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荀彧提出什么名言(荀彧的名言有哪些)
时间:2022-04-13 09:5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易木娱乐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官渡之战中荀彧提出什么名言(荀彧的名言有哪些)
1.“荀彧”的名言有哪些
1、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三国志》
译文:古代的成功和失败的,如果真有才能,虽然弱就强,若不是圣人,虽然强变弱,刘邦、项羽的存亡,足以看出了
2、进取易,平衡难,杀人易,救人难。《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译文:进取容易,平衡难,杀人很容易,救援人难。
3、仕者,自当有气节。《三国杀》
译文:做官的人,自然会有气节。
4、命不由人,徒叹奈何。《三国杀》
译文:生命不由人,只能叹息:“怎么办啊”
扩展资料:
荀彧的成就: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
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彧(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
2.荀彧提出的 驱虎吞狼之计是什么
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并经常留守许都。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
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荀彧之死:性格决定人生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
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如戏志才、郭嘉等给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荀彧支持曹操攻打袁绍,坚定曹操的信心,或许曹操就将永远没有之后的那些赫赫战功,只能永远屈服于袁绍之下,也许也就没了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了;即使有的话,也是袁绍、刘备、孙权的争夺,没了曹操的份。
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之后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础,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荀彧。 然而,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却改变了荀彧的一生。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是因为他太强了,曹操嫉妒他而要杀了他吗?不会。
曹操是一个善于重用贤才的人,就是因为他的强,曹操才会看中他,相信他,重用他,所以,曹操不会因为他能力太强而害死他。关键是他提出的建议损害了曹操的利益,而且是对曹操来讲很重要的利益,不然,他不会为此而害死对他忠心耿耿、为他带来很多利益的荀彧。
其实荀彧的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先说他的直白。
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观点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议时,话语能够委婉一点,态度能够和蔼一点,他或许还能幸免一死,或许不能继续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宝贵的性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应该珍惜的啊。
再说他的忠心。他的忠心一是对汉室,二是对曹操。
他既对已经不可挽救的汉室抱有恢复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说他和曹操的努力下能够得到延续和恢复。其实,这都要怪他太固执,或者他读书太少,不懂得朝代的更替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汉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聪明和努力能够改变的。他太忠于他的汉室,假如他能放弃对汉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么,那么他的一生又将改写,或许会是一帆风顺的一生,令人羡慕的一生。
他对曹操太忠心,正是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观点,希望曹操能够改变既定策略。可是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对于荀彧的建议,曹操不仅没有采纳,还要干掉手无缚鸡之力的荀彧。哎 。
..可怜的荀彧! 性格决定人生,此言不虚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乃是当时曹营的第一大谋士。
因为其官拜尚书令,所以后世多称其为“荀令君”。在三国演义中,荀彧是被曹操赐毒酒而死的。
而历史上荀彧真的是被曹操所害死的吗?其实不然,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只是为了突出曹操的残暴不仁,疾贤妒能。真实真正的情况是这样的,话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十万大军征讨孙权,荀彧作为谋士随军。
由于荀彧不适应淮南的气候,不幸病倒了,于是就被留在寿春,曹操继续进军濡须。交战期间,孙权送给曹操两盒甜酥。
曹操吃了一口,感觉味道十分可口,于是就在盒子上提了“一合酥”三个字。并吩咐把众将叫来,大家共同分享。
后因孙权来攻,曹操出帐去了。这时大家都来到帐中,不见曹操,只看见桌子上的食盒,谁也不明白什么意思。
主薄杨修打开食盒,吃了一大口,并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于是大家便争先恐后把一盒甜酥全都吃了,有嘴谗的发现还有一个食盒,就把第二个食盒里的甜酥也吃了,并把盒子盖好,放回原处。
这时曹操回到大帐,看见一个食盒已经空了,就问左右是谁猜透他的意思。左右告诉他是杨修,曹操十分高兴。
突然,曹操想起荀彧,就命人把另一个食盒送去。这时,荀彧正在寿春养病,正值冬天酷冷,又受了风寒,磕喘不止。
接到曹操馈赠的食盒,心里。
3.官渡之战时,荀彧写给曹操的书信内容
按照您的意思,让我决断进或退的疑问,我认为袁绍把全部的兵力聚集在官渡,是想要跟您决一胜负。
您用最弱的兵力来阻挡他最强的兵力,如果不能打败他,必然会被他乘虚而入:这是决胜天下的天大的机会啊。袁绍的兵力虽然众多,但不能被袁绍所用;以您的神武明哲,什么样的人不能归附于您!现在您的兵力虽然很少,不像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的风云际会,您现在应当画地而守城,握住他的喉咙而让袁绍的兵不能前进,到时候等到他势力枯竭,情况一定会有所变化。
这是用奇谋的时候,一定不要失去机会。希望明公您能决断。
4.官渡之战中的所有谏言以及谏言人如题 谢谢了
1 却说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终,军力渐乏,粮草不继。
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 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许昌问荀彧。彧以书报之。
