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名人名言

时间:2022-04-13 05:1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分秒必争天空v | 评论: 次 | 点击:

红军名人名言

1.描写长征的名句

描写红军长征的诗句,关于长征的句子 泸定桥横铁索寒,战士悲歌英魂烈。

征程激荡过半百,永记当年创业艰。 ——王东保 1985年5月29日 一水扼津喉,桥横铁索寒。

飞师夺险隘,更上万重山。 ——何郝炬 1985年5月 弹雨枪林马不前,一桥飞渡箭难弦。

身肩民族存亡贵,写得光辉历史篇。 ——冯建吴 河水南流,任澎湃波涛,难阻当年红军,奋勇前进,创造光辉纪录,完成长征,奠下胜利基础; 旌旗西指,看神勇大军,全扫康藏残敌,努力建设,力求民族幸福,实行团结,组织友爱家庭。

——廖志高 1951年4月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1962年4月20日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朱德 1951年 飞身可夺天堑 健步定攀高峰 ——胡耀邦 1985年9月20日 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聂荣臻 1979年10月13日 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杨成武 1980年2月16日 旧貌换新颜 ——杨成武 1985年5月29日 浪淘沙 重过泸定桥 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 西去平叛驱车急,往事潮涌。

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 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张爱萍 1979年春 那管寒烟照柳条,歼仇灭敌怒火烧。 红军遗迹今犹在,莫忘英雄夺险桥。

——魏传统 1979年 泸定深峡战敌顽,铁索强渡红旗传。 壮士悲歌垂千古,新桥落成万世欢。

——叶介吾 1979年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江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往苍龙? 十六字另三首 毛泽东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红军东征诗(一九三六年) 一红旗高举映飘飘, 杀敌歌声入九霄。

欲问赤麾何所指, 东征抗日斩龟蛟。 二大军日日向东行, 直指黄河问渡津。

为避敌机免暴露, 黄昏奔路月轮亲。 三沿路经过尽苏区, 柴米油盐有应支。

打扫房庭烧热炕, 问寒问暖抚戎衣。 四北上红军阳月来, 新正又向渡头开。

雄师抗日抚民愿, 还我河山扫劫灰。 1.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2.红军长征途中那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仿佛就在眼前!那隆隆的炮声、震天的呐喊、成为激人奋进的咚咚战鼓!长征中那无数革命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留给了人们工作和学习以无穷的力量,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进步中的催化剂。

3.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4.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5.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当4支红色大军在70年前的那个十月胜利会师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6.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7.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2.关于长征精神的名言

长征不仅仅是一次战略转移,更是革命的一次洗礼,它是一种无谓精神的综合体现,长征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美国作家索尔兹伯在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时候表示,“本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了,这是他写长征的初衷,长征的伟大影响了许多人,我们没有理由忘记这些。

长征是一次苦难的历程,但是也有其特殊的作用,对于长征,毛泽东是这样总结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所到之处,革命的火种被播撒,让许多人看到了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更多的人投身革命,更多的革命根据地在诞生,实践证明,红军长征在人民心中播种了信任,在中华大地上收获了民心。

红军名人名言

朱老总有句名言,我们都是战神的信徒,他也是人民军队之父

一、全面性

自1937年7月至1940年5月,朱德一面指挥八路军作战,一面公开发表了几十万字的关于抗日游击战的论著。最著名的专论有:1938年1月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抗日游击战的16条战术;1938年上海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八路军的战略战术》;1938年抗日救亡出版社出版的《抗日的游击战术》;1938年《文献》合订本卷(四)转载朱德同年在《新华日报》上的论文《抗日的战略战术与建立新军问题》;1938年8月顽强出版社出版的《游击战争》;1938年11月解放出版社出版的《论抗日游击战争》。朱德在这些论著中论述了抗日游击战的一系列战术问题。

(一)关于抗日游击队组建问题

要建立抗日根据地,首先得有游击队,没有游击队的组织,则一切等于空谈。朱德指出,游击队的建立,可由六种方法组成。第一,由政府或军队派遣一部分军队作为基干,在敌人后方或战区或接近战区之我军后方组织游击队。第二,由政府或军队派出干部,改编民团、警察等武装成为抗日游击队。第三,由政府或军队或抗日群众团体,经过训练派出干部,在敌人后方或战区或我军后方,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第四,由政府或军队派遣干部,在敌人后方收集散兵,成立抗日游击队。第五,在被占领的区域由当地民众自动起来组织抗日游击队。第六,由绿林、红枪会等旧式武装组织改编而成的抗日游击队。除以上六种外,还可用其他方式建立抗日游击武装。

