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名言

时间:2022-04-13 03:2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读史鉴智 | 评论: 次 | 点击:

王翦名言

1.白起死时或是一生当中说过哪些名言

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一、名言:

1、武安君言日:“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2、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3、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二、简介:白起,又称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

白起为秦昭王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白起善于用兵,与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2.与王翦相关的成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司马迁评价白起、王翦二人说:“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计谋无穷,声震天下,却不能对付应侯给他制造的祸害;王翦身为秦将,平定六国,是当时的元老将军,秦始皇尊他为师,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的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始皇,直至死去。他的孙子王离成了项羽的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

后世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词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拼音:chǐ yǒ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

释义:短:不足;长:有余。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示例:但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典故原文: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

译文: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是个小的间隔,你自己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说:“不对,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能过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3.“王翦用兵”说的是什么

王贲率领秦国军队攻打楚国,占领了 10多个城市。

秦王问将军李信说:“我打算攻取楚国, 你估计需要多少兵力?” 李信说:“20万足矣。” 秦王又问王翦。

王翦说:“少于60万攻不下来。” 秦王说:“如此胆怯可不像王将军的作风 啊,看来您真是老了! ”就派李信、蒙恬率领20 万军队攻打楚国。

王翦便借称年老多病返回 老家。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将 王贲攻打魏国,引黄河大水漫灌大梁。

三月, 城墙崩塌,魏王魏假投降。魏王被杀,魏国 灭亡。

李信、蒙恬分别率军进攻平舆、寝城,大 败楚军。李信又攻打鄢、郢,攻了下来。

于是 带兵向西,计划与蒙恬部队会师于城父。 楚军趁机在秦军后面围追、骚扰,三天三 夜没停息,把李信的军队打得大败,攻入两个 营垒,杀死了七个都尉、李信率残兵败逃回 秦国。

秦王听到这个惨败的消息,大怒,亲自到 频阳向王翦道歉说:“我没有采纳将军的计 谋,李信果然让秦军蒙受耻辱。 将军即便有 病在身,对国家荣辱兴亡就不管不顾了吗?” 王翦推辞道:“老臣年迈多病,带不了 兵了。”

秦王说:“不要再说了 !” 王翦说:“如果您一定要老臣带兵,非60万人不可。” 秦王说:“就听你的。”

于是王翦率领60万军队去攻打楚国,秦王亲自在灞上为他送别Q 临行之前,王翦请求秦王赐给他许多好的田地、房屋。 秦王说:“将军快出发吧,干吗急着讨要赏赐呢?” 王翦说:“当大王的将领,有再大功劳终究得不到封侯,趁大王对我还很信赖倚重,请求赐给 田地、房屋,给子孙积累些祖产呀。”

秦王大笑。 王翦走到武关,又连续数次派人向秦王讨要田产。

有人说将军请求赏赐,也太过分 了吧。 ,, 王翦说:“不是这样的。

秦王为人暴戾而多疑。现在调尽秦国的武装部队专诚委托给我,我 不多多请求赐给田地、住宅留做子孙产业,以表示自己坚定的态度,大王就会无端对我起疑了。”

王翦攻取陈邑,向南到达平舆。楚国听说秦国增派大军由王翦统率攻打楚国,就调集了国 内全部的军队来全力抗击。

王翦一到达,就构筑坚固的工事,坚守不出,根本不理会楚军。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 出战。

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沐浴,准备女子美酒佳肴犒带士兵,还亲自和士兵们一起吃饭。 过了好久,王翦派人去问:“军营中有什么活动吗?” 回报说:“士兵们在练习投石和跳越障碍。

” 于是,王翦说:“将士们能够出关打仗了。” 秦军坚守不战,楚军无仗可打,便向东撤退,王翦出动军队追击他们,命令精锐的部队向前 突击,大败楚军。

追到蕲县以南的地方,杀掉了楚大将项燕。 楚军溃败逃跑,楚国很多城市相继失守。

公元前223年(即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负刍被俘,秦在楚地设立楚郡。 公元前222年(即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率领秦国大军,兴师攻打辽东,俘虏了燕王姬喜。

代王赵嘉同样被俘,代国灭亡。 王翦带兵南征、北讨,楚国长江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原来越国散居在各地的部落、遗民也相 继归附,秦在那里设置了会稽郡。

