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4 21:0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学习乐园 | 评论: 次 | 点击:

我国古代名言警句

1. 中国古代名句

经典名句----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

2. 中国古代所有诗词名句

十三、十六字令十二组1. 咏莲四季图 莲,多少风雨若等闲?新春到,只把美名传。

莲,多少爱心洒人间?阳光下,无人可争艳。莲,为谁一生送缠绵?想起你,夜半犹凭栏。

莲,为谁流芳到永远?只有我,等你一万年。2. 风风,吹动长袖舞长空。

多少年,吹得两袖清。风,吹将温馨入梦中。

千万里,来去无影踪。风,少年吹成白头翁。

人已老,宠辱皆不惊。风,为我吹落天上星。

化春雨,落地皆无声。3. 霜霜,寒冷带给小村庄,一夜间,天地换新妆。

霜,令人牵挂我故乡。告诉我:岁月已沧桑。

霜,知我苦读在寒窗。冻结了:窗前明月光。

霜,劝我从此莫悲伤。悲伤时,伊人在远方。

4. 雨雨,声声向我诉心曲。曲未尽,随风轻轻舞。

雨,愁如青丝恨如缕。抚慰我:温柔如父母。

雨,能否知我企盼苦?降甘霖,人间尽欢呼?雨,点点滴滴似祝福。为天下,孕育稻和谷。

5. 雪雪,一年一度喜相约。轻声问:可曾记得我?雪,常使人间变天国。

在天国:何人不超脱?雪,多少恩怨已忘却?洁如玉,净化魂与魄。雪,千言万语凭谁说?雪山下,奔腾血与火。

6.云云,日日为谁送温存?这份情,令人惜朱唇。云,夜夜为谁叩闺门?门开处,不见绿罗裙。

云,梦中与谁做芳邻?醒来时,相伴唯星辰。云,化作秋雨愁煞人,秋雨过,伤心欲断魂。

7.乡村四季图春,花香鸟语飘满村。细听来,句句是乡音。

夏,村前村后一幅画。午饭后,纳凉大树下。

秋,有朋来自五大洲。东海岸,相约看海鸥。

冬,佳节已在喜庆中。大街上,传来爆竹声。

8. 大雁歌十首(十咏图)雁,可曾梦见你同伴?深夜中,遥闻你长叹。雁,声似心灵在呼唤。

乍闻时,肝肠为你断。雁,昔日雄姿皆不见。

人烟处,从此莫留恋。雁,奈何带走我思念?留下了:柔情千百万。

雁,今朝又到小客栈。寻故里,行人驻足看。

雁,带给诗人新祝愿。自在飞,诗人共企盼。

雁,比翼依旧成一线。寒风急,阵容不曾乱。

雁,生性高洁最浪漫。白云间,惹得嫦娥赞。

雁,奋飞千年不厌倦。为苍生,驱尽苦与难。

雁,胸怀万里在霄汉。有了你,天地更灿烂。

9. 诗词歌赋诗, 旷世绝宇几人知?尽情时,方显我才思。词,如痴如醉如着迷。

细读来,句句都神奇。歌,随风飞到柳花泊。

遇知音,知音从此多。赋,东方巨龙狂起舞。

起舞时,抖落风和雨。10. 日月星辰日,你的世界最美丽。

因为你,阅尽千古事。月,今宵从我窗前过。

悄无声,凭添了寂寞。星,为谁闪烁在夜空?知何时,进入我梦中?辰,千里万里苦追寻。

叹银河,隔断有情人。11. 文房四宝笔,多少烽烟从此起?弹指间,战火千万里。

墨,入我笔下成五岳。五岳高,雁飞不得过。

纸,留住梦中的唯一,人生如,白驹过短隙。砚,岁月消磨成眷恋。

有几人,灯下读秦汉?12. 水乡图江,奔流不息到远方。似血脉,连着我故乡。

河,源头飞来白天鹅。问询我,为谁作《三别》?湖,石壁耸立千丈余。

截云雨,一展我宏图?海,奔腾咆哮数万载。睡梦中,犹为你喝彩。

3. 求中国古代名言名句大全

中考里简明扼要的考法: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比喻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 ——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产生的重大影响。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与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道出类似的生死观,并表现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

不必完全背过,理解并能够联系起来就行,希望对你有帮助。

4. 求中国古代的名句

1.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古诗名句分类三:友谊爱情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

5. 求中国古代名言名句大全

中考里简明扼要的考法: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比喻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

——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产生的重大影响。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与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道出类似的生死观,并表现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

不必完全背过,理解并能够联系起来就行,希望对你有帮助!

