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名言警句(纸上谈兵一类的名言)

时间:2022-04-13 08:1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与生活交朋友 | 评论: 次 | 点击:

纸上谈兵的名言警句(纸上谈兵一类的名言)

1.纸上谈兵一类的名言

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

——萧伯纳(英)●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歌德(德)●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波斯)●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况(战国)●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刘向(汉)●百闻不如一见。

——班固(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宋)●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陆游(宋)●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

——王廷相(明)●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明)●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颜元(清)●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清)●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鲁迅(中)●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巴人(中)●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

——沈从文(中)●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德)●力行而后知之真。——王夫之(清)●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魏源(清)●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中)●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中)●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

——毛泽东(中)●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中)●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

——瞿秋白(中)●实际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陈云(中)●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

——达·芬奇(意)●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意)●仅仅一个理论上的证明,也比五十件事实更能打动我。

——狄德罗●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俄)●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列宁(苏)●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苏)●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宋)●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中)●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

——徐特立(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毛泽东(中)●理论是实践的眼睛。

——邹韬奋(中)●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邹韬奋(中)●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

——刘伯承(中)●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陶铸(中)●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

——廖沫沙(中)。

2.什么名言告诉我们不要只会纸上谈兵,要学会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爱因斯坦名言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力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热心。 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任的。 对于一个为了发现一丁点儿真理而奋斗终生的人来说,如果他能亲眼看到别人真正理解并喜欢他的工作,那他就得到了最美好的报偿。 决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为了你们自己的欢乐和今后工作所属社会的利益,去学习。 求学犹植树,春天开花朵,秋天结果实。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纸上谈兵的名言警句

历史典故故事之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指在文字上谈论打仗,就像咱们这些喜欢历史的人,总喜欢讨论历史上什么战役该怎么打,才能把历史上的败仗打胜。

纸上谈兵比喻只会空谈理论,不懂得变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说到纸上谈兵,大家都会想到赵括的长平之战。

赵括那个时代没有纸,自然不会有纸上谈兵的说法。不过蔺相如说的一句话,差不多就是纸上谈兵的意思。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估计就是后人们吸取教训,慢慢总结出这么精辟的四个字,大部分成语都是这么总结出来的。或者是从别人身上总结出来的,最后发现这四个字用在赵括身上更合适吧。

历史典故故事之纸上谈兵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韩国国君韩桓惠王要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冯亭不愿意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赵国平阳君主赵豹主张不接受上党郡,这很明显,秦国花个一年半载打韩国,什么都没捞到。赵国啥都没干,白得十七座城池。这让秦国情何以堪,还不掉过头来揍赵国。

但是赵孝成王最后还是听了平原君赵胜的话,送上门的好处,不要白不要。这就是人的贪欲啊。

果然,公元前261年,秦军先把韩国打服。公元前260,秦军攻打并占领了上党,然后向长平进发。

廉颇在长平应战,赵王要廉颇进攻,廉颇进攻的几次,但是很无奈啊,打不赢啊。于是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无论秦军怎么挑衅,廉颇都不搭理,即使赵王催战也没用。

赵王受不了廉颇这么怂啊,临阵换将,赵括登场。即使蔺相如反对,说了他那句名言,纸上谈兵。赵括他妈反对,说赵括官威十足,不体恤下属,有钱自己花,都不舍得分给手下官兵一点,不适合带兵。但都没用,赵括还是替代了廉颇。

赵括初生牛犊不怕虎,把廉颇的规则改了,把廉颇的人换了,准备与秦军硬刚。秦军换上最厉害的白起,赵军换上没经验的赵括。结构白起略施小计,将赵括引诱出去。再派兵将赵军从背后包围,中间切割,围得死死的。最后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被坑杀。秦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最后差点灭了赵国。

历史典故故事之纸上谈兵

这个故事,当然是为了给我们讲纸上谈兵的危害。我们都吸取教训,将所学东西要用于实践,遇到问题要懂得变通,不要读死书。

从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别的东西,来警示着我们。

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长平之战本就是赵王贪婪惹的祸。

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知己知彼,知进退。廉颇打不赢秦军,我就不跟你打。后来燕国看赵国壮丁被秦军杀光了,前来趁火打劫,廉颇觉得打的赢就果断把燕国打的满地找牙。赵括不知彼酿成大祸。

遇到困难,要冷静,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能病急乱投医,出昏招。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打成了持久战。赵国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赵王居然临阵换将,要个没经验的与秦军速战速决。这就好像我欠别人20万,但我只有10万,于是我便去赌场,想赚10万来还钱,结果钱没赚到,本都搭进去了。赵国最后确实解决了粮食问题,人都被杀完了,不需要吃饭了,自然不需要粮食了。

难道真的没解决办法吗?非要用这种速战速决的打法?一年后的邯郸之战比这个处境更惨吧,最后还不是找魏国和楚国救援把秦军打退了吗?

做事要用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提高效率,利益最大化。秦军将这点用的淋漓尽致。秦国先用反间计使赵军变弱,在偷偷换上最能打的白起。这是因为怕赵括吗?显然不是。毕竟白起名声在外,不偷偷的,赵括不容易上当,胜利不能最大化。冷兵器时代,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很显然这不是秦国想看到的。白起将赵括围起来后,围而不打,尽全力截断赵军粮道,让赵军不战自乱,最后迫不得已投降。

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赵王与赵括自以为赵军擅长野战,与秦军硬刚能够取胜。然而秦军战略战法先进啊,不和你硬刚,直接布个口袋把你装进去,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历史典故故事之纸上谈兵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