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名言
时间:2022-04-15 04:3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古风诗词歌赋曲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中庸的名言
1.中庸中的名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害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被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了什么是自然规律;六十岁时能够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违背规矩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没有德行的人却是终日烦恼忧愁。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似的墙壁不能粉刷。宰予这种人也不值得责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没有德行的人恰恰与之相反。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忧自己没有能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有错误而不去改正,那么这个错误就是真正的错误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志向,主张不相同的人,不必在一块商量事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后天的学习使人与人在很多方面相差很远。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译文:时光匆匆溜走,岁月是不会等待人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一个人不得志的时候应当坚守自己的品德,得志的时候便可以用这种好的品德去影响他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人们的通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人有不为者,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一个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躲逃;自己作下的罪孽,却难以逃脱。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译文:聪明的人喜欢山,仁爱的人喜欢水。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这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的分别,老少之间有长幼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译文:不愿意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人莫知其子之恶。
译文:没有人能够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做学问好像追逐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父母的年纪(做儿女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而有所忧虑。
2.求中庸里的名句
1、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第一章《纲要》)
2、子程子曰: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第一章《纲要》)
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纲要》)
4、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第一章《纲要》)
5、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第一章《纲要》)
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第一章《纲要》)
7、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第一章《纲要》)
8、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一章《纲要》)
9、朱熹: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第一章《纲要》)
10、朱熹: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第一章《纲要》)
11、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第二章《知人》)
12、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第三章《正心》)
13、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第四章《正心》)
3.〈〈大学〉〉,〈〈论语〉〉,〈〈中庸〉〉各十句名言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不到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
就不在教他了。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
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君子之遇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年不能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
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
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胖,步丹反。
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
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
4.关于中庸,古代有哪些警句和格言
《道德经》中的:“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则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我自己就能想到这些了。希望帮到你。
5.摘抄《中庸》优美句子(不少于100句)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白话解: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白话解: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白话解: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4.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5.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白话解:孔子说;「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欢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意见,最后再将众人的意见,所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拥戴,与津津乐道的缘故吧!」
6.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白话解:子路问孔子怎样叫做『强』?孔子说:「你所问的是南方人
6.《大学》《中庸》各十个名句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7.大学·中庸的名言选辑
——《大学》《大学》所教,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朱熹《大学》是“为学纲目”,“修身治人底规模”。——朱熹《大学》治国平天下的三纲: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大学》治国平天下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止而后应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xian)兮”者,恂僳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wu)恶臭(xiu),如好好色。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an),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惟命不于常。
道善者得之;不善则失职矣。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慢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之,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人莫不饮食业,鲜能知味也。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qiao)!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
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缴幸。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
《中庸》经典名言名句45则,深刻睿智,都是阅历的总结
标题:《中庸》经典名言名句45则,深刻睿智,都是阅历的总结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智慧、仁爱、英勇这三者是天下的大德行。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中庸.第三章》
解释: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第十九章》
解释:所谓的孝者,是善于继承别人的志向,善于传述别人的事迹的人。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中庸.第二十六章》
解释:今大我们所说的山,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在上面储藏。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庸.第十章》
解释: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中庸.第十章》
解释: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中庸.第二十六章》
解释:今天我们所说的天,原本不过是由一点一点的光明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世界万物都靠它覆盖。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第九章》
解释: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第二十七章》
解释: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第二十七章》
解释: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中庸.第六章》
解释: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显言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第一章》
解释:“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中庸.第二十六章》
解释:天地的法则,简直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诚本身专一不二,所以生育万物多得不可估量。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中庸.第二十四章》
解释:极端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中庸.第十一章》
解释: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中庸.第十一章》
解释: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中庸.第十四章》
解释: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中庸.第二十七章》
解释: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政事就像芦苇一样,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中庸.第十三章》
解释: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中庸.第十七章》
解释: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有时候遭遇了挫折,那个挫折是给你经验,正是你的肥料营养你。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中庸.第三十三章》
解释: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中庸.第二十八章》
解释:蒙蔽愚钝之人,必定自以为是;心智未开之人必定独断专行。生在现今的时代,却一心想恢复古时的制度。这样的人,都会有灾祸殃及其身。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中庸.第二十四章》
解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第二十二章》
解释:能帮助天地养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了。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明然而日亡。
——《中庸.第三十三章》
解释: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第三十章》
解释: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庸.第十三章》
解释: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中庸.第十四章》
解释: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行动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中庸.第十四章》
解释: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中庸.第二十一章》
解释:从本性真诚而明晓道理,称之为天性;从明晓道理而生发诚心,称之为教化。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中庸.第十三章》
解释: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中庸.第二十九章》
解释: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中庸.第二十六章》
解释: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中庸.第二十七章》
解释: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中庸.第三十三章》
解释: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中庸.第二十五章》
解释: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中庸.第一章》
解释: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中庸.第二十章》
解释: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怀孕的优美句子
- 下一篇:月下清荷檐下猫中优美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