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名言
时间:2022-04-16 05:3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泽光书院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就业的名言
1. 有关就业的名句
加油
1、人生要策划,要洗涤心灵,洒扫心灵。
2、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3、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4、言行一致是成功的开始。
5、每天提前15分钟上班,推迟30分钟下班。
6、时间让我们沉淀,空间让我们成长。
7、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8、每一日你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你都要更积极。
9、经过海浪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10、前行的征途中,拄着双拐的人虽然步履艰难,但只要有一颗奋发不息的心则可以登上成功的峰巅。
11、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12、克服困难,勇敢者自有千方百计,怯懦者只感到万般无奈。
13、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
14、朋友遍天下,凡事均好办,信息来源越广,获得收益的机会就越多。
15、痛苦的记忆是泪水洗不净的,只有汗水才能把它冲掉。
16、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2. 有关各种职业的名言警句
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只会用自己的职业来做一些形象的比喻、如烟往事俱忘却,但是文化修养则决定了这个医生的内在含蕴、一个人的价值,从顶燃到底,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4。
职业语言。
医生的职业名言,这是判断一个医生高明与高尚的判断依据和重要准则、先相信你自己、但愿每次回忆,非正规语言,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文化程度只能说明他曾经知道多少。 —— 郭小川
8,拿来唬人用的,会有很多医生的文化程度有多高不重要,是没有职业语言的:是各个不同门类而定,就不会这样可口。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生活真象这杯浓酒。
1:你可以在百度里进行关键词搜索、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春天还会远吗,应该看他贡献什么,一直都是光明的。 —— 屠格涅夫
10,往往都是用来显示自己有很高水平的、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真正高明的医生,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吉鸿昌
3,这里不予以列举。 —— 爱因斯坦
6! —— 郭小川
7。—— 萧楚女
2? —— 雪莱
9、人生的价值、冬天已经到来,都是黑话。 —— 列夫·托尔斯泰
5,心底无私天地宽。合格的医生用词都是标准的书面化语言的,并不是用时间,重要的是这个医生有没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3. 有关各种职业的名言警句
医生的文化程度有多高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医生有没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文化程度只能说明他曾经知道多少,但是文化修养则决定了这个医生的内在含蕴,这是判断一个医生高明与高尚的判断依据和重要准则。
医生的职业名言:你可以在百度里进行关键词搜索,会有很多,这里不予以列举。 职业语言:是各个不同门类而定,都是黑话,非正规语言,往往都是用来显示自己有很高水平的,拿来唬人用的。
真正高明的医生,是没有职业语言的,只会用自己的职业来做一些形象的比喻。合格的医生用词都是标准的书面化语言的。
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5、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6、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 郭小川 7、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川 8、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 9、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10、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
4. 关于劳动 的名言
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
—— 马卡连柯 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 —— 奥涅格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 高尔基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 高尔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李绅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 李大钊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 陶铸 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 米尔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 卢梭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 卢梭 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
—— 欧文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 马克思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
—— 拉·乔乃尼奥里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威廉·配第 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
—— 松苏内吉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 高尔基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
—— 拉·封丹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 苏霍姆林斯基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
——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 高尔基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 马卡连柯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 高尔基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 乌申斯基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麽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 乌申斯基 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其特点。
—— 杰普莉茨卡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 张衡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班固 “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 鲁迅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 毛泽东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 宋庆龄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 叶圣陶 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没要我做也争着去做。这样,才做得有趣味,也就会有收获。
—— 谢觉哉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 朱自清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 童第周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
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 盖叫天 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 德谟克利特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只是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 赫尔岑 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获致的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
—— 赫尔岑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
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越复杂,越重要。 —— 斯米尔诺夫 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 歌德 从科学园地采收的果实,如同农人的收获一样,常常是工作与幸运和有利的情势的共同产物。 —— 贝齐里乌斯 灵感,不过是“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 列宾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 恩格斯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 爱迪生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 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叫能另人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
—— 薄伽丘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那一个月过的是舒服生活,就好象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 歌德 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 休谟 只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劳动才能从繁重的负担转变成轻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满足。 ——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 高尔基 我毕生都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5. 劝人理智面对就业的名言有哪些
1、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2、心灵建造了天国,也建造了地狱。——弥尔顿
3、没有情感的理智,是无光彩的金块,而无理智的情感,是无鞍镫的野马。——郁达夫
4、极少数人有理智,多数人有眼睛。——查尔斯·丘吉尔
5、有理智的教育和培养能带来益处,而失去理智将带来危害。——苏格拉底
6、理智——对欲望盲从的可怜人,和对理性倾耳的认真的人同样正确。——福楼拜
7、世上最无谓的事就是按钟声安排自己的行动,而不按照正常的理性与智慧的裁夺。——拉伯寺
8、理智的最后一步就是意识到有无数事情是它力所不及的。——帕斯卡
9、理智的人面临危险,会急中生智,可以说,比平时更聪明。——司汤达
10、一个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罗曼·罗兰
11、你愿意征服一切事物吗?那么就让你自己服从理智吧。——塞涅卡
12、理智是最高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克制感情,它就不可能获胜。——果戈里
13、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车尔尼雪夫斯基
14、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
15、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纪伯伦
16、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康德
17、心灵应该习惯于从自身中吸取快乐。——德谟克利特
18、心灵有时应该得到消遣,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到思想与其本身。——费德鲁斯
19、心灵的痛苦更甚于肉体的痛楚。——贺拉斯
20、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健康。——弗·培根
21、心灵开朗的人,面孔也是开朗的。——席勒
22、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列夫·托尔斯泰
23、一个人自己的心灵,还有他的朋友们的感情——这是生活中最有魅力的东西。——王尔德
24、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巴尔扎克
25、唯有人的心灵才是起初的。严格说来,相貌不过是一种面具,真正的人在人的内部。——雨果
26、一个人只要他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恨,他的青春时期,定可因此而延长。——司汤达
27、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所有那些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的心灵的人,都像块污泥。——罗曼·罗兰
28、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海涅
29、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陀思妥耶夫斯基
30、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
31、有恬静的心灵就等于把握住心灵的全部;有稳定的精神就等于能指挥自己!——米贝尔
32、你失掉的东西越多,你就越富有:因为心灵会创造你所缺少的东西。——罗曼·罗兰
33、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黑格尔
34、无所事事并非宁静,心灵的空洞就是心灵的痛苦。——库柏
望采纳!!!!!!!!谢谢!!!!!!!!!!
