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名言
时间:2022-04-12 22:4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許亦寒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拉贝名言
1.《茶花女》中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一 好词 1. 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2 . 面无血色:脸色象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比喻失望,或羞愧。 3 . 得寸进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4 . 绝代才子 5 . 庸俗不堪 6 . 穷奢极侈:形容挥霍浪费,荒淫腐化。 7 .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8 . 饶有兴趣: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 9 .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10 .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二 好句 1 . 获取一颗没有被人攻击的经验的心,也就像夺取一座没有守卫的城池一样。
2 . 我的心,不习惯幸福。也许,活在你心里更好,在你心里,世界就看不到我了。
3 . 头脑是狭小的,而他却隐藏着思想,眼睛只是一个小点,他却能环视辽阔的天地。 4 . 你想给我制造的痛苦只是你对我爱情的证明。
5 . 我们一定是前世作孽过多,再不就是来生将享尽荣华,所以上帝才会使我们这一生历尽赎罪和磨练的煎熬。 6 . 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7 . 我的心,不习惯幸福。 8 . 也许我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里别人看不到我,没有人能鄙视我们的爱情。
9 . 我认为只有深刻地研究过人,才能创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认真地学习了一种语言才能讲它一样。 10 . 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1] 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
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创作背景 《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
小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卡特琳娜·拉贝是一个贫穷的缝衣女工,他的父亲大仲马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抄写员,后来在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他的父亲大仲马越来越瞧不起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
他混迹于巴黎的上流社会,整日与那些贵妇人、女演员厮混在一起,把小仲马母子俩忘得一千二净。可怜的缝衣女工只好一个人起早贪黑辛苦劳动,勉强维持母子两人的生计。
小仲马七岁的时候,父亲大仲马通过打官司从卡特琳娜·拉贝手中夺取了对儿子的监护权,而那位勤劳善良的缝衣女工则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重新成为一个孤苦伶仃的人。这使小仲马从小体验到了人世间的残酷和不平。
使得小仲马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素材。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
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
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
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
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向往上流社会生活,和小仲马母亲卡特琳娜·拉贝被大仲马抛弃,同时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拜金现象,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引用时间2018-1-23]。
2.用什么名言来反驳日本人歪曲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拉贝生于1882年11月23日,1908年来中国。
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正任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由于他的身份,他被推举为由当时留居南京的十余位西方人士发起成立的“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
1937年12月1日,当时的南京市长马赵俊把国际安全区(即难民区)的行政职权授予拉贝,同时交给他450名警察、3万担米、1万担面粉,并拨给现金 10万元。当时的首都卫戍司令唐生智也拨交了军粮存条两张——5万石米和10万包面粉。
1937年12月12日深夜,南京城沦陷了。13日下午,拉贝高举印有安全区徽章的旗帜,带着他的秘书史密斯把译成日文的正式公函交给日本侵略军长官。
不料在场的五人竟无一人肯接受。15日,他们又赶到日本特务机关所在地交涉。
日本特务头子原田少将接见了拉贝,并表示可以相信日军的“仁慈态度”。但残酷的大屠杀证明日军毫无信用可言,暴行在步步升级。
拉贝和他的委员们每天奔走在暴行发生地点,阻止日军施暴。此外,他们每天就日军暴行写出详细报告,同时分送美、英、德等国使馆,向日方提出抗议。
但日军灭绝人性的残暴行为并未收敛。 日军的兽行激怒了拉贝,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份记录,他把所见所闻详细记载于日记之中。
美国圣公会牧师约翰·马骥和克里斯蒂安、克鲁茨等两名德国人则拍摄了日军的种种暴行影片。 为了制止日军虐杀中国平民,拉贝在国际委员会宫殿式的屋顶上,插上了一面德国纳粹党党旗,这方法果然奏效。
那些强奸妇女的日本士兵一见到结盟的德国人,就连呼“德意志”而悻悻离去。在广州路小桃源10号拉贝住处,他也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这些强盗,保 护收容着几百名中国妇女和老人。
拉贝作为安全区的最高长官,面对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总面积只有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共收容了25万难民,所有的空地都搭满了芦席棚子。