书略曰:“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 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 大机也。
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 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
此用奇之时, 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曹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 2 却说韩猛败军还营,绍大怒,欲斩韩猛,众官劝免。
审配曰:“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 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屯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
袁绍曰:“吾筹策已定。汝可回邺都监督 粮草,休教缺乏。”
审配领命而去 3 那许攸字子远,少时曾与曹操为 友,此时却在袁绍处为谋士。当下搜得使者所赍曹操催粮书信,径来见绍曰:“曹操屯军官 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
今操 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绍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攸 曰:“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正话间,忽有使者自邺郡来,呈上审配书。
书中先说运 粮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 侄下狱矣。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 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 见!”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 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
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绝直言,后必为曹 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 操。
后人有诗叹曰:“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 家?”。
5.荀彧的名言是神马
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东汉末曹操帐首席谋臣杰战略家官至侍守尚书令谥曰敬侯董卓威陵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卓暴虐已甚必乱终能(《三志·魏书·荀彧传》)董卓派李傕等关东虏略各至颍川、陈留归荀彧乡数死于战乱 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率众数万攻军甚惧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惇等说:君州镇往必危荀彧说:贡与邈等非素结今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纵用使立若先疑彼怒计(《三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城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惧意认鄄城易守难攻引兵荀彧与程昱定计保全范、东阿卒全三城久曹操师濮阳击败吕布荀彧救曹操保住曹操根基曹操没荀彧程昱死命保城曹操能像刘备落半飘零场 建安元(196)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杨奉、董承等护卫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要要奉迎建都许县问题曹军内部发争执数同意迎接献帝理由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洛阳北连张杨未卒制(《三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则曹操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诸侯景;高祖东伐义帝缟素归自播越军首倡义兵徒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犹遣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王室军医素志今车驾旋轸义士存本思百姓旧增哀诚奉主民望顺;秉至公服雄杰略;扶弘义致英俊德虽逆节必能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害若定四虽虑及(《三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认荀彧言理遂应安集军董承秘密召请亲率军进抵洛阳任命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曹操封军、武平侯荀彧升汉侍守尚书令造曹操奉令诸侯战略优势并其统战争(参见曹操统北战争)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荀彧撼古震今谋略曹操采纳荀彧意见奉才举东汉末实力军阀所战争打牢破基础。
6.三国杀中荀彧的台词是什么
荀彧(原版皮肤)
驱虎:借你之手,与他一博吧。/此乃驱虎吞狼之计。
节命:我永不背弃!/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阵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荀彧(荀令留香皮肤)
驱虎:驱虎伤敌,保我无虑/无需费我一兵一卒
节命:因势利导,实为良计/杀身成仁,不负皇恩
阵亡:命不由人,徒叹奈何
传说皮肤 明以举贤荀彧
驱虎:静待良机一击灭敌/不战而屈敌之兵
节命:士者自当有气节/士自当建功立业,节气为先
阵亡:主公,臣下先行一步。
史诗皮肤
驱虎:虎狼之师,为我所用。/二虎竞食,猎人得利。
节命: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生食汉禄,死为汉臣。
阵亡:谢主隆恩~
官渡之战,曹操霸气语录,管理层值得借鉴,做合格领导者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历来帝王多杀戮。曹操,乱世中的枭雄霸主,名句“天下人休要负我”,为其增加了丰富的人物色彩。
东汉时期,时局动荡,帝弱臣强,奸臣董卓势力极大,逐渐把持朝政,朝中谋士或被谋杀,或纷纷远走。
袁绍和曹操少年时期曾是好友,二人长大后同朝为官,正值朝中官员看不惯董卓摆弄权术,便远离都城,二人凭借自己的声望,各自招兵买马,吸引义士加入队伍。袁绍曾经召集十八路诸侯,欲讨伐董卓,曹操作为参谋也列席了会议,期间刘备、关羽都有涉猎。
袁绍是名门家族之后,手下的谋臣慕名前来投奔,在各诸侯中,以袁绍根正苗红,出身最好,在过去忠君的思想下,众多谋士希望在袁绍的带领下可以挽救衰落的汉朝。人的欲望会随着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董卓灭亡后,袁绍成为当时最大的诸侯势力,拥兵自重,而曹操、袁术、刘备等人的势力都远不如袁绍。
袁绍此时观天下之相,以自己势力最强,便产生了做皇帝的心思,可是袁绍也明白,手下的谋士大多忠于朝廷,只是碍于董卓把持朝政,想借着自己收拾董卓,实则并非完全忠于自己,现在相处久了,要看看他们的立场。袁绍在思考中,便召集众人开了一个会议,希望通过会议摸清楚手下人的想法。袁绍说道:“现在董卓死了,我们下一步怎么走,大家说说想法?”