6. 就业风险名言警句
1)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孙中山 2) 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孙中山 3) 革命军的责任是要把不平等的世界打成平等的。
--孙中山 4)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 -- 茅盾 5) 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
-- 茅盾 6)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 -- 李叔同 7) 奋斗是万物之父。
-- 陶行知 8) 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 作者: 陶行知 9) 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
作者: 陶行知 10) 贤者有言,一个人到处分心,就一处也得不到美满的结果;这样的人若遇事不顺意,岂足为怪? -- 佚名 11) 航海远行的人,比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 李大钊 12)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作者: 李大钊 13)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玉,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作者: 李大钊 14)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作者: 鲁迅 15)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 鲁迅 16) 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鲁迅 17) 幼稚是会成长,会成熟的。
只要不衰老,腐败,就好。--鲁迅 18)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鲁迅 19)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鲁迅 20) 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人,是最不幸的人。
作者: 赵鑫珊 21) 任何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爱也罢,追求也罢,目标必须明确。 作者: 林海鑫 22) 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
作者: 宗白华 23) 中年是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
作者: 董桥 24) 中年是一次毫无期待心情的约会。 作者: 董桥 25)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
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作者: 巴金 2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作者: 孟子 27)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28)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作者: 何逊 29)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作者: 孟郊 30) 如果你希望在年老时受人爱戴,那麽在你年轻之时就应待人有礼。
作者: 黎里 31) 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生活形态,使黄金时代藏在未来的老年里,而不藏在过去的青春和天真的时期里。 作者: 林语堂 32) 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惊奇,而 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华丽。
作者: 林语堂 33)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孔子 34)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3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以谓之文也。--孔子 36)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孔子 3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38) 君子欲呐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3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4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孔子 42)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僻,友善柔,友便妾,损矣。 43)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4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者: 曹操 45)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作者: 刘禹锡 46)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 李商隐 47)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作者: 梁实秋 48) 少年为未知的前途彷徨,老年为已知的寂寞而发愁;独独中年,江山已定,前途在握,分分秒秒都可以自行支配,充分享受。 作者: 尤今 49)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 ,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作者: 郭小川 50) 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
最可宝贵的东西都不甚 为人所爱惜,最容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进它的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 。
作者: 郭沫若 51) 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 作者: 谢觉哉 52)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 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作者: 陈独秀 53) 青年是人生的骄傲,也是时代未来的希望。
作者: 林伯渠 54) 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作者: 冰心 55)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柳青 5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57) 婚姻是一场赌博,男的赌自由,女的赌幸福--无名氏 58) 好男人的标准就是要让那些有机会和自己结合而失之交臂的女人后悔,让属于自己的女人终身幸福。--无名氏 5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 60) 苟利国家生。
曾子名言100句原文、译文、启示
一、执政为民
1、得众得国 失众失国
【原文】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
【译文】
《诗经》中说:“殷代没失民众时,行为也能配上帝。应以殷商为借鉴,获得天命不容易。”这是说,得到民众的就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就失去国家。
【启示】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纵观历朝历代,横观整个世界,国家的兴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民众。“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出了治国的基本规律,也体现了曾子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与曾子的这一思想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以民为本,更是根本。
2、大畏民志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礼记·大学》
【译文】
孔子说:“审理案件,我与别人一样,分清是非曲直。不同的是希望诉讼的案件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尽说狡辩的话,使民心民意得到尊重和敬服,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启示】
曾子把尊重敬服民心民意作为根本,道出了治国就要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3、好民之好,恶民之恶
【原文】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
《诗经》中说:“君子真快乐,爱民如父母。”百姓喜欢的就喜欢,百姓厌恶的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启示】
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是社会制度下,唤出“爱民如父母的声音”是多么伟大啊。
4、言信乎群臣,泽施乎百姓
【原文】
“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说苑·说丛》
【译文】
来到这个国家,国君说话对群臣诚信,就可以留下;群臣做事对国君尽忠,就可以在这里做官;恩泽能够给予百姓,就可以在这里安家。
【启示】
曾子把施恩于民作为治国的最高等级看待,我们的人民政府更应该施恩于民,作为人民的公务员就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
二、坚定志向
5、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原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启示】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意志是客服困难的法宝。曾子对有志之士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要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二是实现目标,对事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着一代一代仁人志士奋斗不息,今天的公务员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6、大节不可夺
【原文】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启示】
君子就应该担负起保卫国家治理国家建设国家的重任。曾子在这里描绘出一个临危受命,系国家安危于一身,处生死存亡关头,安国家、保社稷,不为利害所动,不为威武所屈的君子形象。
7、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发扬光明的品德,在于使民众革旧图新,在于达到最好的境界。
【启示】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儒家规定的大学“三纲领”,也就是成年人学习进修的三个目标。“明德”是道德教育,“新民”是学习治理民众的本领。“止于至善”是达到最好。“三纲领”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译文】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就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想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使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启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进身步骤,人生追求。它体现的是目标、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忧国忧民性格的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正是这种精神演化而来的吗?
