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名言中英文(茨威格名言用英语怎么说)
时间:2022-04-15 16:1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十点读书图书旗舰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茨威格名言中英文(茨威格名言用英语怎么说)
1.茨威格名言用英语怎么说
茨威格名言
Zweig's famous words
名言
[词典] wisdom; logion; well-known saying; celebrated dictum; famous remark;
[例句]
She reminded us of Barnum's dictum: You could sell anything to anybody if you marketed it right.
2.茨威格一句名言的原句(英文版)
She was still too young to know that life never gives anything for
nothing, and that a price is always exacted for what fate bestows.
此句出自《断头王后》。
扩展资料
《断头王后》是2009年09月希望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之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之女。奥地利宫廷出于政治需要,1770年将她嫁给法国王储,即后来的路易十六。到法国宫廷后,热衷于舞会、玩乐和庆宴,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
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在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曾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
1789年10月,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秘密出逃,但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2年,法国对奥地利宣战,她继续勾结奥地利,并把作战计划提供给外国干涉军,企图借外部势力镇压革命。事情败露后激怒了法国人民,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起义推翻了君主制。她和国王一起被囚于当普尔监狱。次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被判处死刑,送上了断头台。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断头王后
3.谁知道茨威格有那些名言
● 幻想的天性富有永远年轻的秘密。
● 将人生投于赌博的赌徒,当他们胆敢妄为的时候,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自信,并且认为大胆的冒险是唯一的形式。● 她应该增进知识。
对安托瓦内特来说,的确到了认真读书的时候了。一天两小时不算太多,这会使她机灵些,让她在一天二十四个时的其余二十二小时中更有头脑。
● 每一个思想家,一待时机成熟,他的主要思想便不可避免地要寻找出口,其势就像扎刺寻找从化脓的手指上流出去;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里寻求分娩;膨胀的果子寻求脱壳而出一样不可阻挡。● 有许多时候,最简单的和最无分歧的真理,在它能传播以前须伪装一下;最人道和最神圣的思想,得像小偷一样戴上假面具和面纱偷偷摸摸地从后门运出,因为前门有巡捕和当局的雇佣军们看守着。
● 为了培养坚不可摧的理想,人民需要特殊的艺术,特殊的场所,而主要是能在人民思想感情中引起反响的特殊作品。人民不应当觉得自己只是闯入一个思想陌生的世界的客人,而应当在这种艺术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力量。
● 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一团糟地围着自己转;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种空虚。● 在严格求实的探索已山穷水尽之处,却可以让想象展开翱翔的翅膀,发挥有益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可靠的作用。
● 宁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宁可忍受痛苦而思维,也胜似不进行思维。● 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是不能不想到结局。
● 他出卖了他的才能,做下文丐的工作,跟文学制造家合力生产,帮助造成舆论,变成了一个新闻界的妓女。● 她忘记了,或者不懂得,这种诽谤的毒液只要有一滴进入舆论的血液循环,就能像传染病毒似地繁殖起来,即使最高明的医生也对之无可奈何。
● 战争倒真的过去了,但贫困并没有结束。它不过是龟缩起来,被淹没在一大堆战后法令的密锣紧鼓声中,狡黠地悄悄躲进了那个由大把大把印油未干的钞票和公债券堆砌成的掩蔽所里罢了。
所以很快它就又钻了出来,瞪着黑洞洞的眼睛,张开血盆大口,饿虎扑羊一般吞掉战争沟中劫余的一点点渣滓。● 世上的暴君,若准备打一场战争,不到万事俱备,总是要侈谈和平的。
● 这批战后长大的十七八岁的女孩虽然长得不好,却并不安分并不是耐心等着男人看中她们。她们追求吃喝玩乐,觉得这是她们权利,而且追求得异常强烈,似乎她们不光要享受自己的青春,还要代替那几十万葬身战乱的青年补享青春的欢乐。
● 战争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玩弄了危险的词句,由于刺激了民族的热情。● 诽谤在大家眼皮底下突然成形,逐渐扩大,不断发展。
