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名言
时间:2022-04-14 21:0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混沌婴孩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子夏名言
1. 孔子,孟子名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北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你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为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2. 孔子孟子名言
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3. 孔子孟子庄子的名言各四句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庄子名句
1、“凡人心险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2、“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3、“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没有兴趣。
4、“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悲剧。
5、“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中国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关系,没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一幅小农经济的画图。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4. 孔子名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罔”,迷惘。“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5. 孔子有哪些名言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 【君子成人之美】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
《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
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
《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
《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
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
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而 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
论语:经典名言16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儒家最重要的典籍,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言论汇编。「论」的意思就是编撰、编写。「语」就是言辞、言论。比如《国语》《孔子家语》《世说新语》等书籍都是言论的汇编。
《汉书·艺文志》曾言「《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大意是,《论语》记录了孔子回答弟子、时人,以及弟子们相互讨论的言论。当时弟子们有做笔记,等孔子去世后,他们就把笔记整理成书,取名《论语》。
本文撷取书中经典名言16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凭空猜测,
不主观臆断,
不固执己见,
不自以为是。
点评:出自《论语·子罕篇》。孔子没有这四种毛病 。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看的时候,要想想是否看明白了;
听的时候,要想想是否听清楚了;
对于脸色,要想着是否做到温和;
对于容貌,要想着是否做到谦恭;
对于言辞,要想着是否违背忠诚;
做事之时,要想着能否认真完成;
疑问之时,要想着如何向人请教;
发怒之时,要想想会不会有后患;
见到可得,要想着是否合乎道义;
点评:出自《论语·季氏篇》。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告诫弟子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符合道德修养的规范。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已经做了的事,
就不要解说了;
已经完成的事,
就不要再规劝;
已经过去的事,
就不要再追究。
点评:出自《论语·八佾篇》。鲁哀公问宰我作社主用什么木头。宰我答道「夏朝用松木,商朝用柏木,周朝用栗木。周朝之所以用栗木,是为了让百姓畏惧而感到战栗。」孔子听到后,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已不可挽回,
未来还可以追补。
点评:出自《论语·微子篇》。楚国隐士接舆说的话。接舆并不是这位隐士的真名,而是说他曾接近孔子的车舆,在车前佯狂唱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为人处事讲究和谐,不盲目服从;
小人为人处事盲目服从,不讲究和谐。
点评:出自《论语·子路篇》。君子尊重包容他人,故能与人和谐相处。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美丽的笑容很动人,
美丽的眼目真妩媚,
美丽的脸庞真好看。
点评:出自《论语·八佾篇》。子夏问孔子「诗经上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答道「有白色的底子,才能画上美丽的色彩。」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文采,则会粗野;
文采胜过质朴,则会浮夸。
文采与朴实两者兼备,
才可以称为正人君子。
点评:出自《论语·雍也篇》。君子温润如玉,言行合乎中庸。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处事,严格要求自己;
小人处事,总是要求别人。
点评: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君子责己深,责人浅。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要发愁没有职位,要发愁能不能胜任它。
不要发愁没人知道,应求为什么值得知道。
点评:出自《论语·里仁篇》。君子求己不求人,求内不求外,求德才兼备之实,不求徒有虚名之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胸怀平坦宽广,
小人胸怀局促忧愁。
点评:出自《论语·述而篇》。君子表里如一,思想洁净。小人表里不一,心思沉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者,要向他看齐;
见到不贤,要反躬自省。
点评:出自《论语·里仁篇》。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时开始求学,
三十岁时能立身于世,
四十岁时不再有疑惑,
五十岁明白何为天命,
六十岁听懂世间奥义,
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
不用担心会违反规矩。
点评: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在五十二岁时担任鲁国大司寇。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日益强盛。一旁的齐国不愿看到鲁国强大,借机离间鲁定公、孔子的君臣关系。孔子不得已离开鲁国,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
等到孔子七十岁时,季康子将他接回鲁国,尊为国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于己的有三种朋友,
有害于己也有三种朋友。
与公正刚直的人做朋友,
与诚实守信的人做朋友,
与见闻广博的人做朋友,
这些朋友都会有益于己。
与谄媚逢迎的人做朋友,
与表里不一的人做朋友,
与巧言善辩的人做朋友,
这些朋友都会有害于己。
点评:出自《论语·季氏篇》。孔子告诫弟子们交友要谨慎,要与「益者」交朋友。
未知生,焉知死?
我还没弄明白生,
怎么会知道死呢?
点评:出自《论语·先进篇》。子路询问鬼神之事,孔子以此语作答。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慧的人喜欢水,
仁德的人喜欢山。
点评: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认为智慧的人喜欢动,仁德的人沉静。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不符实,言语就会不顺;
言语不顺,事情就做不成。
点评:出自《论语·子路篇》。子路问孔子「卫君要请你佐理国政,您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呢?」孔子答道「第一件事,就是要辨正名分。」子路不解。孔子说 「定下名分,就可以言之成理,言之成理才能很好地执行下去啊。」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数学手抄报名言警句
- 下一篇:一年级的优美的句子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