天寒地冻,这么多人要吃要穿,粮食、煤炭、水、药品,少了哪一样都难以生存下去。 日军占领南京后,封存了城内所有的米和煤。
拉贝除了与日军交涉外,又请英、美、德等国的使馆出面帮忙。他们利用种种关系和国际舆论的压力,迫使日军同意交出部分粮食和药品。
南京沦陷初期最危急的两个多月,总计受拉贝和国际安全区救济的难民达25万人,妇女受庇护幸免于日寇蹂躏的达数万人。后来,中国政府因此授予拉贝带有玉石勋章的蓝、白、红三色项链。
1938年2月22日,拉贝奉调回国。拉贝回国后,于当年5月2日至25日之间在德国外交部等处连续作了5场演讲,向人们展示有关证据,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以期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唤醒德国人民的良知。
他还于6月8日寄给希特勒一份揭露日军暴行的报告。 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当然使德国法西斯难堪。
几天以后,拉贝遭秘密警察逮捕,他的六本日记和有关的照片也同时被搜走。他被强令保持沉默,不得再举办报告会、出版书籍,特别是不允许展示约翰·马骥拍摄的有关日军在南京暴行的照片。
1938年10月,拉贝拿回了他的日记,而那些照片却被没收了。拉贝愤怒之余勇敢地提出退出纳粹党,但遭到拒绝。
1943年11月,拉贝在柏林的住所在轰炸中被毁。 战争结束后,拉贝已是63岁的老人。
全家六口,生活无任何来源,只能靠收集野菜树叶做成的面糊汤度日。拉贝还患有皮肤病,情绪非常低落。
但中国人民从未忘记这位善良、正直的德国老人。 1948年初,当南京人民获知老人晚境窘困时,当年受拉贝庇护免遭日寇凌辱的妇女、从日军枪口下得以生还的男子、得到救济而免遭饿毙的老人纷纷解囊相助,并将捐的钱物辗转寄给贝拉。
由于战后德国物资极度匮乏,有钱也买不到食物,南京市政府于1948年3月又在瑞士购买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奶油、果酱等四大包食品寄给拉贝。此后,南京各界又自6月起按月寄奉食物一包,以表达南京市民对他的由衷感激之情。
南京人民的友好支援使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当时的南京市政当局还提议给他退休金,让他携家眷到中国安度晚年,但他一直到死再未回中国。
拉贝在南京工作期间,参加过纳粹党,在他的一位朋友休假期间他还临时代理过一段纳粹“地方组织”的副组长。但他在中国时还看不到德国纳粹的性质,不知道纳粹的暴行。
战后,每个纳粹党员都要进行“非纳粹手续”。柏林档案馆保存一份英国占领区“非纳粹化委 员会”的材料,证明拉贝“在中国建立安全区,拯救了许多中国人的生命,因此不应被追究责任”。
1950年1月5日,这位可敬的老人——约翰·拉贝患中风,在柏林去世,享年68岁。 ======================补充资料: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日军直逼中国首都南京。金陵大学校董会的董事长杭立武,约集了留居南京的10多位外国人,商讨仿照上海国际难民区的模式在南京设立难民区,成立一个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
当时留在南京的外国人有27名,其中15名参加了国际委员会。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于1937年11月12日成立。
拉贝在11月19日参加了该委员会。22日下午,“国际委员会开会讨论成立一个南京平民中立区”,拉贝被推选为主席。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外国使领馆和教会学校较为集中的南京市中西部建。
3.有关品格修养的格言警句
一个人在讲述别人的品格时最能暴露出他自己的品格。------里克特
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受他的品格所制约。 --------约翰·莫利
人应当是联明、朴实、公正、勇敢和善良有。只有这样,他才有权享“人”这个崇高的称号。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形式在于内容,韵律在于力量,意义在于价格。 -------泰戈尔
决不要降低自己的人格,按比你地位高的人那样行事。 ---------乔治·马拉贝
人们以为品格善恶的表露,是出于明显的行动,却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泄露了自己的品格。 --------爱默生
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车尔尼雪夫斯基
品格高于才智-一个伟大的灵魂将会强健生存及思想。---------爱默生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比彻
人格不是凭空想便能形成的。必须好好地拿着铁锤,用铸模把它铸出来。-------史密斯
一个人的人格可以从他的眼神、笑容、言语、热忱、态度显示出来。--------乔·吉拉德
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把灵魂的高尚与精神的明智结合起来。任何一个人在自己身上结合了这两个不同的自然赠品的人,都是以公共的利益作为行动指南的。这种利益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原则。 --------爱尔维修
惟有人的品格最经得风雨。 -------沃·惠特曼
清白纯洁是高尚人格的本质,我们一生没有恶毒污秽的思想,就是最大的光荣。 --------佚 名
伟大的人格,形成了崇高的举止:不为自己活,也不为自己死。--------罗曼·罗兰
品格和名誉,好像一棵树的生命和枝叶,枝叶是否茂盛,全在地下不无生气。 ---------华伦
人格中一种最可爱的因素,就是那令人倾尺的微笑。 -----卡耐基
无论怎样破坏,个人的人格是专制的。 ------格拉西安
心存内疚的人,大半是有心的人,只是在行为上----修补人格性情的决心,十分不积极而懦弱。 -------三毛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宁信其品格,勿信其誓言。 -------希腊谚语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亚里士多德
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莎士比亚
品格可以为青春增添光彩,为皱纹和白发增添威严。-------爱默生
如果我小心照顾我的品格,我的声名便会照顾它自己。 --------模蒂
只是因为我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一条我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虽然没有了这些使我不能再受您的宠爱,可是唯其如此,却使我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 --------莎士比亚
被讥讽的事物最能体现讥讽者的品格。 --------歌德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斯特娜夫人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还是很感动
文|盐粒
你听说过约翰·拉贝吗?
