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特色口号
时间:2022-04-13 14:0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用户6189554417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血液透析特色口号
1. 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医院简介
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前身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85年创办的“妇婴专科医院”,1912年更名为“道济医院”,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命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至今。
是集医、教、研为一体,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地区近20万人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和北京中医药学院大学本科、北京市妇产医院大专班、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外籍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还承担着国家、市、区级科研课题。
医院有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队伍,他们当中,有在医学领域中有一定造诣,取得一定成就的老专家,还有一批肯钻研、勤思考,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的中青年医师队伍。医院开放床位500张,设有22个临床专业科室,11个医技科室。
拥有临床、科研、教学所需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如:心血管造影机、全身螺旋CT机、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800mA X光机、血液透析机、气相血谱分析仪、数字化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多种纤维内窥镜,并配有全套的CCU、ICU 监护设备。1997被市卫生局确定为“二级甲等医院”。
各病房还开展整体化护理,使患者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1995年,医院举办了隆重的建院110周年的庆祝活动,提出“百年沧桑,再创辉煌”的口号,全院职工恪守“敬业、求实、奉献”院训,以“患者至上,文明行医”为宗旨,以“医疗质量为核心”,抓管理、抓质量、促形象,使医院建设走上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赢得了患者的信赖。
从堵瘘频发看血透室的管理
最近一个月,周边某县医院透析室连续发生了四例内瘘血栓形成,需要重新建立血管通路的案例。
简单分析这四例患者,男女各两例,年龄从30岁到70岁不等,首次内瘘均在我中心建立,堵瘘发生在首次内瘘建立后4个月到1年半不等。
四例堵的位置均位于吻合口附近,且都有透析中低血压的问题。
还有个共通的情况是,贫血都纠正过度了,血色素水平均高于130g/L的指南建议最高限,其中一例患者,血色素甚至高达157g/L。
虽然我没有去过该医院,甚至跟这家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从这段时间连续发生的堵瘘事件来看,这家透析中心可能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首先,对贫血的管理不太到位。
EPO的发明,为解决终末期肾病的贫血问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在之前我写的这篇文章中(蓝色字体直接点击可直接跳转,下同,不再提示),对此问题有过一些描述。美国KDIGO指南关于贫血指南的建议中,贫血纠正速度最好控制在每月增长10g/L左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每月涨一克。其主要顾虑就是过快的血色素增长本身就容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堵瘘还算是小事,如果堵在冠状动脉就是心梗,堵在脑血管里面就是脑梗了。
据了解,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促红素的使用基本上是每次透析的标配,不管患者是否贫血,也不管患者血色素增长速度如何,一概如此,更有甚者,连铁剂(如蔗糖铁)的使用也都如此。可以想见,部分患者的血色素必然会噌噌噌地往上涨。如果不加强监测的话,血色素水平会很容易地就超标了。在这种情况下,内瘘堵塞的发生率自然就会升高。
其次,对干体重和血压的管理存在问题。
刚刚进入透析的患者,经常可以见到的现象是:饮食会在短时间内改善,本来吃啥吐啥的患者,突然之间吃嘛嘛香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干体重有可能增加,部分患者甚至在短短几个月内增加5-10kg的干体重也不是不可能。进而,由于患者的干体重增加,原来制定的干体重有可能就偏低了。如果仍然按照原有计划制定透析方案,尤其那些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患者,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概率就会升高。甚至部分病人由原来的持续高血压状态进入了一种持续性低血压的状态。而低血压本身就是导致内瘘闭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临床医生不及时对病情进行判断和干体重的重新评估,则很容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情况。
诚然,判断患者干体重升高并非易事,毕竟绝大多数透析患者,最终由于长期的透析治疗相关的微炎症反应和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干体重是会下降的,但至少在刚刚进入透析早期,干体重上升并非罕见,这需要临床工作者仔细进行判别。
第三,内瘘本身的保护和宣教存在一些问题。
最为典型的是一例70岁的老年患者,持续的心房纤颤,此次内瘘闭塞为流出段血栓形成。术中打开后发现,头静脉反复穿刺点附近亦有显著狭窄,且内膜增厚,最终,不得已,又在该刀口再近心端重新做一切口,避开了此段血管,勉强重建了内瘘。
护理界对于内瘘穿刺,一般主张是所谓绳梯式穿刺或区域穿刺法,除了所谓的钝针扣眼式穿刺之外,一般不主张在同一个进针点反复穿刺。而后者,很显然国内开展的单位还不是很多。
这样建议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避免反复同一个进针点穿刺对血管内膜的损害,进而诱发或加重血管狭窄和血栓的形成。每次换一个新地方穿刺,虽然对患者来说疼一些,但其优点正在于避免了很多后续的麻烦。
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一条好的内瘘血管,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这是几乎所有搞血液透析的医务工作者都知道的口号式的常识了。
2014年,我国发表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一版)》中,建议的内瘘血栓形成的比例应该低于0.25次/患者年。
意思就是,如果有一百个患者,每年发生内瘘血栓形成的比例应该低于25例。我最初怀疑这个标准是否定错了,因为太容易实现了:以我们中心为例,360例患者,如果按照此比例,每年只要不堵掉90例患者就算是达标。而这几乎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我们每年有二三十例堵瘘的就顶天了!
但如果看文章开始提到的某中心,我发现,这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或许这一个月内突然高发的堵瘘事件仅仅是碰巧了,但从透析室的管理者角度来看,需要好好检讨一下近期的工作,从一些堵瘘的危险因素的管理入手,逐渐降低发生问题的概率。
点击“阅读原文“给你看丁香园中发的我做内瘘的一个视频。可能需要注册丁香园账号。画面略血腥,晕血慎入。
本文所提案例全部虚构
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 上一篇:尊重老师的英语名言
- 下一篇:高二十三班运动会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