9、执仁立志
【原文】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启示】
从政者执仁立志就是有美德,人们就亲近,千里之外都一样!
三、调研决策
10、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闻则广大
【原文】
“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译文】
君子重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
【启示】
“所闻”就是所掌握的信息。决策离不开信息。两千多年前的曾子就看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不能不让我们佩服;懂得运用信息,是曾子的又一高明之处。这这在今天更为重要。
11、格物致知
【原文】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追究事物的原理。追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启示】
通过实践取得真知,是“格物致知”要告诉我们的真理。常说的实践出真知,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也是这个道理。
12、思而后动,论而后行
【原文】
“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启示】
曾子为人们描绘出一条谨慎从事的路线图,实际也是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路线图:行动前思考(思)、论证(论);行动中按计划行事(思言之);行动后检验(思复之)、总结(思无悔言)。这五个步骤规定了实践的全过程,与现代管理学的要求几乎完全一致,是我们做事仍应遵循的规律。
1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原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
世上万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世间万事都有开始和结束,明白了他们的先后秩序,就接近事物的发展规律了。
【启示】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发生、发展、结束规律的,把握规律是为政治事的关键环节。
四、仁政德治
14、将说富贵,必勉于仁
【原文】
“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启示】
在旧时代,取得富贵就要执政有功、事业有成。曾子告诉人们:做好官、执好政,必须致力于仁政。
15、国以义为利
【原文】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大学》
【译文】
国家不应把财利作为根本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根本利益。
【启示】
“以利为利”还是“以义为利”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治国原则问题。
16、天下以仁为尊
【原文】
“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认为仁德最为珍贵。富有天下四海之内叫做富有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富有。贵为帝王天子叫做尊贵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尊贵。
【启示】
“仁和富贵”与“义和利”一样,同是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与原则问题。
17、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原文】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礼记·大学》
【译文】
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行,有了德行才会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会供给使用。
【启示】
1 治国者以义为利并不是不要财,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曾子在此为治国者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取财之道;先要有德政,通过德政取得民众和国土,再通过民众和国土得到财富。也就是“德政——民众——财富”三部曲。
18、安上治民
【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孝经·广要道章》
【译文】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尊敬他的父亲,做儿子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哥哥,做弟弟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君主,做臣下的就高兴。尊敬一个人而千万人高兴,所尊敬的人少而感到高兴的人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
【启示】
圣人把安定国家,治理百姓,作为治国的基本任务。
19、移风易俗
【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广要道章》
【译文】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教导百姓亲爱,没有比用孝更好的办法;教导百姓礼貌顺服,没有比用悌(爱兄长)更好的办法;转变风俗习惯,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
【启示】
曾子在这里肯定了孝悌礼乐道德教化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移风易俗是我们至今仍然常用的一个成语。
20、教可化民
【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孝经·三才章》
【译文】
先王看到教化可以转变人心风俗,所以先做到广泛地施爱,于是百姓没有抛弃自己父母的;向他们宣扬道德和正义,于是百姓就喜欢依照道德和正义去做;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是百姓就不相互争夺;用礼乐引导启发他们,于是百姓就和睦相处;用事例告诉人们好坏的标准,于是百姓就知道哪些是该禁忌的。
【启示】
教化德治是儒家的治国主张,“教可化民”非常精练地说出了注重教化的原因。对国民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永远是治国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21、善以为宝
【原文】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礼记·大学》
【译文】
《尚书·康诰》中说:“天命不是永久的。”这是说,行善就会得到天命,不行善就会失去天命。《国语·楚语》中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宝,只是把美德作为宝。”
【启示】
善就是美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用道德治理国家,从政者就要把美德作为宝。
五、敬业勤政
22、进则能达,退则能静
【原文】
“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静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重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启示】
“进则能达,退则能静”是从政者的原则与要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退休不退志,保持本色。
23、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原文】
曾子有问,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孝经·事君章》
【译文】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虑如何竭尽全力,事后就要考虑有没有过错怎样弥补,奉行顺从君主美好的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
【启示】
这是从政者的做事原则。这里的“事上”,不能单纯理解为奉事君主,在“君王即国家”的时代,做官就是“事上”。这里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与“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是一致的,事业与修身相结合。从政者不仅自己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对君主也不是一味顺从,而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24、益上之誉,损下之忧
【原文】
“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如果自己的意志得不到国君的理解,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干农活,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使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大义的表现。
【启示】
这是对“进则能达,退则能静”的进一步解释。
25、食人之禄,忧人之事
【原文】
“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译文】
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为人家的事担忧。
【启示】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26、昼则忘食,夜则忘寐
【原文】
“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启示】
这就是废寝忘食成语的来源。曾子告诉人们,就要具有废寝忘食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六、识人用贤
27、多知而择,博学而算
