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育的名言(关于自律的名言)
时间:2022-04-13 19:5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齐老师教育分享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自育的名言(关于自律的名言)
1.关于自律的名言
一、知足而勤劳,走遍天下都不怕。
出自:〔德〕歌德《歌德叙事诗集》
介绍: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二、勤奋是成功之母。
出自:〔英〕谚语,《英谚评介》
三、早起的鸟儿捉虫多。
出自:〔英〕格言,《外国格言选》
四、“勤敏是好运之母”,反过来,懒惰就空有大志,成不了事。
出自:〔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介绍:1967年的电影《塞万提斯》由Vincent Sherman导演,主要讲述年轻时的塞万提斯探险历程。
五、有的人本领平庸,但做事尽心竭力,他们比那些本领出众但做事敷衍塞责的人强。
出自:〔英〕奥斯丁《爱玛》
介绍: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2.有关教育的名言警句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10.“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3.关于养育之恩的名言警句
关于养育之恩的名言警句有:
1、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中国)巴金
2、千万不要把你所能求得的恩宠当做一种权利。——(英国)柯林斯
3、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4、报恩是教养之果;在粗野的人群里,你是找不出这样美德的。——(英国)约翰逊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中国)老舍
6、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终天之憾。——(黎巴嫩)纪伯伦
7、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8、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她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国)狄更斯
4.自尊自爱的名言警句
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2、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3、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独处的时候,都不要有一点儿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4、勇敢是一种基于自尊的意识而发展成的能力。——拿破仑
5、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6、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鸣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讥笑奚落的短处,而且往往把应该引为奇耻大辱的事,大吹大擂。——克雷洛夫
7、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鲁迅
8、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诺贝尔
9、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10、思考与实用的结合,就能产生明确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简便方法,这些方法的发现激励着自尊心,而方法的准确性又能使智力得到满足,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有了简便方法,就令人感到兴趣了。——卢梭
5.关于教育的名人名言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论语·魏灵公》
>>意思是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为政》
>>意思是勤奋学习而不用心思考,则茫然不知,只空考而不努力学习则更加危险。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述而》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意思是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问为耻辱。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自己的学业成功。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为人行事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而败毁在于因循苟且。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年老时悲伤也没用了。
●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 天道酬勤
>>“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勤”即勤奋。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意思是不要浪费时间,等到光阴过去之后,悲切是无济于事的。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6.关于教育的名言有哪些
关于教育的名言有:
1、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生而好学与督促不学的人究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学习。”——陶行知
2、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美国教育家爱默生
3、“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4、“如果老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课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列夫?托尔斯泰
5、“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鲁迪格尔
6、“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一个故事一堂课》
7、“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8、“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9、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皮亚杰
10、“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杨文
11、“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12、“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3、“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美国人类资源研究所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
14、“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陶行知
15、“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法国思想家布韦
7.德智体美劳的名言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 ————高尔基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一份诚信,一腔热血,一片流云心事
一曲诚信,一阕高歌,一剑笑看风云
谈谈家庭教育中孩子自育能力和品质的形成
《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战国时期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真正良好的教育孩子的环境,多次迁居。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教育环境对孩子教化是久远的。良好的教育氛围能让孩子在成长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最终具备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的这种自育能力,必须重视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今天,我就教育环境和孩子自育能力的形成的话题和大家作一交流。
一、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呢?
对于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的问题,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书香环境、有家长陪伴的环境、夫妻关系和谐的环境、孩子享受童年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享受快乐教育、甚至家庭条件优越等等,我很同意这些观点,因为我自己也在努力地创造和维护这样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可在静心观察了种种所谓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之后,我也常常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了吗?若干年后,孩子真能如我们所愿,成为一个独立于社会,有益于社会和家庭的人吗?
话说书香。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读书很重要,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几本书。但这些书怎么利用的呢?是作为摆设装饰环境,还是有人在读?是在书旁玩牌吃酒,还是在交流分享书中的观点?是一次购买再不投资,还是经常更新,在孩子每个成长阶段都有自己喜爱的书?