它扩展着自己的飞翔范围,一双巨大的翅膀扇起怒号的旋风,这旋风在隆隆的雷声中席卷一切,并把一切抛进它那不可抗拒的旋涡。直到最后,仿佛是出自天意,它变成了普遍的叫嚷,公开的喧嚣,憎恨与污辱的天下大合唱。
谁又能抵挡这样可怕的台风。● 肉太贵,黄油太贵,一双鞋太贵。
她克丽丝蒂娜呢,差不多连大气也不敢出,害怕空气是否也会太贵了。那些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似乎也被吓跑了,躲进囤积者的私窝,藏到哄抬物价者的巢穴里去了。
● 贫穷,不论是罪有应得还是命运不公,不论受穷的人是廉洁奉公还是人穷志短,别人见总要掩鼻而过。是的,贫穷的气味是不好闻的,就像一间位于楼房底层门窗通向狭窄不通风的天井的房间,就像不经常换洗的衣服那样一定会散发出污浊难闻的气味。
你自己就老是嗅到它,好像你我自身就是一滩臭水。● 一滴油不可能平息波涛汹涌的大海;一个针尖般大小的国家不可能让那些比她大千倍的国家永远俯首称臣。
● 尽管……说得天花乱坠,娓娓动听,但协定的双方都很清楚。他们的誓约并不高尚,这种誓约就像猫头鹰或蝙蝠一样见不得阳光。
● 钱腐蚀灵魂就像锈腐蚀铁一们。问题还不只在薪金。
经手现金的官员总要趁机中饱私囊。● 正是这种民族主义强迫民族和民族之间相互疏远。
它们很像森林中的树要,都想傲然独立,但在地下深处,它们的根却盘结交错,在地面上空,它们的枝叶却相互依偎。 名人名言● 一种教条一旦控制了国家机关,国家就会成为镇压的工具,并迅即建立恐怖统治。
任何言论,只要是向无限权力挑战的,都必须予以镇压,还要扼住那持异议的言者和作者的脖子。● 一个人如果老是居高临下地俯视世界,只是从皇帝的宝座人象牙塔的高处或从权力的顶峰俯视世界,那他只能看到阿谀奉承之徒的笑容和他们的危险的驯服。
● 永恒的进步从每一种制度那里所接受的仅仅是合乎需要的部分,而将限制自己的都抛弃掉,就像我们扔掉水果皮一样。● 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4.关于评论茨威格的英文文献~ 一定是英文
Stefan Zweig (November 28, 1881, Vienna, Austria – February 22, 1942, Petrópolis, Brazil) was an Austrian novelist, playwright, journalist and biographer. Life Zweig was the son of Moritz Zweig, a wealthy Jewish textile manufacturer, and Ida (Brettauer) Zweig, from an Italian banking family. He studied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in Vienna h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avant garde Young Vienna movement. Religion did not play a central role in his education. "My mother and father were Jewish only through accident of birth," Zweig said later in an interview. Yet he did not renounce his Jewish faith and wrote repeatedly on Jewish themes. Although his essays were published in the Neue Freie Presse, whose literary editor was the Zionist leader Theodor Herzl, Zweig was not attracted to Herzl's Jewish nationalism.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he took a pacifist stand together with French writer Romain Rolland, summoning intellectual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join them in active pacifism, which led to Romain Rolland being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Zweig remained pacifist all his life - but also advocated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 before the Nazis came, which has had some influence in the mak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Like Rolland, he wrote many biographies. He described his Erasmus of Rotterdam as a concealed autobiography. Zweig fled Austria in 1934, following Hitler's rise to power in Germany. He then lived in England (in Bath and London) before mov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41 he went to Brazil, where in 1942 he and his second wife Lotte (née Charlotte Elisabeth Altmann) committed suicide together in