6. 求中国古代经典历史名言

这些够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

7. 中国古代名言名句精选+注释

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果:坚决。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君子坦荡荡。仰:仰头。

怍(zuò):惭愧。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

欲:情欲,贪欲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解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 这句话,原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虽:即使。暴(Pù):通“曝”,晒。

寒:冻。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

——《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

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

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解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这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

殆(dài):危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

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 [解读]没有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儿子的了。知:熟悉。

莫:没有。若: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

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

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汉魏南北朝名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

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

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曹植《七步诗》) [解读](豆萁与豆)本来都是豆根所生,(豆萁燃烧着)煎熬豆子,为什么这么紧急?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违背天理,为常情所不容。告诫人们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嫉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如不做到,就将处死。曹植未走完七步,便作成了一首诗,后人称为《七步诗》。

广泛流传的四句是:“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

8. 你能想起多少中国古代名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 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 白一丘一壑也风流 辛弃疾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魏子安一片芒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 煜人生乐在相知心 王安石人生识字忧患始 苏 轼十年一觉扬州梦 杜 牧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 轼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丘逢甲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

徐 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天未同云黯四 ,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王国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 白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苏 轼天生丽质难自弃 白居易 月出惊山鸟 王 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王 维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 游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 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 嘏夭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文天祥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李 贺少年辛苦真食寥,老景清闲如哆蔗。

苏 轼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 岑 参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谁与此同? 欧阳修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刘希夷不向情田种爱根,画楼宁负美人恩。

林 抒天光云影共俳徊 朱 熹中年岁月昔风飘 黄遵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醒世恒言文字 同骨肉深 龚自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蒋 捷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佚 名日淡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 轼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 轼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苏 轼天涯握手尽文人 龚自珍天涯犹有未归人 徐 通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欧阳修文章憎命达 杜 甫文章体制本天生,模宋规唐徒自昔。 张问陶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陆 游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 枚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 隐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 古歌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行。 杜 甫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白云满地无人打 魏野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

曹石仓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张孝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佚名四万万人齐下泪 谭嗣同田园廖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陆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白发三千丈,离愁似个长。

李白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白居易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白发未除豪气在 陆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仙乐风飘处处闻 白居易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白居易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岑参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陆游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可怜一炬成焦土,留与东京说梦华。

黄遵宪未诸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王建可怜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雪庵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

王安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

中国古代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附译文;作文精美素材)!

中国古代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附译文;作文精美素材)!

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释】恶(wù):憎恨,厌恶。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都应当欢迎或喜爱;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出处】《礼记·儒行》

【注释】苟:只要,假如,倘使。

【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富贵得失。

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出处】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鞠躬尽力:指小心谨慎,竭尽心力;亦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死方休,形容奋斗终身。

【译文】我一定要小心谨慎,为理想和国家用尽我的全部心血和力量,一直到死。

4、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

【注释】耳,转折连词,同“而”。

【译文】为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利益舍弃个人利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先:在之前。天下:指天下百姓。后:在之后。

【译文】此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绝唱,意谓以天下为己任,忧在天下之前,乐在天下之后。

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出处】《幼学琼林》

【译文】只要还有一口气息,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能有半点松懈!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注释】天下:指国家。匹夫:普通百姓。

【译文】国家的兴亡,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处】《论语·泰伯》

【注释】士:此处指读书人。弘毅:指抱负远大,意志坚韧。道:道路、前途。

【译文】这句话为孔子门生曾参所讲。曾子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担负的责任重大而艰巨,道路遥远。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第一个夺:丧失。后一个夺:改变。

【译文】三军之众,其勇武在军心,军心涣散,就可能丧失主帅;匹夫虽微,只要守志不移,就不会轻易失去或改变自己的理念和操守。

1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墨子·修身》

【注释】达:通达,实现。

【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其聪明才智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言而无信的人,做事不会有什么结果。

1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吕氏春秋·诚廉》

【注释】夺:剥夺,失去。丹:丹砂,俗称朱砂,一种红色矿物质。

【译文】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坚硬的本质;朱砂能被磨成粉末,但改变不了其鲜红的本色。

1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穷:困窘,不得志。益:更加,愈加。

【译文】困窘不得志或穷途末路之际,意志应更加坚强;尤其是到了老年,志气更应该雄健。

中国古代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附译文;作文精美素材)!