谋士沮授说道:“现在董卓虽死,不过时局未稳,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很少有人真正忠于皇帝,现在我们势力最大,理应接回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朝廷的名义收复各路诸侯,谁敢不从,将被天下人视为乱臣贼子,到那时大业可成,同时主公要早做决断,不然一定有人抢在前头做此事。”
大将淳于琼说道:“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让主公胁迫天子,便是在毁主公的声望,请来皇帝,不按照皇帝意思办事,天下人会觉得我们和董卓有什么区别,汉室江山岌岌可危,谁还能听皇帝命令,如今诸侯都觊觎皇位,以主公现今的实力,可以像高祖刘邦一样,开创自己的江山。”
袁绍心想,看来大家还是忠于我的,他很满意。又想了想,觉得淳于琼的话更符合自己心意,好男儿就要打出一个锦绣河山,于是对皇帝也就不再理睬。
曹操在迎回皇帝的态度上,与袁绍看法不同,他深知手下多数谋臣骨子里依旧忠于汉室江山,只是眼下形势所迫留在自己麾下,他看中皇帝的影响力,若是将皇帝圈养起来,美其名曰护驾,还能赢得民心,使其势力扶摇直上。
曹操这时也开了一个会议,问道:“是否接回皇帝,大家怎么看?”
谋士荀彧说道:“若在此时迎回天子是得民心的好事,同时有天子坐镇,可以号令天下,另外有天子坐镇,有人想攻打主公,可以放消息称其欲对天子不利,让别人不敢轻易动手。”
荀彧此话,甚得曹操之心,便着手运作如何迎回皇帝。曹操来到皇帝住所,皇帝身边大臣素闻曹操狡诈,时刻提防曹操的不怀好意,曹操说道:“如今都城破旧,我打算重新修建,可是工程量很大,需要时间完成,而且都城距离袁绍很近,袁绍有谋反之心,为了皇上的安全,还是请移居鲁阳,等到皇宫修好了,再回来。”大臣一听,想着鲁阳非曹操势力范围,便建议皇帝可以。曹操将皇帝带出都城,经过鲁阳并不停留,直奔回营之路。大臣发现中计,怒吼:“曹贼骗我。”却也无可奈何。
曹操接回皇帝后,用皇帝的名义册封袁绍为大将军,这对满心想做皇帝的袁绍就是侮辱,二人矛盾冲突不断加剧,迟早将有兵戎相见的一天。
随着群雄割据,袁绍的势力和曹操的势力一天天壮大,远超其他诸侯,可是在袁绍和曹操的势力之外,也有众多小势力会影响局势的发展,张绣大军所处的位置为曹军后方,若是袁绍和曹操大战,张绣从后方出击,必定令曹军损失惨重,张绣的势力一直被袁绍和曹操争取,希望他可以归顺一方。
曹操喜欢寡妇,无意中霸占了张绣的嫂子,使其丢了颜面,张绣对曹操是存有仇恨的,二人势力也厮杀过几场,张绣势力弱于曹操,正逢袁绍门客前来拉拢张绣,张绣便想投奔袁绍势力,谋士贾诩对张绣说:“袁绍连自己的兄弟袁术都容不下,如何容下别人。我见曹操是做大事之人,并且天子在他那里,我们可以说是投奔天子,于大义上说的过去。”
张绣投降曹操,曹操很高兴,牵着他的手一起吃饭,封他为扬武将军,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对待贾诩,曹操也是礼贤下士。在解决后方的威胁后,终于有一战袁绍之力。
袁绍一路势大,将领为了迎合袁绍,夸大其军事实力,认为袁绍乃人间帝王,将领们的意见正和袁绍之意,于是他决定率大军攻击曹操,尔后一统中原。
袁绍七十万大军压境的消息令曹操的很多部下很惶恐,部下纷纷建议议和。谋士荀彧说道:“袁绍管理不严,将士之间经常有摩擦,武将大多无谋,而且袁绍最大的本领是可以过滤一切有利因素。”
