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诚信名言
时间:2022-04-15 01:4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素缘如水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庄子诚信名言
1.《老子》中关于诚信的名言有哪些,《庄子》中关于诚信的名言有哪些
老子: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庄子:1.不以物挫志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6.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8.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1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求给分。╮(╯_╰)╭很全啦~
2.老子,论语,庄子里关于诚信的语句
论语·学而篇 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巧伪不如拙诚,10句诚信名言警句!
古人说:“巧伪不如拙诚。”可见“诚”一定会赢得世人的信赖。那些投机取巧之徒无论手段多么高明,最终都会暴露。说谎是掩饰恶行的手段,诚信是获得成功的基础。说谎的人,无非是企图获得某种利益,但他们只能在短期内达到目的,事实上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得到长期的利益和信任。
1. 苟信不继,盟无益也。
赏析:这句话语出《左传·桓公十二年》。如果不坚守诚信,即便签了契约,也是没有益处的。
2.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赏析: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八年》。征:同“证”,证据。君子间的讲话,注重诚信,而且有证据。
3.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赏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做事情应当谨慎而将诚信,节约而能爱人,既使用民力,又不伤民力。
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赏析:这句话出自先秦《论语·学而》。我每天都要多次反躬自省:替人办事都竭尽全力了吗?与朋友结交都讲诚信了吗?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温习掌握了吗?这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给自己制定的做人标准。
5. 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
赏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要与那些忠义诚信的人交朋友,远离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6. 恭进礼,俭进仁,信进情。
赏析:这句话出自《礼记·表记第三十二》。恭:恭敬。俭:节俭。情:性情。恭敬接近礼,节俭接近仁,诚信接近人本来的性情。本句阐明了恭,俭,信在礼义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7.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赏析:这句话唐·陈子昂《座右铭》。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笃信诚信
8.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他事矣。
赏析:这句话出自《荀子·不苟》。君子修身养性,最好的莫过于诚信,达到至诚的境地,就不会发生什么麻烦的事情了。
9.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赏析:这句话唐·李白《长干行》。《庄子》里有一个故事:青年尾生与相恋的女子约好,在桥下的柱子边相会,但女子没有来。河水上涨,尾生守信抱着柱子坚持等待,直到河水把他淹没。如果你总能像尾生抱柱那样地坚守信约,我还用得着登上望夫台去等待你吗?诗句既表示了忠守爱情的可贵,也昭示了诚信为人的重要。
10.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赏析:这句话出自《荀子·不苟》。公正便会变得聪明,偏私就会变得愚昧。端正就会通达,欺诈就会闭塞。真诚就会产生神明,自夸就会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