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的名言
时间:2022-04-14 00:2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爽的名言
1. 形容自己很爽的句子
形容自己很开心的17个句子
1.This is too good to be true.这简直不敢让人相信。
2. Nothing could be more wonderful.没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了。
3. I made it!我成功了。
4. You did it.你干得不错。
5. I'm lucky.我运气好。
6. Thank heavens!谢天谢地。
7. I'm happy.我很高兴
8. I'm ecstatic.我高兴得忘乎所以了。
9. I'm thrilled.我太激动了。
10. I'm in heaven.我好象到了天堂。
11. I'm glad to hear it.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
12. I've never been this happy.我从没有这么高兴过。
13. That's good news.真是个好消息。
14. I feel great.舒服极了。
15. I'm in a good mood today.我今天心情很好。
2. 与爽有关的诗句
《秋日即目》李世民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秋日二首》李世民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丰年多庆,九日示怀》李适 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
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
芳尊满衢室,繁吹凝烟空。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
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游秋浦白笴陂二首》李白 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
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
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
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
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闲居拟齐梁四首》贯休 夜雨山草滋,爽籁生古木。
闲吟竹仙偈,清于嚼金玉。蟋蟀啼坏墙,苟免悲局促。
道人优昙花,迢迢远山绿。果熟无低枝,芳香入屏帷。
故人久不来,萱草何离离。苦吟斋貌减,更被杉风吹。
独赖湖上翁,时为烹露葵。红藕映嘉鲂,澄池照孤坐。
池痕放文彩,雨气增慵堕。山翁寄术药,幸得秋病可。
终召十七人,云中备香火。清气生沧洲,残云落林薮。
放鹤久不归,不知更归否。支策到江湄,江皋木叶飞。
自怜为客远,还如鹊绕枝。南枝复北枝,玉露沾毛衣。
《观李翰林真二首》贯休 日角浮紫气,凛然尘外清。虽称李太白,知是那星精。
御宴千钟饮,蕃书一笔成。宜哉杜工部,不错道骑鲸。
谁氏子丹青,毫端曲有灵。屹如山忽堕,爽似酒初醒。
天马难拢勒,仙房久闭扃。若非如此辈,何以傲彤庭。
《夜雨》贯休 夜雨山草湿,爽籁杂枯木。闲吟竺仙偈,清绝过于玉。
《和崔正谏登秋日早朝》沈佺期 鸡鸣朝谒满,露白禁门秋。爽气临旌戟,朝光映冕旒。
河宗来献宝,天子命焚裘。独负池阳议,言从建礼游。
《初秋夜坐应诏》杨师道 玉琯凉初应,金壶夜渐阑。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雁声风处断,树影月中寒。爽气长空净,高吟觉思宽。
《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皎然 凌晨拥弊裘,径上古原头。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琼峰埋积翠,玉嶂掩飞流。曜彩含朝日,摇光夺寸眸。
寒空标瑞色,爽气袭皇州。清眺何人得,终当独再游。
《浙江夜宿》马戴 落帆人更起,露草满汀洲。远狖啼荒峤,孤萤溺漫流。
积阴开片月,爽气集高秋。去去胡为恋,搴芳时一游。
《遣兴五首》杜甫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
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
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不杂蹄啮间,逍遥有能事。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
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馀甘蔗。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杜甫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贯穿百万众,出入由咫尺。
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飞兔不近驾,鸷鸟资远击。
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
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偏裨无所施,元帅见手格。
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
肃宗登宝位,塞望势敦迫。公时徒步至,请罪将厚责。
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天王拜跪毕,谠议果冰释。
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屯兵凤凰山,帐殿泾渭辟。
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搤。禁暴清无双,爽气春淅沥。
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麦。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
恐惧禄位高,怅望王土窄。不得见清时,呜呼就窀穸。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千秋汾晋间,事与云水白。
昔观文苑传,岂述廉蔺绩。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杜甫 王国称多士,贤良复几人。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
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
侯伯知何等,文章实致身。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沈沦。
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云霄今已逼,台衮更谁亲。
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义声纷感激,败绩自逡巡。
途远欲何向,天高难重陈。学诗犹孺子,乡赋念嘉宾。
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郄诜。计疏疑翰墨,时过忆松筠。
献纳纡皇眷,中间谒紫宸。且随诸彦集,方觊薄才伸。
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
《月三首》杜甫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羁栖愁里见,二十四。
3. 形容自己很爽的句子
形容自己很开心的17个句子 1.This is too good to be true.这简直不敢让人相信。
2. Nothing could be more wonderful.没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了。 3. I made it!我成功了。
4. You did it.你干得不错。 5. I'm lucky.我运气好。
6. Thank heavens!谢天谢地。 7. I'm happy.我很高兴 8. I'm ecstatic.我高兴得忘乎所以了。
9. I'm thrilled.我太激动了。 10. I'm in heaven.我好象到了天堂。
11. I'm glad to hear it.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 12. I've never been this happy.我从没有这么高兴过。
13. That's good news.真是个好消息。 14. I feel great.舒服极了。
15. I'm in a good mood today.我今天心情很好。
欧阳修看了苏轼的文,为何爽到汗出,且“快哉”?