13、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出处】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释】弃:抛弃。慕:仰慕。

【译文】抛弃燕雀贪恋屋檐的短小志向,要像天鹅那样翱翔蓝天,直冲九霄。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

【注释】不惟:不但,不仅。超世:高超、超凡、卓越。

【译文】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卓越的才干,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1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译文】一个人不确立志向,无论何事都难成。

16、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出处】清·石成金《传家宝》

【译文】志向高尚,人品亦高;目光短浅,品行亦俗。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处】《论语·子罕》

【注释】川上:岸边。逝者:指消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舍:停留,止息。

【译文】孔子站在岸边,面对滔滔流水,思绪万千,感慨道:流逝的时光,宛如这日夜奔腾的河水,一去不复返!

1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郤,忽然而已。

【出处】庄周《庄子·知北游》

【注释】白驹:骏马。郤(xì):通“隙”,缝隙。忽然:一闪而过。

【译文】人生天地间,如同骏马从缝隙中飞驰而过,转瞬即逝。

1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

【注释】璧:玉石。重:以……为重,重视。贵:以……为贵。

【译文】宝玉有价,时光无价。圣人不看重一尺长的宝玉而珍惜一寸的光阴,是因为时间难得而易失!

2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处】唐·颜真卿《劝学》

【注释】三更: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五更:夜间三时至五时。旧时夜分五更,亦称五鼓、五夜。

【译文】三更夜半,五更鸡鸣,披星戴月,挑灯苦读。年轻时若不勤奋刻苦,白发之时悔之晚矣。

21、有志诚可嘉,及时宜自强。

【出处】宋·欧阳修《送惠勤归余杭》

【注释】诚:诚然。嘉:赞许。宜:应当。

【译文】志向远大固然值得赞许,但更要及时践行,自强不息。须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处】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注释】等闲:随便、轻易。空:徒然。

【译文】年少时莫要虚度光阴,否则,老来空自嗟叹也枉然!

2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处】宋·朱熹《偶成》

【译文】青春年少是学习的最佳时期,老而求学则会困难重重。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在少年时期分秒必争,惜时如金。

24、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出处】清·魏源《默觚·学篇三》

【译文】有志之人珍惜每一年的时间,贤能之人珍惜每一日的时间,圣德之人珍惜每一小时的时间。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

【注释】始:开头,起初。

【译文】这是老子关于治国谋事、治学要重视开端的观点。说明凡事必须从第一步做起,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步一步去实现。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知:前四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

【译文】实事求是,惟真是求,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这才是明智之举。

2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敏:机敏、迅速。慎:谨慎。正:纠正,匡正。

【译文】不贪图生活上的安逸,工作勤勉尽职,谨言慎行,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虚心讨教,及时改正自身缺点错误,这才是正确的治学之道。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处】《论语·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见解,领会出新的道理,这样就能够做老师了。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论语·公冶长》

【注释】好:喜爱。

【译文】聪明灵活,勤学好问,不认为向不如自己或地位卑微的人请教是一种耻辱。

中国古代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附译文;作文精美素材)!

3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论语·子张》

【注释】博学:广泛学习,深入钻研。笃志:认真记取;一说志向专一。志,通“识”(zhì)。切问:恳切求教。近思: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思考。

【译文】博闻强记,善于提出问题,并联系身边的实际,深入分析思考,(做到这些)就符合仁的要求了。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跬(kuǐ):古时,脚迈一次为跬;左右脚各迈一次为步。

【译文】不一步步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汇积细小的水流,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

3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锲:刻。镂(lòu):雕刻。

【译文】坚持不懈,镂刻不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琢:雕刻、琢磨。道:本意指道路,引申为道理、道义。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理。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博:广泛。审:详细、周密。慎:审慎、谨慎。笃:忠实、坚定。

【译文】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3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出处】《礼记·中庸》

【译文】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有智慧的表现,努力践行就接近了具有仁爱品德,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具有勇敢的精神。

