善行高风励后人

田家炳纪念馆成为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动课堂和重要基地。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薪传百校天下士 善行高风励后人

走进田家炳纪念馆,一座田家炳先生铜像映入眼帘,“慈善巨子、百校之父”八个大字十分醒目。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家炳牌楼家炳亭,家炳图书家炳琴,家炳电站家炳馆,家炳情谊家炳心。家炳电台家炳楼,家炳学校家炳桥,家炳医院家炳路,家炳星光照千秋。”在田家炳的家乡梅州大埔县,一首歌谣广泛传颂。

慈善巨子,百校之父。田家炳是著名的大慈善家、企业家、教育家.他毕生致力公益,捐助巨款支持祖国各地特别是家乡大埔的教育、卫生、交通等各项事业.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香港特区政府授予其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斯人已逝,其德仍留在人们心间。

为缅怀田家炳先生,弘扬其慈善精神,日前,田家炳纪念馆在大埔县高陂镇银滩村落成。该纪念馆占地面积3986平方米,全方位展现“中国百校之父”传奇的一生。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这不仅是一座纪念馆,更是一处精神家园。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汪思婷 通讯员 余灏

追忆

从山区走出的实业报国客家之子

韩水悠悠逐远客,青峰含笑入烟萝。在大埔高陂镇银滩村,韩江之水仍缓缓流淌,这里烙满了客家游子出南洋谋生的记忆,其中就有一位田家炳。

如今,田家炳祖居拱辰楼仍安静地矗立在银滩村,边上,一座田家炳纪念馆刚刚落成。不断有人前来这里,追念这位来自梅州大埔、长居香港、普通话带着客家口音的慈祥老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因其捐建的学校遍布全国,对田家炳这个名字很熟悉,但对其生平事迹或许不甚了解。

1919年11月20日,田家炳生于大埔高陂镇银滩村的一个书香世家。在贫困的大埔,田家是富裕的家族,父亲田玉瑚主营砖瓦与油盐茶米等生意,乡里闻名。老来得子的田玉瑚希望孩子能“彪炳百代”,为他取名田家炳。

16岁那年父亲亡故,田家炳不得已弃学从商,继承父业,肩负持家重任。他小小年纪便展露出独到的商业天赋,未满18岁,就受邀到国外经营生意,先后远赴越南、印尼开办工厂。

在其事业蒸蒸日上时,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漫天的炮火,让田家炳屡次在事业的高峰遭受打击。由于少小外出谋生,也曾出访全球多国,田家炳目睹国祚衰微民不聊生之苦难,深感旧中国积贫积弱之耻辱。

于是,1958年,不惑之年的田家炳决心回到中国,在香港从事工业生产,实业报国。他先后创办田氏塑料厂、田氏化工厂,伴随香港整个经济的起飞,短短10余年时间,成就了东南亚最大人造革制造厂,也赢得“人造皮革大王”的美誉。

然而,田家炳认为,只有内地经济发展了,港商和外商才有更多的机会。同时,支持家乡的经济发展,也是自己回报祖国的一种方式。

为此,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田家炳就将自己正在使用中的全套生产线无偿赠送给广东省政府,并且无任何条件地派人安装,免费为工厂培训工人。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田家炳分别于1992年、2000年在东莞市成立东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在广州设立广州田氏塑料有限公司。

从大埔到海外再到香港,田家炳先生的产业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

尔后,处在生意黄金时代的田家炳更是将企业交给下一代经营,把重心转移到慈善事业,并把一生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