苏轼去应试时,写过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写得太好。
据说里面有个尧的典故,考官都不敢确认;考完后问苏轼,苏轼说想当然耳,觉得圣人大概会做这类事——这典故原型,其实该在《礼记》里。
大概苏轼也跟现在学写作文的孩子似的,需要名人名言,于是随便来一句“但是鲁迅先生说过,梅干菜扣肉配米饭是最好吃的”吧。
传说欧阳修觉得这文太好,多半是自己的朋友曾巩所写;自己如果点了头名,会显得藏私,所以没给头名。
逸话是逸话,但欧阳修喜欢苏轼的文,却是实的。他给梅尧臣的信里写: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为什么要汗出,且“快哉”呢?
唐末宋初,写文章差的人,骈文多易雕琢,古文多易生涩——换句话说,很容易凑双捏对,或者不说人话。
到欧阳修成名为文坛盟主,提倡古文,很希望大家好好说话。
欧阳修风格,众所周知是自然迂回,娓娓道来。
写诗词也是“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写文章嘛,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他写论述,就以大家中学时都学过的《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文章逻辑,先反问开头:啊,都说盛衰归天命,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
→说了一遍李存勖的盛衰经历。
→对比:他最得意时多厉害啊!他最倒霉时多苍凉啊!
→问:为什么得难失易呢?看他成败,不都是人的问题吗?
→引用做总结: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他厉害时天下莫能争,他衰退时被伶人解决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止是伶人呢!
——问→陈述→感叹→问→总结。
一望可知,欧阳修逻辑清晰,娓娓道来,用大量的自问自答引导逻辑,用明晰的对比,用许多“岂非”、“岂独”,让我们顺着他的话语,不知不觉接受他的意见。
是所谓自然。
苏轼他爹苏洵,写文章取法《战国策》。
那是辨士口吻,滔滔不绝,很适合议论和说服。《六国论》我们都熟悉,不提。
看他著名的《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葢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文章逻辑:
一堆噼里啪啦的开头,连问连答,成竹在胸,气势就比欧阳修来得猛。
→山涛和郭子仪的例子,说明容貌能见人的本相。
→立刻顺势而下批判:现在有人满口仁义道德,为人却阴险,那就是王衍卢杞那样的坏人呀!不近人情的大多都是坏人!
→引一句孙子,说如果这人没机会做坏事大家会说我言辞过分,可是如果这人有机会做坏事我反而会显得有前瞻性,悲哀啊!
比起欧阳修自问自答,徐缓陈述,还经常“岂非”、“抑”,苏洵这文章,那就凶猛直接得多:
“我就是硬怼(王安石)了!怎么地!”
好,苏轼。
苏轼和他弟弟也都学《战国策》和《孟子》,辩辞犀利。
但苏轼又学过《庄子》,而且很欣赏韩愈的气势。
韩愈认为,气势和文句畅达,是自和谐的。
我们看苏轼这篇。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开头先说上古圣贤待人忠厚。
→然后说尧和皋陶慎刑的事——这里就是苏轼典故用错的地方,不过无伤大雅——然后自问自答一句,其实到此道理已经讲完了。
但精彩的才开始。
→引一句《尚书》,感叹一声,开始深化主题,就赏和刑,开始并举对列。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对句。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概括断语。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对句。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对句。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概括断语。
这里长短参差,不急不躁,也不造作,但又有气势。
铺垫之后,一句概括;再铺垫后,又一句概括。
到“故曰忠厚之至也”,其实已经说完了。
但如果就这里收,又太急促了。
→于是引一句《诗经》,自问自答;再来个《春秋》大义,“亦忠厚之至也”,回应上一段的“忠厚之至也”。
余音袅袅,收尾。
如果欧阳修的口吻更多是“大家听我说说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那苏洵就是“本来就是这么回事!我就这么说了!!”
而苏轼则介于两者之间。
他比欧阳修要干净利落,比他爹要温和讲理。
叙古事时,短句不抒情;讲道理时,两个对句,接一个概括。
最后再温和地一个回马枪扣好,完美。
大概,欧阳修是讲道理温婉地说服,苏洵是气势凌厉地灌输;苏轼是讲着道理,不知不觉开始说贯口了,最后还能轻柔地一个返场小段,把贯口包裹起来。
苏轼年轻时写文章风格,本质是辩士,跟他爹一样讲气势,观上文“书曰”后那段可知。
但他没他爹那么急,所谓掉笔如舌,意到笔到,是绵里藏针,用温和气度包裹住的铺排。
欧阳修为何要对梅尧臣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
大概因为,欧阳修自己是自然温润型的,有时难免失之委婉。
开句玩笑话,如果他来写苏轼这篇,很可能要写成比如“过乎仁,非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岂非流而入于忍人乎?抑仁可过而义不可过乎?”
所以他看苏轼这么爽快明亮,跟他一样讲理,但又果断明快,所以会觉得“快哉”吧?
应试作文要写得不疾言厉色,又不捉襟见肘,已经很难了。从头到尾,不生硬不强迫不着急。讲完道理能扩展,扩展完了能概括,有铺排却又不废话,结尾还能余音袅袅,显得余力十足,“证明完毕。”
而苏轼写这篇时,不过二十一岁,还是考场作文。
所以是真了不起。
当然,后来他年过四十,到了黄州,“我被聪明误一生”后,辩士的那一面越发消减,从容自在的那一面格外蓬勃。
于是才变成了我们印象中习惯的,光风霁月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