再说陪伴。陪伴是孩子的情感成长的沃土,是孩子成人之后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敢于面对、顺利过关的最后的温情堡垒。现实中我们怎么陪伴孩子的呢?是爷爷奶奶的娇惯式伴随,还是我们亲力亲为?是取悦孩子的三分钟热度,还是持之以恒的一直都在?是乐此不彼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还是能够发现孩子情绪的变化,不厌其烦?现实中的很多陪伴只是没有质量的看孩子。
说说家庭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常常让孩子理性文明、彬彬有礼,经常吵架的家庭让孩子焦躁不安、激动暴躁。健康的家庭关系是夫妻和睦、敬老爱幼,而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中有多少父母还能像谈恋爱一样,去建设属于彼此的良好关系?因为长期习惯,多数家庭关系发生了重点转移,父母围绕娃转,成为唯一的关系主题。
什么样的家庭自由对孩子是有益?是孩子想怎样就怎样,还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给孩子选择权?是没等大人动筷子孩子就用手抓着吃,释放天性,还是让孩子先饿一会儿,等等大人?是孩子想要啥父母就给买啥?还是延迟满足,关注孩子需求的合理性?
关于快乐教育。快乐教育的原则没有错,是让孩子不受约束、随心所欲而感受到快乐呢,还是让孩子感受到被人信任和自我进步的喜悦,感受到自己内在生命的生长,从而获得最长久的快乐。孩子需要自由的快乐,也更需要自豪的快乐,很多时候,后者更令他们快乐。
家庭条件好,比如家里有钱,父母都有文化等,都是孩子成长的好条件,但好条件是让孩子养成挥霍的恶习,还是孩子明白奋斗创造价值,勤俭乃是美德?父母的文化是让孩子精于算计,在短期的争名逐利中大获全胜,还是用文化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心胸豁达、行稳致远?再好的家庭条件代也替不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必备食粮,好的家庭条件若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保健品,或许就会成为一味毒害他们的毒药。
由此可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不是表面的硬件达标,而是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软实力竞争。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可见,孩子的生命是独立和自由的,养育孩子就是一场渐行渐远小别离。真正能让孩子从依附父母走向独立自由的,是孩子自育能力和品质的形成。不明白这个道理,看似美好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泡影。
二、什么是自育?
从字面上看,自育就是自我教育。在我们提出“三自教育”中,自主是指做事有主见,是人做事的动力源,也是凸显人的个性和能力所在,所有成功者都是充分自主的结果。如果自主是无序的、盲目的、没有约束的,自主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糟糕可怕的事,比如心情不爽就随意骂人、随意破坏,社会公德就丧失了;喝酒后还要开车,公共安全就得不到保障,等等。要发挥自主就必须自律,自律是自主的前提,是人从普通走向优秀的前提。儿童在自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并能够博采众长,不断的完善优化自己,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就是我们说的自育。自育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只是和技能层面的,而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拓展、自我提升。拥有自育能力和品质的人必定是有所成就的人。正如杜威所言: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从心理学上看,自育水平是人格形成的关键,自育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个体的自我意识水平越高,他对自己人格发展的调节、指导作用就越大,许多双重人格现象就是由自我意识进行调节来摆平的。自我评价的性质制约着人格发展的方向,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他就会在生活中自觉维护真理和正义。自我调控的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一个人对自己人格的发展采取什么态度与方式,是消极接受环境影响还是主动地塑造和发展自己,能否对人格的发展经常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强化和自我评价,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调控能力的水平。
从教育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外在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过于依赖外部,很容易让内心脆弱,过于强化内心,很容易遭遇现实打击。让外在环境与内心成长相适应,在改变环境中不断强化自己,相得益彰,这就是适合的教育。需要什么方面的引领,外部给出相关的引领,在外部引领下产生更高更远的目标,从而实现个人的真正强大,这是一种以自育为主的过程。为此,我们可以大胆想象,教育不过是个人在外部环境的引领下,实现个人内心成长与周边环境相适应而不断走向强大的过程。所谓教育,即教为不教,育为自育。
三、自育对人生有何影响?
