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人名言
时间:2022-04-16 03:3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国学解码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佛教名人名言
1.佛教十大名言
佛曰。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
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
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曰。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
睹人施道。助之欢善。
得福甚大。 佛曰。
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
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
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
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
被辱不镇难。 有劫不临难。
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
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
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
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
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
善解方便难。 佛曰。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
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广义的佛经 广义的佛经总称“三藏”,包括: ◎经藏:梵文Sū-tr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素袒缆藏”,指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著作。 ◎律藏:梵文Vinay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毗奈耶藏”,记载佛教僧侣的戒律及佛寺的一般清规。
◎论藏:梵文Abhidharm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阿毗达磨藏”,是对佛教教义的解说。 狭义的佛经 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
以上皆出自佛经 佛经有太多 不一一介绍 希望对你有帮助!!!~\(≧▽≦)/~。
2.20句佛教经典禅语名言,你能悟透多少
1.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2.人,只要拥有微笑,就能够豁达乐观地活着;人,只要时刻保持微笑,就能够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拥有一张永久的通行证。
3.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4.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5.面对强大的烦恼,很多人会觉得“我不行”。其实,人心是可塑的,你可以亲自培养出烦恼和习气,自然也能培养出正面的!克服和改掉习气,勤修善法,正面的力量就会不断增强,自然不会被负面的情绪和行为牵着走。你的人生,你可以做主。
6.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7.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8.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9.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0.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一个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1.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想什么就会种什么,我种什么就会有什么,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是鲜花满园。
12.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3.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4.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15.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16.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7.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8.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9.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20.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佛学中有哪些经典的名句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觉悟成佛,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佛的话是说我们众生和佛没有两样,每一个众生都具有和佛一样的智慧、一样的能力。佛离开了妄想执着,他本有的智慧能力全部显前,而我们天天打妄想,本来具有的智慧能力全部丧失掉了。所以要恢复我们本有的智慧能力,从理上讲很简单,只要离开妄想执着,就是现成的佛;可是从事上讲又很复杂,我们很久很久以来认假为真、把非我当真我、把不可得以为有所得,在妄想之中受尽了苦,养成了坚固的习气。所以离妄想又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的习气。
佛的话给了我们无上的启示、无上的勇气,学佛从什么地 方学起?就是从相信自己和佛一样具有无上的智慧和能力,然后先摸到开启自性光明灯的开关,打开一看,才发现有那么多的错误,下一个决心,把它修正过来。
所以说信佛第一是信自己,自性是佛,第二才是信佛,我们用佛无上甚深的经典来引发自性的经典,原来佛所说的经典在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
4.关于佛教的名言
关于佛教的名言:
1、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2、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切皆为虚幻。心动则物动是说,心里若有妄想存有妄心,那么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诱惑;心静则物静则是说,如果心如止水无杂念,所有的诱惑利益面前它都是静止不存在的。)
3、随心、随缘、随性。(凭着自己的心意。依随自己的心情,不迎合,不造作,按照自己所思所想而行事。顺应机缘;顺其自然。)
4、万法唯心。(三界充满了我们的心,除了我们的心,什么也不存在。)
5、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这个世界是自己内心的影射。)
6、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了人一命,功绩超过造七层佛塔。)
7、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进行改正,这是一种勇气和美德,也是不断的完善自我、取得进步的阶梯。)
8、善恶一念之间。( 善与恶的界限,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9、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当一个人有了一个愚蠢的念头时,就会远离正途;而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正念也会让你走上正途。)
10、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青草树木。)
扩展资料: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佛教
5.求 : 佛教名句
最经典的有:
1,南无阿弥陀佛——相当于西方的My god!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过知道这句话真正意思的不多
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的这句话堪为经典
4,般若波罗蜜——佛教智慧浓缩成了五个字
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谁解其中意?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大师的偈语就是经典
7,不可说——不落言筌,道可道,非常道
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教的宇宙观
9,唵嘛呢叭咪吽——佛教最著名的咒语,六字真言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篇末的这句佛偈,很有意境啊
华严经以十为圆满之数,这十句话应该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
p.s.惠能大师还有一句话,不过经常被一些无知之人胡乱批评,单独举出来: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6.求 佛教名言名句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八大人觉经》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八大人觉经》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八大人觉经》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
《佛说十善业道经》
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佛说十善业道经》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佛说十善业道经》
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佛说十善业道经》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佛说十善业道经》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佛法修行 经典语录 64则
1.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
2.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楞严》
3.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中观》
4.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中观》
5.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楞严》
6.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一切法从心想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观经》
7.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楞严》
8.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宗镜录》
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经》
10.法界缘起,诸识熏习。《宗镜录》
11.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圆觉》
12.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进。《楞严》
13.法外无心,心外无法。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14.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里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楞严》
15.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16.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楞严》
17.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楞严》
1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楞严》
1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经》
2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经》
21.刹那灭却阿鼻业,了得万法本来空。
22.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23.三心不可得,万法缘生,缘无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24.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
25.弃生灭,守真常,常光现前。《楞严》
26.脱粘内伏,背尘合觉,耀性明发。《楞严》
27.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圆觉》
28.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圆觉》
29.菩萨之心,心常空寂,无诸妄念,不生不灭,不动不摇,即是清净心也。——李文会
30.觉诸相空。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圭峰禅师
31.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马祖
32.若能了悟人法二空。无诸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净。更不留纤毫滞凝。即是见性。——李文会
33.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圜悟禅师
34.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六祖慧能
35.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傅翕大士
36.修持就是要解脫物質世界的束縛,解脫身心的煩惱,追溯回身心根源,自性清淨。——南怀瑾
37.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圆觉》
38.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圆觉》
39.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住。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便是佛也。若见自性,本自具足。是清净人见。——黄檗禅师
40.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楞严》
41.不求而自得,无求无顿成。《宗镜录》
42.于心无事,于事无心。来者事生,去者事灭。
43.夫见性之人,十二时中,凡遇逆顺境界,心即安然,不随万境所转。——逍遥翁
44.文殊师利云:「都无染著,意不舍离。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境空寂,自然清净。
45.不起一切贪嗔,是能吸四大海水。不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于一切境,不惑不乱,不嗔不喜,刮削并当,得清净。是无事人。——百丈禅师
46.无忧、无悔、无怨,洞察、离执,活在当下。
47.見了就作,作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本是無生。
4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49.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50.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命蒂原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空。
51.五蕴身非有,四大本来空。将头临白刃,一似斩春风。——僧肇法师
52.诸佛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诸佛影现中。
53.与其贪境,不如守心,心常在定,可以夺境。——李炳南
54.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減,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梅南寫
55.十不求行:念身不求无病;处世不求无难;究心不求无障;立行不求无魔;谋事不求易成;交情不求益我;于人不求顺适;施德不求望报;见利不求沾分;被抑不求申明。
56.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优。
57.崇高必堕落,积聚皆消散,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58.不着诸相,谓之彼岸。若着诸相,谓之此岸。《金经》
59.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楞严》
60.若人心常清净,不向外求,任运随缘,一无所得,行住坐卧,与道相应,是名庄严佛土。——李文会
61.心佛颂云: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62.学道之人。但只了悟灵明之心。是谓本源。本源就是本来的面目。所以念念妄想。皆为尘垢。勿令染著。久当证知清净法身也。——逍遥翁
63.法界圆融体,是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64.若人了知佛,及佛所说法,则能照世间,如佛卢舍那。《华严》
相关文章:
- 上一篇:简单的幸福的名言警句
- 下一篇:母亲的英语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