84年过去了,说起拉贝,我还是心里满满的感恩,
去年年初,中国驻德大使馆接到了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不无担忧地说:
“我和家人疑似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有明显的症状。”
放下电话的官员马上向国内反应,于是30000只口罩、620瓶抗疫药品和200套防护服从中国迅速运出,
由德国驻华大使馆人员从柏林驱车700公里,亲手送到这位医生的手中,
这位医生是何方神圣,竟然有如此高的待遇?
他是德国海德堡的医生托马斯·拉贝,正是83年前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中的商人约翰·拉贝的孙辈!
右:托马斯·拉贝
时隔80多年,这批来自中国的物资跨越洋海、路途崎岖地来到拉贝一家手中,
仿佛就象征着当年,拉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即便是最危急的时刻,他也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和中国人站在一起,同进退、共患难,
心心相惜的救赎,令人动容,几十年后的报恩,更令人欣慰……
拉贝在中国的30年
拼死拯救25万中国难民
1882年,约翰·拉贝在德国汉堡出生,
他的父亲是一位海上工作者,时不时就会给小拉贝带来很多奇珍异宝,
有一次,父亲就给他带来了中国盛产的陶瓷,精美的花纹、玲珑的形状,很快就让他对这个古老且神秘的国家产生了好奇,
但很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在他1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拉贝也早年辍学,早早开始工作,去了一家出口商行,在非洲工作了数年,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来到小时候好奇的国度——中国工作,
那是1908年,他来到中国,越发地热爱这个国家的人和文化,
2年后,连自己的婚礼,他都坚持要在中国举办,他和未婚妻道拉在北京完婚,
约翰·拉贝和妻子道拉·拉贝
拉贝常常说:“我爱中国,这里有我全部的青年时光。”
1911年起,他被德国西门子中国公司聘用,在沈阳、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经商,
直到1931年,拉贝顺应总公司要求来到南京拓展业务,任南京分公司经理,
他在南京广州路小粉桥1号租下一座小洋楼,小洋楼后面还有一座美丽的后花园,
拉贝故居
有很多西门子公司的同事都在中国安家,为了解决同事孩子的教育问题,拉贝就想办一所德语学校,
他向德国大使馆求经费援助,但德国大使馆却提出了这样的条件,只有拉贝加入德国纳粹党,才能获得建设经费,
拉贝只好同意,他成了德国纳粹党常驻中国南京分部的副部长,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拉开,他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战火越烧越猛,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日军攻占了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有将近30万的中国人因此丧命,
南京城
正在北戴河休假的拉贝闻此噩耗,连夜赶回南京,
当时西门子公司也命令拉贝离开南京,去往更为安全的武汉,但拉贝拒绝了,
他留在了南京,用自己德国人、南京纳粹党分部的副部长的身份,力所能及地帮助南京人民,
其实他也是很不安的,他在日记里写道,
“日本人手里有枪和刺刀,而我——就像前面所说——只有纳粹标志和纳粹臂章。”
但他看不下去日军的恶行,那些人被浇上汽油,活活烧死,妇女被强奸,被枪戳的体无完肤,
他在自己家的后花园里建了一个防空洞,加固梁木,在洞口垒上沙袋,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
他在房屋的四周全部插上纳粹党旗,在院门口贴上禁止入内的告示,
刚开始是几十个,后来他的后花园整整收容了650个中国人!
拉贝后花园
他为他们提供食物、住宿,保护他们不受日本人的侵害,以至于他不得不走的那天,
难民们向拉贝再三鞠躬,送给他一块大红绸布,上面写着:
“济难扶危,佛心侠骨”
“济难扶危,佛心侠骨”
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微薄,
于是他联合了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亲自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南京难民区国际救济会,前排右六为拉贝
在方圆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大家齐心协力建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
这些收容所在战火纷飞、横尸遍野的南京,拯救了25万名中国人……
回国受尽牢狱之灾
晚年贫困,中国为拉贝养老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只是把自己家让给难民们居住,
但实际上,拉贝真的是为国人操碎了心,他不断向德国纳粹总部写信,反映日军的残暴行为,即便这一点作用都没有,
很多日军趁他不在,还会翻越围墙来试图强奸或是杀害妇女,
他就给每个妇女配了哨子,每当发现日军有什么行动,妇女们就吹哨子,
于是拉贝就要马上冲过去把日军赶走,因此他大部分的时间都留守在家中,保护人们,
此外,他也经历了很多残暴又惊险的故事,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发现一对落单的中国母女,就发了疯似的把她们往小房子里拽,
母亲苦苦哀求,结果被枪托给砸晕,正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一个德国人冲上前,用英语说了一句:“停止!”