曹操说道:“我二十岁的时候,崇拜袁绍,因为他祖上门客遍天下,我祖辈不如他。三十岁,我们同朝为官,我表面尊敬他, 内心已经瞧不上他了,因为不是他引董卓为官,也不会天下纷乱,四十岁,我和他都是霸主,我蔑视他,做为人主,心胸狭隘。八年前,我需要二十万兵马方能胜他,三年前,我需要十万兵马方能胜他,如今我只要精兵七万便可战胜他。比兵多,我不如袁绍,比智谋,三个袁绍也比不上我曹操。”
二人争战,袁绍的谋士田丰进言,现在曹操后方空虚,一定要出兵袭击,抓住时机。恰逢袁绍儿子病重,以此为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田丰气道:“如此良机,却因孩子生病而丢失,实在可惜。”袁绍恐怕有一次听从谋士的建议,早就可以君临天下。
曹操深知正面相争,自己必定不是敌手,两军交战,粮草至关重要,押送袁绍粮草的将领有勇无谋,被曹操安排的徐晃烧了粮草。袁绍派人重新送来粮草,这次安排了重兵把守。
谋士许攸说道:“曹军现在集中在官渡附近,我军夜袭曹军,定可攻破曹操大营。”袁绍财大气粗的说道:“不需要这样,我们人多,陪他玩,我就在这里活捉曹操。”许攸一气之下,认定袁绍非名主,于是投奔曹操。在敌弱我强之下,选择投敌,可见良禽择木而栖的重要性。
许攸给曹操献计,曹操喜出望外,入夜,曹操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军旗号靠近袁绍的粮草处,遇见有人盘问,便回答:“主公得到消息,恐怕粮草有闪失,特派我们增援。”就这样混进了粮草之处,将粮草烧的一干二净。
袁绍认为此时曹操必定本部空虚,便率大军准备攻下官渡,而只派了少数将士支援粮草之地。可是曹军死守不出,袁绍久攻不下,结果腹背受敌,元气大伤,最终积郁成疾,撒手人寰,从此曹操成为中原第一霸主。
官渡之战,曹操可以知人善用,分析对手的特点,用自己之长攻击对手之短,往往出其不意,最终以少胜多。而袁绍身边聚集了一群溜须拍马之人,自我认知良好,往往猜忌心过重,错失了很多机会。现在工作当中,很多领导往往认不清形式,同时对下属有过强的防范心理,其实心胸开阔一些,豁达的给别人机会,用人不疑,有时候自己能做的事情有限,需要团队协作,所以领导者的胸怀很重要,要有包容天下之心。
官渡之战,《三国演义》中的人数有夸张之处,不过却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兵者,诡道也。今天的生存环境依然很残酷,在复杂的局势下,如何一针见血的判断局势,找准精准的切入点,需要掌权者去修炼,领导者便是在出错中,出丑中,强大自我,历练起来,很多人安排出丑,在一个位置上,明明不会却显得高深莫测,最终被揭穿,威严尽失,出丑就是成长,男人的胸怀便是在委屈中撑大的,所以宰相肚里能撑船。
曹操,一代枭雄,他用雄才大略在群雄争霸中,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年轻时候喜欢刘备、关羽,年纪大了,更多人开始喜欢曹操。
若干年后,当你遥想当年一代雄主曹操,他仿佛告诉你:无数自认为君子的人,说我是奸雄,却都败在我的脚下,若是君子就是容易被侮辱和践踏,我愿意成为实现抱负的枭雄,古往今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并非表面功夫做的好就可以令人信服,要有权谋,若你说我是奸臣,没关系,我不在乎,很多人都说我奸诈,却对我无可奈何,自古成王败寇,以成果论输赢方为真豪杰。
关注我,更多精彩人物故事,持续为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