关于游击队的发展,朱德指出应先设游击小组,它是游击队的细胞形态,不论在平地或山川,在乡村或城市,有武器或没有武器,都是可以组织的。游击小组慢慢发展,人数多了,武器多了,可以适当地成立游击支队,其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千人、万人也可以。

游击队的干部决定抗日游击队的前程,所以选择干部是游击队发展与壮大的关键。朱德规定了选择抗日游击干部的六个条件。第一,完全撇除引用私人的观念;第二,不完全用军事观点来决定干部;第三,对抗日救国的事业抱无限忠心的人;第四,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的人;第五,应有独立与坚持的工作精神;第六,政治上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朱德还强调党对抗日游击队的领导,强调党员在游击队中的核心作用。

(二)关于抗日游击战的十种具体战术

第一,袭击战术。这主要是对敌人的静止部队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其特点是,敌静我动,以动制静,速战速决,以奇制胜;敌人不打我去打,敌打我不打。抗日游击队唯一的进攻战术就是袭击。

第二,伏击战术。这是对正在行动之敌施行的袭击法。事先将部队隐蔽地埋伏在敌人必须经过的道路,突然发起攻击,迅速歼敌于运动之中。其特点是,敌动我静,秘密隐蔽,歼敌于措手不及。伏击战就性质而言,属于遭遇战,有预期的、不预期的两种。预期的采用埋伏的形式,不预期的采用急袭的形式。

第三,防御战术。此战术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非抗日根据地区的防御战术,要求游击队员做到:严密配置侦探警戒,避免不适当的宿营地,建立防御工事并预先准备,如何应付遭受敌人的突袭;另一种是保护抗日根据地的防御战术,这要采用运动防御,尽量利用地形阻止和迟滞敌人前进,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民众积极参加战斗。敌人进入游击队活动区后,游击队员又钻进敌人后方重创敌人的后勤补给。

第四,麻雀战术。是在敌人行军纵列的四周,以小群分散的游击武装,隐蔽地不断向敌人袭扰。它具有人数少,短小精悍,忽聚忽散,灵活巧妙,秘密突然的特点。麻雀战可人自为战,村自为战、这种战术能迟滞敌人的行军,专打敌人的长官,威胁敌人的军心,挫折敌人的战斗力,扰乱敌人的行军纵列,有非常重大的效果。

第五,追击战术。分为两种,一种是追击被游击队击溃之敌。当敌被击溃后,应立即跟踪追击,乘其陷于困难境地加紧连续冲锋,期于在最短距离内以火力大量歼灭敌人,但追击不应太远,免遭敌人增援反攻。另一种是追击被正规军击溃之敌人,这种敌人大部士气沮丧,无战斗意志,一般可取胜。

第六,退却战术。抗日游击队的每次战斗之后,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是需要迅速撤退的。退却对于游击队来说并非耻辱,它的本质决定了这种战术,其目的在于争取主动,打击敌人,并不需要死守一地,等候敌人打击。

第七,破坏战术。这一战术应与广大民众的清野空舍的工作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破坏的种类很多,往往以交通为要。在交通线上,游击队破坏铁路、炸毁桥梁、阻塞隘路。在交通线附近,运走粮食,牵走牲口,男女老少一齐避开,这样才能使敌人后方接济困难。破坏战术的几个原则是:破坏交通线,以不妨碍正规军作战为原则;熟悉敌情形,来去迅速,隐遁无踪;划分掩护队和作业队;破坏的时间、时机和地点要选准;附近群众要进行解释;要有掌握爆破和各种技术人才的执行和指导者,不能盲目蛮干。

第八,围困战术。从四面包围敌人固守的据点,切断其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断绝所有物资来源,陷敌于弹尽粮绝的困境,再结合游击队员的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此法通常与火攻术、掏心术、夜袭术、卡脖术等战法配合进行。它的主要目标是分散、孤立、打击敌人,最后,迫使敌人撤出据点,或游击队与正规八路军一举掏掉敌人的心脏。

第九、第十为地道战和地雷战。这两种战术已为人们熟知,故笔者不再详细介绍。

二、科学性

朱德抗日游击战术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游击战术理论。

(一)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抗日游击战术

朱德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抗日游击战术问题,使其具有科学的哲理性。他极力反对那种睁着眼睛不顾客观现实的发展变化,而固守一些教科书上的游击战术来指挥每一场战斗。朱德告诫广大抗日游击队指战员: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大都没有精良的武器,人数也少,物质补充也不会充足,训练也不一定有素。但是,面对的现实是,一定要战胜武装齐备、训练有素、数量众多、经济来源也充足的敌人。这对抗日游击队有诸多不利。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些表象上,要变这些被动为主动,用变化的观点看待每一场具体战斗。一支抗日游击队应怎样打仗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最热心地、积极地行动,争取主动地位,集中自己的全力,用一切方法向日寇进攻。

