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勤的名言
时间:2022-04-13 06:3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壹现场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卢勤的名言
1.溺爱的名言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唐代诗人罗隐有两句赠友诗:“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他推崇的是为国家大计要不惜肝胆涂地,却万万不要为子孙谋家财。
林则徐写有一幅对联:“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2.不要溺爱孩子的名言
1、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格言对联》
2、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
译文:子孙若是像我一样,那么留他们钱财干什么呢?贤能而多财,只会损害他们的志向。子孙要是不如我,留他们钱财做什么呢?愚笨而钱多,只能增加他们的过错。
3、过分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卢勤
4、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朱熹
译文:过分宠爱一个人,就会看不到他的不足;过分贪婪,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
5、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利斯
3.溺爱所危害的名句
漫谈“溺爱”的危害
曾几何时,吃苦夏令营,“磨难教育”这些闻所未闻的教育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们承受磨难,补上吃苦这一课。任何东西一旦需要额外的补助,那就说明了一种情况:生活中遇到的太少了。
从独生子女,到由此产生的溺爱;从溺爱,到由此产生的危害。这些我们都已听得太多,许多家长也渐渐注意起来,于是产生了“磨难教育”。
我想问的是:这种“突击式”的教育方式究竟有多大作用呢?在进行“磨难教育”时,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变得能够吃苦,看到了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变得能够战胜困难,可是,我们同样看到了,父母亲在磨难教育结束后更加伟大的“爱”:孩子吃苦了,理应慰劳慰劳,于是孩子得到了“小皇帝”般的待遇;孩子战胜困难了,理应奖励奖励,于是又得到更多的零用钱。生活又回到了从前,而这次“磨难教育”所留下的可能仅仅是一篇日记或几张照片。
我还想问的是:如果在平时就不给孩子许多额外的“爱”,参加这种教育活动还有什麽意义?活动毕竟是活动, 它无法代替生活,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性。试问一个已经知道结果的“磨难教育”,怎能和生活中的“望尽天涯路”式的困难相比呢?
对孩子来说,他小的时侯也许会觉得父母对他很好,但当他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之后,他会觉得父母对他很好,但他逐渐长大,有了完全独立的思想之后,他会觉得父母的干涉是对他的一种禁锢,他想冲破这道禁锢,于是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由此看来,溺爱在两个阶段是危害最大的:一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二是孩子渐渐独立的时期。尤其是前者,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也是唯一方法,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自己面对对生活中的小困难,小挫折,自己去解决,才可能更好的面对走上社会后的大困难。否则就很容易被困难击垮。一句老话,做父母的都是为孩子好的,总是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但这种爱要以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为标准,切不可使 “爱”成为“溺爱”,切不可由父母包办代替,否则,不但孩子难以承受,同时,也让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被社会淘汰。
最后套用黑格尔的话,假如你将所有困难都关在门外,那么成功也将被你关在门外了。
4.有关溺爱的名句
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者】:刘向。
【出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释义】: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爱孩子的那种爱,父母是怎么爱孩子的呢,他们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把孩子的未来都考虑好了。
2、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作者】:林则徐。
【朝代】:清朝。
【出自】:清朝政治家林则徐的对联。
【释义】: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3、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作者】:王宝池。
【朝代】:现代。
【出自】:《七律 ·劝学 》。
【释义】:自古以来凡是作成大事的英雄豪杰都是经历过很多磨难的,而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很少有人能成就大事的。
4、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朝。
【出自】:《种树郭橐驼传》。
【释义】: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
5、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作者】:范晔。
【朝代】:南朝宋。
【出自】:《后汉书·仇览传》。
【释义】:牛犊吃奶会触顶母牛的乳房,骄横的儿子会詈骂自己的母亲。比喻娇惯的子女容易忤逆不孝。
5.有关溺爱的名句
有关溺爱的名句:1、南宋·朱熹: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释义:过分宠爱一个人,就会看不到他的不足;过分贪婪,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仇览传》: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释义: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3、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虽日爱之,其实害之。
释义:虽然说是爱它,其实是在害它。4、格言警句: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
释义:溺爱贪图享乐只会自酿苦果,勤劳朴素才能够造就贤才。5、清·王永彬: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
释义:过分宠溺孩子没有不骄傲的,骄傲的孩子没有不失败的。扩展资料溺爱含义: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出处:南朝·梁·江淹 《空青赋》:“溺爱靡意,魂飞心离。”释义:对孩子溺爱,会使孩子生活颓废,时间一长,孩子会与家长背道而驰。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寡人念先人世守为重,不得不除。母姜氏,以溺爱叔段之故,内怀不安,避居颖城,寡人已自迎归奉养。”
释义:我念祖宗的基业为重,不得不取消。母亲姜氏,因为溺爱叔段的原因,心怀不安,躲避居住在颖城,我已经迎回奉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释义: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年幼丧父,我母亲又可怜他是个一根孤种,不免被我母亲溺爱纵容他。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又是从小为母亲所溺爱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溺爱。