当很多人将慈善作为生意的点缀,甚至把慈善作为生意经来念时,田家炳却把自己的心血都放在慈善上。

2019年,大埔县委、县政府广纳民意,决定把原玉瑚中学校址改建为田家炳纪念馆,让更多人铭记这位客家人的骄傲——田家炳。

听说打造田家炳纪念馆的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大埔杰出乡贤邓振龙立即捐资110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缅怀田家炳,弘扬田家炳精神。“田家炳先生是我最敬佩的一位前辈、贤人,也是我艰苦创业、拼搏奋进的人生导师,一直以来是我学习的榜样。”邓振龙说,他希望更多的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通过纪念馆了解田家炳,激发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家国情怀,真正把家炳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从奠基动工开始,田家炳基金会也高度重视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工作。“目前纪念馆内展出的田家炳先生博士服、日常用品、珍贵相片等实物均由田家炳基金会提供。”大埔县教育局创文办主任罗锦荣罗锦荣说,纪念馆内展示区域分为序厅、客家之子篇、明心立志篇、鸿业远图篇、高风懿德篇、华夏星光篇、遗爱千秋篇、尾厅八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田家炳先生传奇的一生。

铭记

全方位展现田老先生的传奇一生

步入田家炳纪念馆,一座栩栩如生的田家炳先生铜像映入眼帘,呈现了先生的风采神韵。铜像后方,“慈善巨子、百校之父”八个大字十分醒目,正是对田家炳一生的诠释。

“老师,哪一颗是‘田家炳星’啊?”“在上面呢,同学们,你们清楚它的由来吗?”在纪念馆内的第五单元华夏星光篇,高陂镇中心小学老师带领学生们观看以田家炳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田家炳星”,了解田家炳的伟大一生。

1994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并经国际小行星中心编号的2886号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表彰田家炳对发展中国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在我们学校有田爷爷的雕塑,老师也告诉我们,天上有颗星星被命名为‘田家炳星’。我深深地记在心中,晚上看到天上的星星时,我都会想它会是哪一颗呢。这束星光照耀着我、激励着我好好学习,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初二学生蓝彬自豪地说道。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田家炳星”熠熠闪光,让田家炳这个响亮的名字为世人传诵。

伫立观瞻纪念馆内陈列的每件物品、每张照片和一册册泛黄的书页,慈善大爱印记俯拾皆是,仿佛又让人看到了田家炳先生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的身影。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这是田家炳先生曾反复说的一句话。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田家炳的企业也受到影响,然而为了履行捐资办学的承诺,他最后决定把自己住了37年、价值过亿的别墅以5600万港币低价卖掉,全数捐助建校,与夫人在原住处附近租住面积约130平方米的公寓。

田家炳“卖屋助学”,以“钱到、人到、心到”的行善模式,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慈善奇迹。据忆述,田家炳先生临终前眼睛已看不见。在病床上,他颤抖的手不断抚摸着一张地图,那是他付出几十年心血、在30多个省区市捐建田家炳中小学的分布图。

如今,这张分布图出现在纪念馆内,是每位参观者停留最久的地方。

馆内的高风懿德篇,墙面上刻有一幅巨型的中国地图,呈现出密密麻麻的红点,可以看到以田家炳命名捐建的学校遍布全国34个省市区,因此田家炳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通过全国捐资学校的分布图可直观呈现捐资辐射的广度,进而了解先生精神内涵的深度。

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田家炳先生在全国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12所职业学校、41所小学、9所幼儿园,捐建乡村学校图书馆1800多个,每个省市都有他的资助。直至今天,田家炳基金会依然在以教育为主,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弘扬

打造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重要基地

纵观田家炳一生,诚信创业,薄己厚人,成就在握,尤念家国。

田家炳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秉承“宁可实而不华”的祖训,认为“资助教育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产生的效益远大于把财富留给个人’”。几十年间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却只把自己看作是“一尘老人”——“只要能发挥尘土一样的小小的作用,就很满足了”。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纪念馆的落成开馆,让每一位参观者在这里汲取着宝贵的精神力量。

“参观完田家炳纪念馆,零距离感受到先生的慈善和大爱精神,感触很深,我们接下来会制定计划,带师生过来参观学习,在这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副校长张钦泉说。

从在家乡大埔捐建第一间中学家炳第一中学开始,至今田家炳共在大埔捐建中学11所、小学22所、幼儿园3所。在大埔,作为以田老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重视弘扬田家炳先生精神,并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让学生们在田家炳先生精神的熏陶下,成为一名德才兼修、积极践行田家炳先生精神的“家炳之生”。