3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出处】汉·刘向《说苑》

【注释】炳:点燃。

【译文】少年时爱好读书,像初升太阳一样鲜明;壮年时爱好读书,似正午阳光一样强烈;老年时爱好学习,如烛光一样明亮。

3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广:扩充,扩大。

【译文】不学习就不可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意志就难以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注释】嬉:嬉戏,玩耍。行:行为、德行。随:随意。

【译文】学业因勤奋而精进,因嬉戏散漫而荒废;德行于深思反省而日渐有成,因放任自流而失范。

3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处】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注释】约取:吸取精要。薄发: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译文】读书要广博,吸取应精要,学问积累要深厚,发表要尽可能少。

4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注释】纸上:指书籍。绝知:彻底弄懂。

【译文】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浅薄的,若要真正了解掌握,必须亲自去实践。

4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处】明·董其昌《画旨》

【注释】卷: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竹简上,卷起来收藏,故称书的数量为“篇”或“卷”。

【译文】作画一方面要多读书,勤读书,同时,还要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

42、重积德,则无不克。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

【注释】克:战胜,攻取。

【译文】只要重视积德积善,就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43、德不孤,必有邻。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孤:单独,孤单。

【译文】有德之人不会孤单,必有“民生相应,同气相求”之人与之为伴,即“得道多助”。

4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出处】《论语·述而》

【注释】志:记住,记忆。据:依据,根据。游:游学,修习。艺:全面修养。一说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译文】牢记做人的准则;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依据仁义德行要求;修习多种技艺。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道:道义、人道。引申为德政、仁政。

【译文】施行仁政、坚持道义者,必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支持与帮助;反之,则一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46、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则百姓亲睦。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守望:防守与伺望,指防盗防灾。持:扶持,扶助。

【译文】出入相互敬爱,守望相互帮助,疾病相互扶持,如此,百姓间就会和睦相处。

4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圣心:指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备:具有、具备。

【译文】积善成德,就可以达到“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的道德境界。

48、富润屋,德润身。

【出处】《礼记·大学》

【注释】富:财富。润:滋润、润泽。

【译文】财富可以美饰房屋,美德却能润泽身心。

49、积德之家,必无灾殃。

【出处】汉·陆贾《新语·怀虑》

【注释】殃:祸害。

【译文】多行仁德之家庭,必定没有灾害祸患。

50、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出处】汉·王充《论衡》

【注释】怀远:胸怀远大。

【译文】品德不高尚,难以做到胸襟开阔;知识浅薄,难有远见卓识。

51、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出处】晋·傅玄《正心篇》

【注释】尚:崇尚。莫:代词,表示没有什么或没有谁。

【译文】成就道德,其根本在于保持善良之心;心正,然后人品行为才能端正。

52、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第二》

【注释】惟:只有,惟独。服:敬佩,佩服。

【译文】只有办事贤明公道,仁德高尚,才能使人们心悦诚服。高尚的人品是处世之道,立身之本。

53、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

【注释】士:(1)成年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对人的尊称。行:品行。

【译文】人的品行有多种,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5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注释】患:忧虑。尊:高贵,尊贵。崇:高。

【译文】不怕没有显赫的地位,就怕德行不高。

中国古代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附译文;作文精美素材)!

55、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记一》

【注释】帅:统帅,主导。

【译文】才是德的基础,德是才的灵魂。

56、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出处】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

【译文】道德风范一旦建立,自身素养就会提高,推己及人,良好的社会风气也会随之而来。

57、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临:面临,对待。庄:庄重、严肃。不能:没有才能。

【译文】人与人之间庄重诚恳,则会互敬互爱;上慈下孝,则会忠诚以待;举贤任能,教诲不能,就会相互劝勉,以善为尚,蔚然成风。

58、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出处】汉·班固《汉书·韦贤传》

【注释】籝(yíng)箱笼一类的器具。

【译文】留给子孙万贯家产,不如教给他立身处世的本领。

59、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出处】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译文】如果父亲不慈爱,那么儿子也不会孝顺;兄长不友善,那么做弟弟的也不会对他恭敬。

60、爱子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道:途径,方法。

【译文】不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关爱子女,就会贻害无穷。

61、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令:美、美好。鲜(xiǎn)矣仁:即“鲜仁矣”,倒装加强语气。鲜:少。