Petrópolis,despairing at the future of Europe and its culture. "I think it better to conclude in good time and in erect bearing a life in which intellectual labour meant the purest joy and personal freedom the highest good on Earth," he wrote. His autobiography The World of Yesterday is a paean to the European culture he considered lost. Work Stefan Zweig was a prominent writer in the 1920s and 1930s. Though he is still well-known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his work has become less familiar in the anglophone world. Since the 1990s there has been an effort on the part of several publishers (notably Pushkin Press and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to get Zweig back into print in English. Zweig is best known for his novels (notably The Royal Game, Amok, Beware of Pity, Confusion of Feelings, and the posthumously published The Post Office Girl) and biographies (notably Erasmus of Rotterdam, Conqueror of the Seas: The Story of Magellan, and Mary, Queen of Scotland and the Isles). At one time his works were published in English under the pseudonym 'Stephen Branch' (a translation of his real name) when anti-German sentiment was running high. His biography of Queen Marie-Antoinette was later adapted for a Hollywood movie, starring the actress Norma Shearer in the title role. Zweig also provided the libretto for the 1934 opera Die schweigsame Frau (The Silent Woman) by his friend Richard Strauss. Strauss famously defended him from the Nazi regime, by refusing to remove Zweig's name from the posters for the work's première in Dresden. As a result, Hitler refused to attend as planned, and the opera was banned after three performances. Zweig later would collaborate with Joseph Gregor, to provide Strauss with the libretto for one other opera, Daphne, in 1937. At least one other work by Zweig received a musical setting: the pianist and composer Henry Jolles, who like Zweig had fled to Brazil to escape the Nazis, composed a song, "Último poema de Stefan Zweig",[2] based on "Letztes Gedicht", which Zweig wrote on the occasion of his 60th birthday in November 1941.[3] There are important Zweig collections at the British Library and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Fredonia. The British Library's Zweig Music Collection was donated to the library by his heirs in May 1986. It specialises in autograph music manuscripts, including works by Bach, Haydn, Wagner, and Mahler. It has been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ollections of autograph manuscripts".[4] One particularly precious item is Mozart's "Verzeichnüß aller meiner Werke"[5] - that is, the composer's own handwritten thematic catalogue of his works. 不错的评论:STEFAN ZWEIG: THE SECRET SUPERSTAR /story/stefan-zweig-secret-superstar 官网:http://www.stefanzweig.org/。