1、自育是人不断成长的保证。
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这对一个演员来说,的确是个致命的缺陷。拜师时,老师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不肯教。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刚开始演戏,梅兰芳主要是演唱工戏,就是在舞台上以唱为主,随着清朝灭亡,社会进步,群众对京剧的要求提高,不再满足只听唱,而要求看那些有内容、有表演的戏。梅兰芳又向老师们学了不少偏重身段、表情和武功的戏,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梅兰芳就在北京唱红了。后来,他到上海演出,也一炮打响。他把传统剧目演得十分出色,得到了观众的承认。
但是他并不满足地说“我们要创新,演新戏”,“我看了新兴的话剧,话剧的剧目很多是反映现实的。我想京剧也可以这样做。”他把时装引入京剧,表演描写现实生活的戏,他为京剧演现代戏开出了一条路。梅兰芳的新戏,使京剧舞台焕然一新,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的热烈欢迎。他的名声更大了,因为表演自成一派,被称为“梅派”。现在,京剧已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知晓,而最先把京剧引向世界的就是梅兰芳。
梅兰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除了天赋条件好外,应主要归功于他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他能让京剧走向世界,与其不断吸收优秀艺术成果是分不开的。从唱到演,从传统到现代,他吸收了话剧、时装等优秀的元素,让京剧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的生命。可见,自育不仅能让个人成长,还能促进行业的进步。
2、自育能让孩子实现人生目标。
一个名叫张峻豪的男孩,他在3岁时就曾登上过中央电视台,5岁就上了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春晚表演节目,一时间名声大噪,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小明星”。他的父母也非常高兴,带着他参加了很多综艺类节目,而张峻豪的表现的确很讨人喜欢,小小年纪的他疯狂吸金,为家里带来了百万收入,养活了一家人。可是由于家长让孩子长时间地参加这些商业类的活动,而不注重或者说放弃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育品质的培养,不学习新的知识,不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9岁的他经常不在学校,更喜欢参加商业演出活动,对学习没有兴趣,出现了厌学情绪,沦为一名“问题”少年,他的父母也是很无奈。
而相反的一个例子是:古代有一个年轻人想成为演讲家,但他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气短,而且爱耸肩。这大概是最不适合学演讲的了,所以他初学演讲时曾被听从哄下台。但他毫不气馁,为了练发音,他嘴含石子练朗诵;为了克服气短,他一面攀登陡坡,一面吟诗;甚至悬起两把剑来改正自己爱耸肩的毛病。经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他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讲家、雄辩家,他就是古雅典卓越的政治家、演讲家德摩斯梯尼。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短期的争名逐利不能“自育”;先天的条件也不是一生成就的决定因素,关键要在后天的努力中不断的优化自己,拥有发自内心的成长的力量。张峻豪的经历和古代的仲永,如出一辙,原本是上天赐予的不俗资质,却在短期的争名逐利中丧失自我,导致现在一事无成的现状。如果当初父母能认识到真正的发展来自孩子自身,帮助孩子孩子规划一下未来,唤醒孩子内心成长的力量,让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想必今天应该是另一番景象。而口含石子练习演讲家,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能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成长的三大局限,并不断用实际行动去改进、优化、突破自己,具备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想成长、能成长的力量,这种自育的能力助推他实现华丽的逆袭,铸就了他的卓越。
3、具备自育能力是新时代对孩子的必然要求。
当代青少年处在有史以来最开放、大众传播媒体最发达的时期,他们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显著和最激烈的价值冲突。生活方式在变,思想观念在变,价值选择在变,以往既定的许多东西已不再适应。因为这种不稳定、不成熟的存在,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这一代人在思考、在批判、在选择、在孕育着创造。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如果没有认识到孩子自育能力的重要性,就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不重视孩子自育能力的培养,落伍的不仅是我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
四、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育能力
(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生活,一个美好的字眼,似乎带着希望,带着一股暖意,每一天,睁开眼,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生活便开始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个人的生活追求。那在我们的心目中,怎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每个人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唯美的说法是:美好的生活,在爱人的眼睛里,彼此就是对方的世界,无关身份、地位、金钱,只要是你;美好的生活,在家人的唠叨里,温暖的灯在床头前照亮,厨房里飘出妈妈做的饭香,爸爸又在翻看着早报;美好的生活,和孩子一起精心准备一顿晚餐,或者一起买一束花,把它插在花瓶里……告诉孩子,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努力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会不向往美好的生活吗?不会。这种氛围就是滋生理想信念的土壤,孩子的理想信念就会慢慢清晰、明确,根植于心。
有句网络热搜语:“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说的就是理想。理想能给予人无穷的力量,赋予人钢铁般的意志。正如尼采所说:“人惟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曾经,我们都是有理想的人,以《我的理想》为题的作文,我们从小学写到中学甚至大学。前一阵子,孩子突然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答不出来。用力回想,也只能记起小学时期树立的理想——当科学家。我们不得不思考:怎么长大后理想就悄悄溜走了呢?我想是因为我们传统理想教育中过高、过大、过远的理想教育目标脱离了平凡生活,在我们的心中已经失去了内在的感召力,慢慢的理想就被我们丢之脑后了。而没有理想信念的我们生活的浑浑噩噩,外力推一步我们动一下,甚至推都推不动。没有理想信念,自律的动力在哪?没有理想信念,自主的方向在哪?