田家炳长子、田家炳基金会主席田庆先表示,田家炳纪念馆的建成是对家父最好的纪念,对家父爱国爱乡、自立自强、重教兴邦、薄己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最好褒扬。“纪念馆建成开放后,一定会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更多人慕名而来,感悟家国情怀,真正让田家炳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田庆先说。

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春明表示,田家炳纪念馆的落成,既是对田家炳先生厥功至伟、盛德高风的最好纪念和追思,也是弘扬田家炳先生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大爱无疆精神的有效平台。梅州要以纪念馆的落成为契机,大力弘扬田家炳老先生实业兴邦的爱国情怀、兴学重教的高尚情操、博施广济的慈善精神,传承他“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美德,学习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品德。

田家炳先生,这位从围龙屋中走出来的客家骄子,其高风懿德,如行星在天,令人景仰;其人格魅力,如良金美玉,堪为典范。

“小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夹道欢迎返乡的田家炳爷爷,他瘦弱的身影、慈祥和蔼的笑容一直印刻在我的脑海。而他重教兴邦的精神,特别那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更是深深影响着我。”从田家炳捐建的学校毕业的张怡静说,如今有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会教好书、育好人。

大埔团县委书记魏伊婵则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系列学习田家炳先生精神活动,鼓励引导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组织参与爱心助学、扶贫助困、敬老爱幼等慈善活动。”

建一座馆,念一个人。韩江流淌,村庄悠长,纪念馆内人潮涌动,每个参观者记忆中,都有一个田家炳。

■相关

田家炳的家风家训

将“勤俭诚朴”传承给下一代

田家炳生于书香世家。尽管陪伴田家炳的时间并不长,但父亲田玉瑚在他生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田家炳生前在回忆录中写道,父亲给了他“无边的父爱”,但这爱“非常理智”,绝不溺爱,而是注重教爱合一,尤重品德教育。

田玉瑚尤其重视培养田家炳的品行。每日教导田家炳两句《朱柏庐治家格言》,背熟体会后,再教两句,并嘱咐他长期牢记并实践。这篇524字的治家格言田家炳倒背如流,在父亲的启发下,田家炳立志做个正直、诚实之人,长大后多做有益于人民、造福于社会的慈善事业以光宗耀祖。

父亲的教导也为田家炳的创业成功历程和人格打下了基础。

受父亲的影响,在田家炳的思想中,始终坚信“利人即利己”的古训,认为“中华优秀传统‘诚信’二字,是工商界求生存的最重要的本钱”。他靠着诚信在印尼及香港投资设厂,带动两地下游加工业的发展,打开了国际市场。当香港遭遇多次重大经济风潮时,田家炳“信守承诺,坚持履行合约”“绝不借故避债,宁可主动协商延期付款方案。他表示,能给予别人信心,是他的成功要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子家训》中田家炳践行到极致的一条。过80大寿不摆酒、不办席;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一双鞋穿了10年,袜子补了又补……尽管为了慈善事业田家炳每次捐款动辄一掷千金,但自己却一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沿袭了父亲的教育方式,田家炳事事都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子女树立良好榜样。田家炳重视身教胜于言教,子女的思想行动,一般人视为平常不过的错误,他也要和颜悦色地提出纠正。他以“田家姓小丁薄”勉其子女,希望田家后代都能自强不息,做个堂堂正正的好公民。据悉,田家炳没有把巨额的财富留予子女,而是“授业”于他们,把自己的事业留给子女,将自己的财富捐赠社会。

因此他的言行举止也影响和教育着他的子女。对于他的奉献精神、爱国情怀,其子女都表现出极大的敬佩,并表示“要照着父亲的愿望一直做下去”。直至今天,田家炳的子女仍秉承先父遗志,让田家炳先生基金会致力于推动教育等慈善事业的发展。

身为九名子女的父亲,田家炳坚信严慈兼备才是王道,“言传不如身教”,他用一生实践“勤、俭、诚、朴”,将美德传承到下一代。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