6.由于溺爱而放任孩子 用一句警句怎么表达的啊
“溺子如杀子”、“不用棍棒就是溺爱孩子”、“打的越重,伤得越痛,爱得越深”、“一畦萝卜一畦菜,自己的孩子自己爱。黄鼠狼养的孩子是香的,刺猬养的孩子是光的。”、“严是爱,娇是害。”“惯子如杀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以上都是中国的古谚语,找不到谚语出处。英国也有谚语说:“娇养儿不能成大器”。
“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格言对联》
唐代诗人罗隐有两句赠友诗:“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他推崇的是为国家大计要不惜肝胆涂地,却万万不要为子孙谋家财。 林则徐写有一幅对联:“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留钱给他干什么,他本来就很贤慧和聪明,我把钱和财产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奋斗的意志。子孙不如我,那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留的钱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为,越是增加其过错。
“过分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 【卢勤名言】
“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朱熹
7.勉力人勤学的名言警句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汗水换来丰收,勤学取得知识。
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刀不快,石上磨。人不会,世上学。
勤奋是聪明的土壤,勤学是聪明的钥匙。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
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聪明靠努力学习,知识靠平日积累。
刻苦学习的人总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灵感是从来不拜访懒汉的。
学成巧,总是巧;装成巧,惹人笑。
平时不好学,临考悔已迟。
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
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不费劲教出优秀孩子的绝招
关键词【责任】
因为爱孩子,一些妈妈往往把该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做了,把该孩子承担的责任也都承担了,其结果不仅自己累,孩子也未必能得到该有的成长。
孩子的肩膀是用来承担责任的,孩子的脚是用来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的。明白了这一点,作为妈妈的你,就不该替孩子解决本应他解决的问题。
请记住“知心姐姐”卢勤的名言:“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一天,热线电话突然响起,本书作者之一邓小兰刚拿起电话,那边就传来一位母亲绝望的声音:
“您救救我吧,我活不下去了,孩子进监狱了。”
在近两个小时断断续续的谈话中,邓小兰大致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位女士姓王。儿子今年十九岁,三代单传,从小就被全家人当做手心里的宝。尽管家里并不富裕,但只要孩子想要的,王女士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他。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变得很骄横、很自我,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
有件事让王女士一直记忆犹新。
有一次她生病发高烧,因为丈夫出差了,她就没去医院,请假在家里躺了一天。儿子放学回来看她没有做饭,很不高兴。
她怕儿子饿着,就让他自己做点吃的,于是儿子去泡了碗方便面,也没问她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
后来她身体实在难受,就给了孩子五十元,让他到附近的药店去给她买点药。从药店到家不过十分钟的路程,但是一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儿子的踪影。几个小时后,儿子还是没有回来。
她生怕儿子出事,于是硬撑着下了床。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她在大街上整整找了一个小时,才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正在玩游戏的孩子。
看着既生气又伤心的妈妈,儿子却满不在乎地说:
“我不就玩了会儿游戏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尽管如此,她还是安慰自己:孩子还小,不懂事,等长大就好了。
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情况却并没有好转,孩子开始逃学,偷家里的钱去网吧,整天跟一帮小混混儿待在一起。前一阵子因为打架,他将别人打成重伤,结果进了监狱。
王女士的经历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一方面,我们理解她作为母亲的痛苦和绝望;另一方面,我们也为孩子的自私冷漠感到惊讶:我们无法想象,当生病的母亲躺在床上等着他买药回去的时候,他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地坐在网吧里玩四个小时!
反观她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她肯定也是期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也对别人有价值。但遗憾的是,她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令结果背道而驰。
我们不由得想起在媒体上看到的一则报道:
湖南省湘潭市八个年纪差不多大的男孩结伴去河边玩,其中一个不会游泳的小男孩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在他挣扎着呼喊“救命”的时候,另一个会游泳的小男孩立刻跳进河里去救自己的小伙伴。
等到他把不会游泳的小男孩救上岸后,自己却因为体力不支游不上来了,于是在河中挣扎呼救。而这时,在岸边的七个小男孩包括被他救上岸的那个都没有去拉他一把,或是找人来帮忙,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一点点在河中沉没……
然后,七个男孩若无其事地回了家,甚至没有向家长提及这件事。
事情披露后,记者问这七个男孩为什么不救自己的同伴,他们的回答居然是:“怕承担责任。”
后来,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北京、上海、湖南、广州等地对千名公众就这件事进行了问卷调查。当问到“你认为当今青少年的责任感如何”时,绝大部分人都表示“没有责任感”。
这样的事件确实让人震惊,但我们对这些孩子的冷漠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教育是否已经刻不容缓?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得好:
“假如你要培养伤人伤己的孩子,就让他没有责任感。”
孩子的责任感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如果从小替孩子包办一切,就等于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久而久之,不仅不利于孩子发展,反倒有可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伤害。
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就如同得了“软骨病”,是不正常的孩子。妈妈不要以自己不恰当的爱,让自己的孩子患上“软骨病”!