【译文】孔子认为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人,缺少仁德,其人品必不高。

62、礼之用,和为贵。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礼:儒家的伦理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与人之间长幼、贵贱、尊卑的一种秩序。和:儒家的哲学思想概念之一,有“和顺、恰到好处”之意。

【译文】礼的运用,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最为可贵。“礼用贵和”原则,在古代深为贤明君主所推崇。

6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孟子·离娄下》

【注释】敬人:恭敬待人。恒:常常,经常。

【译文】仁礼是双向的。仁者爱人,爱人者,人们也常常关爱他;礼者敬人,敬人者,人们也会常常尊敬他。

64、摩顶放踵利于天下,为之。

【出处】《孟子·尽心上》

【注释】摩:通“磨”,摩擦。放(fàng):至。踵(zhǒng):脚后跟,也泛指脚。

【译文】哪怕是从头到脚都磨伤,只要有利于天下,就一定去做!

6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老:前一个“老”为动词,敬重;后两个“老”字为名词,指老人。幼:用法同“老”。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并推及到所有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并推及到所有人的子女。

66、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出处】《孟子·告子上》

【注释】乐:喜欢,乐于。

【译文】立身处世应有仁爱、正义、忠诚、守信的道德品行,并能乐于不倦地为社会做好事。

67、仁者莫大于爱人,知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

【出处】《礼记·表记》

【注释】知贤:识别有才德的人。政:执政,当政。

【译文】仁义之人莫过于关爱他人;智慧之人莫过于知人识人;当政者莫过于为官贤明。

68、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出处】《二程遗书·卷二上》

【译文】仁者的境界是“浑然与物同体”,无物我、内外、主客之分隔。

69、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出处】《左传·昭公八年》

【注释】信:真实,诚实。征:验证,证明。

【译文】君子说话讲究真实有据,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

7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出处】《老子·八十一章》

【注释】美言:巧言。

【译文】真话实话往往质朴无华;巧言悦耳动听,但不可信。

7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三省(xǐng):再三反省和警策自己。三,一般泛指多次。忠:指办事尽心竭力。传:传授。习:温习,复习。

【译文】曾子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做事是否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不欺;对老师教授的为人之道和知识技能,是否复习或实践过。

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可:可行。

【译文】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立身处世!

7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出处】南朝·范晔《后汉书》

【注释】精诚:真诚。加:达到。

【译文】诚心所至,感天动地,金石为之开裂。

74、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出处】宋·苏轼《道德》

【注释】至:极,最。

【译文】诚信和仁爱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基本道德观念之一,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75、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出处】《周易·益卦·象传》

【注释】迁:从善而移。

【译文】君子见善而学习,有过则改正。

76、满招损,谦受益。

【出处】《尚书·大禹谟》

【注释】《大禹谟》:《书经》中的一篇,记述舜帝与大臣夏禹、伯益和皋陶(gāo yáo)讨论政务的见解,并赞扬帝尧的文治武功。

【译文】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谨慎会带来益处。

77、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出处】《尚书·旅獒》

【注释】矜(jīn):持重、慎重。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仞,一说七尺。篑(kuì):盛土的竹筐。獒:大犬。狗身高四尺以上叫獒。

【译文】如果在言行小节上不能慎重以待,最终会给大德造成损害。正如完成一项事业,须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7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处】《论语·颜渊》

【注释】礼:孔子思想中的一种。

【译文】孔子回答颜渊如何实行仁德时,提出视、听、言、动要遵循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的基本准则,言行举止保有一种理性的克制力。

7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思齐:思与之齐。希望向他看齐。

【译文】看见贤良的人,便考虑怎样向他看齐;看到不贤良的人,便自我反省有没有类似的缺点。

8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

【注释】欲:本义是贪求,想要得到。施:施加,强加于。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1、不迁怒,不贰过。

【出处】《论语·雍也》

【注释】迁:转移。贰:此处有“再次”或“重复”的意思。

【译文】从不把怒气无故地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从不犯同样的过错。

8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处】《论语·子罕》

【译文】聪慧明理的人不致疑惑;仁爱仁德的人没有忧愁;真正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