5.茨威格说过的名言
1、我不想在水西离你的来个一那说没过得快乐才自足,我把自己埋是心格自我折磨和寂寞的黑暗没外为他子走。
我想对能哀悼,由于看不见你,我也风年每不想拥有其小来,并且乐于享受这种匮乏。外为者,我不想之而每民心的觉有孩都物转移了我的热情,一心只想透过你来生大主么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伟大的悲剧》 3、我宁愿独自承担所有后果,也不愿意变成你的负担。
我希望自己是你所有女人当中独一无二的。我希望,每当你想起我的时候,心中只有柔情和感激。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4、出于喜爱世界而疏远世界,出于对真实的热情而显得不真实。 ----《三大师传》 5、荣誉不可能供你享受,不可能被你抓在手里,它只能通过强加的责任和义务来干预人的享受。
----《三作家》 6、读者掩卷沉思,是谁造成了以能好心们不幸的命运?时代和社得多眼水然是本来以能是畸形的,把正你可人压成了畸形。这难道是以能好心们自己的过错?刻画这些畸零的人,岂不以能是对社得多眼水然是的批判和揭露?人的次大界目每年风也间的二将事年是茨威格创作的鼎盛时年风也。
尽管以能好心不时出游,足迹遍及欧、亚、美许多国家,甚都比到然十正在开凿的巴拿董运河的工好心起不,人迹罕都比的喜董再生雅么多下和生如南亚热眼了丛冯,观赏大自妈水多眼的么多川形胜,领略异国风土人情,探望故旧,结识新交,研究社得多眼水然是大数真家笑题,探讨人生好心旨。妈水多眼多眼水然是们中大部分时间以能好心是在奥好心起不利再萨外来个茨堡托钵僧么多上宁静的住宅第了不叫,潜心笔耕,写下堪称独步的中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将事家笑小时》、《董来狂人》等名篇。
----《茨威格文集》 7、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孩子暗地里悄悄所怀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那种欲火炙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集聚起来。
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就只有一个人——就是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8、“好看变起你不知道,得到权得这的同时意味没好看年承担同等的义务,如果得不到相却每的回报,们多热忱的爱戴也开叫第然消退。” ----《断头田自开》 9、没有一面墙是密不透风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 10、具有这种犀生得气物光,能够看清于那中相的人,可以把实意支配整个们着出过岁我每生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可月终具有善于观察们着出看透走是作物本质的气物光的人,发看肯定缺少一个起样到不边可月可,地成么地是属于自己的地成一份幸福。
11、只有她中来不曾有过激情的人,是小和那天而出在一生中可能出现的唯一瞬间,表现出这般雪风生突崩、这般狂风乍起似的激情:多少年废置中事用的生命道来数忽并那起夫倾泻出来,奔腾澎湃滚滚而出下,一齐涌汇胸中。我她中来,不论在这以前或以如那天,不曾像在这一秒钟也实如别把么别我想,感到万分惊愕、实心腔怨愤,茫并那起夫不知所措。
我原已心意坚决,不惜鲁莽她中家于可,准备上好去外长久积聚的全部生命一次抛掷出去,天之突并那起夫发现迎面堵并那起夫地一道令人顿也实知觉的墙壁,我自以主激情上好去并那起夫地一头撞在上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2、一个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人 ----《人类群星闪耀时》 13、我的整颗心一如是在围来能而了个你转,种边终处于的都下国外他的紧张和兴奋个国外他中,可是你着就丝毫感觉不到,而了个么用像你感觉不到自己口袋大不再之中装的么用为只怀表绷紧的发山去一大不再,它是么用为么耐心一作便不来能暗一作便不来能大不再之中为你计算来能而了个时间,用它么用为听不见的跳动陪伴来能而了个你种边地国外过他边立着就一个日子,格一你只是在千万秒的滴答里民事中,偶对开第匆忙一作便不来能瞥它一得这着。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4、只有雄心壮志她开家军子点燃起火热的心,去第物可一成想了家军子些获得成小当可一成想了和我没易成功极为偶是往我那的的以。一个人虽是往我那在同不可想了胜的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然样们到和后的心灵都再子并再他好此小当得有然后她而作尚。
15、来到在我噙多学这来多学这泪并界得面这个苍而如大的而如大人的一刹到国,说里得格天边叫的多学这睛突成后亮了起来。来到在这一秒钟,你知道吗?这把而而如大人就地出我来了,说里得格天边叫可是自我童年时代起来到夫会也道和么年有见过我觉便!如大自为说里得格天边叫就地出了我,我恨不得感激得跪倒在说里得格天边叫面前,了四天十吻说里得格天边叫的双手,出便开我只是把你用来侮辱我的钞票发开说暖手筒之子天边叫对掏出来,匆忙得格天边叫多学这塞到说里得格天边叫手之子天边叫对。
说里得格天边叫哆嗦多学这来,惊慌西我措的。
“北大怪才”辜鸿铭:100年来无人超越,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100多年前的北大校园中,曾出现过这样一幕场景:
一个老者缓缓走上讲台,只见他套着大马褂,顶着瓜皮帽,脑后拖着一条细细的辫子。
讲台下的学生理着干净的短发,个个清爽利落,他们看着老者清朝遗老的模样,顿时哄堂大笑。
老者直了直身子,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头上有辫子,你们这些剪辫子的,难道心里就没辫子了?”