【原文】“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辩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启示】 只有多了解人、能够识别多种人,才能有选择的因人因才而用。时至今日,“多知而择”仍是选才用人的重要前提。
28、目者心之浮,言者行之指
【原文】“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是行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所以说,通过显现的,就能看到其隐蔽的。
【启示】曾子在这里讲的是观察人、识别人的方法问题,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就可以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9、听其言,知其好观其悦,知其术
【原文】听其言,可以知其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亲爱,可以知其人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听了他说的话,就可以知道他的爱好;看他喜欢的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术想法;长期考求他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他诚实不诚实;看他亲近热爱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启示】见上条。
30、巧言令色,难于仁
【原文】 巧言令色,触小行而笃,难于仁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用好话笑脸逢迎人,局限于耍小聪明,很难达到仁的境界。
【启示】这样的人往往会投领导所好,善于钻营,是选拔任用特别要注意的。
3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原文】“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礼记·大学》
【译文】喜欢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有谚语说:“溺爱子女的人看不到他孩子的坏处,贪心的农夫看不到他庄稼的茂盛。”
【启示】 感情不同往往影响着对人的看法。对亲近的人常有所偏爱,因而看不到他的缺点,对憎恶的人常有所偏恨,因而看不到他的优点,因此对他们常不能公正对待。所以,从政者必须去掉偏心和偏见,全面看待每一个人,力争做到对每一个人都客观公正。特别要注意管好自己、亲属子女和身边的人。
32、忠信得之,骄泰失之
【原文】“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礼记·大学》
【译文】做国君有个大原则,忠厚诚实的人一定要得到他,骄横放纵的人一定要丢弃他。
【启示】这里讲的是治国者的用人问题。曾子提出的用人路线在重德,用人唯贤,德才施用。曾子把它看作是“大道”,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33、举贤退恶
【原文】“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礼记·大学》
【译文】发现贤人不能举荐,或虽举荐了却不能让他处在自己前面,这是怠慢;发现恶人不能斥退,或虽斥退了却不能驱逐到远方,这是过错。
【启示】这里讲臣者荐才问题。特比提出要能把“贤”过自己的人举荐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上。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慧眼,还要有博大的胸怀。这一点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七、理财用财
34、德本财末
【原文】“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礼记·大学》
【译文】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把根本当成外在的东西而把枝末当成内在根本,那就是与百姓争夺利益。
【启示】“德本财末”是个治国方略问题。
35、财聚民散,财散民聚
【原文】“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者聚敛财富,民众就会离散;治国者散财于民,民众就会归聚。
【启示】“财聚民散,财散民聚”是财富分配、治国方略,涉及国家大局。
3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原文】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礼记·大学》
【译文】有仁德的人使用财富来完善自身品德,没有仁德的人牺牲自身品德以求发财。
【启示】是仗义疏财还是巧取豪夺是两种人格、两种品德的鲜明对比,告诫人们要以义取财、以财修德。
37、悖入悖出
【原文】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礼记·大学》
【译文】对人说话不讲道理,别人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回答;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财物,别人也会用不正常的手段拿走。
【启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人们以理服人,取财有道。
38、生财有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原文】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
【译文】生发财富有个正确的方法,要使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财的勤奋,用财的节省,那么财富就可以经常充足了。
【启示】此言很富有经济学色彩,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简言之,就是开源节流,这仍是我们今天理财的原则。
39、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原文】曾子有问,子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孝经·诸侯章》
【译文】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地执行礼仪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地位高却不危险,是长久高贵的保证;财富充实却不遗失,是长久富有的保证。
【启示】追求长久富贵是人之常情。怎样长久富贵,此言道出了简单而不易做到的方法:不骄奢淫逸,坚守制度,勤俭节约,这仍是我们今天应把握的方法。
40、贫不胜忧,富不胜乐
【原文】“弟子不学古知之矣,贫者不胜其忧,富者不胜其乐。”
《博物志·杂说上》
【译文】我没上学前就开始懂得这个道理了,贫穷的人禁不起忧患,富有的人禁不起享乐。
【启示】成由勤俭败由奢,“富不胜乐”是人们应该常常记起的。
八、学习锻炼
41、不能则学,行则比贤
【原文】
“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
【启示】
“不能则学,疑则问,行则比贤”,大概是古今学子最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孔子的“不耻下问”、“见贤思齐”思想的体现。如果按此坚持终生,就可以事事通达,无往而不胜。
42、攻恶求过 强所不能
【原文】
“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祛除他的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过失,增强自己不具备的才能,去掉偏爱的欲望,见到适宜的事情就跟着去做,可称得上好学了。
【启示】
去除缺点,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去掉不切实际的欲望,见好人就学,是好学的标志,也是德志全面发展的途径,至今有用。
43、爱日以学,及时以行
【原文】
“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避),易者弗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不回避困难,不贪图安逸。
【启示】
四句话的学习要求,今天也不过时。
44、博学孱守
【原文】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话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
【启示】
行动在前,说话在后,不仅是一个学习方法,也是为人处事之道。少说多做,也是今人做事的原则。
九、修身内省
45、修身为本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礼记·大学》
【译文】
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为做人的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启示】
曾子对修养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普遍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一例外;二是修养的重要性,是齐家、治国的基础。可见修养不是个人的事、小事,是大事、大家之事,国家之事。
46、修身正心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为所忿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礼记·大学》
【译文】
所谓修养自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思,就是说,如果心有所愤怒,身就不能端正;心有所恐惧,身也不能端正;心有所偏爱,身也不能端正;心有所忧患,身也不能端正。
【启示】
“正心”就是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人生价值观,以便在人生旅途中排解各种难题,谱写人生乐章。
47、正心诚意
【原文】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译文】
想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启示】
“诚意”是意念真诚,做人真诚,做事真诚,这是待人处事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品德,直到今天市场经济时代更有特殊意义,仍要诚信为本。
