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人出名言
时间:2022-04-14 13:4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国妇女报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镇江人出名言
1. 环境造就人的名言有哪些
Kaiser3344提供: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用患难来促成的。 (大仲马)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赫胥黎)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才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列别捷夫)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
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谚语
如果不能骄傲的活着,我选择死亡!
2. 镇江市的名人
1.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
生于西晋,丹阳句容人。少年好学,博览经、史、百家典籍,擅书法,以儒学知名,不善交游,曾参与镇压石冰起义。
东晋初,任谘议参军。好神仙之法。
最初从郑隐学道炼丹,晚年闻交趾产丹砂,要求去勾漏当县令。携子侄去罗浮山修道炼丹并从事著述。
所著《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20卷,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为现存完整的“神仙家言”。《外篇》50卷,详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反映作者内神仙而外儒术的根本立场。
他在长期研制金丹的实验中,积累了不少朴素的化学知识。内篇《金丹》、《黄白》等篇里,研究用矿物炼丹、炼金银。
在《仙药》及其他篇中,有用植物治疾病的记载,对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葛洪一生著作较多,除《抱朴子》外,还有碑、诔、诗、赋百卷,《西京杂记》6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备急方》3卷。
2.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曾祖时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少时家境贫寒,以种地、打柴、捕鱼和做小商贩为生,后任东晋北府军中、下级军官。晋隆安三年(399年),刘裕跟随北府名将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在镇江蒜山一战把孙恩逼入海中。
接着桓玄作乱,攻入建康,逼死刘牢之。刘裕首先在京口发难,杀了桓玄派驻京口的桓修,被各路义军推为盟主,打败桓玄。
官至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持节领徐、青二州刺史,坐镇京口,成为北府军的统帅。义熙五年(409年)和十二年,刘裕组织了两次北伐,先后消灭南燕和后秦,收复了洛阳和长安,位至相国,封宋公。
元熙二年(420年)废晋恭帝称帝,国号宋,史称宋武帝。刘裕用人“网罗幽滞”,所重任的将相王镇恶、刘穆之等都出自寒门。
对于豪门巨族如“京口之蠹"刁逵等人,则采取严厉打击的政策。他重视农业,整顿户籍,合并和取消了许多侨郡侨县,减少依附隐匿,招抚逃亡,使农村劳动力得到保证。
他不止一次下令减免赋役,停止征调,需用物资给价向民间采购。在做了皇帝之后,把宁州献的琥珀枕敲碎赐给将士去合金创药。
自己旧时用过的农具,命人妥为收藏,留示子孙。 3.刘义庆(403—444)原籍彭城,世居京口。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在幼时,刘裕常夸赞他说:“此吾家丰城也”。
刘裕称帝后,刘义庆袭封临川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刘义庆持节都督七州军事,任平西将军、荆州刺史。
到荆州上任及离任时,因迎送而馈赠给他的物品一概不接受。“在州八年,为西土所安''。
元嘉十七年官至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史称其“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
刘义庆爱好文义,他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致。曾撰《徐州先贤传》、《世说新语》、《幽明录》、《宣验记》等。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志人事”的笔记小说。 4.徐广(352—425)字野民,祖籍东莞(今山东沂水),家居京口,世代好学。
徐广对百家学说以至数术无不通晓。年轻时曾任东晋兖州刺史谢玄的从事,后担任秘书郎、典校秘书、散骑常侍、领著作等职。
徐广忠于晋室,在桓玄纂位时,安帝出宫,他流涕随侍。宋武帝刘裕受禅,恭帝逊位,他又痛哭流涕。
谢晦劝他不必如此,他说,你是宋朝佐命,我是晋室遗臣,一喜一忧自然不同,就辞职回家了。著作有《车服仪注》、《晋纪》等,还有文集15卷。
其兄徐邈(344—397)字仙民,东晋经学家。在语言文字方面,世称徐氏兄弟为“大小徐”。
44岁应选为中书舍人,迁散骑常侍,常为皇帝改削诗文。又授太子经,著有《五经音训》、《春秋谷梁传注义》及文集9卷。
5.檀道济(?一436)祖籍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世居京口。以参刘裕讨桓玄军事起家,任太尉参军,封唐县男。
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出兵伐后秦。他为前锋攻入洛阳,俘获四千多人。
有人主张杀掉,他说:“伐罪吊民,正在今日”,一起释放了。于是北方人心感服,纷纷投降,一路攻下长安。
檀道济受任琅邪内史。刘裕建立南朝宋后,改封永修县公,位丹阳尹、护军将军。
南宋文帝刘义隆时,谢晦在江陵造反,道济受命征讨获胜。文帝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
元嘉八年(431年),又一次领兵北伐,与魏军30余战多捷,直抵历城,因粮草不继而退兵。他叫兵士夜间量沙成堆,唱筹计数,把所存少量米覆盖在上,佯装粮堆,魏军不敢追击,宋师全军而返,进位司空,镇浔阳(今江西九江)。