朱德认为,要使每一个抗日游击队员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光荣任务和职责,他不是一个雇佣的士兵,而是一个自觉的抗日民族自卫战士。由于有了这种自觉性、主观能动性,才能产生战斗中的积极性。凭着这种积极性,才能克服困难,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也能积极活动。

朱德精辟地论述了抗日游击队的主动性的含义及作用。他指出,主动性的意义,无非是无论敌人有多少,依据当时的敌我位置、数量、质量、武器及时间等条件,抗日游击队要不断地扰惑、破坏、疲劳和消灭敌人,使敌人不愿和游击队作战,而又不得不和游击队作战。抗日游击队大都在敌人后方,有时被敌人正面围攻,在这种情况下,游击队员要改变受围攻的被动地位,敌人要与我交锋,我偏偏不和他作战,避开敌之锐气,使敌疲于奔命。他总结抗日游击队的经验说,要随时随地依人员、武器、交通等多种条件,灵活主动地运用战术,辩证地活用战术。

抗日游击队为什么一定要积极而又主动地打击日寇呢?朱德指出,因为游击队多种条件下处于劣势,积极主动正可以补救自己的弱点,且可寻求敌人的弱点。如果不积极地采取进攻动作,争取主动的地位,游击队最容易气馁。但是,抗日游击队也不能拼命蛮干,冒险打硬仗。因为这样的战术,缺乏积极主动的条件,也是不顾战场的具体环境的蛮干。在处于敌人逼迫时,无条件地乱打一阵,反而是帮助敌人消灭自己,这不是灵活的战术。正因为如此,朱德说:“游击战术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运用它是需要技巧和艺术的。”

(二)用调查和定量分析法来指导抗日游击战术

朱德抗日游击战术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产生的结果,不是靠他冥思苦想定出来的框框条条。他对当时的中国和日本,还包括其他一些主要国家,都做了一番研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访问各种代表人物,认真观察各处的地形地貌,了解人文风物,思虑着游击战术在本地如何发挥效能。朱德是在全面地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分析与综合,才正确地认识了抗日游击战术。

30年代初期和中期,一些患有恐日病的人坚持说中国不能与日寇作战,要继续妥协退让下去。七七事变后,有人还在宣扬日军不可战胜。为此,1937年7月15日朱德在《解放》杂志第1卷第12期上发表《实行对日抗战》一文,从日本的对外贸易、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财政收入、军费开支、军队兵员状况等多方面,列举了大量数据,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只要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最后的胜利终会是我们中国人民的。

1938年,中国已失去东北、华北大部,以及江、浙、皖等富庶地区。朱德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地位及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用以说明要发展和扩大抗日游击战争,用游击战术痛打日寇,不但不能让日寇有抢占这些资源的机会,并且还应更进一步彻底破坏敌占区域我们所没有破坏或者未及破坏的资财,使其完全不能使用。

朱德的这些定量分析,是符合当时客观情况的。

三、实用性

抗战初期,朱德率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打得日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华北敌后根据地的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德的抗日游击战术,不是那种深奥难懂的学问,而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广大指战员容易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如抗日游击队要灵活地运用袭击战术,以求歼敌,首先一个问题是要熟悉敌情,因此侦察工作就显得最为重要。如何进行侦察工作?朱德讲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侦察人员。要派沉着、勇敢、灵敏的游击队员,前去侦察敌人位置配备,地形道路等状况,尽量搜集一切有利于自己行动之情报。侦察人员不仅使用自己的队员,还要广泛地取得当地的老百姓的帮助。

第二,侦察敌情。要查明敌人的部队数量有多少,武器配备多少,处于何方,动作的敏捷性能,战斗力的强弱,警戒的程度,岗哨换班的程序,长官的各方面能力,附近有无其他敌军,兵力多少,可能增援的有多少,是步兵、骑兵,抑或是机械化的部队,距离的远近,电报、电话的联络,最低限度的增援时间,增援的方向,行军道路状况等。如果游击队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还可以从敌人方面得到宝贵的情报。

第三,侦察地形。要弄清从游击队所在地到敌驻地的道路有几条是大路,几条是小路,那条路最近,道路隐蔽程度及运动条件如何,沿途有无隐蔽的地方,有利的地形地物,尤其是接近敌人处,有无掩护体,有无进攻的地形和地物,敌我进出道路的选定。

