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古代人物名言(有关朝鲜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2-04-12 21:4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诗词世界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朝鲜古代人物名言(有关朝鲜的名人名言)
1.有关朝鲜的名人名言
从中国访问回来金正日爷爷全然不顾身体的疲惫,连夜找我们几个小标兵商量儿童日的 安排。
谈得晚了,便送我们出门,要司机送我们回家。在去大门口的路上,我们说:“ 金爷爷,您回去休息吧。
您刚从中国回来。” 金爷爷摇摇头,“不碍事,你们知道现在国际上有很多人把社会主义当作敌人,不断给 我们制造麻烦,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你们的事情便是国家的事情,是头等大事。”
我们 都激动了,眼里噙着泪花。多好的金爷爷呀。
金爷爷抬头看看天空说:“如果世界真象这天空这么安静就好了,但是就有一些国 家,象美国,要搞乱这个世界,他们是罪人。” 说着,金爷爷弯下腰,从花池里捡出一颗石子,然后看着天空说:“该死的美国佬。”
说着他把石子奋力向上一掷。很快就见空中一颗卫星突然爆发出耀眼的强光,然后 就坠落下来。
“这是美国的间谍卫星,他们一直在平壤上空盘旋,侵犯我们的主权,我已经 忍了很久了。”金爷爷愤愤地说。
小朋友们都鼓起掌来,为祖国有这样的领导人感到自豪。 一会金爷爷叫来秘书问:“那个卫星落到什么地方了?”“好像是龙川一带。”
秘书 说。 金爷爷一怔,说:“赶紧派人去查,看有什么问题没有。”
之后爷爷送我们到大门口, 一直挥手到看不见我们。 第四天我们听说龙川那边出事了,我们很紧张。
而这时金爷爷叫我们过去。 他依然那么慈祥,让我们坐下说:“战争总是要有牺牲的。
为民族独立事业牺牲的人是 伟大的。”他这时低下头说:“但我必须承认,我当时击落敌人卫星的行为太鲁莽了, 我在这里向全国人们道歉。
我将向全国人民说明情况。” 我们顿时热泪盈眶,多好的爷爷呀,他在跟敌人斗争过程中的小失误竟然被他记在 心里,还道了歉,我们在将来的学习中一定要向金爷爷学,学他老人家那宽广的胸怀,和不 耻下问的精神。
知道啥叫不要脸不?。
2.古代历史人物名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 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 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元·李开先·宝剑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
(元·关汉卿)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元·杨显之)。
3.抗美援朝的名言
1、“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单,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1950年9月5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的讲话。
2、“不错,美国的大炮比我们多,但历史不是大炮写的..…总之一句话,当今世界,任何人想随意欺压、宰割别人,都是不允许的!”——1950年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在商讨出兵援朝问题时,毛主席的讲话。
3、(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召开,毛主席在会上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4、“他(美帝)一天不撤退,我们就打他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他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他们十年…..只要他愿意和平解决,我们就可以结束战争,我们原来是要和平的。”
—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著名教育家王季范和周世钊时的谈话。5、“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去?”——1950年10月,毛岸英要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彭德怀不敢答应,请示毛主席时,毛主席这样回答。
6、“朝鲜战争,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由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他们去做决定。
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为止!”——1951年7月毛泽东发出了这样的中国人民最强音。7、“朝鲜战争,在开始的时候,美国1个师有800门炮,中国志愿军3个师才有50多门炮。
但是一打就像赶鸭子一样,几个星期就把美国人赶了几百公里,从鸭绿江赶到三八线以南去了。”—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各国党代表会议上,毛主席的讲话。
4.朝鲜战场麦克阿瑟说的名言
1、年龄让身体起皱,放弃让灵魂起皱。
2、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3、有绝妙的计划,必须不遗余力地实施,而且今天就做。
4、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5、今天标志我对你们的最后一次点名。
但我希望你们知道,当我死去时,我最后自然想到的一定是你们这支部队——这支部队——这支部队。6、没有必胜的信念,则战争必败无疑。
7、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境界!8、历史,不过是伟大人物的传记。9、若无必胜的信心,则战争必败无疑。
10、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11、石头是坚硬的,但比它更坚硬的是人崇高的意志,它受到理想的指引,它能征服和铸造最坚硬的顽石。
12、军人嘛,迎接战争就像迎接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13、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
14、若无必胜的信心,则战争必败无疑……15、老兵永远不会死,他们只是悄然隐去16、有绝妙的计划,必须不遗余力地实施,而且今天就做……17、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
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刻蚀的不过是你的皮肤,但如果失去了热忱,你的灵魂就不再年轻。
18、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19、我向你们告别了。
(词语网())20、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暮色已经降临。我过去的音调与色彩已经消失,它们已经随着往事的梦境模糊地溜走了。
往日的回忆是非常美好的,是以泪水洗涤,以昨天的微笑抚慰的。21、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我们什么都知道,但后来发现,事实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22、老兵永远不会死,他们只是悄然隐去。23、迎接战争和迎接太阳一样。
24、迎接战争和迎接太阳一样25、石头是坚硬的,但比它更坚硬的是人的高与意志。它受到理想的指引,它能征服和铸造最坚硬的顽石。
26、战争时胜利没有替代品。
5.古代名人的名言
一 志向·事业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引自《论语。子罕》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引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引自《岳阳楼记》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南宋词人)引自《论治体 子· 甲申二月九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 ·滕文公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清代政治家)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引自《郑板桥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南宋女诗人)引自《乌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引自《盐铁论。
制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
义理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二 读书·求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孔丘 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引自《进学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引自《训学斋规》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三 天才·勤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 引自《老子·道德经》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引自《荀子,劝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文章来源:科技之光 文章录入:xywc。
6.古代名人名言
中外名人名言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罗曼·罗兰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卓别林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托尔斯泰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
──达·芬奇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
──高尔基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
──牛顿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高尔基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7.国古代名人名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中国)2.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明)李时珍 3.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战国)荀况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6.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宋)朱熹 7.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
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 (明)朱棣 8.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清)曾国藩 9.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清)曾国藩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1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粱启超。
中国古代最养人的54句名言,句句受益,字字受教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 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 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 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 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 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 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 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 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 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 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 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1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 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2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 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2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2、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 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23、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 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25、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 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 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29、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3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 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31、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32、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3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 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3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 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3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解读] 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3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 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3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 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3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4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 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42、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 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4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 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4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解读] 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45、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4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4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4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4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5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 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51、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 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52、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傅子·口铭》
[解读] 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傅玄:(217——278)西晋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傅子》、《傅玄集》。明朝时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编成《傅鹑觚集》。口铭:关于口的座右铭。
5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读] 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
5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