元嘉十三年(436年),刘义隆弟彭城王刘义康矫诏杀死道济父子8人。被杀时,道济怒骂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二十七年,魏军打到瓜洲,刘义隆叹日:“若道济存,岂至此!” 6.戴颗(377—441)字仲若,谯郡钰县(今安徽宿县)人,东晋戴逵之子,善琴工书,精通雕塑。初与兄戴勃隐居桐庐,兄死后即周游于江浙一带。
他既善绘画,又崇尚佛教,首创佛教雕塑藻绘,一改汉时形制古朴为“范金赋采,动有楷模”的佛像雕塑艺术。南朝宋永初、元嘉年间,朝廷多次。
3. “送灵澈上人”中的名句是什么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名句: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赏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
喜讯捎给总书记〡江苏镇江洪家勇家庭:“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比风景画还要美”
开栏的话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逢考察调研,总是风尘仆仆,深入基层,走进一户户普通群众家里“拉家常”“看真贫”,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殚精竭虑,在百姓心中,总书记就是来自中南海的“亲戚”。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生动展示总书记的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愫,本报今起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喜讯捎给总书记——回访习近平看望慰问过的家庭·续篇2021》,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再次启程,以实地回访的形式,从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过的家庭这一独特视角入手,再现总书记深入普通家庭问生计、讲政策、说前程的生动场景,全景描绘新时代中国普通家庭与国家共奋进、同发展的历史图景,真实记录万千家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
走亲戚档案
2014年12月13日下午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 洪家勇家庭
我在78岁时实现了人生夙愿光荣入了党,儿子儿媳返乡就了业,孙女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后今年考上了公务员,孙女婿还参加了朱日和阅兵,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比这风景画还要美。
——洪家勇
视频加载中...
汽车行驶过润扬长江大桥,沿引桥直通一座江心小岛,这里就是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
2014年12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经过此处,来到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洪家勇家的小院走访考察。
8月31日,艳阳高照。车行一路,只见蓝天白云、绿树掩映、河水潺潺,农家小院点缀其间,一幅生动立体的乡村美卷缓缓展开。
“他心里装的都是我们老百姓的事”
车行至一座小桥便停下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步行走过和平桥不足百米就到了洪家勇家的小院门口,入口最为显眼处挂着“幸福之家”的木牌匾,洪家勇和老伴杨松华念念不忘6年多以前,习近平总书记来访时的一幕幕场景。
洪家勇家小院外景。茹希佳 摄
“我和老伴两个人就是在这里迎接总书记的。”洪家勇站在家门前比画道,“总书记太和蔼了,跟我们老百姓很亲,关心我们的生活,交通、就医、教育、乡村振兴等方方面面,问得很细,心里装的都是我们老百姓的事。”
进门后,边走边讲,洪家勇顺手拿起窗台上一颗金灿灿的香橼笑着说:“当年,总书记就是循着这香橼的香味来到了我家的厨房。当时,灶里有两道菜,萝卜烧肉、蒸鸡蛋。”洪家勇还记得,总书记当时走进了厨房、揭开了锅盖,还打开了冰箱,问了液化气钢瓶一年用多少,“他要亲眼看看我们老百姓的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
洪家勇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探访厨房时的情景。王军 摄
走进洪家勇家的堂屋,两面墙上都挂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时留下的珍贵照片,“这些照片里的情景我常常回忆。”
总书记的亲切问候让洪家勇一家为了美好生活奋斗的干劲儿更足了,6年多来,这个家庭的变化甚为喜人,2018年,78岁高龄的洪家勇实现了人生夙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年轻时,曾两次申请入党,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如愿,但我一心向党,终于在78岁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心愿。”
“老有所为,老有所用”一直是洪家勇信奉的人生格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已经80岁的洪家勇主动请战,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
润扬大桥是镇江市区到世业镇的陆上唯一通道,而润扬大桥服务中心是长江水上驳运交通重要卡点,因为靠岸近,很多船民都喜欢从这里上岸购买生活用品。“为了疫情防控,我所在的党支部党员们都主动到服务中心巡查,我也不例外,还劝离了不少人,守护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防御汛情的战斗中,洪家勇继续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圆满完成了长达40余天的巡堤执勤任务,“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作为。”洪家勇坚定地说。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洪家勇还利用自家阵地,为本村和邻村孩子开设红色党史小课堂,他的家庭被确定为镇江市巾帼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并被推选为镇江市最美家庭。