王翦名言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下,皇帝始终都是国家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当时国家最高的权利和荣誉。为此秦始皇嬴政在一统六国后,就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刻在玉玺上,以彰显中国帝制的独裁性和君权神受理念。可以说在旧时封建礼教下,人们普遍都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必须是绝对服从,“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就是在这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下,无数忠臣良将白白丢了性命,譬如像战神白起晚年因功高震主,遂遭到秦昭襄王猜忌被赐死于咸阳杜邮,史称“杜邮之戮”。然而,在秦国历史上除了白起被赐死之外,其实还有一位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名将被残忍杀害,他就是深得秦始皇尊宠的大将军蒙恬。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于巡游的路上,其子胡亥一上台就大开杀戒,先是赐死公子扶苏,后又将掌握军权的蒙恬问罪囚禁。最终蒙恬因连坐罪被赐死,而不甘心赴死的蒙恬在自杀前也说了两句肺腑之言成为千古名言,奸雄曹操更是对其推崇备至,每当受委屈时必读一次!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说起秦朝名将蒙恬,想必大家在通过如今的影视剧后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蒙恬虽然没有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但是名气却丝毫不比他们小。蒙恬出生在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籍虽在山东齐国,但早在祖父蒙骜时期便弃齐投靠秦昭王成为秦国的功臣,累官至“上卿”。父亲蒙武也为秦国名将,曾经与秦将王翦联手攻破楚军,斩杀大名鼎鼎的项燕,还俘虏了楚王负刍,彻底将楚国从历史上抹去。正是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蒙恬自幼便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秦始皇封为将军,率领大秦铁骑攻伐齐国,后因在破齐时立有大功被拜为内史(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蒙恬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战成名,为此秦始皇对他的军事才华非常欣赏,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蒙恬就被委以重任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区(今内蒙古河套一带)。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当时的匈奴一直多次南下侵袭中原,而在统一六国后,秦国终于有精力应付强悍的匈奴,在蒙恬的带领下,三十万秦军把匈奴打的狼狈而逃,由此收复了富庶的河套地区。此后十几年间,大将蒙恬都镇守在北方边境,使得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北部的险要地形,率领军队修通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有效地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同时,对于促进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恬作为一位杰出的良将,他不仅武功盖世,而且还是大秦王朝的肱股之臣,所以秦始皇非常尊宠蒙氏,信任、夸奖蒙恬的才干。为此蒙恬的弟弟蒙毅也受秦始皇恩宠,官至上卿,外出则陪秦始皇同乘一辆车子。当时兄弟俩被世人称赞为“忠信”,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因此,其他的诸将相,都不敢和他们争宠。《史记·蒙恬列传》记载:“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作为秦朝历史上著名的将领,蒙恬可谓是为秦帝国北逐匈奴,开榆中地数千里,为北方的边境安全立下巨大功绩。然而,如此贤臣良将却未能善终,着实让人扼腕叹息!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游会稽途中病逝沙丘,随即天下局势大变,中车府令赵高因害怕扶苏继位后重用蒙恬,对自己不利,于是他扣住诏书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赵高让胡亥继位后,要处理的头一件大事,那就是解决身边的隐患,而当时在赵高看来最大的隐患,除了公子扶苏外就是手握重兵的名将蒙恬。他让胡亥下了一道圣旨,捏造了诸多罪名派使者赐死扶苏和蒙恬,公子扶苏素以刚毅勇武著称,在听到父亲怀疑自己后,便直接含恨自杀了。而扶苏死后,蒙恬请求复诉,可让他失望的是等来的却是“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最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名将蒙恬也只能吞药自杀。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可就在临终前,不甘就此负义的蒙恬还在解释,为此蒙恬在自杀前说出了两句流传两千多年的遗言:“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意思是说,我蒙氏家族为秦国出生入死已经有了三代,现在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是我宁愿坚持守义之节,情愿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也不辜负先皇的厚爱和祖上的教诲和荣光。

而对于名将蒙恬临终的肺腑之言,可谓是将古代封建忠君的伦理道德观念展现的淋漓尽致,奈何胡亥已经下定了决心杀死蒙恬,结果蒙恬也只能毒药自杀。可能连蒙恬自己也没想到,他临终悲喊的这两句忠君遗言,会在数百年后的三国时期让一代枭雄曹操推崇备至,每当曹操受委屈时必读一次,而且往往每读一次就流泪一次!原来在建安十五年,曹操在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欲继而图谋统一全国,可此时在政治上却受到群臣质疑,抨击其为“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为此曹操特地写了一篇《述志令》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在《述志令》中,曹操先是介绍了自己的生平和功绩,然后又强调别人怀疑自己有篡夺帝位的野心,常使他感到心神不宁。之后他举了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例子,说此二人称霸天下后,仍然尊重周天子,而他本人亦是如此。后来当他写到秦二世胡亥要毒杀蒙恬时,曹操更是感动不已的说道:“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确实,蒙恬临终前的一番话,能够引起奸雄曹操的共鸣。而曹操之所以看到蒙恬遗言会流泪,实在两人有着相同的处境,没有蒙恬筑长城北击匈奴,秦朝北境将永无宁日。最后我们要说,名将蒙恬自杀前说出的两句千古名言,其中原因必然会让令人落泪,一方面是蒙恬的气节本身令人肃然起敬,其铮铮铁骨和无暇忠心令人感动。另一方面是曹操对此的尊崇,其实也间接反映了曹操对大汉的一丝忠心,然而这一丝忠心或许就是让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的原因吧!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