日军和这个德国人僵持了一会,看见他手臂上的纳粹标志和腰间别的枪,于是悻悻离开,
那个挺身而出的德国人,就是拉贝,
1938年1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一个漂亮小姑娘的母亲大声叫着我,跪倒哭着求我帮帮她。我一进(她家)门就看见一个日本兵赤身裸体地躺在一个小女孩身上,小女孩歇斯底里地哭喊着。
我用那个畜生应该能听懂的语言冲他吼了句“新年快乐!”,他就爬起来跑了,光着身子,手里拿着裤子。”
1938年2月23日,拉贝不得不奉西门子公司之命,去上海和妻子团聚后返回德国,
即便返回德国,拉贝依然心系南京人民,他拿着自己写的日记,四处演说揭露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一遍遍地播放约翰·马吉牧师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还直接寄给希特勒本人一份关于揭露日军罪行的报告,
但这个报告,居然让他直接入了狱,幸好西门子公司总裁亲自保释他出狱,
但他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全世界都要对日军的恶行沉默,为什么无辜的人们就要这样可怜地死去……
好不容易,战争结束了,他又因为自己纳粹的身份,遭到了苏联和英国的抓捕,再一次进入了监狱,
期间,拉贝接受了同盟国漫长且严厉的审查,一直到1946年6月他才被放出来。
最终被判定是“非纳粹化”、出狱后的拉贝面对的是什么呢?
战后一片萧条的柏林,他的财产全部被充公,家里人连饭都吃不起,只能吃荨麻和橡子汤,
同时,他还饱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折磨,
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南京,人民马上联合起来为拉贝进行了募捐活动,他们整整筹集了1亿元送往德国,
南京政府还发表了这样的声明:
中国的大门将永远为拉贝打开,只要他愿意回到中国,中国将为他免费寻找医生,不仅如此他还可以获得免费的住房和养老金。
此后,南京人民还自发性定期为拉贝寄去生活费,维持他们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拉贝因为高强度的调查心力交瘁,
1950年,他因中风不幸去世。
《拉贝日记》轰动世界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
他过世之后,他的日记也一度被尘封,
直到40多年后,1996年,在美籍华人张纯如和邵子平博士的寻访下,《拉贝日记》才重见天日,
同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日记》首次向外界公开,马上引起轰动,
里面详细记录了南京大屠杀中600多个真实的暴力事件,这份日记也成了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1997年,拉贝在柏林西郊的占地限期到了,政府想清除他的墓地,
于是他的家人把墓碑送到了南京,如今拉贝的墓碑伫立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如果你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你就会看见拉贝的墓碑,上面篆刻着:
“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
如今,拉贝的子孙向中国发出呼救,中国马上响应,筹集了指定的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千里迢迢相扶相助,
抗疫物资上更是细节满满,紫金草和和平鸽作为底纹,上面还印着一句德国名言: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旁边还盖有一枚约翰·拉贝先生曾使用过的印章,印着“福祉长隆”四个字,
无不传递出心心相惜、互相回报的美好,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馆长说:
“这些文字和图案,默默传递一种健康的祝福,也表达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意愿。”
拉贝的故事,延续至今,尚未停止,
张纯如女士曾谈起拉贝先生:
“我想他是觉得自己可以发挥作用,认为如果德国知道日本在做什么,德国就可能阻止日本的暴行。这可能太天真了。
但对我来说,约翰·拉贝是中国的奥斯卡·辛德勒,是又一个面对邪恶勇行善举的榜样。”
确实,他虽然天真,但正是这种不假思索的天真,
可以让他在战火纷飞的南京,仍然接待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
让他可以抛弃自己的安乐窝,去体会苦难人民最深处的渴求,
让他无论遭遇什么环境,仍能不忘初心,坚持为正义、为人道发声,
就像《拉贝日记》中内容简介中写道: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
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也铸造了拉贝的人生观。”
他确实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不屈的人,不屈服于苦难、战争和死亡,
为了救人,他不惜一切代价,
即便是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也不同,可以说是毫无关系的陌生人,
而这也是深深打动我的地方,他救那些难民,只是因为他们需要,
他不求回报,但是回报却像涌泉一样,滋润了他贫瘠的晚年,
甚至这股泉水,仍潺潺流动,
他的子孙后辈,仍能因为他80多年前的善举,得到祝福,
他的一生恰如臧克家的诗所写的那样: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参考资料:
约翰·拉贝:《拉贝日记》
万象读历史:拉贝小传: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了25万中国人的“东方辛德勒”
David W. Chen (1996):At the Rape of Nanking: A Nazi Who Saved Lives
图片:电影《拉贝日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