48、日三省身
【原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文】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启示】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修身名言,千古传颂。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都对这种修身精神作了肯定。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人们学习发扬。
49、日作夕省
【原文】
“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以正义为行为准则,白天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称得上守护基业了。
【启示】
曾子的自我反省并不是唯心主义的闭门思过,而是把自我反省与实践、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正义为准则,以守业为目的。
50、必慎其独
【原文】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
【译文】
内心的真实情况,在外表上一定会有所显露,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启示】
慎其独,就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如果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自我反省的最高功夫,那么“必慎其独”则是曾子谨慎处世的最高境界。慎其独首先要真诚,做老实人,不造假;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一个人在没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规事,古今中外都是一道难题,这也就成了修养的最高境界,至今仍不失其实践意义。
十、廉洁自律
5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原文】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礼记·大学》
【译文】
曾子说:“象十只眼睛注视着自己,十只手指点着自己,难道还不严厉吗?”
【启示】
执政者面对的是广大民众,一切所作所为,都在众人的监督,不可不慎。
52、患难除之,财色远之
【原文】
“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之。祸之所由生,自纤纤也,是故君子夙绝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应怀着担忧害怕的心情去修养自己,远离财色,不说没根据的话。这样祸害所产生的机会,自然就很微小了。因此君子要早断绝流言和财色。
【启示】
身为政府官员,少不了各种诱惑。要做一个好官员,就要抵制诱惑。财色是最大的诱惑,应引起特别警惕。
53、惧之不恐,怒之不惛
【原文】
“临惧之而观其不恐也,怒之而观其不惛也,喜之而观其不诬也,近诸色而观其不逾也,饮食之而观其有常也,利之而观其能让也,居哀而观其贞也,居约而观其不营也,勤劳之而观其不扰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面对恐吓才能看出他心情的坦然,面对谴责才能看出他思绪的沉稳,快乐的时候才能看出他并不狂妄,接近美色才能看出他恪守礼法,吃喝的时候才能看出他讲求纲常,面对利益才能看到他的礼让,悲痛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坚贞,贫困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金钱利禄所迷惑,辛苦劳作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人所干扰。
【启示】
曾子所说君子保持清正廉洁,要经过九个关口的考验,现实亦是如此。
54、近市无贾,在田无野
【原文】
“近市无贾,在田无野,行无据旅,苟若此,则夫杖可因笃焉。”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靠近集市而没有存放货物的栈房,在田野劳动没有供休息的草庐,行走在路上没有依托的客房,假如做到这样,那么持有的操守会更加坚定了。
【启示】
自古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事实上只有保持两袖清风,才能有一身正气。
55、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原文】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说苑·立节》
【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农田里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去赠送给他采邑,曾子不接受。再次前往,还是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赠送的人往往害怕赠送人,赠送人往往对接受人表现出骄纵,即使国君赠送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能不害怕吗?”
【启示】
这就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从政者就是要严格要求,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不然就很容易被拉下水。
56、见利思辱,见恶思诟
【原文】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见到利益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引起对名声的损害,见到不好的事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带来的指责,贪恋情欲就要想到由此可能产生的耻辱,生气恼怒就要想到由此控制不住而可能发生的祸患,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这一条而战战兢兢。
【启示】
从四个方面警示人们,保持一身清正廉洁。
57、先诸己而后诸人
【原文】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礼记·大学》)
【译文】
君子必须自己有德行才能要求别人有德行,自己没有过失才能去责备别人。自己不怀有推己及人的恕道却劝告别人去实行恕道,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启示】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不能证人,领导者必须先做出表率,群众才会跟着做。
58、上老老而民兴孝,上恤孤而民不倍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xié)矩之道也。”
《礼记·大学》
【译文】
所谓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国家,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敬长辈,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怜爱孤儿,百姓也会跟着去做。所以君子自有规范百姓行为的方法。
【启示】
孔子多次强调治国者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十一、坚守气节
59、视死如归
【原文】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以曲意奉迎得到的富贵不如贫穷有个好名声,屈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耻辱可以避开,就避开它算了,到了不可避开的时候,君子就要视死如归。
【启示】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铮铮之言,是古今志士仁人的座右铭。以死保节,不乏其人,千古流芳,骨气、正气是人们对付一切邪恶的法宝。
60、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
【原文】
“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正确的主张,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的义。
【启示】
当人们不得志,生活贫困时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主张,而积极抵制之,这种操行在今天既然值得借鉴。
61、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
【原文】
“君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直行而取礼,比说而取友。”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不靠向地位高的人乞求而得到宠爱,不靠亲近好名声的人而求取俸禄,要靠走正道而获得礼遇,要从相互喜爱的人中寻求朋友。
【启示】
不攀龙附凤,不依权附贵,才能保住气节。
62、不宛言取富,不屈行取位
【原文】
“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说话做事都要正直,不靠花言巧语求取财富,不靠卑躬屈膝求取禄位。
【启示】
讲气节就要正直,说话正直,做事也要正直,如果靠花言巧语或不正当的行为取得财富或官位,那只能算小人而不是君子。
63、不谄富贵,不乘贫贱
【原文】
“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不乘贫贱以居己尊。”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
【译文】
君子不靠向富贵的人谄媚来谋求自己的欢乐,不靠欺凌贫贱的人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启示】
对富贵的人不乞求,对贫困的人不欺凌,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可贵的。
64、彼富吾仁,吾何慊乎
【原文】
“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
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们赶不上。但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义,我有什么感到不足呢?
