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言集锦大全(中医经典名言)

时间:2022-04-13 09:5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远医生聊科谈 | 评论: 次 | 点击:

中药名言集锦大全(中医经典名言)

1.中医经典名言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1.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2.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2.中医的有什么名句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作者: 82年的酒 2007-7-5 09:14 回复此发言 -------------------------------------------------------------------------------- 2 中医名言名句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

3.中医名人名言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李时珍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冯梦龙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

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陈士铎

教育

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孙思邈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孙思邈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黄帝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

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孙思邈

无虚不能作眩。

——张介宾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钱大昕

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孙思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孙思邈

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

——叶天士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

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孙思邈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孙思邈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黄帝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李时珍

4.关于“药”的名言名句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语见《孔子家语》。这句贤文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2、是药三分毒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当今不少的人认为中药大多数源出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纯中药制剂,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而安全,总认为不会发生药物毒副作用。其实不然,如果任意滥用,乱役药石,同样亦会发生毒副作用。

3、用药如用兵

谚语,意思是用药须像用兵那样特别慎重。

出处:明·孙一奎《医旨绪余》:“人之死生,关于呼吸问,余何敢师心自用;而峨睑为也。古称:‘用药如用兵。”’《醒世恒言》三八:“所以古人将用药比之用兵,全在用得药当,不存药舅。”

4、

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

谚语,意思是药物可治疗不致命的病,致命的病无药可医治。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二二出:“[末白]公公病里莫生嗔,[旦]宽心保病身。[合]正是:药医不死病,佛化有缘人。”

《醒世恒言》一:“先生,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着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

清·铁汉《临镜妆》七:“我看这赵医生,有几个靠得住的在那里呀,他们的口头禅叫做‘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

5、急脱急着,胜如服药

谚语,意思是适应天气冷暖的变化而及时增减衣服,可以避免生病,胜过生了病吃药。

出处:宋·李之彦《东谷所见》:“急脱急着,胜如服药。衣服之加谨者此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关于中药的句子

谈到中草药,我想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应该是一碗黑不溜秋的,散发着一股股难以名状的古怪草药味的,喝下去时可以让舌头苦上好一阵子的不明液体。然而就是有着这样可怖名声的中药——哪怕它曾经也是我所避犹不及的——如今却成了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段至为珍贵的记忆。

常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是三宝之首,能补气血、生津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东北的长白山区,就是人参的家乡。在那儿,千百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人参的绚丽多彩的故事,这里说的是一个有关人参姑娘的故事。

中药名言集锦大全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大部分的医生在治疗时可能都会选择中药,中药所具有的效果有很多,比如说可以缓解风热感冒,治疗急慢性咽炎,缓解瘙痒,缓解疼痛等等,而且还具有活血舒筋的效果,这已经成为了普遍的一种优势。

中药本身就有着很多不同的分类,要说这些中药到底具备什么样的好处,相信很多人都无法说出所以然来。

今天就向大家分享一下中药药性的《三字经》,里面详细记载了不同种类的中药所针对的不同疾病,希望大家都能熟练掌握,或许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用到。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老中医毕生精髓:中药药性《三字经》,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中药治病有什么优点?

首先,中药对肝肾损害比较小,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

药物通过肝肾排泄期间,对肝肾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中药大多有害成分比较少,故对肝、肾的损害大多已非常小。

其次,中药外治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是否继续使用,一般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副作用比较小。

再者,中药对胃肠道刺激也是比较小的,另外中药调理治疗疾病药效稳定,且容易达到根除疾病目的。

喝中药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要吃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本来对胃肠的损伤较大,如果在服用中药的时候还食用生冷食物的话,不仅会影响药效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引起一些胃肠疾病,尤其是本来就胃肠不好的人,更要注意饮食忌生冷。

不要喝茶

在喝中药期间不要喝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等成分可能会影响到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降低疗效。

注意水温

中药中,大部分药品是需要煎煮成汤剂的,在服用汤剂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水温,只有温度适宜,中药才能够发挥更好的药效。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