【译文】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孟子·告子下》

【译文】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则使人萎靡颓废。

8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淫:荡其心也。移:变其节也。屈:挫其志也。

【译文】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腐化堕落,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8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出处】《孟子·尽心上》

【注释】穷:穷困,不得志。达:显达、得志。兼:同时。

【译文】有德之人,不得志时洁身自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一旦得志,则推行其道,使天下人广被恩泽。

87、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

【注释】太山:即泰山。让:推辞。

【译文】泰山不舍弃每块土壤,所以能这样高大;河海不嫌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这样深广。

8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处】《礼记·大学》

【注释】苟:如果。新:指修旧更新。

【译文】假如一天自新,就能天天自新,每天自新。

8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劝告人们要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规劝。

9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注释】临:面对。渊:深水潭。羡:思慕。

【译文】站在潭边希望得到鱼,不如回去准备织网捕捞。

91、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

【注释】过:错误。长:滋长,助长。

【译文】罪恶不可以积累,错误不能让它滋长。

92、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

【出处】宋·欧阳修《答李诩书》

【译文】人是会变化的。一个人在一生中要不断磨练、修养,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9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身。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

【译文】栽种树木一定要培固其根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端正自身的思想和言行。

94、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注释】辟:同“避”,避免。

【译文】君子以俭约的品德消除灾患,躲避祸难。

9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注释】共:读作“洪”,大的意思,指大德。

【译文】俭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浪费是最大的恶行。

9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注释】淫佚:纵欲放荡。佚:同“逸”。

【译文】勤俭节约国家就会昌盛;骄奢淫逸,国家就会败亡。

9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逸豫:安逸享乐。

【译文】忧患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葬送自己的生命。

9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由简朴变为奢侈容易,而由奢侈变为简朴却很困难。

9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注释】恒念:经常想到。半丝半缕(lǚ):即“半丝半线”,极言物件之细小。物力:物产、资财。维: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强调。

【译文】此句讲勤俭节约,劝人常思农事之艰难,物力得来之不易。

中国古代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附译文;作文精美素材)!

100、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出处】清·金缨《格言联璧》

【译文】勤奋能弥补人的天性愚笨,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操守。

10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

【注释】攻:雕琢、磨砺。

【译文】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砺美玉。

10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老子·五十八章》

【注释】倚:依附。伏:藏匿,隐蔽。

【译文】世间的福与祸,成与败,强与弱等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10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出处】《论语·阳货》

【注释】性:本性、禀性。习:学习、习染。

【译文】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十分相似的,只因社会环境的习染,才产生了善恶、智愚、贤与不肖的种种区别。

104、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出处】《礼记·经解》

【注释】毫厘:极言微小。缪:通“谬”,错误。千里:喻极大。

【译文】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开端要慎重,倘若起始有细小的偏差,就会越来越偏离既定目标,酿成大错。

105、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敦厚:忠诚厚道。崇:重视,崇尚。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见解,忠诚厚道的人崇尚礼仪。

106、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出处】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译文】欲得其利,先观其弊;欲得其成,先虑其败。告诫人们无论任何言行都要考虑因果,瞻前顾后,不能顾此失彼。

10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译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比喻做事情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方能成功。

10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乾卦》

【注释】健:刚强劲捷,指天体运行不息,充满生机与活力。

【译文】大自然的运行周而复始,刚劲强健。君子也应从中获得启迪,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10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出处】《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一生苦苦追索,学有未得,则发愤忘食;学有所得,则自得其乐,以致乐以忘忧;学到深时,达到忘我境地,竟不知老之将至。充分反映了孔子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忘我精神。

11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处】唐·刘禹锡《浪淘沙》

【注释】漉(lù):滤。

【译文】要得到有价值的东西,学到真正的知识,必须痛下苦功,付出巨大努力。

1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出处】清·林则徐《自题》

【译文】诗人以大海的宽宏大度,接纳百川,喻指做人要有所包容,德乃为大。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喻指只有无欲贪求、恪守本分,才会正直刚贞之心永不改变。

112、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出处】《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宋代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后人据此合成这两句话。

【译文】真正聪明的人看似愚笨,真正灵巧的人看似笨拙。

1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喻:知道,明白。

【译文】孔子认为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处】《论语·雍也》

【注释】立:树立,有所作为。

【译文】自己想有所作为和成就,也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富贵显达,也使别人能够显达。