【启示】
此话显示出曾子高尚的思想境界。曾子以仁、义为立身标准,富贵与仁义相比,再高也高不过仁义。
65、自反而缩,万敌敢往
【原文】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启示】
正义和勇气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勇敢。
十二、错而能改
66、太上不生恶,其下而能改
【原文】
“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下复而能改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首先不做坏事,这是最主要的,其次能及早与坏事断绝,再次是做错事能够改正。
【启示】
反省、实践、改过相结合是曾子提倡的自我反省的主要特色。
67、过而能改,行而能遂
【原文】
“过而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耻也;慕善人而不与焉,辱也;弗知则不问焉,固也;说而不能,穷也;喜怒异虑,惑也;不能行而言之,诬也;非其事而居之,矫也;道言而饰其辞,虚也;无益而食厚禄,窃也;好道烦言,乱也;杀人而不戚焉,贼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有错不能改是懈怠的表现;做事半途而废应感到羞愧;羡慕好人而不去结交,是甘愿辱没自己;不知道还不问,是固执行为;解说事理不能服人是自己知识贫乏;喜怒无常那是迷乱;说到不做那是欺骗;不是自己做的事而据为己有,那是狡诈;拿道听途说的话来文饰自己的言论,那是内心空虚;对人没有益处而领取丰厚的待遇,如同盗窃;好说繁琐的话是制造混乱;对杀人也不忧伤那是太狠毒了。
【启示】
曾子从反面说明 “有过而不能改”的危害。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有错改过之后,照样可以成为有用人才。
68、爱之也深,更之也速
【原文】
“……故君子服过也,非徒饰其辞而已。诚发乎中心,形乎容貌,其爱之也深,其更之也速,如追兔惟恐不逮,故有进业无退功。” 《中论·贵验》
【译文】
君子纠正过错,不仅仅改正的话说得好就算完结。要真诚地发自内心,表现于容貌,他爱自己越深,他更改的也越快,就象追赶野兔一样只怕赶不上,因为这样做只能推进事业不会减退功力。
【启示】
曾子诚心告诫要用爱自己的心去改正错误,爱自己越深,更改过错就应该越坚决越快,才能使自己事业有成。
69、朝过夕改
【原文】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事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体恤以往的过错,察看以后的行动,早晨有过错晚上改正就要赞许,晚上有过错早晨改正同样应该赞许。
【启示】
宽人律己是曾子对人对己的一个处事态度,也是一个人修养的标志与原则,至今可用。
十三、以善待人
70、人非人不济,水非水不流
【原文】
“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人们相互共事,就象行船驶车那样,相互帮助才能通达。自己在前就拉,别人在前就推。所以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成功,马离开马群就不奔驰,土堆不增添新土就不再增高,水不增加新水就不会流动。
【启示】
世界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也是在相互依存中发展起来的,人们之间就是要相互友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就是“相济达”的道理,也是和谐之道。
71、乐人之善
【原文】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好;自己有才能,也喜欢别人有才能;即使有的事自己没有做好,也不要牵连别人。
【启示】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自己好,也希望别人好;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强加给别人。“仁者,爱人”,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72、成人之美
【原文】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事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
【启示】
以爱心、善心待人,是儒家所主张的为人之道。
73、爱人以德
【原文】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礼记·檀弓上》
【译文】
“你爱我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爱人是要成全别人的美德,小人爱人是无原则的宽容。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我能够合乎规矩地死去,也就够了。
【启示】
这是曾子临终对儿子说的话。爱人也要有原则,不能一味地什么都爱,要以德爱人,真正爱一个人就不能对他的错误姑息迁就。
74、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原文】
“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对待家庭的人和睦,对待外人恭敬,对兄弟和顺,对朋友亲切,对疏远的人礼貌相待,对亲近的人待之以真诚。
【启示】
人们如何和谐的相处?曾子以极其简短的语言说出了对不同的交往中应持的态度。突出了和顺、亲切、礼貌、真诚,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75、孝老慈幼,友少惠贱
【原文】
“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礼是尊敬地位高的人,孝敬老年人,慈爱年幼的人,友爱年龄小的人,施恩于贫贱的人。这样的礼,做到了就是有德行,树立于天下就是正义。
【启示】
在这里曾子讲了什么是“礼”。改礼仪制度为礼貌待人。正是由于曾子发轫的这一改造,“礼”才成为后世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十四、文明交友
76、久入兰室,不闻其香
【原文】
“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译文】
与君子交往,芳香就好象进了存放兰芷的房间,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味了,这是与它同化了;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腥臭就好象走进存放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这同样是与它同化了。因此,君子要慎重地选择他去生活的地方。
【启示】
曾子这段话告诉人们,交友是要有选择的,而且非常重要。有些人走上邪道上去就是交友不慎。
77、不仁其人,虽独弗亲
【原文】
吾不仁其人,虽独也,吾弗亲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面对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即使没有朋友,我也不亲近他。
【启示】
这是一个交友原则问题。
78、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原文】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译文】
“君子要用文明的方式聚会朋友,凭借朋友辅助自己修养仁德。
【启示】
交朋友是古今人们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曾子在这里提出了交友的目的、要求,特别把交友与学习修身结合起来,作为学习修身的一条途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79、同游不爱,吾必不仁
【原文】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hé)怨人!