第四,政治侦察。调查日寇在占领地焚烧惨杀和奸淫掳掠的状况,民众的仇视日寇情绪;日本士兵生活情绪,疲劳状况,政治情绪,官兵与当地中国居民之间的关系,部队的特征;日寇宣抚班的活动情绪如何,有无汉奸伪组织,他们是如何向老百姓进行欺骗宣传的。

第五,乔装打扮。抗日游击队要认真地做群众工作,使当地群众抗日情绪高涨。之后,在最可靠的群众掩护之下扮作当地老百姓,和他们混杂在一起,为日本兵干各式各样的活计。打入日寇的据点内部后,详细侦得敌人活动规律,再瞅准时机,来一个里应外合,这是侦察的一着妙棋。

第六,侦察中的通信联络。游击队员没有现代通信工具,在此情况下,应尽量利用一切工具,一切方法进行联络。收集情报后,应当派出最敏捷的游击队员传递,必要时可同时派出数人,各走不同的路径,这样,即使有人遗失情报或遭意外,别人的情报可保障确实能送到,不会误事。信号和约定记号也特别重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联络信号。

朱德指出,侦察工作做得好,袭击战术就有了准确的信息,有成功的基础。

关于抗日游击战的其他战术,朱德讲得也很详细、具体,笔者不再一一列举了。

朱德提出的一整套抗日游击战术,与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略观相辅相成,使中国人民军队的抗日游击战略战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朱德在抗日前线近三年,就将八路军发展到近40万,开辟了六千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其功绩是卓著的。

在战争年代,有些指战员打了胜仗,琢磨出一套打法,还觉得挺了不起,朱德曾批评这些指战员,这些战法,其他书上早就有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言外之意就是说你们懂的太少。朱德是从来不说他创造过什么战法,因为朱德提出的那些战法,历史上基本都有出处。包括十六字诀,持久战等等。但是朱德把那些战法拿来跟具实际情况加以提升,改善,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战法。在党内有很多战法,朱德是第一个使用并带进党内并把它们传授给麾下的指战员以及在指战员及士兵中发扬光大。在今天我们常说这个打仗厉害是战神,那个打仗厉害,也是战神。在战争年代朱德有句名言:我们都是战神的信徒。朱德在早年也是经常冲锋陷阵,一步一步打起来了名号,打了很多仗,因此有护国名将,川滇名将的称呼,此时的朱德,就可以说已经是战神级人物了。差不多十年后,南昌起义失败,三河坝分兵并战斗后,部队最后走的只剩下八百人,之后朱德给结拜兄弟杨如轩写了封信,其中写说,借我练兵三月,保证练一团人,就能打败蒋介石。朱德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朱德有很大的信念,相信一个个都能把他们给锻炼出来,最后成为独挡一面,百战百胜的战神。此时的朱德就相当于这八百人的教练,其中最出色的莫过于林彪,粟裕二人。朱德是他们的伯乐,朱德最后把他们也练成了千里马。朱德对粟裕很是偏爱,在后来的湘南起义以及在井冈山,粟裕也经常跟着朱德,打了很多仗,学到了很多本领,粟裕多年后回忆,我的军事知识全都来源于朱总司令。杨如轩回忆,后来真是一团劲旅平中国。因为这一个团出了林彪,粟裕,解放战争大决战也就是三大战役,他两为主,最终打败了蒋介石,假如不是朱德当年保存了这八百人,这中国革命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林彪,粟裕二人的命运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朱德在红军后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基本不怎么去最前线了,因为朱德年纪大了,身份也很高外,我军经过多年锻炼,已经涌现出了很多战将。已经没必要让总司令,军事统帅朱德上战场了。但是一旦条件需要朱德上战场时,朱德总能取胜,真可谓是宝刀未老。彭德怀曾评价朱德,朱德同志是我们军队的盖世英雄。刘伯承评价朱德,朱总司令是我们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贺龙称朱德的确是个帅才。陈毅评价朱德,我们军队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还是按照朱老总说的那套在搞。徐向前评价朱德,朱德同志为革命战争而诞生,是擎画军事,驾驭战争的伟大能手。中外称朱德为红军之父,美国时代杂勘称朱德红色拿破仑。朱德55岁时,在他下面站着成千上万的八路军战士,他们高呼着,我们八路军亲爱的父亲万岁。朱德被他的战士们称之为父亲,也正是因为他在军事上的神奇表演,在孩子们眼中,父亲往往是无所不能,父亲就是他们的靠山,而战士们对于朱德,在井冈山时期就有一种神秘的信仰。

在朱德六十寿辰时,北京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代表有叶剑英、邓颖超、罗瑞卿、王震等)集会庆祝朱德总司令六十寿辰,会场悬挂着“人民军队之父”的贺幛。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