所以,我们给孩子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应转向平凡与美好的生活,把个体从过高理想教育目标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孩子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同时能打开心灵的希望之窗,而不是在现实物质欲望的过度张扬中迷失自我,使孩子首先学会做一个平凡的人,过平凡的生活,体验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幸福。从关注孩子自身的生存状态开始,树立一种孩子个人认同、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真实生命内涵的理想目标。鼓励孩子思考自己的未来,如: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对什么职业感兴趣,我究竟该去往何处等等,让他们充分想象“未来的我”,从而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是多样的,社会分工各有不同。我们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分数上、好大学上,而应该去关注孩子的优势所在。多多考虑:我的孩子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适合做什么?那些精通数学的男孩子,或许日后就是了不起的工程师,或许成为了让人艳羡的金融精英;那些热爱打扮的女孩子,很可能以后在时尚媒体里引领着潮流;那坐在最后一排总是被老师点名的调皮男孩,篮球打得那么好,说不定就是另一个姚明。生命是多姿多彩的,不要把孩子逼成千人一面。
(二)营造美丽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1、整洁美丽的家庭居住环境。屋内家具摆放错落有致,地面窗台干干净净,角落、几案上摆放着几盆花草……优美整洁的环境包含着一家人的心血。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废弃堆积物及卫生死角,保持居室、庭院整洁;房屋周围及阴沟无暴露垃圾、无污物;实行垃圾袋(桶)装化,分类投放。
2、丰富健康的家庭文化环境。如果家庭文化生活贫乏,难以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孩子往往会沉迷网络和网络游戏,寻求刺激,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孩子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多种需要:亲情、友谊、娱乐、审美等等,为了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也为了家庭幸福,家长应该努力丰富家庭的文化生活,追求高品味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3.和谐友爱的家庭关系。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一个孩子在日记中说:“我在家没法学习。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东西,有时妈妈几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气,有时我看到爸爸坐在墙角抽烟,一抽就是几个钟头,我心里也烦极了,哪有心思学习呀。”大家想想,这样的家庭关系怎能养育出积极进取的文明人。
有些孩子,甚至自愿充当家庭气氛的转化器。他们想做家庭的拯救者,希望用自己的乖,自己的好成绩,让家长开心些,让爸爸妈妈的关系更好些;甚至是有的孩子用犯错捣乱的方式去转移家长的注意力,想缓和父母之间的矛盾;而爸妈却浑然不觉,把自己的不快乐,不努力,不幸福,生生的强加给了孩子!
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对于孩子来说,幸福再简单不过了:左手牵着爸爸,右手拉着妈妈,你心里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心中有彼此。在家庭中,最主要、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夫妻关系,优先于亲子关系,在父母相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更充满安全感,他知道妈妈爱爸爸,爸爸也爱妈妈,同时他们都爱着自己。他无需为大人的事情烦恼,因为父母彼此可以依靠,他只需要做个快乐的孩子就好。因此,当父母恩爱时,这份爱的动力、家庭的温暖、相爱而不牵绊的自由,是陪伴孩子成长、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父母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家庭成员间都应注意情感的投入,这是一种心与心的交互,彼此给予温暖、给予关怀。
(三)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
1.生活要有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那是因为我们热爱生活,想要给自己真真切切的存在感,记录每一个美好的瞬间。热爱生活的人,眼里容不得没有仪式感的人。有的家庭整个家庭气氛非常好,各种仪式感特别强,家里满墙都贴的是全家福,他们每年会选一天,专门去拍摄全家福,一套是带老人的、一套是核心家庭的全家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还有家人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等等,都精心策划与准备,给生活增添足够的仪式感,表达团聚、尊敬与感激等情感,让家人记住每一个庄重的时刻。
还有,孩子的几个重要的生日,即10岁、14岁、16岁、18岁生日要过得“与众不同”,要告诉孩子这几个生日的重要含义。
作家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生活中充满仪式感的家庭,其家人必是热爱生活、懂生活、会生活的人,家风非常好。
2.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中,孩子既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同时在每次会议中,家庭成员还能够学到沟通技巧、合作、尊重、创造性、表达感受,以及作为一家人应该如何快乐融洽的相处之道。家庭会议需要仪式和程序的,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这一特别时光,需要我们每周或两周留出来的一段固定时间,家庭成员坐在一起谈论自己所思所想,例如:计划家庭娱乐活动、讨论家务事、家庭三餐计划,和最近自己问题,或是周边发生的事等等。大多数家庭会议里面都有一个议程,通常会包括致谢,上次家庭会议没解决的老问题、日程安排,以及全家人都参与的一个有趣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家庭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说出对对方的感受、谢意,并一起交谈。家庭每个成员对自己要致谢或感激的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说感谢词,不需要语句多优美,词语多丰富,但要求必须要说具体,具体感谢谁?因为什么事感谢?