(《荀子·法行》)
【译文】
与朋友在一起而不被喜爱,一定是自己不够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尊敬,一定是自己没有敬重别人;面临财物而不被信任,一定是自己没有信任别人。这三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埋怨别人呢?
【启示】
交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是对自身素质优劣的检验。
80、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原文】
“狎甚则相简也,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庄足以成礼而已。” 《说苑·致思》
【译文】
过于亲近就会相互怠慢,过于庄重就会不亲近。因此,亲近能够使结交得到欢心,庄重能够成就礼仪,就可以了。
【启示】
曾子在这里提出交友“度”的问题,应把握好“狎”与“庄”之间的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十五、正言端行
81、微言笃行 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原文】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子终身守此悒悒。”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这一条而忧虑。
【启示】
曾子关于言与行关系的论述比较多,这里他谈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少说多做;二是与人共事,先做后说。
82、恭而不难,安而不舒
【原文】
“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径,亦可谓知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谨守其职却不嫌劳苦,环境安适却不懈怠,待人谦逊却不献媚,宽厚却不放纵,给人好处并不吝啬,正直而不求捷径,就可以说是懂道理了。
【启示】
这是讲为人处事的态度,特别是从政者应持的态度。做事尽职尽责,待人谦虚宽厚,给人好处不吝啬。
83、不唱流言,不陈其能 言必有主,行必有法
【原文】
“君子不唱流言,不折辞,不陈人以其所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倡导无根据的言论,不反驳别人的批评,不宣扬自己的才能。说话一定要有根据,行动一定要有准则,亲近人一定要有道理。
【启示】
儒家看来,君子说话待人应注重三点:一是说真话、实话、有根据的话;二是说好话、有益的话、不惹事非的话;三是做事待人不能随意而为,应有一定准则。
84、花繁实寡,多言行寡
【原文】
“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译文】
开花多结果少,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说的多做的少,这在人类中也是常有的现象。
【启示】
告诫人们少说空话、大话、假话,多干好事、实事,少摆花架子。
85、众信弗主,灵言弗与
【原文】
“众信弗主,灵言弗与,人言不信不和。”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众人都相信的话也不可以作为根据,对说到做不到的话不要理会,别人的话不真实就不要应和。
【启示】
曾子要人们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持实事求是。
86、乱言弗殖,神言弗致
【原文】
“君子乱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远日益云。”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说不符合章法的话,不传播神怪之类的话,真理的宗旨深远,需要不断有所增益。
【启示】
君子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探索真理严肃认真。
87、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
【原文】
“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子终身守此惮惮。”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道理不求过快弄明,做事不求过快成功。自己说的话,要能够得到后人的赞扬;自己做的事,要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君子要终生诚实地坚守这一点。
【启示】
说话不要言过其辞,做事不急于求成,这是曾子提出的两条原则。现实生活中,夸大其辞,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88、动容正色
【原文】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信矣。” 《论语·泰伯》
【译文】
君子应该重视的道理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轻慢;端正自己的表情,就接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注重用词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悖理。
【启示】
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是曾子提出的三条行为规范,也是以个外在形象问题。曾子十分强调内在修养,但也注重外在形象,其实外在行为规范也是内在修养的一个方面。人的素质往往通过外在形象表现出来。
十六、谦虚谨慎
89、博学能让
【原文】
“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的不够宽广;学的知识既然宽广了,就担心对这些知识不能够温习;就是对这些知识温习了,担心的是不能够理解;就是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担心的是不能够把它们用于实践;就是能够用于实践了,可贵的是能够谦让。君子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五点就可以了。
【启示】
曾子把学习分为递进的五个层次,即博学、温习、理解、实践、谦让。只要把握住这五点,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有所成就。这五点对今人学习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90、深藏若虚 盛教如无
【原文】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教如无。”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善于做生意的人不轻易让人看到他的宝货,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不轻易表现自己。
【启示】
“盛教如无”是有学识人的修养与胸怀,与大智若愚异曲同工,只有谦虚好学的人才能达到。
9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论语·泰伯》
【译文】
曾子患了病,召集学生们到身边,对他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学生们!”曾子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
【启示】
谨慎从事是曾子另一重要修身方法。曾子临终前让弟子们看看自己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用现身说法教育弟子。好象站在深渊的边沿,好象在薄冰上行走,那需要何等的小心谨慎啊!做到此,一定会很少出现差错了。
92、犯而不校
【原文】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译文】