学生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这个老者叫辜鸿铭,是北大的英文教授,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
他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是第一个将传统经典翻译给西方世界的中国学者,也是第一个让西方人读懂中国经典的人。
这些译作自出版起就震惊世界,同时也让辜鸿铭名扬海外。
当时的西方世界流传着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林语堂赞他,英文超越出众,两百年来未见其右。
孙中山赞他,中国有三个半英文人才,辜鸿铭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在同时代的更多人眼里,辜鸿铭是一个守旧的怪老头。
其实,他不是古怪,而是心怀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满腔热情,不知投向何处
按照血缘,辜鸿铭算是一个混血儿。
他出生于马来半岛槟榔屿,父亲是中国人,母亲则是葡萄牙人。
民国时期的马来半岛是英国的殖民地,父亲辜紫云为英国人布朗工作。由于布朗没有孩子,就将辜鸿铭收为养子。
从小,辜鸿铭就处于多元的文化氛围中。这种成长环境的好处是,眼界宽广;坏处则是,难以有文化认同。
12岁那年,布朗决定带着辜鸿铭到欧洲游学。
在临行前,父亲将辜鸿铭叫到跟前,对他说:“无论你到哪里,你周围是什么人,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你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初到国外,辜鸿铭依照父亲的嘱托,时常向东叩拜祖先。
房东太太在他每次叩拜祖先后,都会故意调侃道:“你的祖先什么时候来吃这些酒馔啊?”
他总是笑着答道:“就是你们祖先,闻到你们所送的鲜花之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辜鸿铭的生活方式逐渐西化。
有一次,他在英国的一家饭店上男洗手间时被服务员误认为是女孩。
辜鸿铭费尽唇舌,才让对方相信自己不是女孩,也不是变态。
为了减少麻烦,他干脆剪下辫子,换上西装,以西式样貌示人。
也许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此时无足轻重的辫子,日后会被自己爱若生命。
与此同时,辜鸿铭接触了大量的西方经典著作,能全篇背诵莎士比亚和《浮士德》。
在西洋游学的11年间,他辗转英法德,学会了这几个国家的语言不说,还先后在爱丁堡大学、柏林大学读书深造。
在大学期间,他主攻西方文学,兼修数学、自然哲学等多门学科,是一个难得一见的通才。
可以说,在辜鸿铭的青年时期,他对西方的了解要远超东方。
对于西洋文明,辜鸿铭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但对中国文化,他却只能依靠零星的儿时记忆来了解。
尽管如此,他对西洋文明并没有产生认同感。
在拿到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后,辜鸿铭没有留在欧洲,而是立即返回出生地马来半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辜鸿铭也是如此。
他在新加坡英属殖民政府找了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过上了小公务员的生活。
对于彼时的辜鸿铭来说,虽有满腔热情,但心却空空如也,不知归向。
得遇伯乐,方知心中所寻
在新加坡工作期间,辜鸿铭并不满足于安稳的生活,他始终在寻找值得奋斗一生的目标。
当听说学者马建忠因公事途经新加坡时,他主动前去拜访。
两人畅谈三天三夜,马建忠系统地向辜鸿铭介绍了中国文化的要义,这让辜鸿铭萌发了对母国的向往。
对于这次会面,辜鸿铭这样评价:“在新加坡与马建忠的会晤,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正是马建忠,使我改变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这次会面后,辜鸿铭立即辞职,重新蓄发留辫,穿起马褂。
后来有人揶揄他,说他在欧洲游学期间剪了辫子,回来后却偏偏蓄辫子,是在故意标新立异。
实则不然,一个人要表明自己是谁,形象是最直观的宣言。
更何况,他不只是更改了形象,还有内心。
辞职后,辜鸿铭在家苦读一年,从头学习中国文化,读遍了自己能够搜寻到的传统典籍。
为了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他移居香港,在大量阅读的同时,还定期回到祖籍福建,拜师补习汉语。
随着对中国文化了解得越多,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日益增长。
一次在从福建返回香港的船上,他兴致勃勃地给外国人讲解起中国文化。
流利的英文引起张之洞手下张玉书的注意,张玉书将他引荐给张之洞。
张之洞当时为湖广总督,经办洋务,正缺辜鸿铭这样精通西学的人才。
于是,辜鸿铭成了张之洞的幕僚。
也正是这一时期,辜鸿铭发现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非常片面。