要确保家庭会议进行时,没有其他事情能够让人分心,比如电视或电话(可以选择关机或是静音)。全家人要围坐在桌子旁或客厅里,如果某个家庭成员选择不参加,那就在他缺席的情况下进行,并要告诉他欢迎随时加入。要为你的家庭会议设立一个时间限制,可以从15分钟到半个小时。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可以放下次家庭会议上再处理。在举行会议的前几天,要把会议议程贴出来,贴到显眼的地方,
家庭是社会的小缩影,家长学会运用家庭会议的方法与技巧,对于孩子将在学校、班级以及未来的工作群体,如何自信地在公众面前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更好的人际沟通等......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能力培养。
3.家庭主题活动
我们经常看到社区搞主题活动,单位搞主题活动,学校搞主题活动,而我们家庭却很少有主题活动,而我们家庭也可以开展主题活动。
比如家庭防火、防震安全演练;观察爸爸、妈妈尊老敬老、辛勤劳动的举动,了解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父母;帮家人洗一次衣服;对家人真诚地说声:“我爱你!”;给家人洗一次脚;为家人表演一段节目;去社区或敬老院献爱心等。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也让孩子们了解了自己的家人、理解了他们,增进了家庭的亲情,更重要的是本次活动让学生学会了主动感谢与关怀他人,懂得助人以及回馈他人,培养了孩子们感恩的心。
(四)善于反思,循序渐进
首先重视体验教育,允许孩子试错纠错,自我教育。
哲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我们家长也深深体会到:孩子越大越不服管教。成长必须经历体验、判断、领悟、成长的过程,必要的“自食其果”,会让孩子在吃亏中寻找到成长的方向,他有所求而必有所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的行为指指点点,要多与孩子交流看法,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判别能力、认知能力、选择能力和自信心、抗挫力。这些都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可以依靠的能力和智慧。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是首先要做出调整的人,你越冲动,越有脾气,孩子会用更大的努力来对抗你的冲动,我们应当知道和孩子对抗,输的永远是父母。遇到冲突、矛盾,停止抱怨、说教、怒吼,让孩子了解你内心的想法和忧虑,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和尊重。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一个沟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
其次,不要惩罚失败。
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学习最好的来源,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如果父母只要想要孩子避免失败,会有几个不好的后果,第一个就是孩子可能会为了怕失败只去追寻那些很简单的目标,不敢自我挑战,把自我的目标订得太低了,第二呢,他可能认为失败是一种惩罚,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败了不承认,或是无法从中学到教训,这是相当可惜的事情。
最后,父母胸怀宽阔,善于发现、肯定孩子的优点。
表扬和鼓励的内容要具体,而不是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家长表扬什么,就表明强调什么,孩子也就由此重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是否专心,是否有一些“创造性”的发现,是否能提出有意思、有质量的问题,是否能想出独特的方法……这些都是比结果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家长去发现,去表扬。
比如有一个孩子,玩高空断桥游戏的时候特别怕,在上面挣扎了十分钟还是灰溜溜下来了。你要怎么跟他说?是安慰?还是责备?责备会强化胆怯感,安慰会留下害怕挫折的后患,挫败感是无法得到真正安慰的。
你可以说“孩子你这次虽然没能走过去,但是我很欣赏你的勇敢,我看到你虽然很紧张,恨不得马上下来吧,但是你却坚持了十分钟啊。这十分钟里面你肯定用了很多办法给自己加油吧。所以我相信你下次或者下下次一定能勇敢地走过去。”把注意力转移到勇敢上了,下一次他就会想起自己是有勇敢的力量的。
很多事情都不会一次做成功,甚至一开始都是不行的,但是成长就是要不断建立学习信心。要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特征和需求,形成这种思维后,你不但不觉得着急,反倒会看到勇敢的力量不断冒出来,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去强化你所看到的勇敢力量。
家长朋友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家庭教育的“育”莫过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读书与感悟相结合,使思考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从周围环境中汲取养分进行自我教育,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实现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