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朋友名言

时间:2022-04-13 01: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国传统文化集锦 | 评论: 次 | 点击:

孔子朋友名言

1.孔子的名言关于对待朋友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

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

2.欢迎朋友的名言(禁:孔子的;关于朋友友谊的)

1.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汉·李陵〉 2.士为知已者死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4.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5.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6.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7.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唐·孟浩然) 8.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宋·文天祥) 9.知已肝胆相照(宋·文天祥) 10.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明·冯梦龙) 11.一人知已足平生(清·赵翼) 12.壮心剖出酬知已 13.为朋友而死不难,难在找一个值得为之而死的朋友(英国) 14.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欧洲) 15.朋友是第二个自我 16.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7.喜欢社会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基本原则(埃德蒙·伯克) 18.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19.同志为友〈说文〉 2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21.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 22.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汉·王符〉 2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 24.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25.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淮南子) 26.同道者相爱 27.英雄见了英雄爱,虎豹见虎豹欢 28.如果要了解一个人,就看他的朋友(蒙古族) 29.观其外知其内,观其友知其人 30.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至 31.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美国) 32.人要长交,帐要短结 33.选择朋友要慢,改换朋友要更慢(富兰克林) 34.沙锅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 35.东西越新越好,友谊愈老愈好(土耳其) 36.甘蔗从顶往下越吃越甜,友谊的时间越长越诚挚(维吾尔族) 37.生死之交,其贵无比 38.朋友的深情,刀子砍不断(维吾尔族) 39.衣服新的好,朋友老的好(维吾尔族) 40.情深恭敬少,知已笑谈多 41.活着记在心,死了记在骨 42.谁也不能击败那能够同经常责备他的人保持友谊(印度) 43.朋友之间的意见,不要留到第二天(非洲) 44.一个没有好朋友,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苏联) 45.朋友的一拳,胜过敌人的一吻(非洲) 46.敌人的笑脸能伤人,朋友的责难是友爱(苏联) 47.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英国) 48.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粹(英国) 49.用蜜来诱你的不是好朋友,忠言逼谏你的才是好朋友 50.对你严肃的面孔,那是一盏明灯(柯尔克孜族) 51.友谊中的小争吵如在食物中加些胡椒粉一样好(匈牙利) 52.拄棍要拄长的,找伴要找强的 53.交朋友必择胜已者(宋·何坦) 5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 55.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6.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57.一日为师,终生为友 58.向你的朋友学好,对着你的影子整装(蒙古族) 59.珠玉不如善友,富贵莫如仁友 60.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 61.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唐·司空曙) 6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6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64.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杜甫) 65.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66.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宋·程颢) 67.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宋·陆佃) 68.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清·汤斌) 69.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清·唐甄) 70.师以质疑,友以析疑(清·李惺) 71.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清·魏源) 72.益友百人少,损友一人多(藏族) 73.虚伪的朋友,遇事常点头哈腰 74.交上坏朋友,很难得到人们的敬重 望采纳,谢谢。

3.孔子的名言交友规则是什么

《论语 学而》第8章: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个句子的问题在于断句,有人断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解释为:“君子不严肃就没有威信。学习才不会固步自封。力主忠信。不要与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犯错就不要怕改正。”其中有几个问题:“重”是什么意思?“学则不固”是“不重”的结果吗?“无友不如己者”该怎么解释?

先看第一个,重如果解释为严肃,那么孔子是叫我们保持严肃、凝重的表情,来获得威严吗?那跟巧言令色的伪君子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重”不是严肃凝重,也不是让我们吃得胖胖的,而是“自重自爱”的意思。自重则他重,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谁还能信任你呢?所以“威”指威信、受人尊重的意思。

第二,“学则不固”不似一个完整的句子,它与“不重则不威”句式相同,二者应该是并列的关系,共用“君子”这个主语。固可解释为局限住,故步自封。但我觉得如果与“君子不重”是关联的一句,表示的就应该是人不自重的另一个后果,即“所学的知识、品德难以固守”。一个不自重的人,整天嘻嘻哈哈、吊儿郎当,也许有点小聪明,老师教的知识都能懂,但转眼就抛到脑后了,不能固守。