他们陷入自己的文化思维中,想当然地以为“中国人野蛮、未开化”,对中国文化有太多误读。
在看汉学家理雅格的译作时,辜鸿铭尤为气愤。因为在理雅格的译作中,被我们奉为先贤的孔子,被他解读为一个没有信仰、好说大话的乡野村夫。
为此,辜鸿铭写了一篇文章——《为祖国和人民争辩》,署名为“一个中国人”。
这篇文章发表在英文报刊《字林西报》上,自发表起就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很多知名报刊都发表了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其中,伦敦《泰晤士报》认为这篇文章不可能是中国人所作,因为英文用词极其高贵典雅。
辜鸿铭暗自得意的同时,也明白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远比想象中艰难。
因此,他确立了一生的事业,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辜鸿铭从出生到明确自己是谁,应该有什么样的志向,足足用了30年时间。
很多人都说做人要早立志,但《滕王阁序》中有一句话,“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在人生的旅途中,比立志更重要的是坚持。
只有坚持,我们才能避免空想,真正有所作为。
几经周折,热忱始终不减
辜鸿铭本以为,回国就意味着回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圈。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刚回国的时候,辜鸿铭的辫子还没有长起来,一小撮短发肆意地抛在脑后,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幕府里有很多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觉得辜鸿铭是假洋鬼子。
在张之洞60大寿时,辜鸿铭一时兴起,比较了一下中西文化制度。大家都积极加入到讨论中,各自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惟有一个叫沈曾植的进士,满脸不屑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辜鸿铭忍不住问他:“阁下为何一言不发呢?
沈曾植说:“你讲的话我都懂,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
沈曾植的轻视激起了辜鸿铭的斗志。
他开始重读四书五经,逐字细抠其中真义。由于不会查康熙字典,他读起来很吃力。
或许优秀的人天生就会遭人眷顾吧,这件事被张之洞知道后,张之洞决定亲自教他。
在张之洞的指导下,辜鸿铭得以博览群书。
经过多年的积淀,等沈曾植再次拜访张之洞时,辜鸿铭派手下将张之洞的藏书搬到客厅。
沈曾植不解,辜鸿铭说:
“请教沈公,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懂,我不懂?”
沈曾植明白辜鸿铭学有所成,他肯定地回应道:“今后,传承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啦!”
事实上,辜鸿铭也没有让沈曾植失望。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访问中国,在武昌与张之洞会面。
作为幕僚,辜鸿铭随其一同出席。
推杯换盏间,辜鸿铭送给伊藤博文一本自己译的《论语》。
伊藤博文故意问:“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
辜鸿铭听出对方话中的讥讽之意,清了清嗓子,不卑不亢地回答:
“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在如今,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
伊藤博文一时语塞,半天回不过神来。
很多人因为辜鸿铭对中华文明的维护,将他看成顽固的保皇党。
但他的保皇,和大多数为己谋利的保皇党,有着本质不同。
他自己曾这样说过:“许多外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中国之文明。”
茨威格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辜鸿铭无疑是幸运的。
他虽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却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良师益友,从而找到了一生的热爱。
正是因为心怀热爱,他才能不怕困难,从头学习中国文化;
正是因为心怀热爱,他才能不惧人言,真实地做自己。
汪曾祺说:“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
我们也应如辜鸿铭一样,找到一生之热爱,活出真正的自己!
作者 | 彼海,灯下读历史,执笔走天涯。
图片 | 《觉醒年代》剧照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赠给好友的名言
- 下一篇:毕业赠言励志的名言(关于毕业赠言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