责任感,从战胜对你的依赖开始
既然责任感的缺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让孩子战胜对你的依赖。
上学时间快到了,可孩子的书包还没有收拾;每当做作业时,孩子不是“这道题我不会做”就是“那道题我不知道怎么写”;出门时,孩子连张地铁票都不会买……
类似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因为孩子知道:书包不收拾,妈妈会帮我收拾;作业不会做,妈妈比我还着急;出门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切都有妈妈准备……因为知道妈妈不会不管,所以即使自己不负责任也没有关系。
要让孩子战胜依赖心理,我们要学会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经写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毕淑敏看到上中学的儿子有点异样,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结果发现儿子发烧了。
她刚想去找体温计,但突然停住了,想起因为自己当过多年医生,以往孩子生病,一般在家里就治了,儿子几乎没去过医院。于是她对儿子说:
“你都这么大了,得学会生病。”
看儿子有些吃惊,她解释说:“意思是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知道该怎么办,找你。”儿子显得胸有成竹。
“假如找不到我呢?”
“那就找我爸。”
“假如你也找不到你爸呢?”
尽管她觉得这样问正在生病的儿子有些残忍,但她知道总有一天儿子要独自面对疾病。作为母亲,她应该早一点教会他应对生病。
儿子似乎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问她今天是不是要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
她咬着牙点点头。儿子想了想,答应了。
接着,她把去医院的流程详细地跟儿子说了一遍,包括去哪个医院、怎么挂号、去哪个科、怎么交费、化验时要注意什么……
尽管身体不舒服,儿子还是很认真地听着,怕记不住,还特意拿了支笔将这些都记在了纸上。
从儿子出门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始担心和后悔,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狠心,在儿子生病的时候这样对待他。
但她也知道,凭借多年的行医经验,儿子只是患了普通感冒,如果真的要让儿子学会应对生病,这无疑是最好的时机。
漫长的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终于回来了,他骄傲地宣布,自己已经学会了生病,打了退烧针,感觉好多了。看病虽然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接着他又补充说:“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她看着满脸自豪的儿子,放心不少。她知道磨炼孩子的过程,也是磨炼自己的过程。
在文章的最后,毕淑敏这样写道: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能帮助你的,就是提前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是一种天性,不仅是生病,遇到其他很多问题的时候,孩子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找妈妈解决。
假如妈妈不主动帮孩子战胜这份依赖,它就可能一直存在下去,并成为影响孩子独立的一种障碍。
毕淑敏的做法,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① 锻炼孩子独自面对的能力,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机会。
在这个案例中,尽管儿子生病了,但却是不太要紧的普通感冒,选择这个时候让他“学会生病”,是个不错的时机。
② 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就像毕淑敏说的那样,在磨炼儿子的过程中,也在磨炼自己。战胜孩子的依赖,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妈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获得成长。
③ 事先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
对于第一次自己去医院的儿子,毕淑敏并没有直接放手让他去,而是将去医院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孩子做了详细交代。这样,既做到了放手让孩子去闯,也对孩子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苦自己吃
不管我们有多好的条件,孩子的事情也要让他自己做。
不管我们有多爱孩子,孩子成长中该经历的苦,也一定要让他自己经历。
著名歌手杨光,曾因获得《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而一举成名。二〇〇 八年北京残奥会上,他除了和刘德华等明星合唱外,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欢聚北京》,他的成名曲《我是阳光》感动了无数人。
杨光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他妈妈对他的教育密不可分。
杨光出生于哈尔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八个月时因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而双目失明。
尽管这样,母亲付红从小就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和要求儿子。从杨光三四岁开始,付红就让他自己穿衣、穿鞋、上厕所。
走路的时候,付红也不让他用拐杖,但她会给儿子描述周围环境的特征,以及去不同的地方(如厕所、超市)应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大概需要走多少步。
从杨光五岁开始,付红就有意识地教他做一些家务,包括洗菜、切菜等。刚开始切菜,杨光切得很慢,厚薄不均,常常一不小心就切到了手。
杨光的奶奶很心疼,忍不住责怪付红。但付红却说,我们不能一辈子跟孩子在一起,我希望孩子将来即使没有我们,也能生活得很好。别人能做的,他也能做到。刚开始不熟练没关系,多练习就会越来越好。
付红还对杨光说,人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做成事。如果你能学会切菜,那么别的也能学会,将来还能做更大的事。
在妈妈的鼓励下,杨光不仅学会了切菜,做饭、洗衣服这些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问题,他完全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自己照顾自己。
在《星光大道》的总决赛上,杨光最终以一首《你是我的眼》夺冠。他说这首歌是唱给妈妈的,因为“妈妈就是我的眼睛,是我生命中的阳光,她照亮了我的人生”。
对于每一个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苦自己吃,都是学会独立和负责的最好途径。
《好妈妈总有好方法》
作者:吴甘霖、邓小兰
定价:36元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