“家里的喜事一桩接一桩”
除了洪家勇入党这件大喜事,洪家的喜事还有一桩又一桩。2016年,洪家勇的儿子洪庆东和儿媳胡传芳分别从外地返乡,“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世业人,小岛上因为没有工业,打工的地方少,20多岁的时候我们就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最远去过海拉尔。”
胡传芳说,“没想到这些年,家乡变化太大了,路也通了,环境也美了,关键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了,生活稳定,又能照顾老人,现在,我们哪儿也不想去,就想留在家乡。”
如今,胡传芳在世业镇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上班,洪庆东在世业镇污水管网维修中心上班,每天工作、家庭两不误,生活惬意舒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世业镇把沿江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船厂、砂石码头都关停了,空出来的地种了树、栽了花,原来杂草丛生的荒滩,如今一到春天花海一片,美不胜收,“我们世业打造旅游度假区恰逢其时,每年十月举办长江国际音乐节的时候,十几万人涌入小岛,盛况空前,我在旅游行业干,前景肯定好,绿水青山可真是金山银山。”胡传芳兴奋地介绍道。
“总书记关心农村卫生,要求把下水道建设好、把污水处理好。我现在就是干污水管网维护的,我们家也是村里最早一批旱厕改成水厕的,现在村里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都排到管道里,河里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洪庆东补充说。
近年来,世业镇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小厕所、大民生”的嘱托,建设了两个污水处理厂,到2016年底,全镇3696个农村户厕全部实现无害化改造,改造后的厕所做到了至少一户一厕所,厕所有蹲坑、有水冲。
洪家的晚辈也很优秀,洪家勇的孙女洪颖顺利从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她去年结婚,今年考上了公务员,又刚刚怀孕了,三喜临门。”胡传芳笑得合不拢嘴,孙女婿也是世业人,更是一名军人,还参加了2017年的朱日和阅兵,“两个小辈都成才了,都在为国家做贡献,我为他们感到自豪。”洪家勇竖起了大拇指。
洪家勇(左二)一家围坐在一起聊天。茹希佳/摄
“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让城里人都羡慕”
要不是因为疫情的缘故,这个时候,洪家勇已经带着杨松华开启秋日之旅了,“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太滋润了,出岛也方便,小汽车20分钟就开到市区了,趁着还能跑得动,和老婆子到处转转玩玩,领略大好河山。”
洪家勇是世业镇农机站退休职工,退休金已从2014年的每月4000元增加到近6000元;杨松华务农,老年补助也从每月80元提高到了190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令洪家勇一家人颇为感慨的是,这些年,农村看病难的问题也大有改善,“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老两口一个81岁,一个80岁,都在世业镇卫生院建有健康档案,还签约了家庭医生,每周三来给他们量血压、测血糖。
“有些病在镇里卫生院拍片后,直接传到市里大医院帮助诊断,市里的专家还常来坐诊,老百姓一般的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洪家勇中气十足地说,“现在,岛上修建了体育广场和步道,装了路灯,大家晚饭后跳广场舞,跑步健身,热闹得很,和城里没什么差别,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让城里人都羡慕呢。”
近些年,世业镇卫生院在市区两级支持下,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开展了远程会诊、专家联合门诊,组织健康团队进家庭,实现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块立在洪家勇家小菜园木牌上的箴言静静地诉说着洪家人对眼下生活的热爱和满意。
闲暇时光,洪家勇最爱和老伴儿在自家的菜园子里拾掇,挂果的橘树,绿油油的空心菜、苋菜长势正盛,近处一片稻田丰收景象,远处十里长山绵延,“我们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真比风景画还要美。”洪家勇发自内心感叹。
洪家勇家的小菜园。茹希佳 摄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再朴实不过的农村家庭,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洪家勇的家庭随着村庄的飞速发展变得越来越好,原先孤立在江心的小岛人家,从出岛得卡着点赶汽渡,在江上折腾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市区,变成开着汽车20分钟上大桥到市区;从旱厕的臭气熏天变成水厕的方便洁净;从看病没着落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的远程医疗体系覆盖……在交通、医疗、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的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真正让老百姓普受惠、常受惠。
城乡差别的消弭,让曾经离乡的年轻人纷纷回到乡村创业就业,“变美了”“方便了”“有前途”成为他们对家乡的新印象。过去就业机会少而不得不离开村庄的青壮年,因为家乡新的农旅产业、度假经济发展前景又回来了,他们正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把家乡变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审核/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