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能力象没有能力一样,知识充实象空无所有一样;别人侵犯他,他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做到了这样啊。”
【启示】
有人说这是曾子对颜回的称赞,勾画除了一个真正谦虚谨慎者在待人上的博大胸怀。
93、先忧后乐
【原文】
“居上位而不淫,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居于高位而做事不过分,遇事而谨慎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
先愁于事的后安干事,先安于事的后愁于事。
【启示】
先忧后乐是一个辩证关系。曾子在这里说的是对事,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以对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诗句。两个“先忧后乐”都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同的是,前者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后者则对人民有着高度的同情心。两个“先忧后乐”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94、官怠于宦成,祸生于懈惰 慎终如始
【原文】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说苑·敬慎》
【译文】
君子假如不以利害身,那么耻辱怎么会到自己身上呢?官员松懈在官职成就的时候,病情加重在稍微好转的时候,祸害发生在懈惰的时候,孝顺减退在有妻子儿女的时候。考察这四个方面,多么需要象开始一样慎重到终结。
【启示】
人越是在有成就的时候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恰恰此时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越是有成就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善始善终。
95、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
【原文】
“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免于罪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说话要直言耿耿,做事要小心谨慎,这样大概就会避免过错了。
【启示】
曾子以鄂鄂、战战形象的语言再次强调了说话正直、做事谨慎的重要性。
96、出尔反尔
【原文】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
曾子说:“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将怎样回报你。”
【启示】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我们常说的“你不仁,我不义”,“一报还一报”,近似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其实,不仁、不义都是不对的,怨怨相报何时了,只会矛盾越闹越大,危及社会的和谐。因而要“戒之,戒之”。后来,出尔反尔演变成成语,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十七、保护生态
97、阴阳神灵,品物之本
【原文】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兴作也。阴阳之气各静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译文】
阳的精气叫做神,阴的精气叫做灵。神灵是人类和万物的根本,礼乐仁义由此发端,社会的安定与动乱也由此而产生。阴气和阳气平静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就平静,一方偏强就会刮风,双方都强就会打雷,二者交会过急就有闪电,阴阳职能发生错乱就会起雾,双方和谐相会就会下雨。阳气胜过阴气就散为雨露,阴气胜过阳气就凝结成霜雪。阳气单独在雨就会转为冰雹,阴气单独在雨就会转为霰粒,霰粒和冰雹,是单独一气化生的。
【启示】
曾子提出,阴阳二气的精华是世上万事万物的根本,这就否定了上帝造世说。曾子也谈神灵,但把阳气的精华称为“神”,阴气的精华称为“灵”。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思想。曾子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自然现象是如何由阴阳二气变化所引起的,给人以十分可信的形象。
98、人为倮生,阴阳之精
【原文】
毛虫毛而后生,羽虫羽而后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龙非风不举,龟非火不兆,此皆阴阳之际也。兹四者,所以役于圣人也。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山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译文】
兽类动物长毛以后才能生存,鸟类动物长全羽毛以后才能生存,兽类和鸟类动物是阳气所化生的。龟科动物长有甲壳以后才能生存,鱼龙一类动物长满鳞片以后才能生存,龟和鱼龙一类动物是阴气所化生的。只有人没有毛、羽、鳞、甲就能生存,人是阴阳两气的精华。兽类的精华是麒麟,鸟类的精华是凤凰,龟科动物的精华是龟,鱼龙类动物的精华是龙,人类的精华是圣人。龙不借助风力就不能腾空,龟甲不用火烧灼就显示不出卜兆,这都需要阴气和阳气的交合。麟、凤、龟、龙这四种动物,之所以都被圣人所役使,是因为圣人是天地的主管人,是山川的主管人,是四方百物的主管人,是宗庙的主管人。
【启示】
曾子在阐述世间各种生物都分别是阴气和阳气所化生之后,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是阴阳二气的精华,圣人又是人中的精华。因此,圣人是天地间的主人。礼乐仁义都是圣人依据自然规律制定的。这就使孔子的学说与自然天道观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捍卫了孔子的学说,大大扩展了儒家学派的理论阵地。
99、草木以时伐,禽兽以时杀
【原文】
“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译文】
草木要依照时节砍伐,禽兽要依照时节宰杀。孔子说:“砍伐一棵树木,宰杀一只禽兽,不依照时节,就要担负和不孝一样的恶名。”
【启示】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是天人合一的,人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能改造自然,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反之,人类就会受到惩罚。“草木以时伐,禽兽以时杀”,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这与我们今天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一致的。
100、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原文】
“杀六畜不当,及亲,吾信之矣;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宰杀家畜不适当,会涉及到父母,我相信;役使民众不合时令,会失去国家,我相信。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自直;白沙放在黑泥里,与泥一样都是黑的。
【启示】
此言进一步说明,不仅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自然界间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思想充实生活。阅读可以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