1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处】《论语·述而》

【注释】浮云:比喻不值得关心的事,不足道的事。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没有实际意义。

1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出处】《论语·颜渊》

【译文】君子总是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成就好事,而不会怂恿别人干坏事。

117、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要跟老百姓忧乐与共。

1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违:避开。活:“逭(huàn)”的假借字,逃,避。

【译文】天降祸害,还可以躲避;自己犯下的罪孽,是逃避不了惩罚的。

119、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

【注释】怍(zuò):羞惭;惭愧。

【译文】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

1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译文】即使是很少的坏事也绝不能做,即使是极小的好事也要踏踏实实去做。

12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出处】《周易·坤》

【注释】余庆: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造福子孙。余殃:留下祸害,后患。

【译文】积善之家,必定会泽被后世,造福子孙;不善之家,必将会给后代种下恶果,埋下祸端。

12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出处】《周易·系辞上》

【注释】臭(xiù):气味。

【译文】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如同利器足可断金;有共同语言,彼此默契,如同兰花清香宜人。

1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处】《论语·卫灵公》

【译文】工匠若要把活干好,首先要准备好精良的工具。工具不可能天成,更不可能永利,须经不断磨砺方成利器。

1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出处】《论语·微子》

【注释】谏:原意指规劝他人,使改正错误。此处有“挽救”、“挽回”的意思。

【译文】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还可以去追求。

12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良好的天气时令,不如地势有利;地势有利,不如人心一致,士气旺盛。

12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出处】《庄子·山水》

【注释】醴:甜酒。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淡爽清纯,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腻。

12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豫:同“预”,预备,准备。立:成就,成功。废:旷废。

【译文】凡事预先有准备才能为成功打下基础,反之,则会旷废,甚至失败。

12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再聪明的人也难免有闪失,再愚笨之人也有考虑周全之时。

129、宜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

【出处】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注释】绸缪:紧密缠缚,引申为修缮。未雨绸缪:原指鸱(chī)鸮(xiāo)在下雨之前,已修补窝巢。比喻事先预备,防患未然。

【译文】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周密筹划,做好准备,不可临时抱佛脚,仓促应对。

13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

【注释】洞:深入、透彻。练达:阅历广,通晓人情世事。

【译文】透彻明白世事皆属学问,通达人情事理,也是做人之大文章。

131、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私,王道平平。

【出处】《尚书·洪范》

【注释】偏:不公正。党:朋党,结党。荡荡:平坦,广大。

【译文】没有偏向,不结党营私,治国为政的道路就会宽广而平坦。

132、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出处】清·金缨《格言联璧》

【译文】于公要刚劲正直,不怀私利,不畏权势,不徇私情,公正廉明,执法如山;于己要品德坚贞,情操高洁,心怀坦荡,廉洁自律,加强修养。

13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出处】《老子·四十六章》

【注释】咎(jiù):罪过。欲得:贪婪。

【译文】祸患莫大于不知足,罪恶的结局没有比贪欲无厌更加惨痛的。

13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出处】《论语·颜渊》

【注释】正:公正,正派。子:你。帅:同“率”,带领。孰:谁。

【译文】当政者必先公正廉能,光明磊落,客观正直。当政者率先走正道,谁还敢走歪道。

135、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注释】意:思想。行:品德行为。厚:深厚,博大。

【译文】最高尚的思想是热爱人民,最伟大的品行是奉献人民。

136、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出处】《淮南子·缪(miào)称训》

【注释】义:品行,行为。智:计谋,策略。勇:勇敢,勇气。

【译文】贪欲多了必然损害品行,忧虑多了必然妨碍智谋,恐惧多了势必妨害勇气。

137、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出处】三国·刘劭(shào)《十疑集》

【注释】交:指交朋友。仕:为官;任职。

【译文】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友以诚,交友以义,莫交以利。为官者当竭力奉公廉明,为民造福。

138、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

【出处】《元史·乌古孙泽传》

【译文】不坚守俭朴难以养成廉洁作风,不能保持廉洁就难以培养高尚品德。

139、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出处】《增广贤文》

【译文】爱财之心人皆有之。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获取正当利益,决不取不义之财。

140、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

【译文】人要用道德规范行为。如果不知道廉耻,那什么都索取,什么都敢干。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