再看“无友不如己者”,不少人都解释为“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我就要问孔子:怎样才算超过自己的朋友呢?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孔子在后文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这里意思的就矛盾了。见贤思齐,见过思改,与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也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失败的教训啊。所以过去的解释非常不合理。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认为“无友不如己者”,无不通“毋”,友也不作动词,而是名词“朋友”的意思,也就是说“没有哪个朋友是比不上自己的”,都可以向他们学习,这也是一说。但在《论语》里,一般“无”都通“毋”,“友”作名词时作“朋”。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其实与前边“主忠信”是合在一起的完整句。意思是说:“我们自己做个忠信的人,不要与不象自己这样(忠信)的人做朋友。”如是“象”的意思。

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不会受人尊重,所学的知识、德能也无法固守。自己力主忠信,不要与那些不忠信的人做朋友,有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孔子意在指出“自重”、“忠信”两种求学态度的重要性。

自重,与人相处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对自己来说可使所学的知识扎实稳固。

忠信,与人相处能交到忠信的朋友,对自己的过错也能实事求是地改正。

从上下文来看,自重、忠信与上章的贤贤易色等内容,都是指为人处世、学习的态度,彼此关联性很强,说理逻辑通顺。

浅见,不妨存疑。

孔子朋友名言

论语解读80、孔子论朋友

论语解读80、孔子论朋友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怎样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 《论语》里面给出了答案。益者三友孔夫子非常看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他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他说,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

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他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果决。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

第二,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虚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的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

第三,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知识面宽。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时代,不像我们今天有电脑,有网络,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各种形式的媒体。那个时候的人要想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最简单的办法之就是多结交见多识广的朋友。

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不妨到朋友那里去,也许他广博的见闻可以帮助你作出选择。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拥有了一本厚厚的百科辞典,我们总能从他的经验里面得到对自己有益的借鉴。

《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明友。损者三友孔夫子说,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这是三种什么人呢?

首先是友便辟。这种朋友指的是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你的什么话,他都会说“太精彩了”;你做的任何事情,他都会说“太棒了”。他从来不会对你说个“不”字,反而会顺着你的思路、接着你的话茬称赞你、夸奖你。这种人特别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细心体会你的心情,以免违逆了你的心意。

“友便辟”和“友直”正好相反,这种人毫无正直诚实之心,没有是非原则。他们的原则就是让你高兴,以便从中得利。大家还记得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大奸臣和绅吗?他对乾隆皇帝百般逢迎,奴颜谗媚,几乎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便辟”之人。孔夫子说,和这种人交朋友,太有害啦!为什么?和这种人交朋友,你会感到特别舒服、愉快,就像电视剧里的乾隆皇帝一样,明知道和绅贪赃枉法,却还是离不开他。但是,好话听多了,马屁被拍得舒心了,头脑就该发昏了,自我就会恶性膨胀,盲目自大,目中无人,失去了基本的自省能力,那离招致灾难也就不远了。这种朋友,就是心灵的慢性毒药。

第二种叫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他们当着你的面,永远是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恭维你,奉承你,就是孔子说的“巧言令色”。但是,在背后呢,会传播谣言,恶意诽谤。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控诉:我的这个朋友长得那么和善,言语那么温和,行为那么体贴,我把他当做最亲密的朋友,真心地帮助他,还和他掏心窝子,诉说自己内心的秘密。可是,他却背着我,利用我对他的信任谋取私利;还散布我的谣言,传扬我的隐私,败坏我的人格。当我当面质问他的时候,他又会矢口否认,装出一副老好人受委屈的样子。

这种人虚假伪善,与“谅”所指的诚信坦荡正好相反。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一副善良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所以,你要是一不小心被这种人利用的话,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这是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考验我们知人论世的能力。

第三种叫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就是老百姓说的“光会耍嘴皮子”的人。这种人生就一副伶牙俐齿,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不懂得的道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气势逼人,不由得人不相信。可实际上呢,除了一张好嘴,别的什么也没有。这种人又和上面讲的“多闻”有鲜明的区别,就是没有真才实学。便佞之人就是巧舌如簧却腹内空空的人。

孔夫子从来就非常反感花言巧语的人。君子应该少说话,多做事。他最看中的不是一个人说了什么,而是一个人做了什么。当然,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有了一定的变化,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果口才过于笨拙,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会给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带来一些障碍。但是,如果只会言语,没有真功夫,那种危害比前者要可怕得多。(资料来源网络)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